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楼主: 天天快乐

斯言乱语【待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4 18: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天快乐 发表于 2014-9-14 12:37
是的,是过还是近,那是你自己的真实感受了。谢谢光临本帖。

   真诚地感谢先生的指点 学生我心直口快 野性十足 如有言语不当 请先生海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17: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三

以下摘录古人对突破格律的论述[分帖续录]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有对的极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节选自《红楼梦》)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16: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四

锺嵘《诗品序》:
    昔曹刘殆文章之圣,陆谢为体贰之才,锐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辨,四声之论;或谓前达偶然不见,岂其然乎?尝试言之,古曰诗颂,皆被之金竹,故非调五音无以谐会。若“置酒高堂上”,“明月照高楼”,为韵之首。故三祖之词,文或不工,而韵入歌唱。此重音韵之义也;与世之言宫商异矣。今既不被管弦,亦何取于声律邪?齐有王元长者,尝谓余云:“宫商与二仪俱生,自古词人不知之;唯颜宪子乃云律吕音调,而其实大谬,唯见范晔谢庄颇识之耳。” 尝欲造《知音论》,未就。王元长创其首,谢朓沈约扬其波。三贤咸贵公子孙,幼有文辩,于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陵架,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余谓文制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蜂腰鹤膝,闾里已具。

皎然在《诗式》中说:“沈休文(沈约字休文)酷裁八病,碎用四声,故风雅殆尽。后之才子,天机不高,为沈生弊法所媚,懵然随流,溺而不返。”

殷璠《河岳英灵集集论》说:“齐梁陈隋,下品实繁,专事拘忌,弥损厥道。夫能文者,匪谓四声尽要流美,八病咸须避之,纵不拈二(拈缀),未为深缺。”

苏轼嘲弄声律,云:“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醉里自书醒自笑,如今二绝更逢君。”

黄庭坚:“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宁字不工,而不使语俗”。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9 20: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宁字不工,而不使语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9 20: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破律就境 以境至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10: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园诗话》: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有一定哉?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也。

清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说道“律诗止论平仄,终身不得入门。既讲律调,同一仄声须细分上、去、入;应用上声者不得用去、入,反此亦然。。。”

清朝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乐记》云:“凡音之起,从人心生也。”固当以穆耳协心为音律之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不可恃为典要。“昔闻洞庭水”,“闻”、“庭”二字俱平,正尔振起。若“今上岳阳楼”易第三字为平声,云“今上巴陵楼”,则语蹇而戾于听矣。“八月湖水平”,“月”、“水”二字皆仄,自可;若“涵虚混太清”易作“混虚涵太清”,为泥声土鼓而已。又如“太清上初日”,音律自可;若云“太清初上日”,以求合于粘,则情文索然,不复能成佳句。又如杨用修警句云:“谁起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烽烟?”若谓“安”字失粘,更云“谁起东山谢太传”,拖沓便不成响。足见凡言法者,皆非法也。释氏有言:“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艺文家知此,思过半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08: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天快乐 于 2015-2-28 08:33 编辑

清朝的袁牧再谈王士祯的平仄谱时这么说:“近又讲声调而圈平点仄以为谱者,戒蜂腰、鹤膝、迭韵、双声以为严者,栩栩然矜独得之秘。不知少陵所谓“老去渐于诗律细”,其何以谓之律,何以谓之细,少陵不言。元微之云:“欲得人人服,须教面面全。”其作何全法,微之亦不言。盖诗境甚宽,诗情甚活,总在乎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以不失孔、孟论诗之旨而已。必欲繁其例,狭其径,苛其条规,桎梏其性灵,使无生人之乐,不已傎乎!唐齐已有《**旨格》,宋范温有《诗眼》,皆非大家真知诗者。”

《一瓢诗话》第75条:排比声韵,较量属对以为工,夸繁斗缛,缀锦铺花以为丽,惊哄喝喊,叫嚣怒骂以为豪,枯淡无神,索寞无味以为幽,坐此恶疾,终身不愈,永不能立李、杜之门,安望其见李杜以前哉?

沈德潜《说诗萃语》:“诗贵性情,亦须论法。……然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若泥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以意运法,转以意从法,则死法矣。试看天地间水流云在,月到风来,何处著得死法!” 他论诗和选诗“既审其宗旨,复观其体裁,徐讽其声调”

《唐音审体》中论及晚唐七律时说:“昔人谓七言律诗莫工于晚唐,然自此作者愈多,诗道愈坏。大抵组织工巧,风韵流丽,滑熟轻艳,千手雷同;若以义求之,其中竟无所有。”

《瓯北诗话》“自中唐以后,律诗盛行,竞讲声病,故多音节和谐,风调圆美。杜牧之恐流于弱,特创豪宕波峭一派,以力矫其弊。”

刘克庄云:“牧于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矫时弊。”(《后村诗话》)杨慎也说:“(杜牧)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

