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9-20 00:40:58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对曰:
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此联也属“鹤顶格”。
东林寺也有一对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星。意境甚为辽阔高远。
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对联: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上海豫园得月楼联: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
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
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
满地花阴风弄影;
一亭山色月窥人。
全联对仗既工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杭州西湖水月亭联:
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
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
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
清朝有个才子施伯雨,自幼聪颖敏捷。有一年中秋节,其父携其出游,夜宿临江一楼。翌晨黎明入山,宿雾未霁,适有其父一文友同游,遂出上句:
“山径晓行,岚气似烟,烟似雾。”
让小施续对。小施当即对出:
“江楼夜坐,月光如水,水如天。”
用水来比喻月光皎洁明亮之色,真是联功不凡!
据说,有一年中秋夜,苏小妹随兄东坡及佛印和尚泛舟赏月。小妹出上联:
“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
佛印和尚望望圆月后对道:
“一个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最妙的是把苏小妹倒映在水中的窈窕身影描写出来了。
明末清初的戏曲理论家李渔有一次游览扬州桃花庵,好客的方丈与李渔同登绎经台赏月。两人兴致勃勃,边赏月边作对。方丈道:
“有月即登台,无论春夏秋冬。”
李渔对:
“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东西。”
方丈又出上联:
“天尽山头,到了山头天又远。”
李渔对:
“月浮水面,撬开水面月还深。”
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一经诗化,便使人感到格外优美。
清代,有李北水和张南月于中秋登楼赏月。李北水眼望北斗出上联: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上联巧妙嵌入“北水”之名。张南月忽见楼顶孤雁飞过,对出下联:
“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下联嵌入“南月”之名,异曲同工,回味无穷。
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在童年时就很有才气,但是他很调皮,曾与同伴去偷摘桃子吃。有一年中秋节他与小伙伴在一起赏月时,童友吟一上联戏笑他:
“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文思敏捷的郭沫若看看中秋圆月当即回敬:
“他年攀桂登月宫必定有我。”
一来一往针锋相对,对仗工稳自然,真是“天生的一对”!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月圆之夜,海峡两岸不知有多少离散的亲人仰望明月,勾起盼统一、思团聚的切切之情。有一去台人员中秋撰联思亲: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联语中的“地月缺”隐指人不团圆。中秋节乃除夕、元宵之后的中国人的又一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谁不盼望天上月圆,家人团圆呢?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9-21 00:15:06
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伊尹太公便算一只耍手,其余拜将封侯,不过摇旗呐喊称奴婢;
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说也,杜甫李白会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大都沿街乞食闹莲花。
——纪昀撰 北京圆明园戏台联
【注释】(1)尧舜:尧指唐尧,舜即虞舜。尧,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陶唐氏,名放勋,其位为舜所继。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其位为禹所继。尧舜均为我国传说中的两位贤德的君主。 (2)生:这里指传统戏曲脚色行当。扮演男性人物,在元杂剧、宋元南戏及明清传奇中,都有这行脚色,诸如老生、小生、武生等。表演上各具特点。 (3)汤武:汤指商汤,是公元前十六世纪灭夏后建立奴隶制国家的贤名君主。武指周武王,姓姬,名发。继承其父周文王遗志,灭商建立西周王朝,亦是一位贤名君主。 (4)净:这里指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俗称“花脸”、“花面”。大都是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妆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幅度大,以突出其性格、气度和声势。又据所扮人物性格、身份不一而分为若干专行,如京剧中的正净、副净、武净等等,表演上各具特色。 (5)五霸:即春秋时五个先后称霸的诸侯,一作“五伯”,其说有二:一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一说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6)七雄:亦称“七王”。即指战国时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 (7)丑末:丑指传统戏曲的脚色行当。宋元南戏已有这一行脚色。由于化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与净脚中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称为“三花脸”。末,亦是指传统戏曲脚色行当。宋杂剧中有“副末”。元杂剧的“正末”是同“正旦”并重的两个主要脚色。明清戏曲中都有末,主要扮演中年男子。 (8)耳:意为“而已”。《论语·阳货》:“前言戏之耳。” (9)伊尹:商汤的大臣,名挚,原为汤妻陪嫁的奴隶。