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10-3 11:53:27

  几堆江上画图山,繁华自昔。试看奢如大业,令人讪笑,令人悲凉。应有些逸兴雅怀,才领得廿四桥头箫声月色;
  一派竹西歌吹路,传诵于今。必须才似庐陵,方可遨游,方可啸咏。切莫把秾花浊酒,便当作六一翁后余韵流风。

                                                                                      ——伊秉绶撰 江苏扬州平山堂联

  【注释】(1)江上画图山:扬州位于长江北岸,登临平山堂远眺,江山如画,一派美好景象。 (2)繁华自昔:扬州自古为我国繁华都市之一,从汉吴王刘濞建都始,历代都有增建。 (3)奢如大业:奢即奢侈。大业是隋炀帝的年号,这里以年号代指隋炀帝。据史载,隋炀帝为了到扬州观赏琼花,劳民伤财开凿运河,他是中国历史上奢侈腐化的皇帝之一。 (4)令人讪笑,令人悲凉:由于隋炀帝穷奢极欲,淫佚荒诞,役使民夫百万,大修宫室长城,凿运河,终逼迫农民造反,使隋朝崩溃于一朝。他自己在扬州也为宇文化及等所杀。令人讪笑,令人悲凉即指此。 (5)逸兴雅怀:指不流于庸俗的兴致和情怀,多系指文人们饮酒赋诗之类的雅兴。 (6)廿四桥:位于扬州旧城西门外。据清《一统志》:“扬州二十四桥,在府城,隋置,并开以城门坊市为名。”宋代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补遗》中记载说:“西自浊河桥起,东至山光桥止,惟不足二十四桥之数;或谓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古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7)箫声月色: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此句当从杜诗中化用而出。 (8)竹西歌吹路:唐代杜牧《题杨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上扬州。”竹西路,指的是禅智寺前官河北岸的一段路。附近有竹西亭,后来向子固据杜牧诗易名为歌吹亭。联作者为了对仗的需要,将杜牧诗予以演化而成此联句。 (9)庐陵:本为地名,在今江西省吉安市。因欧阳修是江西吉安人,故以“庐陵”代指。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为翰林学士,博极群学,文章冠绝一时,才华横溢。必须才似庐陵,是指因杜牧描绘扬州的诗在前,后人少有超过,直到欧阳修才可与之相比。 (10)啸咏:啸歌、吟咏,即歌咏。 (11)秾花浊酒:喻花天酒地的腐化放荡生活。 (12)六一翁:即欧阳修。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何谓“六一”,他自言是:“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老于其间。” (13)余韵流风:诗文表现的风格韵味。 (14)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福建宁化人。清乾隆、嘉庆间做过刑部员外郎、惠州和扬州知府等。擅长诗文,著有《留春草堂诗》《攻其集》等。该联一说梁章钜撰。 (15)平山堂:位于扬州城北的蜀岗上,为宋代欧阳修所建。时欧阳修知扬州,他常在此饮酒、赏景、吟诗作赋。堂址坐北朝南,登堂眺望可见金山、焦山和北固诸山。在直观中,似堂与山平,故名平山堂。平山堂下有“法海寺”,寺墙有大石,上刻“淮东第一观”和“天下第五泉”等大字。堂后有欧阳修祠,内有欧阳修塑像。平山堂是扬州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

  【鉴赏】这是一副登临赏景的对联上品。上联首句描绘俯瞰扬州那如画图般的美景,次句赞叹扬州自古以来的繁华,由远及近,由静至动,展现扬州城这样一幅活生生的画图。接下去便联想到扬州历史上的大事件:隋炀帝这样荒淫奢侈的暴君,在扬州为部下所杀,一统江山败在他手下,令人讥笑;落得如此下场,亦令人悲凉。只有那些具有“逸兴雅怀”的人,才能够真正领略扬州那如画的美好景色。

  下联顺着有“逸兴雅怀”的人这一思路拓展开来,继续写下去。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一是宋代散文家欧阳修,均紧紧地扣住了与平山堂有关的人和事。杜牧描绘扬州的诗传诵历代,只有欧阳修的才学方可与之相比。但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少年。”可不是那秾花浊酒般的放荡生活啊!

