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楼主: 三峡纤夫

[名联赏析] 每日一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7-6 00: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凤凰山楼阁联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
    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徐渭撰 杭州凤凰山楼阁联

  【注释】①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道士,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代文学家、戏曲家、艺术家。他天才超逸而科举却屡试不中,壮年时曾在浙江总督胡宗宪幕下当书记,出奇计,破倭寇。后胡获罪被杀,他也潦倒终身,晚年以卖书画过活,曾写过不少佳联巧对,但当道官僚求他一字而不可得,被称为狂人。民间流传有他的许多故事。著有《南词叙录》《四声猿》等。今存《徐文长全集》《徐文长佚稿》等。②凤凰山:位于杭州,地势高峻,临近西湖,上有楼阁。

  【鉴赏】读此联只觉意境宏阔,完全是因为作者写出了身临凤凰山,放眼杭州城的特点。凤凰山是杭州的制高点。登高远望,西湖八百里湖山,美如图画,杭城十万家烟火,升拱楼台。西湖天下景,为了形容她的美,苏轼曾把她比作美女西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处,却把西湖比作图画。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形:当我们赞美大好河山时,常把她比作一幅图画。而当我们欣赏一幅成功的图画时,我们又把它比作真的山水。这里有一个美学问题。前者,我们是惊讶大自然的胜似人工却又天造地设;后者,我们是钦佩画家的描摹逼真,巧夺天工。在这里,西湖的美是那样精致、细腻、柔媚,所以作者把她比作图画,实在是很贴切的。同时,上联用问话的形式,使我们感觉到一种“天问”式的宇宙意识!在神奇的大自然面前,作者感到错愕、神秘,由此而发出一个哲人的问话:西湖啊,是何年造物主将你画就?真正是发人深思,引人遐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00: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山九龙瀑联

    九匹白练出奇观,连续奔腾,远观如八骏骅骝添赤兔;
    三岭松涛鸣爽籁,抑扬起伏,乍听似千军健卒赴疆场。

                                                                 ——佚名撰 黄山九龙瀑联

  【注释】①白练:白绢。②八骏骅骝添赤免:骅骝,赤色的骏马;赤兔,骏马名,全身枣红色,相传曹操为招降关羽将吕布骑过的赤兔送给了关羽。这里用九匹红色骏马形容九龙瀑在阳光照射下飞流直下的奔腾气势。③三岭:即黄山莲花、天都、光明顶三峰。④爽籁:爽,清亮,明朗;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⑤九龙瀑:黄山在安徽省南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九龙瀑居黄山三大飞瀑之首,九条飞瀑奔腾,形如九龙,故名“九龙瀑”。

  【鉴赏】这是一副专写九龙瀑奇观的对联。上联,作者运用近描远抹的速写手法,绘声绘色地把九龙瀑的意境展现在游人面前:九龙瀑上阳光灿烂,云蒸霞蔚。九股排山倒海的巨流从紫雾缭绕的山巅上飞涌下来,远远望去,宛若九条白练从天而降,披挂山涧;犹如九匹红色骏马奔腾驰骋,锐不可当。好一派奇异壮美的自然风光。以“白练”喻瀑布,古已有之,然而九匹白练同悬天际,垂直曳下,其运用之活,气魄之大,世间罕见。它不仅描绘了瀑布的情状,也写出了瀑流的陡削、惊险。“出”字不着痕迹,却传神入化,使画面栩栩如生。“连续奔腾”一方面反映了瀑布悬空飞注的动态,另一方面体现了水势的迅疾。“添”字,以赤兔骏马的威望,给景物增势,使联语活泼,体现了作者狂喜的心情。

