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楼主: 无剑

【社人访谈】采访霍山梦鹤、而为斋主先生、文森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4 08: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霍山梦鹤</I>在2005-4-26 1:54:36的发言:</B><BR>
<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喂喂!无剑主持,招架不住了啦,再这样我得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0</FONT>”了,连番的话题,且又都是集装箱做菜篮--难题,不把我榨成豆腐干才怪呢。</P>
<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主持人所提问题都是大问题,令人无从开口,你看看,我拿话筒的手都在打颤。</P>
<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无剑君问:“您认为怎样的诗才算得好诗,怎样的诗品才属上乘?”提出的这些问题,自知知明,我是说不清楚的,只能强撑着打结的喉咙发几声噪音:</P>
<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一)</P>
<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您认为怎样的诗才算得好诗。”呵呵,好在话语前面冠着个“您认为”。既然是我认为,那么我就可随意的说,说对说错,论长道短都是“我”之认为。其实,什么是好诗这一话题,前人有过无数的论述,有着许多的标准,令人目眩。我认为还是从简掌握为好。就我而言,我通常是从是否“适三才”和“得五要”两大方面来看的。</P>
<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适三才。就是顺天时,得地利,合人和。这应是环境标准,气候标准。这个问题。我简要的说几句:</P>
<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一是顺天时。就是与天时俱进。天者,国体民情也,时局政局也,自然人文也,气候潮流也。俗云,万物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诗亦如此,此乃天之道。昌者自然是好诗。</P>
<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二是得地利。鄙人曾游历过几十个国家,但总是找不到诗的灵感,低头难吟,举笔无书。几乎没有诗作,只是在美国拼缀了几首。回目检视那几律,凑痕明显,骨弱体嬴,难见精神,大都为次品,究其原由,就是不得地利。就拿网络诗词来说,也有这一现象,常在的网络,写岀的诗往往较成功,多人喜欢。所以,可以说得地利者为好诗。</P>
<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三是合人和。阳春白雪当然是好诗,下里巴人你也得承认它是好诗。人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我说,得人心者是好诗。在网络论坛上,诗友们都评说是好诗的当然是好诗。</P>
<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得五要。即守律为要,立意为要,唯美为要,通畅为要,切时为要。</P>
<P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⑴、守律就是要遵守格律。格律者,标准、法式、规则、节奏之意也。诗词的格律早已成定格。是否要守律,大的方面诗家认识趋于统一,意见分歧不大。但对守律之宽严,认识左右较大。不少认为格律服从于意境。我的观点比较守旧,我认为既然要做格律诗词就是要严格按照格律去作。尽管你有理由千百条,什么“格律约束意境时破破格是可以的”等等,都不能破格岀律。现在文学体裁很多,就诗歌而言也有自由体新诗,既然意境好而格律诗难于表达,何苦去附庸风雅?何不去写新诗?句型长也罢,短也罢;篇幅宽也行,狭也行;声律平也可仄也可;押韵宽也得,严也得,可任意表达,再不行,写散文甚至写小说也要得,大可不必非要挂个“绝”啊“律”啊或什么词牌的。所以我评判诗词的优劣,看其是否守律,这是其一;</P>
<P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⑵、立意为要。立意一词源于唐朝。日僧谝照金刚在《文镜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说:“夫作文章,但多立意。”这里所说的立意,就是以感情色彩著在景物之上,确立一个主题思想。状物也好,抒情也好,言志也罢,总得要确立一个思想,出现一种境界。若如此当是好诗词,否则为劣诗词。在网络上经常可见一些诗词,让你琢磨了半天也不知其所要表达什么。这样的诗词起码我就不喜欢;</P>
<P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⑶、唯美为要。我在前一问答中曾经说过,诗词是文学百花园中婷婷玉立的仙子,其之美令人赏心悦目,这正是诗词的本质魅力所在。</P>