  上下联在历数扬州的风物、历史、人物时,作者寄景于情,时发议论,其深刻的思想内容,颇能发人深思。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10-4 00:48:45

  望不断七二峰衡岳,流不尽八百里洞庭,明月当头,如许江山赢我醉;
  是谁赋屈大夫离骚,问谁虚贾太傅前席,幽情无限,满城风雨自西来。

    ——佚名撰 长沙天心阁联

  【注释】(1)衡岳:衡山,在湖南衡山县西。山势雄伟,有七十二峰,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廪五峰为著。 (2)赢:容受。在《中国名胜楹联大观》中,赢作“容”。 (3)屈大夫:屈原,曾任三闾大夫。《离骚》是他的代表作。 (4)贾太傅:贾谊,曾为长沙王太傅。 (5)前席:移坐而前。古人席地而坐,移坐向前,表示虚心求教。(6)天心阁:在湖南长沙市东南城堞上,与岳麓山遥相对峙。始建于何时已不可考,清乾隆年间曾重修,现又重建一新。

  【鉴赏】此联以天心阁为视点,放纵笔墨,将登阁揽胜所得,尽情写出,其中有对山川形胜的描述,有对历史人物的回顾,几乎把整个湖南的风光文物都概括进去了。上联写山川形胜,主要点出衡山和洞庭湖。湖南形胜,以此为著。写衡山,突出七十二峰;写洞庭湖,突出八百里。一言其山峰多,一言其湖面大,这就抓住了特点和重点。江山如此多娇,又喜“明月当头”,使登阁揽胜之人如置身于仙境,顿时为之陶醉。着一“醉”字,既形容了山川之美,又道出登临者对“如许江山”之爱,用语精妙,极富表现力。下联写历史人物,特举屈原、贾谊为代表,这两个人物与长沙、与整个湖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有许多事情可纳入篇幅,然而,作者只抓住他们的不幸命运着笔,并对造成他们不幸命运的原因提出了大胆的质问。此处连用两个问句,问得很有力量。前一问,把矛头对准了楚怀王,正是由于楚怀王昏庸无能,听信谗言,才使屈原横遭贬逐,满怀忧伤,自沉汩罗。后一问,把矛头对准了汉文帝。“虚前席”即用文帝“宣室求贤”之典,李商隐《贾生》诗云:“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据传,文帝和贾谊谈话至半夜,越谈越有兴味,文帝不断地移席向前。但文帝所关心的,不是人间的疾苦,而是鬼神之事。贾生在政治上很有才干和见识,文帝不去任用贾谊治国,却向贾谊询问鬼神之事,这不是滑稽可笑吗?回想历史,缅怀前贤,真可谓“发思古之幽情”了。一句“幽情无限”,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对前贤的态度。末句是说古长沙通过了风风雨雨,令登临者感慨万千。此联咏史咏物,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这种“把自己摆进去”的写法,与纯客观的叙述和描写,是大异其趣的。数词的运用,句式的多变,为全联生色不少。对仗上,“七二峰”与“屈大夫”、“八百里”与“贾太傅”等,文字上对仗不一,但意趣上避免了一般化。上下联由短句组成,各短句的末字都能平仄相对,符合常规。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10-6 00:04:05

  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屿,鹦鹉芳洲,黄鹤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水残山!极目古今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夕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风情,尽留下苍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
    ——李联芳撰 武汉黄鹤楼联

  【注释】(1)旷世:历时久长。 (2)凤凰孤屿:即凤凰屿,原在城外长江中。 (3)鹦鹉芳洲:即鹦鹉洲,原在城外长江中,明末逐渐沉没,清嘉庆间将汉阳拦江堤外的补得洲改为鹦鹉洲。 (4)黄鹤渔矶:武昌蛇山,又名黄鹤山,临江处称为黄鹤矶,即黄鹤渔矶。 (5)晴川杰阁:即晴川阁,在汉阳龟山东端禹功矾上,与黄鹤楼隔江相对。 (6)春花秋月:指景色美好。 (7)崔颢题诗:即崔颢的《黄鹤楼》诗,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8)青莲搁笔: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据辛文房《唐才子传》中记载:“……(崔颢)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青莲搁笔即意为此。 (9)汉口夕阳: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有句云:“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10)洞庭远涨:洞庭即洞庭湖,洞庭远涨,即洞庭湖方向深远弥漫。 (11)潇湘夜雨:潇湘即湘江。潇湘夜雨即湘江夜雨。 (12)云梦朝霞:云梦即古代的云梦泽。据史记载,先秦两汉所称云梦泽,大致包括湖南益阳、湘阴以北,湖北江陵、安陆以南,武汉市以西地区。云梦朝霞即指云梦方向的朝霞。 (13)笛声缥缈:唐诗人李白有吟黄鹤楼诗云:“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古人临高台而吹笛,以此寄寓情怀。笛声缥缈即笛声隐隐约约的。 (14)鹤影蹁跹:黄鹤楼有许多关于鹤的故事传说。诸如王子安乘鹤过此;费文祎驾鹤返憩于此;吕洞宾橘皮画鹤……。故用鹤影一词。蹁跹,即轻快地跳舞的样子。鹤影蹁跹意指黄鹤轻快地起舞。 (15)李联芳:江西临川人,清代诗人。 (16)黄鹤楼:座落在湖北武汉市的蛇山黄鹤矶头。楼因山而得名。始建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223),历代屡建屡毁。清光绪十年(1884)被焚后,直至1984年才重建。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传说颇多,令人神往。唐代诗人崔颢题《登黄鹤楼》诗后,更是千古闻名。