  下联,作者用映衬手法,烘托了瀑布的奇异壮美。九龙瀑旁,三岭松涛阵阵轰鸣,万壑千山隆隆回音。时儿似涓涓细流清亮明朗,时儿如夏日巨雷,震撼心弦。涛声山呼海啸反衬了瀑声惊天动地。“抑扬起伏”不仅实写出涛声的高低长短,变幻莫测,而且赋与松涛以人的感情,写得声情并茂,平添了真实感。有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最后一句,作者借助艺术想象,把景物描写升腾到更高的境界。使人们仿佛看到威严如山的军队,金戈铁马出征忙;仿佛听到旌旗飞舞哗哗作响,刀枪盔甲磨擦碰撞,风在吼,马在啸,雄壮的军乐,响彻长空的号角汇成了一曲慷慨激昂的战歌。它为瀑布添威,突出了九龙瀑的奇异宏伟。

  总之,此联以神奇的想象,精譬的比喻描写了九龙瀑的壮美。联中跳荡着作者狂喜的豪情,以强烈的感染力量激发读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8 00: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焦山自然庵联

    山光扑面经新雨;
    江水回头为晚潮。

                                  ——郑燮撰 题焦山自然庵联

  【注释】①郑燮(15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官山东潍县知县,因荒年请赈而获罪。辞官后以卖画为生。其诗、画、书法皆有成就,号称“三绝”,为时人推崇争求。尤擅长画兰花、墨竹、怪石。他与金农、李鱓等共称为“扬州八怪”。现存有《板桥全集》。②焦山:在江苏镇江市东北长江中,与南岸象山对峙。山高150米,周约2000米。因东汉陕中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又因满山苍松翠竹,宛如碧玉浮江,故又名浮玉山。山东北面有二小山雄崎,名松寥山,古人称为海门。焦山如中流砥柱耸立于滚滚白浪之中,气势雄伟,自古以来即为游览胜地。

  【鉴赏】作者制作的这副对联,一反通常名胜联语的习惯,未去描绘景致如何美好娇媚,也未借景生情,描述古今往事,或托物言情,抚今追昔。而是紧紧扣住焦山风景中的两大特征——江和山来描绘。上联写山,既不写峭壁耸峙,也不写奇峰秀景,而是写雨后的山光扑面而来。下联写水,既不写洪波拥簇,大江东去的雄伟气势,也不写金波闪烁,水声鸣珮的潋滟江色,而是写晚潮的江水回头。作者写山写水确实独具匠心,别出心裁。联中虽然没有直接去描绘山与江的奇峻秀美,但通过将山与江拟人化,“扑面”“回头”,使人读之顿觉此处风景倍加妩媚,可谓诗画入联。

  作者在联句的结构中采用了因果关系,果前因后。“山光扑面”,那是“经新雨”之故;“江水回头”,却是因为“晚潮”之缘。语言简洁,联中未曾详绘的水光之色,细细揣摩体验,令人回味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01: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汉阳晴川阁联

    山势西分巫峡雨;
    江流东压海门潮。

                                                  ——佚名撰 汉阳晴川阁联

  【注释】①巫峡: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之一,因巫山得名,西起四川大宁河口,东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长约40公里。以神女峰为代表的巫山十二峰并列江边,十分壮观。②海门:县名,在江苏东南部、长江口北岸。③晴川阁:在武汉龟山东端禹功矶头上,与蛇山矶头上的黄鹤楼隔江相望,为明代汉阳太守范子箴所创建,取唐崔颢《黄鹤楼》诗中“晴川历历汉阳树”句之意而命名。为“三楚胜地,千古巨观”,和黄鹤楼两相辉映,成为一对不可分割的胜景而名于世。

  【鉴赏】这位可敬的无名作者,仅用十四个字的短联就写出了晴川阁的特点。据记载,晴川阁“飞阁层轩,规模宏敞”,有“层台高阁暮云平”之说。清人题晴川阁联也有“栋宇逼层霄”句,这是用描摹的手法正写晴川阁高峻雄伟。而此联则是通过极言凭阁眺望的远景盛况,让人们去领悟到阁的地理位置和气势。上联的意思是:两面的山势劈开了巫山云雨;下联的意思是:东去的江流压倒了大海之潮。使山的雄姿,江的气魄,如在读者眼前,更由此而联想到作为观察的视角——晴川阁的凌云之势。这种不正面写而是含蓄点出的手法,是很巧妙的,在绘画中叫做“背面丹青法”。有个历史故事,说老师出题考画工,“深山藏古寺”,一人画山林深处有一座古寺;一人画青山绿树中隐约见寺庙的一角;另一人的画面上不见古寺,只有蜿蜒一条小路通向深山,远远地见一个挑水小和尚背影行进在小路上。比较之下当然是末一人匠心独运了。如今看来,这副对联是图画里的背面丹青,是建筑里的九曲回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0 00: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山南天门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圣迹;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佚名撰 泰山南天门联