后佐汤伐夏桀,被尊为宰相。 (10)太公:即太公望,俗称姜太公。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相传钓于渭滨,周文王出猎相遇,与语大悦,同载而归,说:“吾太公望子久矣!”因号为太公望,立为师。武王即位,尊为师尚父。辅佐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封于齐,为齐国始祖。 (11)耍手:指玩弄戏法的能手。 (12)拜将封侯:亦作“拜相封侯”。即拜为大将,封为列侯。旧时形容功成名就,官至极品。明吾邱瑞《运甓记·牛眠指穴》:“我也弗图个为官作相,我也弗图个拜将封侯。”元无名氏《东篱赏菊》一折:“我则待休休游游,他道是御酒金瓯,浅酌低讴,锦带吴钓,拜相封侯。” (13)摇旗呐喊:一指作战时挥动旗帜喊杀以助威。《英烈传》三七回:“勇气百倍,督战益力,摇旗呐喊,震动天地。”二是比喻为他人他事助长声威。巴金《旅途通讯·广州在包围中》:“我这个外省陌生人,我在这里不过做一点摇旗呐喊的工作。” (14)奴婢:指丧失自由被剥削作无偿劳役的人。《史记·平淮书》:“得民财物以亿记,奴婢以千万数。”一般是男称奴,女称婢。后泛称男女仆人。 (15)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旧时儒士必读之书。 (16)白:即告语,特指戏曲中只说不唱的部分,诸如说白、独白、对白之类。 (17)六经:亦称“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种古籍。 (18)引:这里当指戏剧开始时的引子或乐曲体裁,均有序奏之意。郭茂倩《乐府诗集》有《霹雳引》、《思归引》、《箜篌引》等。 (19)诸子百家:即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总称。诸子指各派的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孔子、孟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亦指他们的代表作。百家指各学派。《史记·贾谊传》:“迁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汉书·艺文志》著录诸子百八十九家。举其成数称百家。 (20)杂说:即百家之说。刘勰《文心雕龙·诸子第十七》:“若干陆贾[典]新语,贾谊新书,扬雄法言,刘向说苑,王符潜夫,崔寔政论,仲长昌言,杜夷幽求,咸叙经,或明政术,归乎诸子。何者?博明万事为子,适辨一理为论,彼皆蔓延杂说,故入诸子之流。” (21)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寄居巩县(今河南巩县)。天宝中,客长安近十年,曾住杜陵附近的少陵,又因祖杜延年系杜陵人,故世称杜少陵。安史之乱起,为叛军所俘,设法逃脱;奔赴凤翔,见肃宗,授左拾遗,不久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杜工部。晚年离家出蜀,病死于由长沙至岳阳船上。杜甫是我国影响深远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余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2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出生在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之青莲乡。天宝元年,因吴筠及贺知章的推荐,被唐玄宗召赴长安,供奉翰林。为高力士谗谤去职。安史乱起,参加永王李璘幕府,璘争位失败,他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浔阳。晚年飘泊东南一带,病死于当涂。李白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无论在精神上和表现手法上,对后代影响甚巨。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三十卷行世。 (23)乱弹:戏曲名词。其含义有四:一是明至清初,陕西地方戏梆子腔因有弹拨乐器伴奏而被称为“乱弹”;二是当“昆、乱”或“昆、高、乱”并称时,乱弹系作为昆腔或昆腔、高腔以外各剧种的统称;三是有时专指京剧;四是有些剧种因兼唱多种不同声腔源流的腔调、剧目,也以乱弹为名。 (24)咬文嚼字:其义有二:一指过分地斟酌字句,死抠字眼而不注重整篇、整段的精神实质。《隋唐演义》六回:“如遇患难,此辈咬文嚼字之人,只好坐以待毙,何足为用。”二是用以讽刺讲话者卖弄学识。茅盾《腐蚀·十一月十日》:“嗳哟,你还来咬文嚼字呢!干脆一句话,可注意到了没有,——有人跟住你啦!” (25)闹莲花:亦称“莲花落”、“莲花闹”。有的地方称作“打莲花”,如江西萍乡一带今仍有此俗,时多在正月,是说唱中的一种形式。旧时艺人生活低下,在沿街乞食时所唱的快板词。 (26)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号石云。清代名学者、文学家,性坦直诙谐。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纂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纪文达公遗集》,并撰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27)圆明园:遗址在比京海淀区东。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原为清世宗雍正称帝前所建的私宅。雍正即位后,重加扩建。有楼台殿阁、亭树轩馆达140余处。附园长春园北部还建有一组欧洲式宫苑——西洋楼。惜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此园焚毁于战火。这座戏台是道光年间所建,供皇族看戏用的。
【鉴赏】旧时戏台的两旁,一般都刻有对联,用以宣传戏剧的特点和作用,或指导观众看戏,或反映剧场的欢乐气氛……这副对联,镌刻在清朝皇族看戏舞台旁,是一副很有见解,很有气势,很有特色的戏台对联。
联语作者以舞台为小天地,以天地为大舞台。选取人生、社会、历史、文艺等方面最为典型的事例予以评说,勾勒出一幕又一幕的悲壮的历史戏剧画面。看:在这个小天地里,三皇五帝、春秋霸主、战国君王、名相贤臣、将军列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一般艺人、奴才婢女、乃至《四书》、《六经》、诸子百家……无不再现在这个小天地里。他们的事迹,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脚色,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从而,使联语高度地概括了戏剧的基本特点、基本形式以及常见的内容。