<P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好的诗讲究画意美,就象一幅好画。杜甫的“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画面多么优美。自从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之后,人们多以“诗中有画”来赞美人家好的诗作。画讲究取景,讲究角度、层次、讲究透视、设色,作诗亦如此,好的诗就是上述诸要素的完美组合。</P>
<P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好的诗讲究含蓄美,就像玉女秋波。盈盈之情含蕴于睛仁,脉脉之馨暗送于无形,这种美更摇曳心旌,勾魂摄魄。司空图在《诗品》中论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说的就是含蓄,有如绝色美人,轻描淡写,风韵天然。朱庆余参加会考,担心自己作品不合主考官之意,又不便直问,便作了一首《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以暗喻的手法询问,含而不露,十分耐人寻味。</P>
<P 0pt? 0cm>当然还有豪爽美,情景交融美,动静结合美,眼开眉飞美……等等。我说凡是能给人于美的享受的诗都是好诗;</P>
<P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⑷、通畅为要。一首诗的好坏,语言是否通顺,意气是否流畅是一个基本条件。最忌的是生造词汇,硬编句子,篇章结构紊乱或者意识零杂,或者用典不着意。也就是所谓的“隔”,不能形成完整的审美效果,这样的诗绝对不是好诗;</P>
<P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⑸切时为要。即时代生活气息浓烈的诗,也是好诗。记得有一个故事,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发表后,惊动朝野,政治影响很大,当时国民党内部下发文件,要求文人墨客写出好诗词赛过毛泽东。诗词稿件收集后,送到蒋介石面前,蒋介石大发雷霆,骂那批文人墨客写岀的作品满纸棺材里的腐朽气味。其实,我相信他们的作品格律不会不严,文笔功底不会不厚,这就道岀了一个道理,没有时代生活气息,没有意境的诗绝不是好诗。</P>
<P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二)</P>
<P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至于无剑主持提到“怎样的诗品才属上乘?”我想应该是指诗词的风格品味吧。我的理解凡具有如下风格品味的诗词都堪称为上乘之品。</P>
<P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⑴、纯厚朴实。纯为无杂质,清澈如水,厚有质量。朴实为质朴诚实。也就是说毫无矫揉造作,天真感人;</P>
<P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⑵、庄重雅致。就是通常说的典雅。典雅中没有靡词艳句,没有俚谚村语,唯有古奥庄重,情感的表现合乎法度规矩;唯有雍容雅致,兴味的寄托合乎高尚的标准;</P>
<P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⑶、通俗浅显。即明白晓畅,平易露文。俗有通俗与庸俗之分。平易浅显为通俗,粗言烂语俗不可耐谓之庸俗。通俗是风格品味,是下里巴人,而庸俗则是语言垃圾;</P>
<P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⑷、意味隽永。就是说诗词意味深长,品之有滋有味,且其味给你的不是生理上的快感,而是心理上的美感。</P>
<P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当然还有其它品质,如沉郁的,纤细慎密的,自然淡泊的……等等,都可称之为上乘诗品。</P>
<P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上面说了不少话,不知说对的有几成,望诸子指错,在下侧耳于闻。</P>
<P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P>
<br>
<P 0cm TEXT-INDENT: 0pt; 2.0? 21pt; mso-char-indent-count:>喂喂!现在我正式将话筒交还主持人无剑君,我建议还是让其它方家发表一下高论吧!</P>
<P 0pt? 0cm>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P>
<p>
<P align=center 0cm 0pt; TEXT-ALIGN: center?>霍山梦鹤</P>
<P align=center 0cm 0pt; TEXT-ALIGN: cente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5</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6</FONT></P></DIV>
<P>好个“几要”,我认为切时最要,唯美有不同的标准,因为这首先取决于诗人本身的修养和品味,不同的修为有不同的审美观点,故没有一个客观的尺度,诗当要通俗,因诗本身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朴素的,因此朴素是最美的,我发现有好多诗人写的诗要么是无病自吟,要么是通篇不得要领,品了半天也不知道他想说什么,想表达什么,中规中矩,但不知所云,有故作高深之嫌,实无看头。</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4 09: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而为斋主</I>在2005-6-3 16:09:59的发言:</B><BR><BR>