  【注释】①仰步:山高陡峭,登山者的身体好似向天仰。②三天:据《宋书》载:我国古来纪天体者有三,曰:浑仪、宣夜、周髀,是为三天。这里指南大门。③阶:登山的一级级石阶。④崇:高。⑤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为我国五岳之一,因地处东部,故称东岳。在山东中部,津浦铁路东侧,绵亘济南市与泰安两市之间,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在泰安城北,海拔1545米,次于华山与恒山,居五岳第三位。古人以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⑥南天门:又称三天门,为登泰山盘道尽处。门建于元中统五年(1264),门额有“摩空阁”三字,此联即刻在石门两侧。门西侧石室内有元中统间石刻《天门铭》。此处距极顶仅一公里,门内正面有1956年新建大厅,上复铁瓦,名“未了轩”,取杜甫《望岳》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之意。

  【鉴赏】这是一副以泰山南天门的高耸与险峻之景而抒写的对联。上联点出了南天门之高,它处于九天云霄的高空,只有“仰步”攀登上去,才能领略观赏“圣迹”。下联即景生情,作者由泰山之高体验到登“万级”“阶”才能俯瞰到千嶂奇观之内涵。全联通过一“仰”一“俯”,准确地写出了南天门的高与险,既点出了攀登的艰难,又享受到了高处赏景的情趣。没有前面的“仰”,就不可以得到后面的“俯”。游人的艰辛与喜悦之情通过这简洁的一“仰”一“俯”,显于联中字里行间。登上南天门,置身于万仞之高的泰山谁不有所感慨呢?人们自然会想到杜甫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怪当年汉武帝驻足在山顶赞叹道:“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此语与对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1 00: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衡山南天门联


    门可通天,仰观碧落星辰近;
    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

                           ——佚名撰 衡山南天门联

  【注释】①门:即衡山南天门。②碧落:天空。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③承:接续,连接。④绝顶:山的最高峰。杜甫《望岳》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⑤峦屿:峦,小而锐峭之山,又指长而狭的山;屿,海中岛上之山,这里泛指南天门周围的群山。⑥翠微:青山。翠微原意为轻淡青葱的山色,在古诗中常作为青山的代称,如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游客值春辉,金鞍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江涵杜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⑦衡山南天门: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古称南岳,为我国著名五岳之一,山势雄伟,有七十二峰。相传尧舜都曾到过此山。山上名胜古迹、碑刻甚多,南天门即在山顶上,有石牌坊上刻着“南天门”三字。附近还有祖师殿和卧龙碑等古迹、碑刻。

  【鉴赏】本联采用扇对(隔句对)的方式,将“门可通天”与“路承绝顶”相对,又把“仰观碧落星辰近”和“俯瞰翠微峦屿低”相对,竭力突出“南正门”之高峻,使人有临天之感,是一副对仗工整的名胜佳联。上联由下而上,将读者“引上”南天门J,使之立足“门”边,心通天外,放眼苍天,似乎天上的星辰都离自已很近,仿佛举手可摘,从而着力渲染“南天门”“可通天”的极其高峻之势。下联则自上而下,回首来路,俯瞰脚下,青翠的群山大小七十二峰尽收眼底,一座座峰峦都显得十分低下,从另一个角度再次反衬出“南天门”的高峻。

  本联运用了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来突出衡山南天门的高峻险奇,使得一副字数不多的名胜对联,变成了一副雄峻突兀的山水画,给人以形象的感受。吟赏对联,产生出身临其境,为祖国壮丽河山感到无比自豪的激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4 00: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济南趵突泉泺源堂联