联语作者立意高远,居高临下,一反常人之见,借助戏剧的特点、戏剧的形式,以及对联所特有的包容量,对历史人物、传统文学艺术等,独抒已见,予以评说。有的联语评论者说作者狂妄,说他对上自尧舜汤武,下至拜将封侯等一系列封建体制作了辛辣的讽刺和全盘的否定;对四书六经及历代诗文也不分青红皂白予以无情奚落与嘲弄。我以为这是忽略了戏剧对联的特点所致,故显偏颇。岂不知,作者正是按照传统戏剧中“生、净、丑、末、耍手、摇旗呐喊跑龙套、称奴婢”以及“白、引、杂说、乱弹、闹莲花”这些戏剧形式或文学样式的序次以及他们在戏剧中的轻重“份量”,与这些历史人物以及文学艺术品等相匹配,借以给予这些历史人物及文艺作品、典籍以较为恰当的肯定并初排“座次”,以分“等第”,这不能不说是作者主人人物和经典的机巧手法和幽默滑稽的高明之处。从作者用戏剧行话术语来评价人物和经典著作的排列序次来看,很显然,他是尊崇尧舜的德治,肯定汤武的武功,给五霸七雄以地位……他推崇《四书》,赞赏《六经》,称道《诸子百家》……,都给予它们在戏剧舞台和社会舞台上以登台表演的一席之地。联中见解寓于戏剧用语之中,这种评说人物、典籍的手法可谓特色独具。
联语气势宏伟,借助素描和漫画的手法,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人物,勾勒人物形象,评说事件,并将历史人物、文艺作品、经典著作与戏剧台词、术语巧相配用,并发出一种谜意和诙谐幽默之情趣,令人读后不胜感慨,细细品味,妙趣无穷,从而获得艺术美的享受。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9-22 00:11:29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受;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佚名 名成都武侯祠联
【注释】(1)谨慎: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七擒:七擒孟获。刘备去世后,彝族首领孟获与建宁豪强雍闿起兵反蜀。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南征,曾对孟获七擒七纵,使之心悦诚服,誓不复反(后仕蜀,为御史中丞)。 (3)南渡:渡过泸水(金沙江)南征。 (4)六出:六出祁山(在甘肃省)。相传诸葛亮曾六出祁山,北征曹魏。但据《三国志·诸葛亮传》,亮出兵伐魏仅五次,而出祁山者仅两次。 (5)五丈原:古地名,在今陕西岐山县南斜谷口西侧。公元234年诸葛亮伐魏,出斜谷,驻军屯田,相持百余日后,病卒于此。 (6)十倍:《三国志·诸葛亮传》:“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水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7)八阵:古代的八种兵阵。其名目不一。《三国志·诸葛亮传》:“推演兵法,作八阵图。”诸葛亮的八阵为:洞当、中黄、龙腾、鸟飞、折冲、虎冀、握机、连衡。 (8)两川:一曰“二川”。东川、西川的合称。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剑南道置东川西川两节度使,因有两川之称。 (9)三分:指当时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
【鉴赏】本联仅用52字,简明扼要地评价了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光辉显赫的一生。诸葛亮,东汉末年隐居于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自比管仲、乐毅,留心世事,人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乃得见之。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对抗曹操,统一中国的对策,即“隆中对”。他辅佐刘备取荆州,定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与魏、吴成鼎足之势,刘备死后,他辅佐后主刘禅,以丞相封武乡侯,兼领益州牧,整官制,修法度,志复中原,屡次北伐。建兴十二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争战,病故于五丈原军中,结束了辉煌的一生。
上联第一句,以“谨慎”二字首先点出了诸葛亮的主要性格特征。这“谨慎”二字,看似平常,其实非同小可。诸葛亮自己认为:刘备临终之时,之所以将国家大事托付给他,就是因为“先帝知臣谨慎”。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在成都武侯祠题的一副对联,其上联曰:“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所见略同。诸葛亮审时度势、决事用人,之所以足智多谋,甚至“料事如神”,与他的细心谨慎、思维周密是决然分不开的。上联第二、三句,作者以两个短小对仗的排比句,概括了诸葛亮的两大重要业绩。他率兵南渡泸水,“七擒孟获”,不仅从军事上,而且从人心上征服了西南地区的敌对势力,从而化干戈为玉帛,有效地改善了同西南各民族间的关系。他又率兵北驻汉中,“六出祁山”,频频伐魏,以求“北定中原”。接着,作者用“何期”二字,将笔锋一转,道出了诸葛亮病逝沙场的憾事。这一句充满了感情色彩,似哭、似吼,惋惜、意外、悲怆、崇敬之情跃然纸上,令人深受感染,读来催人泪下。最后一句,作者以“九代”这一虚指的数量词开头,指出诸葛亮虽已去世,但其精神永垂不朽,其未竞事业,后继有人。下联从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写起,进一步歌颂了诸葛亮的才能十倍于曹丕,相信他“必能安国,终定大事”,不仅托他辅佐后主,还请他必要时取而代之。因此,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这下联首句所说正是此事。第二句写诸葛亮长于巧思,智慧过人。他不仅革新了连弩,发明了木牛流马,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接着是写诸葛亮辅佐后主当政期间的业绩。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民族的关系,使当地经济、文化得以发展,人民受益。最后,作者以讴歌诸葛亮善结统一战线,从而三分天下的丰功伟绩结束全联。
作者高屋建瓴,饱蘸浓墨,选择诸葛亮生平中的典型事迹和重大特征,从大处落笔,一气呵成,把诸葛亮的历史功勋及其深远影响写得恰如其分,真实感人。
本联一个显著的遣词技巧,就是“用数”。上下联各五句,每句嵌进了一个数字,正好是从一到十共十个数字,只是次序有所变动而已。
说来也巧,纵观成都武侯祠的对联,“用数”者特多,盖因诸葛亮的生平事迹与数字格外有缘吧。比如:“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又如“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等等。不过,其中“用数”最多的当推本联。“用数”可使词语表现出一种不可替代的特色,获得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9-23 21:26:59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章炳麟撰 慈禧太后生日联