< break-all? WORD-BREAK: 12pt;>这个问题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权当我没说过下面这些话。</P>
< TEXT-INDENT: mso-char-indent-count: WORD-BREAK: 12pt; 12.0pt? mso-char-indent-size: 2.0; break-all; 24pt;>就我所知,格律诗词之韵学在现在应如何分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著也繁多,但主流有三种:平水韵、词韵、新韵。平水韵一直是格律诗词爱好者普遍认同和遵守的;词韵是将每个韵部中的邻韵合并起来(更便于传唱,以后的元曲和戏剧一直延用至今),且保留了入声韵;新韵是以普通话为基础的,以现代汉语的音韵和声调进行分类,入声全部按普通话读音分解到其它韵部,应该说它更适合现在的年轻人速成格律,因此曾被作为格律诗词改革的主要方向,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普及,个人以为是基于以下四点:一是现在大众接受教育的机会更多,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在韵书的帮助下来甄别字的所属韵部已不是难事;二是格律诗词说到底还是一种高雅文学,无论是作者还是受众,好者为乐是主流,既如是,则不畏其难,不厌其烦,而乐此不彼;三是入声的美感和乐感是其它声调无可代替的,因其发音急促而类似于乐谱中的休止符,在表现强烈地情感时效果尤为突出。四是真的认为格律束缚了思想发挥的文学爱好者,他自会去写自由诗和散文,也不必要来研究格律。
<br>
<p>
<  align=center><B>清平乐·北社访谈录十答</B>
<p>
<p>
< TEXT-INDENT: mso-char-indent-count: WORD-BREAK: 12pt; 12.0pt? mso-char-indent-size: 2.0; break-all; 24pt;>韵分新旧,难以研磨透。有否入声标准授,规矩还要守候。    因为历史形成,难将新韵推行。如果存心一试,注明防止纷争。2005/6/3
<p>
<p>
< TEXT-INDENT: mso-char-indent-count: WORD-BREAK: 12pt; 12.0pt? mso-char-indent-size: 2.0; break-all; 24pt;>
<p>
<p></DIV>
<>韵脚的目的是为了音律美,对平水韵中有些字如“斜”“车”等字,因读音与古时完全不同,已达不到押韵的效果,当要扬弃,新韵过于通俗,有时可能表达不出欲表达的意涵,故也有弱点,在词中,对有些入声字有时可达到超凡的效果,故不能统一认为用那种韵好,那种韵不好,因为他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4 12: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茫海逍遥兄精彩的发言,欢迎回来。好久不见,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4 19: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   “作为一种文学体态,近体诗与新体诗将会共存共荣,并驾齐驱。新诗(自由诗)作为一种新的诗歌体态,它产生并发展于近现代,由于其在近诗词中植入了部分散文的基因,体现岀其生机与活力。”</FONT></P>
<><FONT size=4>   这几句中听,我欣赏古体诗的高雅,但就我本人而言,却偏爱自由诗,无拘无束地书写性灵,穿透思想,芬芳于点指之间,闪烁于灵光之际,只要有一丝灵感,便可随时随地记录,畅快之极!</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5 0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茫海兄;</P>
<>各种文体各有特点,随人而好,问好
  1. &lt;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gt;<br>document.write (usercolor('25','枫叶如丹'));<br>&lt;/script&gt;
复制代码

<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B>枫叶如丹</B></FONT></P>[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5 17: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几位先生的论说,不得不勾起些思考来。</P>
<>泛泛而论,现代好的古体诗必定是多数人认同的。</P>
<>若论什么是好的古体诗,理论上就复杂多了,标准很难统一。</P>
<>写古体总是古人的腔调,因为古体是文言的范畴。</P>
<>文言之与白话,古代之与现代,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P>