    云雾润蒸华不注;
    波涛声震大明湖。

                                       ——赵孟頫撰 题济南趵突泉泺源堂联

  【注释】①华不注:即华不注山,在历城县北部、济南市郊东北,简称华山,又名金舆山。海拔197米。②大明湖:在山东济南市旧城北部。宋代称“四望湖”。后渐堙塞,半为街市。金代起以今城内湖沿袭大明湖之名。③赵孟頫(1254-1322):元代书法家。宋太祖之子秦王德芳之后,因赐第湖州(今浙江吴兴),故为湖州人。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元世祖忽必烈搜访遗逸,经程钜夫荐举,官刑部主事,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死后封魏国公,谥文敏。他工书法,能诗文,风格和婉,著有《松雪斋集》。④趵突泉:在山东省济南市西门外趵突泉公园内,为72泉之首,是泺水的源头。又名瀑流、槛泉,宋代始称趵突泉。泉自地下岩溶溶洞的裂缝中涌出,三道泉眼同时喷吐,浪花四溅,声若隐雷,势如鼎沸,平均流量每秒1600立方米。宋代散文大家曾巩在《齐册三堂纪》中说:“历城之西,有泉涌出,高或数尺,人名之曰‘趵突’之泉。”泉池略呈方形,面积亩许,周绕石栏,池内清泉三股昼夜喷涌,状如白雪三堆。池水澄碧,游鱼可数。⑤泺源堂:建于趵突泉之北,始建于宋,清代重建,取“泺水之源”的意思。堂前抱厦柱上所刻即赵孟頫的此副楹联。后院壁上嵌明清以来咏泉石刻若干。南为半壁廊水榭。西南有明代观澜亭,中立“趵突泉”“观澜”“第一泉”等明清石碑。

  【鉴赏】“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其中尤以趵突泉为众泉之首。赵孟頫这副对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趵突泉的壮观景象。上联向读者展示了趵突泉“泉源上奋”,“高或数尺”的奇伟情景。水涌高数尺,加之浪花四溅,以致看华不注山,宛若笼罩在一片水气之中,作者用“云雾润蒸”四个字,极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眼前所见的景物。下联以趵突泉势如鼎沸,声震太明湖的气势,再现了景区这一壮阔的画面。

  全联用词简洁,平仄、对仗亦合要求。上联为看,下联为听,一看一听,结合在一起,读者吟后,犹置身于景中。写作技巧上两个动词用得妙,如信手拈来,自然成对,可谓佳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00: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镇江金山寺明月亭联
  
    月明如画;
    江流有声。

                      ——佚名撰 江苏镇江金山寺明月亭联

  【注释】金山寺:在镇江西北金山上。东晋时创建,原名泽心寺,自唐代起称为金山寺。宋代祥符年间,将此山改为龙游山,寺为龙游寺,清代皇帝南巡时,将寺改名为江天寺。然在民间,一直称为金山寺。寺内殿宇楼台倚山而建,向为我国佛教禅宗名寺。神话故事《白蛇传》中水漫金山寺之寺即指此。

  【鉴赏】金山雄峙江中,金山寺倚山而建,明月亭上可承明月,下可俯江流,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好所在。这幅对联,虽然只短短的八个字,却意境幽深清远,大有林下风韵。上联写明月相照,俨然一幅静谧的图画;下联写江水东流,好似一片清悠的乐曲。一幅八字联,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声色相映衬,动静相对照,显得那么和谐、那么恬淡。金山寺是我国佛教禅宗名寺,禅宗重视的是现世的内心自我解脱,注意从细微小事和从大自然的陶冶欣赏中获得超悟,因而它不大有迷狂式的冲动和激情,有的只是一种体察细微、幽深玄远的清雅乐趣,一种宁静、纯净心的喜悦。中国的士大夫思想大多儒释道杂糅,其中尤以禅宗的特殊的直觉思维方式与文学的天然因缘而对士大夫阶级的审美情趣影响最大,使他们的诗画当中充斥着一种清淡闲适的“禅气”或“禅思”,如王维、孟浩然、苏轼、黄庭坚等人皆是如此。王维绝句中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其意境当与此联相似,盖因金山寺本是禅宗名寺,作者因时因地写出这样富有“禅气”的对联就不奇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00: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丽江玉泉得月楼联