【注释】(1)南苑:即南海子,周160余里,其中养殖禽兽,是专供皇帝游猎享乐的皇家花园,在北京永定门外。 (2)北海: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宫苑,座落在故宫和景山的西北。 (3)古长安:即陕西西安。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逃往西安避难。1901年《辛丑条约》后返回。 (4)一人:《书·吕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这里的一人指慈禧太后。 (5)琉球:琉球位于日本九州与我国台湾之间,原为中国藩属,1874年的《中日北京专约》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 (6)割台湾: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给日本。 (7)东三省:1896年《中俄密约》规定,允许俄国在黑龙江、吉林两省修筑铁路直达海参崴。俄军可以出兵我国东三省等。从此,俄国侵略势力深入我国东北。 (8)赤县:《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战国时齐人驺衍称中国为赤县神州。后人便用赤县或神州代指中国。 (9)邦圻益蹙:邦即国的意思。圻指地的边界。蹙乃缩小的意思。邦圻益蹙指的是国界日益缩小。 (10)疆无:引申为领土丧失。 (11)章炳麟(1869-1936):即章太炎,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学者。章炳麟少从俞樾学经史,后加入强学会,参加维新运动。1902年与蔡元培共组中国教育会,设立爱国学社,倡言革命。1904年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光复会。章氏一生学术论著甚丰,对中国近代哲学、文学、历史学、语言学造诣较高,有《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和《章氏丛书三编》等。(12)慈禧太后(1834-1908):清咸丰帝妃。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叶赫那拉氏,满族。
【鉴赏】1904年夏历10月10日,是慈禧太后70岁生日。她荒淫无耻地强令全国为她祝寿。章炳麟作对联予以有力的讽刺。
上联连用三个“到”字,点明慈禧太后不顾人民死活,贪图享乐的几件典型事例。她在京城内大兴土木,建造颐和园、南苑、南北海等,闹得民怨沸腾。她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仓皇出逃西安时,仍不忘享乐,次年“回銮”,她竟下令为她修道路,筑行宫,供吃喝,使沿途百姓遭到浩劫。紧接着作者评论道:“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这正是对慈禧太后穷奢极欲生活的有力揭露和血泪的控诉。
下联扣住慈禧太后每一次生日时所发生的每一个令人痛心的史实,揭露和控诉她给国家、给民族造成的灾难和危害。她50岁时,法国侵华、日本占朝鲜吞琉球;她60岁时,日寇侵略东北,掠夺台湾;她70岁时,日俄为争夺东北而大打出手。面对侵略,她不敢抵抗,只是割地、赔款,任列强瓜分中国的疆域,使我国“邦圻益蹙”,主权丧尽。作者用“每逢万寿祝疆无”一语予以总括,对慈禧太后祸国殃民的罪行予以有力的鞭笞。
该联的特点是语言辛辣,笔触犀利,对比巧妙,特别是将无耻文人阿谀慈禧“一人有庆,万寿无疆”的媚语,颠倒用之,其修辞效果真是妙不可言。联中那一“叹”一“痛”的运用,突出地表达了人们对慈禧太后40余年的血腥统治史的愤慨,以及作者对国家、对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担忧。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9-24 00:24:30
忠臣魂,烈士魄,英雄气,名贤手笔,菩萨心肠,合古今天地之精灵,同此一山结束;
蠡水烟,湓浦月,浔江涛,马当斜阳,匡庐瀑布,挹南北东西之胜景,全凭两眼收来。
——彭玉麟撰 题湖口石钟山锁江亭联
【注释】①结束:指装束在一起。②湓浦:一名湓水或湓江,今名龙开河,源出江西瑞昌西南青山,东流经县南至九江市西,北流入长江。③马当:山名,位于江西彭泽县东北,山形似马。④彭玉麟(1816-1890):清末湘军将领,字雪琴,卒谥刚直,湖南衡阳人。咸丰三年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转战长江各省,战功显赫。曾与太平军作战,1855年在湖口遭太平军截击大败。彭玉麟建水师昭忠祠于湖口石钟山,祠有锁江亭。
【鉴赏】这副长联,是彭玉麟为纪念阵亡将士而作的。上联颂扬忠烈们的英雄气概,切“昭忠”的主题。“昭忠祠”增光生色,浩气回荡。下联在上联述史点题的基础上,放眼南北东西,写尽了立身锁江亭所见的远近胜景:鄱湖烟波、湓浦明月、浔江浪涛、马当斜阳、匡庐飞瀑,尽收眼底,应有尽有。至此,上联与下联,写人写景,相映生辉,引人入胜。
这副对联用字奇特: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八字句,长短参差,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抑扬合拍,不仅读来琅琅上口,而且与对联抒写的内容配合十分得体。“忠臣魂,烈士魄,英雄气”“蠡水烟,湓浦月,浔江涛”,似连珠实发,诉说不尽,极大地增添了对联的气势。此后字数增多,逐步趋于平缓,“合古今天地”“挹南北东西”,则一气概括无余,力有千钧,情透纸背。
此联在创作手法上,主要运用了列品的修辞技巧。所谓列品,有点类似于修辞手法中的排比,要求连续列举三个以上类似的、或有联系的事物成联,所列举的事物之间不掺杂任何间隔词语。使用列品方法,可以强化对联所吟咏的事物,收到其它方法所难以达到的效果。运用列品手法创作的对联中,最有名的当数邓石如自题碧山书屋联:“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9-27 00:26:26
九派会君山,刚才向汉沔荡胸,沧浪濯足。直江滚滚奔腾到,星沉龛赭,潮射钱塘。乱入海口间。把眼界洗宽,无边空阔。只见那庙唤鹧鸪,落花满地,洲邻鹦鹉,芳草连天。只见那峰回鸿雁,智鸟惊寒,湖泛鸳鸯,文禽戢翼。恰点染得翠霭苍烟,绛霞绿树。敞开着万顷水光,有多少奇奇幻幻,淡淡浓浓,铺成画景。焉知他是雾锁吴樯,焉知他是雪消蜀舵,焉知他是益州雀舫,是彭蠡鱼艭。一个个头顶竹箬笠,浮巨艇南来。叹当日靳尚何奸,张仪何诈,怀王何闇,宋玉何悲,贾生何太息。至今破八百里浊浪洪涛,同读招魂呼屈子;
三终聆帝乐,纵观觅伶伦截管,荣援敲钟。竟响渢渢随引去,潭作龙吟,孔闻鼍吼,静坐波心里。将耳根贯彻,别样清虚。试听这仙源渔棹,歌散桃林,楚客洞箫,悲含芦叶。试听这岳阳铁笛,曲折柳枝,俞伯瑶琴,丝弹桐柏。将又添些帆风橹雨,荻露葭霜。凑合了千秋韵事,偏如许淋淋漓漓,洋洋洒洒,惹动诗情。也任你说拳椎黄鹤,也任你说盘贮青螺,也任你说艳摘澧兰,说香分沅芷。数声声手拨铜琵琶,唱大江东去。忆此祠神尧阿父,傲朱阿兄,监明阿弟,宵烛阿女,敤首阿小姑。亘古望卅六湾白云皦日,还思鼓瑟吊湘灵。
——张之洞撰 题湖北洞庭湖屈原湘妃祠