《履园诗话》:余尝谓诗无格律,视古人诗即为格,诗之中节者即为律。。。

姜书阁《诗学广论》里引用古人的话道---------夫诗也,岂曰平而平仄而仄已焉哉?即平之声,有轻有重,有清有浊;而仄之声亦有轻、有重、有清、有浊。此天地自然之声也,而唐以后鲜有知之者。不知轻重清浊之声,且不可以循古之恒裁,而况能尽诗之变体耶?今以律之变体言之,如曰:“昔人已乘黄鹤去”,又曰“北城未柝复欲罢”,又曰“七月六月苦炎热”等若干章,此专在于轻重清浊之间尔,平仄云乎哉?由是观之,唐人之所谓变体者,乃以变其平仄之声音也,而轻重清浊之间,盖有不可得而变之矣。
李白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体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09: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末清初李渔《诗韵序》:

“以古韵读古诗,稍有不协,即叶而就之者,以其诗之既成,不能起古人而请易,不得不肖古人之吻以读之,非得已也。使古人至今而在,则其为声也,亦必同于今人之口。吾知所为之诗,必尽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数韵合一之诗;必不复做‘絺兮綌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之诗,使人叶‘风’为‘孚金反’之音,以就‘心’矣;必不复做‘鹑之奔奔,鹊之强强,人之无良,我以为兄’之诗,使人叶‘兄’为‘虚王反’之音,以就‘强’矣。我即生于今时而为今人,何不学《关雎》悦耳之诗,而必强效《绿衣》、《鹑奔》之为韵,以聱天下乏牙而并逆其耳乎?”

民国诗话:
  
八一、天下事,能者其法简,不能者其法必多。乱世多刑法,俗吏多仪节,假道学多规矩,不善书者多考校执笔磨墨,不能文者多考校反正曲折,不能诗者多考校格调体制。
  
  
  
八三、礼从宜,诗亦从宜。每见诗人用古韵法押入句尾,如“下”字押入七尘,“林”字押入十三覃之类。句虽佳,其音不谐,颇为扫兴。每见诗人将惯用作仄声者作平声,惯用作平声者作仄声,如“中兴”之“中”、“离群”之“离”作去声,“料想”之“料”、“忧患”之“患”作平声,将一副考据面孔随处摆布,最为无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08: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天快乐 于 2015-6-11 20:40 编辑

朱光潜《诗论》关于用韵的部分论述:
  
   “中国旧诗用韵法的最大毛病在拘泥韵书,不顾到各字的发音随时代与区域而变化。现在流行的韵书大半是清朝的佩文韵,佩文韵根据宋平水刘渊所做、元人阴时夫所考定的平水韵,而平水韵的一百零六韵则是合并隋(陆法言切韵)唐(孙愐唐韵)北宋(广韵)以来的二百零六韵而产生的。所以我们现在用的韵至少还有一大部分是隋唐时代的。这就是说,我们现在用韵,仍假定大半部分字的发音还和一千多年前一样,稍知语音史的人都知道这种假定是很荒谬的。许多在古代为同韵的字在现在已不同韵了,做诗者不理会这个简单的道理,仍旧盲目地(或则说聋耳地)把‘温、存、门、吞’诸音和‘元、烦、言、番’诸音押韵;‘才、来、台、垓’诸音和‘灰、魁、能、玫’诸音押韵,读来毫不顺口,与不押韵无异。这种办法实在是失去用韵的原意。”
  
钱玄同亦有论:

“那一派因为自己通了一点小学,于是做起古诗来,故意把押‘同、逢、松’这些字中间,嵌进‘江、窗、双’这些字,以显其懂得古诗‘东、江’同韵;故意把押‘阳、康、堂’之些字中间,嵌进‘京、庆、更’这些字,以显其懂得古音‘阳、庚’同韵。全不想你自己是古人吗?你的大作个个字能读古音吗?要是不能,难道别的字都读今音,就单单把这‘江、京’几个字读古音吗?”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诗如果用韵必用现代语音,读的韵,才能产生韵所应有的效果。
  
顾随《驼庵诗话》:

格律之,不是不随人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是人为的。不能为人服务时,人应当打破它。是形式,一切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当形式不能为内容服务时,人应当改造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14: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顺口溜打油诗与诗的区别。这里的区别没有明确的界限,只能大体说明一下。
顺口溜是民间口语的一种,是最原始的口语诗。也是诗韵的源头。用它可以说明一件事情,让别人乐意听且易理解易记忆,增强了口语达意的效果。
打油诗是顺口溜向诗进化的中间产物,相比较顺口溜更接近于诗,好的打油诗就是诗,打油诗可以不讲究格律,平仄韵可以通押。
诗是顺口溜进化的最高形式,也是纯文学形式,受许多规格限制,讲究立意,声韵,格律,语言美。
顺口溜打油诗与诗的共同特点是押韵。
因此中国诗必须押韵,不押韵的那是外来诗。押韵的自由诗是继承了传统的声韵学。算是中国诗吸收了外来诗的精华。我在上面说过,我支持写押韵的自由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5-1-18 15:45 , Processed in 0.03576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