  【鉴赏】作者在上联中,首先列数登楼后所见到的历时久长的胜迹——凤凰屿、鹦鹉洲、黄鹤矶、晴川阁。这样春花秋月般的美好胜迹,现已残缺不全了。放眼远望,不由勾起古今的愁绪,回想起崔颢题诗、李白因此搁笔的故事。

  下联由滚滚东流的万里长江,联想到人事的兴衰变化。凭楼眺望汉口、洞庭、潇湘、云梦一带的景致,顿时激起的酒兴风情,都留在那暮色苍茫的烟雾和晚间落日时昏暗的光线之中。放开心怀,让古今愁绪、酒兴风情,消失在隐隐约约的笛声和蹁跹起舞的鹤影中。

  这副对联,先写近景,后写远景,并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时代的变迁与现实联系起来,抒发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

  在写作手法上,以排比法把黄鹤楼四周的美景和历史典故写得淋漓尽致,加强了对联的语气,增强了对联的气势,使对联富于节奏感,具有旋律美。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10-7 00:26:48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陆润庠撰 苏州留园五峰仙馆联

  【注释】(1)书:《尚书》,也称《书经》。是战国以前流传下来的一批古代历史记录。其中所记大多是有关政治的一些言论和史事,有的出于当时史官的记录,有些是根据史料的追述。因它是上古之书,故称《尚书》,相传为孔子所编。 (2)易:《周易》,亦称《易经》。《周易》通过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的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提出“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等富于朴素辩证法的观点。旧传孔子作。 (3)骚:《离骚》,或《离骚》与《楚辞》等骚体辞合称。战国时屈原作。作品运用大量神话传说和奇妙的比喻,想象丰富,文辞绚烂,是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 (4)庄:《庄子》,亦称《南华经》。战国时庄子所作。道家经典之一。其文汪洋恣肆,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丰富。 (5)汉文:汉代的散文。这里特指西汉前期的散文,以司马迁《史记》为代表。 (6)菊、梅、莲、兰、海棠:皆花名。 (7)陆润庠(184l-1915):字凤石。江苏元和(今苏州)人。同治十年状元,历任工部、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土。辛亥革命后留毓庆宫为溥仪师傅,授太保。能联擅书,时有双壁之称。 (8)苏州留园:我国名园之一。约建于明天顺四年(1460年)。原有东西两园,清嘉庆年间就东园遗址建成寒碧山庄,光绪年间改称留园。中部为池塘,临水设置山石楼阁,东部多厅、堂、轩、斋,间以奇峰巨石。西部漫山枫林,绕以清溪。园中小桥、长廊、漏窗、龙墙,依势起落,相互交错,形成无数幽深庭院。为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杰作。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远翠阁、楠木厅、鸳鸯厅、冠云楼等。布局紧凑,富于变化。充分体现造园艺术中分合、高深、曲直、虚实、明暗等对比手法。

  【鉴赏】这是一幅言志抒怀联。

  苏州留园是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的典范,这里山石奇美,庭院幽深,流水依依,小径在花草林间迤逦而行,鸟儿在树梢嘤嘤啭啼。在这样的地方读书吟对,定然情趣横生,忘却尘世。楹联作者正是身处如此美妙的环境中,携着书本流连于兰草、野菊、梅花、海棠的神韵里,谈世上万千之事,看水塘清莲傲立。