【鉴赏】在号称“八百里洞庭”的万顷碧波中,有一座方圆不足两里的小岛,这就是千百年来一直为游人所称道的君山。山中古迹甚多,其中尤以舜及其二妃的故事更加哀艳动人。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寻丈夫来到君山,闻说舜帝已死,痛不欲生,悲愁而死。后人为了纪念她们的忠贞,将此岛名为君山,并立庙祭祀她们,尊封她们为湘水之神。此庙当建于秦以前,汉代学者王充在《论衡》中曾记载说,秦始皇南巡至君山,遇大风浊浪,手下官吏对他说是湘水神作祟,秦始皇大怒,命人将山上树木伐倒,放火烧山。这个传说在《湘妃庙纪略》的地方志中,也有记载。据《中国地名大辞典》载,“洞庭湖中有君山,湘君之所游处,君山有湘妃庙。”后来,人们因诗人屈原在《九歌》中,写了《湘君》和《湘夫人》篇,就在湘妃庙中同时祀屈原,逐渐湘妃庙也习惯地称为“屈原湘妃祠”。清代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年),清末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不久他为巡阅水师来到洞庭湖,游览了君山,整修了屈原湘妃祠,是时写了洋洋洒洒、共四百字的长联。
张之洞,字香涛,又字孝达、香岩,号壶公、无竞居士,直隶南皮人。他是我国晚清时期一个较有作为的政治家,同时他在文学上也有较深的造诣,著作大都收在《张文襄公全集》中。他一生创作的楹联也很多,这副楹联是其中最长的。在我国已经发现的为数不多的数百字以上的楹联中,这副楹联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它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全联立足于凭吊屈原湘妃祠,围绕洞庭湖,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著名的历史人物以及名诗名作糅合在一起,抒发了作者无比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绵绵之情。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北连天险长江,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古来一直是争战的水军基地。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刘备与孙权结成同盟,在赤壁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洞庭湖此后便成了东吴的水军据点,许多战舰每日在洞庭湖中操练。公元二一五年,东吴和蜀汉关系紧张,东吴的鲁肃和蜀汉的关羽,各领水军云集洞庭,准备决一死战。当时虽然没有打起来,但剑拔弩张的气势真是千钧一发。后来,到了西晋太康元年(公元二八○年),晋武帝命王濬率领青雀舫(船首画有鹢鸟头的战船),从益州顺流而下,击毁了东吴的横江铁链,打败了洞庭水师,直取金陵,宣告了东吴的灭亡。上述历史事实,就是上联中“焉知他是雾锁吴樯,焉知他是雪消蜀舵?焉知他是益州雀舫,是彭蠡渔艭?”的历史根据。然而,楹联没有更多地去渲染历史上的争战,而是把着眼点放在洞庭湖秀美的景色描绘中,并由此展开想象的翅膀,表现其“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的宏伟气势上。作者将郑谷的著名诗篇《鹧鸪》中“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衍化为“庙唤鹧鸪,落花满地”。将崔颢的著名诗篇《题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衍化为“洲邻鹦鹉,芳草连天”。大诗人李白在《江夏赠韦南陵水》中写有“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诗人刘禹锡在《望洞庭》中写有“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我国最早的诗人屈原在《九歌·湘夫人》中写下著名的诗句“沅有芷兮澧有兰”。众多的名诗名作,经过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和衍化,形成了“也任你说拳椎黄鹤,也任你说盘贮青螺,也任你说艳摘澧兰,说香分沅芷”的精妙构思,浓缩出极其动人的诗情画意。至于说到人物,即有神话传说中伶伦、荼唐、援尧、丹朱、虞舜、娥皇、女英,还有舜的妹妹敤首。又有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奸臣靳尚、说客张仪,昏君楚怀王、诗人宋玉、胸怀抱负的贾谊,以及“箭射钱塘”的钱缪。
作者在楹联的写作中,打破了一联叙事、一联抒情的惯用手法,熔事件人物和诗情于一炉,在衍化名诗名作方面,自然得体,不露斧凿痕迹,显示出作者对诗词典故深切渗透的工力。全联在句式的安排上,采用四字、五字、七字、八字和十字的交替排列,上下联中皆以排比句的形式,集中排出与风光、景物密切相关的人物名,不仅加强了气势,同时能给人以联翩遐想之机,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由于句式活泼、匀称而大方,不仅在听觉上可以获得节奏铿锵和谐的美感,同时在视觉上也可获得长而不冗、起伏有致的效果。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这副楹联写于清代末期国势危难、政府腐败、矛盾重重的时候,作者虽然在上联和下联中以“同读招魂呼屈子”、“还思鼓瑟吊湘灵”为结句,以表明自己的吊古伤今之意。但是作者终究是一个忠于清王朝的封疆大吏,他不会也不可能在楹联中涉及时事,能够提提楚怀王的昏愦,丹朱太子的无能也就不错了。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9-29 00:44:19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孙髯撰 昆明大观楼联
【注释】(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云:“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 (2)滇池:现为我国第六大淡水湖。 (3)岸帻:岸在这里做动词,推高的意思。帻即头巾。岸帻这是推高头巾。 (4)骧:指马昂首奔驰。 (5)神骏:骏即马,神骏即为神马,这里指昆明的金马山,该山在昆明之东面,故曰:“东骧神骏。” (6)翥:即飞翔。 (7)灵仪:凤凰为灵禽,凤凰来仪,称为灵仪。这里以灵仪代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相传曾有凤凰鸣其上,当地人不知是何鸟名系称其为碧鸡。此山也由此而得名。 (8)蜿蜒:即指昆明北面的蛇山,该山有如长蛇曲折前伸,山势蜿蜒而去。 (9)缟素:缟即白缯,素乃生帛,均为洁白。这里以缟素代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10)高人:即旧时说的“高士”,他们是一些蔑视权贵、退隐山林江海的封建知识分子。 (11)韵士:即诗人。 (12)蟹屿螺洲:即指散落在滇池中的小岛。它们有的形似螃蟹,有的状如泫螺。 (13)风鬟:即高髻,有如风吹,显得蓬松秀丽。 (14)雾鬓:指双鬓梳裹的似薄雾。 (15)蘋天苇地:蘋指水草;苇指芦苇。蘋天苇地,泛指水草之多、芦苇之茂。 (16)翠羽:泛指各种翠绿色的禽鸟。 (17)丹霞:即红霞。 (18)孤负:孙髯原作为辜负,1888年赵藩重书时写作孤负。孤负与辜负相通。 (19)九夏:即夏季中的90天。 (20)芙蓉:即莲花。 (21)三春:即春季中的三个月。 (22)把酒凌虚:高举着酒杯对着天空。 (23)汉习楼船:据《史记·武帝纪》及《史记·平淮书》载云,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下令“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半发谪吏穿昆明池”,周围40里“治楼船高十余丈”以操习水军。 (24)唐标铁柱:典出《新唐书》及《大唐新语》。云公元707年,因“吐蕃及姚州蛮寇边”,唐中宗遗御史唐九征率兵回击,大败之,在今云南祥云县建铁柱以示纪念战功。 (25)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写字时镇纸用。相传北宋初年在论定边界时,宋太祖赵匡胤竟手持玉斧沿着地图上的大渡河一划,说“此外非吾有也!”置大渡河以外而不顾了。 (26)元跨革囊:革囊即皮筏子。据《元史·世宗本纪》云,公元1252年,成吉思汗孙蒙哥命令其弟忽必烈统兵取云南,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筏以渡”,收回大理,统一云南全境。 (27)伟烈丰功:即丰功伟烈,指功业多而且伟大。 (28)尽珠帘画栋:珠帘画栋,形容宫廷的豪华,以珍珠串成帘幕,以雕梁彩画构建宫室。尽:尽管之意。 (29)卷不及暮雨朝云:卷即卷起。“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系王勃《滕王阁序》中“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诗句的化用。 (30)断碣残碑:碣为圆形的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碣碑,经过风化雨蚀而断裂残破。 (31)苍烟:暮色苍茫中的烟雾。 (32)落照:落日时那昏暗的光线。 (33)几杵疏钟:寺庙中那疏落的钟声。 (34)一枕清霜:一觉醒来,遍地寒霜。 (35)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他最著名的作品,却是这副长联。 (36)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楼前悬挂的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
【鉴赏】大观楼长联气势磅礴。上联写滇池风物,似一篇滇池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随笔。上下联各90字,全联计180字。是一篇有声、有色、有情的骈文,妙语如珠,诵之琅琅上口。该联想像丰富,感情充沛,一气呵成,被誉为海内外第一长联,也是全国重点保护的文物之一。
上联突出一个“喜”字,喜溢四方,绘出了一幅颇富滇池风物特色的风景画。作者登临楼上,首先写眼前那茫茫空阔无边的滇海,写作者敞开衣襟、推开头巾观海的高兴劲。接着写大观楼四面的景观:把东边的金马山比喻为奔驰的神骏;把西边的碧鸡山比喻为凤凰在展翅挎翔;把北边的蛇山喻为长蛇有蠕动;把南边的鹤山喻为仙鹤在扇动着洁白的双翼。凭楼四望之后,又回到眼前那浩瀚的滇池里,那一处处螃蟹和海螺状的岛屿边缘,有如少女的鬟髻和鬓发,在微风和薄雾中散发着幽香;那一簇簇的水草和瑟瑟的芦苇,似禽鸟那五彩缤纷的羽毛点缀着水中的云天和红霞。前面,作者在观看滇池和四周的群山后,曾发出:文人学者们,何不选择这名胜地的高楼登临欣赏一番的感慨!这里,作者在描绘了眼前池中的胜景后,再次由己及彼,概叹:不要辜负了美好的胜景吧——那四周飘香的稻谷,那波光万顷的浪涛,那六月盛夏的荷花,那三月春风中的杨柳。作者通过写景抒情,那心旷神怡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下联勾勒云南的历史,重在一个“叹”字上下功夫。作者追根溯源,道出了历史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展示出了一幅颇耐人玩味的历史画卷。作者乘兴看够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立即联想起云南风云变幻的历史,发出了无限的感叹——千古的英雄豪杰们,都随滚滚的历史长河悄然地流去了:那雄视一代的汉武帝,为了打开西南通途,曾在长安凿昆明池,训练水军;大唐皇帝曾册封南诏,立铁柱刻颂功德;宋太祖竟挥镇纸的玉斧,划疆立界,让大理自治;元世祖忽必烈于1252年奉命从甘肃经四川,乘坐牛皮舟,先占云南灭大理,招降吐蕃,继伐中原,扫平内乱,迁都大都(今北京),故灭南宋,定国号为元。这一系列壮观伟大的场面,费尽了英雄们的移山心力,然而这一切,犹如彩楼帘外萦绕的朝云,不等珠帘卷起,便在潇潇的暮雨中消失了。那些纪颂功德的词句,都随着那断碣残碑,埋没在夕阳和农家的炊烟里。留给我们的只是寺庙里传来的钟声,江岸边点点的渔家灯火,天上南飞的两行秋雁,还有那睡在山林间文人雅士醒后的一身清霜!这怎能不令人为之感叹!
长联抒情叙事,层次分明,情景交融;长联对仗工整,字句洗炼;长联内涵美质,外溢华采,意境高妙,气势非凡。是对联史上不朽的杰作,影响甚巨。
大观楼长联是诗、是画、是历史的镜子,它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这种远见卓识,隐寓于联中的字里行间。故道光初,任云贵总督的阮元读完长联后惊呼:长联有“汉、唐、宋、元之丰业伟功,总归一空”之意,是影射大清朝,遂仗势摘下原联,擅加篡改。其改联云: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凭栏向远,喜茫茫波浪无边!看东骧金马,西翥碧鸡,北倚盘龙,南驯宝象。高人韵士,惜抛流水光阴。趁蟹屿螺州,衬将起苍崖翠壁;更蘋天苇地,早收回薄雾残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鸥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爨长蒙酋,费尽移山气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藓碣苔碑,都付与荒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鸿雁,一片沧桑。
阮元改联减弱了长联的气势,缩小了长联语言的内涵,使长联文气呆滞不协调;阉割了长联的内容和精神,尤其是将“伟烈丰功”尽为“爨长蒙酋”,牵强附会,为达到篡改目的,到了不择手段胡乱用典的地步。
阮元这种违反民心民意的举动,使昆明人哗然,纷加斥责。据《滇中琐记》载,时人作诗讥讽之。诗云:“软烟袋不通,萝卜韭菜葱,擅改古人对,笑煞孙髯翁。”诗借谐隐之法,以“软烟袋”谐“阮芸台”(芸台是阮元的字),用以讥讽嘲讽他。阮元一离任,孙髯的长联又挂出来了。
阮元在清代颇负文名,著作甚丰。《清史稿》称他“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可谓名重一时。然高名显位,自负改联,难免留下笑柄。
除阮元之外,清代另一位官僚程月川,亦随意将孙髯之佳联在21处胡编乱改,其篡改联云: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巾岸帻,喜茫茫宽阔无边!看东骧金马,西峙碧鸡,北耸青虹,南翔白鹤。高人韵士,定当击节讴歌。况栏外树色江声,随地皆诗情画意;更云开雨霁,何时不鱼跃鸢飞。登斯楼也,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风,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争欲同符天地。至今日离宫别馆,悉化为芳草长林;并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夕照。游于浦者,只剩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一行秋雁,两岸芦花。