    龙潭倒影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
    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郭沫若撰 题丽江玉泉得月楼联

  【注释】①十三峰:指玉龙雪峰,属横断山脉南段,经年积雪。主峰有十三,而大小总计有七十余峰,昔有“玉龙银峰七十余”之句。②潜龙在天,飞龙在地:喻指玉龙雪峰。在天、在地,分别描写遥望中的玉龙雪峰和映于潭中的玉龙雪峰。③玉水:即玉泉之水。④墨玉为体,苍玉为神:墨玉、苍玉,比喻玉水的色泽。苍玉,深绿色的玉。为体、为神,分别形容远望中黑龙潭的总体形象和细察时潭水青苍碧绿的神韵色泽。⑤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九六三年春,云南玉泉(俗称黑龙潭)得月楼重建落成,丽江县人民政府集毛泽东诗词四句为联,请郭沫若书写。郭沫若接函后,当即作了这副楹联与毛泽东诗词集句联一起书就付寄。

  【鉴赏】本联极尽玉泉之妙。上联以玉龙雪峰映衬玉泉,笔力雄浑。“潜龙在天”,写尽了雪峰的高峻气势,“飞龙在地”,画出了玉泉水中雪峰随波飞舞的动态,山光水色,堪称妙绝。下联笔触细腻,既绘出了玉泉水面的辽阔,又出神入化地以“墨玉”“苍玉”为喻,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玉泉之水的不同色泽。此联寥寥三十言,文字简洁,写远景,描近影,画山绘水,既气势磅礴,又细腻诱人。上联以龙喻山,“龙”字反复三次,下联以玉喻水,“玉”字反复三次,对仗工稳,平仄协调,不失为一副难得的佳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00: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济南趵突泉联


    平地忽堆三尺雪;
    四时长吼半空雷。

                                             ——佚名撰 济南趵突泉联

  【注释】①忽:突然。②三尺雪:清泉喷涌而出状如白雪高达三尺。③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出自《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④长:常,经常不断。⑤趵突泉:在济南市西门桥南约一里处,一名瀑流,又名槛泉,宋代始称趵突泉。为古泺水发源地。

  【鉴赏】该联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为读者绘声绘色地介绍了我国著名的“泉城”济南市的奇景胜状。济南市有七十二座赫赫有名的清泉,趵突泉即为其中之一。泉自地下溶洞的裂缝中涌出,浪飞四溅,势如鼎沸。据传该城市的泉水盛时可供数十万人饮用,单是趵突泉每天就涌出泉水七万立方米。这么多的泉水,是如何形成的呢?原来,济南位于山区和平原的分界线上,那里的山区是质地比较纯粹的石灰岩,易溶于水,表层和深部裂隙溶洞较多,又因地势南高北低,便给地下水的渗透和运动创造了条件。大气降水多半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又沿地下层面从南向北运动,抵达济南市区大明湖以南地带,受到不能渗水的火成岩的阻挡,形成压强较大的承压水,并向上运动,涌出地表,形成泉水。于是,便有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济南泉水甲天下”的美称。

  上联刻意描绘了趵突泉奇伟壮观的景色:但见平地上清泉喷涌,好象突然间堆起了三尺多高的皑皑白雪,下联极力渲染了趵突泉的浩大声势:怒涛澎湃,但闻天空中四季不断地轰响着隆隆的雷霆。描写济南趵突泉的佳作名篇不少,然而若论“以短见长”“尺畅千里”,则非此联莫属。此联紧扣“雪”“雷”二字发展了奇思异想,把泉喷写的有声有色、淋漓尽致,不失为构思奇巧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4-11-21 18:23 , Processed in 0.02665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