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天快乐 于 2015-2-28 08:33 编辑
清朝的袁牧再谈王士祯的平仄谱时这么说:“近又讲声调而圈平点仄以为谱者,戒蜂腰、鹤膝、迭韵、双声以为严者,栩栩然矜独得之秘。不知少陵所谓“老去渐于诗律细”,其何以谓之律,何以谓之细,少陵不言。元微之云:“欲得人人服,须教面面全。”其作何全法,微之亦不言。盖诗境甚宽,诗情甚活,总在乎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以不失孔、孟论诗之旨而已。必欲繁其例,狭其径,苛其条规,桎梏其性灵,使无生人之乐,不已傎乎!唐齐已有《**旨格》,宋范温有《诗眼》,皆非大家真知诗者。”
《一瓢诗话》第75条:排比声韵,较量属对以为工,夸繁斗缛,缀锦铺花以为丽,惊哄喝喊,叫嚣怒骂以为豪,枯淡无神,索寞无味以为幽,坐此恶疾,终身不愈,永不能立李、杜之门,安望其见李杜以前哉?
沈德潜《说诗萃语》:“诗贵性情,亦须论法。……然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若泥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以意运法,转以意从法,则死法矣。试看天地间水流云在,月到风来,何处著得死法!” 他论诗和选诗“既审其宗旨,复观其体裁,徐讽其声调”
《唐音审体》中论及晚唐七律时说:“昔人谓七言律诗莫工于晚唐,然自此作者愈多,诗道愈坏。大抵组织工巧,风韵流丽,滑熟轻艳,千手雷同;若以义求之,其中竟无所有。”
《瓯北诗话》“自中唐以后,律诗盛行,竞讲声病,故多音节和谐,风调圆美。杜牧之恐流于弱,特创豪宕波峭一派,以力矫其弊。”
刘克庄云:“牧于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矫时弊。”(《后村诗话》)杨慎也说:“(杜牧)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
《履园诗话》:余尝谓诗无格律,视古人诗即为格,诗之中节者即为律。。。
姜书阁《诗学广论》里引用古人的话道---------夫诗也,岂曰平而平仄而仄已焉哉?即平之声,有轻有重,有清有浊;而仄之声亦有轻、有重、有清、有浊。此天地自然之声也,而唐以后鲜有知之者。不知轻重清浊之声,且不可以循古之恒裁,而况能尽诗之变体耶?今以律之变体言之,如曰:“昔人已乘黄鹤去”,又曰“北城未柝复欲罢”,又曰“七月六月苦炎热”等若干章,此专在于轻重清浊之间尔,平仄云乎哉?由是观之,唐人之所谓变体者,乃以变其平仄之声音也,而轻重清浊之间,盖有不可得而变之矣。
李白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体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