  从上联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抒发了自己忘情书中,以书为伴的文士之乐。他读《尚书》懂得了为人如何正道直行;读《易经》知道了“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读《离骚》《楚辞》又为其章句的幽雅不凡所倾倒;而庄子的旷达大度蔑视权贵的精神使他脑海迷雾尽失,心胸豁然开朗;汉文里那朗朗正气又使他初衷不改,意志弥坚。谁说远离了名利场所就会孤独寂寞?在书卷中寻找寄托不亦悦乎!下联则笔锋一转,作者以花草作喻。他赞赏野菊的随遇而安,寒梅的铮铮傲骨,莲花的“出污泥而不染”,兰草的朴实芬芳,海棠的恬恬神韵,以此巧妙地表达了自己鄙视名利富贵,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和志气。

  该对联在技巧上有两大特点:一是隐喻法。初看上去,上联只是教人读书,强调读书之乐,下联也不过描写自己对花草的钟爱罢了,但细细品味,却能够看出其中寓意深刻。作者深受屈原诗的影响,善以花草作譬言志。人之于书,之于花草,能够入其中而怡然自得,这境界本来就不是俗人所能企及,而作者却能超乎于外。二是排比法。作者连用五个“读”“取”“与”“同”,上下联的各句首、句中皆同字相对,加之每句都简洁凝练,使全联语势回畅迭宕,舒展飘逸,把文士的那种与世不群的超脱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此联上联言书,下联言花,表面上似乎不太贴切,但下联中的花实是上联“读骚取幽”之“骚”中反复出现的,一语相关,其意无穷,不愧联中上品。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10-8 00:12:07

  分野踞吴头楚尾,名贤过此,尚睹典型,读海潮赋,鹧鸪诗,昌黎谏书,赞皇治谱,千百年流风余韵,犹有存乎?凭吊感沧桑,只剩得横阶老树,古寺幽钟,曲巷疏帘,荒衙断碣;
  拓园旁秀水袁山,旧地重游,又留逆旅,览涌珠泉,云谷瀑,仰峰积雪,钓台晚烟,数十里美景春光,良堪娱耳!登临饶乐趣,况近看两渡虹桥,万家蜃市,半江鸥艇,几点渔火。

    ——欧阳绍祁撰 宜春市宜春台联

  【注释】(1)分野:古时星相家以天上星辰与地域的位置相对应,称为分野。这里指地理位置。 (2)吴头楚尾:江西宜春地区古代属于吴、楚之间,故曰“踞吴头楚尾”。 (3)海潮赋:唐代宜春人卢肇,曾作《海潮赋》。 (4)鹧鸪诗:唐末诗人郑谷,字宋愚,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光启进士,官至都官郎中,故人称郑都官。因其七律《鹧鸪》一诗为时人传诵,人又称其为“郑鹧鸪”。鹧鸪诗即指郑谷名作七律《鹧鸪》。 (5)昌黎谏书:唐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因其郡望昌黎,自称昌黎韩愈,故后人称其为“韩昌黎”。昌黎谏书即指唐代韩愈的奏疏《谏迎佛骨表》。韩愈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皇帝,几乎被杀。因朝中大臣谏阻,被贬为潮州刺史。至潮州,韩愈乃以表哀谢,宪宗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宰相皇甫镈素来忌恨韩愈直率,仅内调改任袁州刺史。韩愈在袁州兴利除弊,有政绩。 (6)赞皇治谱:《新唐书·李德裕传》载,李德裕曾封赞皇县伯。这里以赞皇代指李德裕。赞皇治谱,即指李德裕献疏敬宗的治国方略。李德裕曾因唐敬宗听信谗言,“遂贬德裕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复贬袁州长史”。 (7)秀水:在江西西部,流经宜春的袁水。 (8)袁山:旧时称宜春为袁州,境内有袁山。 (9)逆旅:旅馆。 (10)涌珠泉:即玉泉涌珠。宜春台山上胜景之一。 (11)云谷瀑:即云谷飞瀑,宜春台山上胜景之一。 (12)仰峰积雪:“宜春八景”之一。 (13)钓台晚烟:亦为“宜春八景”之一。 (14)虹桥:指桥梁似虹。 (15)蜃市:海市蜃楼那样热闹繁荣的城市。 (16)鸥艇:象海鸥鸟那样自由自在的游艇。 (17)欧阳绍祁:民国时期江西宜春人。 (18)宜春台:为汉代宜春侯在山上所建五台之一。明代扩建亭台。宜春台座落在宜春市内山上。坐南朝北,为全市最高点。现存石坊、种桃亭、峰亭、春风亭、沩山阁、中山亭等建筑。1957年重修。