<>古体诗之创作与发展,当在文言与白话、古代与现代之关系中思考。</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8 11: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茫海逍遥</I>在2005-6-4 8:30:09的发言:</B><br><br>
<>霍山好见解:)</P></DIV><br>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8 11:13:12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8 11: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斋主先生好见解,对大家也有指导意义,辛苦您了</P>
<>请教斋主兄长,诗歌是诗者自身的自省(自觉),还是诗者对大千世界的再次构造呢?</P>
<>还有您认为评论一首诗歌,您会从什么方面入手呢?我看古人解读诗,往往不是从诗的手法技巧而谈。</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0 07: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 12pt; WORD-BREAK: break-all">无剑——斋主先生好见解,对大家也有指导意义,辛苦您了。请教斋主兄长,诗歌是诗者自身的自省(自觉),还是诗者对大千世界的再次构造呢?还有您认为评论一首诗歌,您会从什么方面入手呢?我看古人解读诗,往往不是从诗的手法技巧而谈。</P>
< 12pt; WORD-BREAK: break-all">     惭愧,好见解说不上,只期相互交流也。</P>
< 12pt; TEXT-INDENT: 24pt; WORD-BREAK: break-all;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2.0pt">我是唯物论者,所以认为诗歌是诗者建立在存在(对大千世界的认知)基础上的意识(对大千世界的再次构造),是理想化了的现实——即毛泽东思想中的“文学来源于生活,提高于生活,再反过来指导生活。”;其实诗者自身的自省(自觉)也同样来源于对大千世界的认知,而不是凭空想象。但我们在读前人(尤其是流传下来的经典之作)或他人(自已所推崇的)的作品时,往往会感到惊讶,视为神来之笔,我想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一是诗者是充满激情的文化人,他们对大千世界的认知是比较敏感地,加之诗作为一种精练的语言,“语不惊人死不休”也成为许多诗者孜孜不倦的追求,所以诗者表现出来的认知往往超乎人们的想象。二是由于诗者的阅历虽然不同,但劫难(悲愤、磨难)出诗人,为什么会被普遍认同呢?在金字塔式的社会中,文化人(其实是绝大多数人,只不过文化人的反差更强烈一些)的理想得不到实现也是司空见惯,诗歌便成了诗者寄托理想地工具,所以其作品的境界很自然的就被拔高了。三是每个读者依照自己的理解所产生的臆断,即读者按照自己的认知来揣度他人的作品,从中找出适合个人渲泄和排解的东西,也从另一方面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                        如何评论一首诗歌,不仅因人而异——对同一事物因个人阅历不同而产生的认知差异;还会因时而异——同一首作品在不同的年代而产生的认知差异。就我自已而言,目前在网上评诗,是因作者不同而异。<B>对初学者</B>:先解意,后从法,再对律。——即先看诗意,再看技巧,最后看是否合律。<B>对入门者</B>:先解意,后对律,再从法。——即先看诗意,再对格律,最后看技巧。<B>对有成者</B>:先对律,后解意,再从法。——即先要合律,再看诗意,最后观摩技巧。这样做主要是从对作者创作水平的认知出发的,因为诗歌在文学作品中是高门槛的,而格律诗词因有格律理所当然地成为高中之高,喜欢她的人数本来就不多,能创作的就更少,一味地高标准、严要求对于普及这个任重而道远的话题来说,就会适得其反。因此对初学者给予鼓励,对入门者加以指点,与有成者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格律诗词爱好者队伍的扩大,有助于创作队伍的壮大,有助于好的作品乃至于精品地不断问世。                                        </P>
< align=center style="LINE-HEIGHT: 12pt; TEXT-ALIGN: center"><B>北社访谈录十一答</B></P>
< 12pt; WORD-BREAK: break-all">人类认知差异存,雁来燕去自留痕。诗歌评判煦和处,普及愿望牵我魂。6/8</P>
< 12pt; WORD-BREAK: break-all"> <p></p></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11 22: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为斋主先生诚恳热情,无剑诚服</P>
<>之所以问评论的事情,也是自己体会。网络中诗词论坛无数,大家这里来那里去,多数到结尾,都是斑竹,倒不是说斑竹写的就是好。斑竹的意见体现三公为上。</P>
<>大家接着有什么问题啊,继续请教斋主先生</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4-12-4 01:24 , Processed in 0.02763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