孙髯佳制遭劫,被清代官僚两次砍杀,然而,众人慧眼识骥,终于恢复孙髯联之旧观,使长联与山河同辉,与日月同在,对后代楹联创作影响甚巨。陈毅同志看完了这副长联之后,赋《题大观楼诗一首》,赞云:“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数千年。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言。”郭沫若亦赋诗赞云:“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长联犹在壁,巨信笔如椽。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毛泽东同志对大观楼题联尤其推崇。据杨尚昆同志《对毛主席的几点回忆》中说,毛主席“国内有些有名的对联他一口气能背下来,比如昆明大观楼那副一百八十个字的长对联,他就能背下来”。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9-30 20:52:27
卅六洞别有一天:渊明记,辋川行,太白序,昌黎歌,渔耶、樵耶、隐耶、仙耶,都是名山知己;
五百年问今何世?鹿亡秦,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颂者、讴者、悲者、泣者,未免桃花笑人。
——罗润章撰 桃源桃花源联
【注释】(1)卅六洞:道家所称的“卅六洞天”。 (2)渊明记: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3)辋川行:王维的诗歌。唐代诗人王维,有别墅在兰田辋川。行:诗的一种体裁,这里指王维所作的《桃源行》一诗。 (4)太白序:指李白《奉饯十七翁州四翁寻桃源洞记》。 (5)昌黎歌:指文学家韩愈。韩愈祖籍河南,因河北昌黎韩姓为一郡望族,尝以昌黎自谓,世称韩昌黎。歌,指韩愈所作《桃园图》一诗。 (6)五百年问今何世:从秦至东晋太元中,已五百余年。 (7)鹿亡秦:语出《汉书·蒯通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鹿喻帝位。 (8)蛇兴汉:《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刘邦曾在丰田泽中斩白蛇。 (9)鼎争魏: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最后魏国统一中国。 (10)瓜分晋:东晋末年,各族统治者互相混战,先后建立许多国家,总称十六国。瓜分晋朝土地。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11)呕者:呕心沥血地感到伤心的人。 (12)桃花源: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作《桃花源记》,说有一渔人从桃花源入一山洞,看见晋时避乱者的后代生活安乐并不闻世间的变化。渔人从洞中出来后,再也找不到该山洞了。后人将陶渊明的想象之地附会于此。此处便成为我国的名胜之一。
【鉴赏】这副对联以“卅六洞别有一天”总领上联,创造了一个变幻莫测,虚无缥缈的神奇境界。三十六洞本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此处用来形容桃花源,使桃花源内美妙、和平宁静、自由的生活画面跃然纸上。接着作者借陶渊明、王维、李白、韩愈四位著名的文坛诗人,以诗文赞美桃源的事实,表达了作者对桃源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历史上在桃源参观游览,吟诗作文者数不胜数。作者之所以选择这四位诗人的重要原因是四人经历相仿,都是怀才不遇,屡遭挫折。他们既想“入仕”为朝廷所用,又因理想不能实现而寄情山水;既愿为国尽忠,又不满黑暗的社会现实。矛盾的心理使他们尤其向往那个与世无争、人人劳动、自食其力的幸福社会。共同的经历和理想使他们象渔人、樵客、隐士、神仙一样依恋着山水,共为“名山知己”。在表达方式上,作者借用前代诗人轶闻逸事,融入作者的自我感叹,较之直书桃源社会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如果说上联作者极赞桃源仙境,突出其美好的话,那么下联作者则控诉战乱的现实,突出其黑暗。“五百年问今何世”,切《桃花源记》中桃源人对武陵渔人的问语,增加了桃源的真实感。“鹿亡秦、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十二个字,展现了一幅幅历史画卷。在五六百年的时间里,经过了秦、汉、魏、晋四个朝代。战事连绵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有的笑,有的哭,真是可悲可叹啊。进一步衬托了桃源的美好,揭露了权贵争相倾轧、尔虞我诈的社会现状,反映了人民追求光明,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最后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借“桃花”之口说出了自己对现实社会失望和嘲笑的思想感情。
此联虽较长,但层次分明,对比强烈,上下联各用首句引领下文,按照时间顺序一气哈成,感情起伏有致,对仗工整。全联用典贴切,每个分句有典故,但不显僻涩,不见堆砌,不仅满足了对联字少意深的要求,而且表达了更深的意境。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10-1 01:28:40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佚名撰 浙江天台山方广寺联
【注释】(1)梵呗:佛教歌赞。呗,为梵文“呗匿”之略,意为赞叹,原为歌曲。 (2)色:佛教名词。佛教把物质的可感触的东西称为“色”,属于精神领域的则称为“心”。 (3)空:佛教名词。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它各自的因和缘,事物本身并不具有任何常住不变的个体,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故称之为“空”。 (4)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城北,为中国佛教禅宗天台宗一派发源地,山中今有国清寺、高明寺,上方广寺今已不存。其山势高,四万八千丈是传闻中的夸张,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有句“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鉴赏】曾有人评论这副对联极“画工”之微、尽“化工”之神,自然之美、哲理之玄,具在醇厚之韵味中。诚不为过也。首先,作者象个高明的画家,再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峰峦、云霞、树、草、山、月,林林总总,色色入目;又象个文明的音乐家谱出了天地间神妙之曲:风、水、虫、鸟、梵呗、钟鼓,万万千千,声声入耳。有声有色,可谓赏心悦目。更由于用上了“三百六十击”“四万八千丈”等数量词,在时间上非常长久,空间上又非常高阔,便使这幅图画非常奇伟,这首乐曲非常雄壮。