  【鉴赏】上联从描绘宜春台的地理位置入手,进而联想到历史上与宜春有关系的唐代名人。他们这些典型人物,有的是当地名流,有的是国家一代栋梁,他们都曾留下传流千古的华章。他们千百年的流风余韵,今犹存否?然而,作者所看到的只是横阶老树,古寺幽钟,曲巷疏帘,荒衙断碑。面对这一切,只能是无限的感慨。

  作者在上联中总写了登宜春台的联想和对眼前的宜春台的衰败发出一番感慨之后,在下联接着写宜春台的方位,并细写游览宜春台所见的玉泉涌珠、云谷飞瀑、仰峰积雪、钓台晚烟,数十里美景的游兴以及登临宜春台所见的拱形虹桥、热闹的城市、江中的游艇、渔火等等所获取的无穷乐趣。

  这副对联先写登台后的种种联想和感概,使人们对宜春人杰地灵的历史现状有个总的了解,进而再细写在宜春所见的美景春光,把读者的思绪引入那美景胜地,似与作者一道在欣赏、在评价、在赞叹。

  联语用词洗炼,层次清晰,宜春台的典型历史人物和胜迹,尽纳联中。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10-9 00:01:47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梁章钜撰 苏州沧浪亭集句联

  【注释】梁章钜,清文学家。字闳中,一字茝林,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纵览群书,熟于掌故。喜作笔记小说,也能诗。有《文选旁证》、《制义丛话》、《楹联丛话》、《浪迹丛谈》、《称谓录》、《归田琐记》、《藤花吟馆诗钞》等。沧浪亭:江苏苏州名园之一。原为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北宋庆历五年(1045)诗人苏舜钦在园内建沧浪亭,故名。全园结构以假山为中心,建筑物环绕四周,高低起伏,树木苍翠,有山林气象。并利用借景法,将园外的水与园内的山联成一气,扩大园景。在园林设计中独具一格。

  【鉴赏】这是一副巧妙的集句联,上联见欧阳修长诗《沧浪亭》,下联见苏舜钦诗《过苏州》。虽是集句,读起来却是一副佳联,上下契合,天衣无缝。上联,清风明月是无价之宝,意境是那样雅淡、疏朗;下联,远山近水都是有情之物,情韵是那样缠绵、妩媚。使人入得园来,觉得这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分外可亲,满园美景都是无价之宝,真令人留恋难舍。名园对名联,相映成趣。倘若我们略加分析,此联就更加值得玩味。中国的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受佛道的影响很深,崇尚高雅、清淡、闲适的意境。由于中国社会政体的特殊性,中国的知识分子最具对社会政治实体的依附性。儒道两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大精神支柱,达则尊孔孟,积极入世,讲究修、齐、治、平;否则重老庄、消极出世,转向自然,寄情山水。在古典诗歌中,家国之忧与对山林的陶醉是两个基本母题。对政治的消极引来了对审美的积极,换句话说,消极的人生态度恰与积极的审美态度接壤。由此,在文艺作品中士大夫通过移情作用,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水一溪都感到亲切和愉悦,从大自然与秀丽中得到美的享受,当西方文学家把大自然视为恶敌,笔下常指写人与自然力的搏斗,流露出恐惧之意时,中国的文学艺术却在大自然中怡情养性,自得其乐。话说回来,清水、明月这自然之物是特别受文人青睐的,吟水弄月者为高人雅士。如苏轼曾在《前赤壁赋》中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再看欧阳修《会老堂口号》是“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文人对山水有情的就更多,如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清风、明月、近水、遥山成了失意文人心灵的避难所,所以这副对联情趣的高雅获得了普遍的赞赏。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10-11 00:01:24

  雨过林霏清石气;
  秋将山翠入诗心。
    ——佚名撰 题乐山乌尤寺止息亭联

  【注释】乌尤寺:在四川乐山市东一公里沫水(即大渡河)、若水(即青衣江)、府河(即岷江)汇合处的乌尤山上。乌尤山原与凌云山相连,战国秦昭王时,蜀郡太守李冰为避沫水之害,将其凿开,故又称离堆。山上有寺,原名正觉寺,创建于唐,北宋改今名。今寺内存有明、清时建筑的天王殿、弥勒殿、如来殿、大雄殿。大雄殿内释迦牟尼、文殊、普贤像系香樟木精雕细镂而成,全身镀金,高约三米;寺中的尔雅台,相传是汉代郭舍人注释《尔雅》之地,尔雅台右侧临江绝壁凿有“中流砥柱”四个大字,是明嘉靖乐山人彭汝实所书。止息亭即乌尤寺中供人休息、观赏之地。

  【鉴赏】这是一副写景联,通过对乌尤山雨后秋景的描写,来衬托乌尤寺止息亭清爽、幽静的景观。

  上联用分的手法,通过写雨后、森林、霏、石气四种景观,来写止息亭的景色特征,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读后,止息亭的主要景观就一一刻入脑海。“雨过”是时间,“林”“霏”“石气”是物景。雨后初霏,万物碧新如洗。阳光普照在地,愈来愈薄的云气弥满林间,似轻纱缭绕着林梢,渐渐轻盈、袅袅地升起,在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七彩光环,显现宋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描绘“日出而林霏开”之景。峻峭的岩石,被秋风冲刷后,洁净碧新,阳光一照,吐出缕缕如烟如雾似的青气,款款地向空中散发。整个景象,给人以一种幽深、寂静的感觉。试想,如果此时此地不是幽深静谧之至,何能看到、体味本没有的“石气”。作者用一“清”字把“雨过”“林霏”和“石气”相连,不仅把点景组成一幅全景,而且点出了这幅风景画“清”的特色,“清”字在这里被用神用活。

  下联写是的全景,“山翠”是指乌尤山山色的翠绿欲滴,“秋”既是季节名词,又是整个秋景的代用词,作者还通过“将”“入”两字的修饰,使“秋”带有人格化的特色;“入”字在下联中是关键字,它不仅写出“山翠入诗心”的程度,而且还使“秋”字拟人化,“秋”好象人那样将整个秀丽的山色注入诗心。但是,本句的落脚点既不在“秋”“山翠”,也不在“入”字上,而是在“诗心”两字,“诗”是一种语言形式,也是美好的代名词。“诗心”内涵无边无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用不尽意的词来描绘不尽言的景,确是恰到好处,独具匠心,使人读后可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领略“诗心”中的翠绿山色和秋的胜景,韵味无穷,比平铺直叙的白描手法要高妙得多。

  本联虽看似写景,但在景中却蕴藏着作者的深情。作者通过对止息亭幽雅、寂静的世外桃源般物的描写来寄托自己高洁、恬淡、雅静的情怀和志向,含蕴丰富,耐人寻味;另外,本联措词华丽而不失之妖艳,给人以耳目一新的美感,对仗也十分工整,语意交融,节奏明快。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10-14 23:17:36

  软红不到藤萝外;
  嫩绿新添几案前。
    ——高其佩撰

  【注释】①软红:都市繁华。宋苏轼《分类东坡诗·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诗之一云:“半白不羞善领发,软红犹恋属车尘。”自注:“前辈戏语,有西湖风月,不如东华软红香土。”这里是指春色的多彩。②藤萝:高大木质为藤本,奇数羽状复叶,叶长成后下面仍密生白色长毛,春季开花,花青紫色,荚果长18-24厘米,主产于我国北部,供观赏,花和种子可食用,古人喜欢在院子里栽种。③几案:泛指桌子。《世说新语·雅量》:“王丞相主簿,欲检校帐下。公语主簿,欲与主簿周旋,无为知人几案间事。”④高其佩(1672-1734):高天爵第五子,清代著名画家,辽宁铁岭人。初属汉军镶白旗,后改隶镶黄旗,字韦之,号且园,又号南村,累官宿州知州、都统、刑部侍郎。擅长花鸟、走兽、人物、山水画,其简练苍劲处,极近明代吴伟。尤以指头作画著称,其侄孙高秉著有《指头画说》,记载其画法和轶事。同时,在诗文方面,高其佩也有很高的造诣。

  【鉴赏】这是一副状景联。作者以景寄情,寄托了作者高洁清淡、自娱其乐、甘于书斋的情怀,正合鲁迅所言:“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情景交融,富有特色。