上联一连用了七个“声”字,使人耳无暇听;下联一连用了七个“色”字,使人目不暇接。总而言之,此联写尽了自然之美。更可叹的是,联语在句尾巧妙地一转,好象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只用魔杖一指,千万个声音突然不闻、万千种景色突然不见,使人恍若梦中醒来,有所惊讶,有所发现,进而有所深思,这里又写出了佛理之玄。明明有千万种声音,为什么说都是“寂”呢?明明有千万种色相,为什么说都是“空”呢?佛教《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任何物质现象都是缘起,它有相状,它有功用,但是它的相状和功用里面没有常恒不变的指挥它的主宰,色是缘起所起、色法上不能有个不变的实性,所以说“色即是空”,唯其没有实性,所以能遇缘即起,所以说“空即是色”。而在禅宗那里,这个“空”即是人的本心,本心犹如虚空、无有边畔,“我心就是一切”。佛书中说:“诸蕴本空,由心所生,心法灭已,诸蕴无作。”如此说来,答案就在这里:心生诸景,心灭景自灭,当然这是一种抹煞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界限的唯心理论。但是,当我们从佛理中抽取它的合理的内涵时,我们也就获得了一种哲理:有些特殊的场合,我们对一些事物淡然处之,将有作无,或许能缓和矛盾,得到一种比较理想的结果。
此联可以说是佛理式的对联、对联式的佛理。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10-2 00:16:03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窦垿撰 岳阳市岳阳楼联
【注释】(1)杜少陵五言绝唱:杜少陵即杜甫。汉宣帝许后之陵,在陕西长安县南,其地称少陵原。杜甫曾在此居住,自号“少陵野老”。五言绝唱是指杜甫的《登岳阳楼》五言律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范希文两字关情:范希文即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江苏吴县人。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其中《岳阳楼记》最为著名,尤以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为世人所传诵。两字关情即指其中的“忧”“乐”两字。 (3)滕子京百废俱兴:滕子京即滕宗谅,字子京。北宋河南人,与范仲淹同举进士,历任殿中丞、知州、天章阁待制,因故被贬到岳阳,次年他主持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4)吕纯阳三过必醉:吕纯阳即吕洞宾,名岩。唐代进士。传说他后来入终南山修道成仙,为“八仙”之一。自号纯阳子。据《岳阳风土记》载,吕洞宾好酒,曾三醉岳阳楼。楼上有他留的字。他的《绝句》诗云:“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5)诗耶,儒耶,吏耶,仙耶:诗人吗?儒家吗?官吏吗?神仙吗? (6)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这是改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佳句,该诗中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佳句。 (7)南极潇湘:这里当指南边直到潇水和湘水。 (8)扬子江北通巫峡:扬子江即长江。巫峡为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省巴东县西,与四川巫山县接界。 (9)巴陵山西来爽气:指巴陵山在岳阳西方。巴陵,岳阳古为巴陵郡。古代传说夏后羿曾斩巴蛇于洞庭湖,积骨成丘陵而得名。爽气即指明朗开豁的自然景象。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10)岳州城东道崖疆:岳州,隋代置岳州。治所在巴陵(今岳阳市),元改为路,明改为府,南朝宋置巴陵郡。岳州城即今之岳阳市。东道岩疆指东西接连高山。岩疆,指山岩之边界。亦有解作“崖州边疆”者,言“崖州指今广东南部一带”,意恐联想过远。 (11)潴者:潴一作渚,水停聚之地。唐代韩愈《岳阳楼别窦可直》诗有“潴为七百里,吞纳各殊状”句。 (12)峙者:直立、耸立着的。 (13)镇者:一方的主山称镇,描绘山势雄镇一方的样子。 (14)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改用陶渊明《饮酒》诗中佳句。《饮酒》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5)窦游:字坫,一字子州,号兰泉。云南罗平淑基村人,清道光间官于湖南。该联一说窦垿撰,何绍基书;一说何绍基撰。据雁寒《岳阳楼长联及作者窦垿》一文,该联作者当可肯定是窦垿。 (16)岳阳楼:是江南三大著名楼阁之一。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它原为三国东吴鲁肃练水军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716),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此建楼。宋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次年,重修岳阳楼,主楼两侧还建有三醉亭、仙梅亭、怀甫亭。请范仲淹写了《岳阳楼记》一文,盛传海内,岳阳楼因此声誉倍增。
【鉴赏】这副对联的显著特点之一是:用问答手法指点江山,写出了洞庭湖的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其显著特点之二是:用典多,作者借助名人典故、名人诗文名句、传说逸事,描情绘景,抚今迫昔,抒发作者的情怀淋漓尽致,内涵十分丰富;其显著特点之三是:排比法的运用颇富表现力,上下联用了两组排比句,从各个角度有层次地反映岳阳楼的传说佳话和四周形势景象,揭示了岳阳楼著名和雄伟奇特的原由。
上联一开始就赞叹岳阳楼的奇伟,接着便历数典型史迹予以论述:首先点出的是杜甫的五言绝唱——为世人称道的《登岳阳楼》诗,让人们从中去领略洞庭湖的浩瀚宏阔;其次点出使岳阳楼声誉倍添的范仲淹的佳辞妙句;再次提及岳阳楼的修建及范仲淹文中对滕子京政绩的评价;最后以吕洞宾的神话和陈子昂的诗句作结,从而把岳阳楼的奇伟美妙提到最高度。因为在岳阳,流传着许多关于吕洞宾的神话传说及诗句。其中有一首诗云:“朝游北越暮苍悟,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作者把诗、儒、吏、仙几个方面的史迹、典故,巧妙地溶入自己的联作之中,把岳阳楼的奇伟写到了绝处。然而作者到此笔锋顿转,移用陈子昂的佳诗妙句,借以发出不见前代贤才而悲伤感慨之情,寄寓着自己深沉的思想情感。
下联继续写岳阳楼之奇之美,不过不是借诗文典故,而主要是依据方位实写。登楼远眺,南可望潇湘,北可及巫峡,西可至巴陵山,东可穷山岩的边界。那宏阔的湖水,那滚滚奔腾的河流,那耸立的群峰,那雄镇一方的主峰均映入眼帘。作者写至此,切景着墨:发出了此中胜景真意,谁领会得来的设问。真是言虽尽而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