  1、写景为主,景中带情。本联描写的是初春时节院落重披绿装的景色。幽雅、别致的院子里,各种花草树木在春风的吹拂下,绽开着新蕾,吐露着新绿,争奇斗艳;几叶春绿悄然开在静静的书案前,使书案前的主人精神为之一振;高大的藤萝把满院子内与院外分隔成两个世界;院内充满着和煦、美丽的春光。作者写初春的景象,用了“软红”“藤萝”“嫩绿”几个词,选词准确、生动,又合乎院子的特色,可见作者在措词方面下了一番苦功。然而,作者又不仅仅是光写春景,而是通过对美丽春光的描写来寄寓自己美好的愿望和理想追求。作者用“软红”来概括春天的绚丽多彩和勃勃生机,这实际上象征着作者内心世界的充实和生活的朝气,“不到藤萝外”又意味着作者不与社会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藤萝”一方面是院内外的屏障,也是作者自身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分界线,而“嫩绿新添几案前”则表示了作者书斋生活充满了初春般的活力。作为一个著名画家和学者,高洁的情操、浓厚的专业兴趣,是其成功的要素之一,这和本联的思想是一致的。本联虽是写景,却景中寓有情,把作者春天般的内心世界和明媚的春景融为一体,带有诗意。

  2、动静结合,静中有动。如果能把静态的春景写成动态的春光,那么就能给读者更多的美感和更多的想象,本联即具有这一特点。作者用“不到”两字将“软红”写活,用“新添”把“嫩绿”写神,本是静态的美景,通过作者的艺术手法,赋予其人格化的特征,变成动态的美,使动、静结合,交相辉映。而“藤萝”“几案”又不着痕迹地点明了本联景色所在地,这既表明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手法的高妙,又通过写景来反衬作者自己对人生的追求。

  3、本联构思奇妙,对仗工整,景情交融。景是春天的胜景,情是纯真的挚情,读来韵味无穷,好似有无尽的艺术享受,无怪乎成为古今名联。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10-17 07:28:26

相传清康熙年间,某年春节将近,康熙命大学士李光地写春联百副,以替换宫中原有的旧联。
    光地正为此事犯愁的时候,其弟光坡恰好来京,表示愿意代作。除夕之日,光坡以让如下一联呈与皇上:
地下七十二大贤,贤贤易色;
天上二十八星宿,宿宿皆春。
康熙见后,大为赞赏。七十二加二十八,正好一百,是以一副代百副也,可谓巧于用数。“贤,贤”与“宿,宿”为连珠。“贤贤”、“宿宿”为叠词。七十二大贤,指孔子特别优秀的弟子。易色,有多解,按颜师古的说法为不重容貌。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10-17 21:02:55

  放开眼界,看朝日才上,夜月正圆,山雨欲来,溪云初起;
  洗净耳根,听林鸟争鸣,寺钟响答,渔歌远唱,牛笛横吹。

    ——龚正谦撰 题福建邵武市熙春山憩亭联

  【注释】①眼界:一作“眼孔”。②争鸣:一作“争啼”。③响答:一作“答响”。④渔歌远唱:一作“渔舟唱晚”,“渔歌唱晚”。⑤牛笛横吹:一作“牧笛催归”。⑥龚正谦:福建邵武人,清初文人。一说作者是洪麟绶,生平事迹不详。

  【鉴赏】此联充满诗情画意,具有较大的艺术感染力,内容也较丰富。山与水,声与色,人与物,都是描绘的对象。

  上联从视觉方面写景,所写景物都与“眼”“看”二字相关联。“看”是领字,领属下面四句,分别描绘“日”“月”“雨”“云”四种景物。“朝日才上”是说太阳刚刚升上来,这是写白天的景物。“夜月正圆”则写出夜景之美,后两句写天气变化,作者于此用了一个典故,唐代诗人许浑《咸阳城东楼》诗云:“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原意是说,溪边开始弥漫雾气,太阳也从楼阁上落下去了,山中快要下雨的时候,大风刮进了高楼。此联引用这两句诗的前四字,显然是为了表现熙春山的气候特点,同时也使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拓展视野,真正做到“放开眼界”。

  下联从听觉方面写景,所写景物都与“耳”“听”二字相关。同“看”字一样,“听”字也领属下面四句,分别描绘“鸟”“钟”“歌”“笛”四种事物。“林鸟”即林中之鸟,“争鸣”写出了众鸟喧哗的热闹景象。“寺钟”指寺庙所用之钟,附近各个寺庙的钟声此起彼伏,遥相呼应,这就是“响答”了。“渔歌远唱”也用了典故,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有两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原意是说,渔船上在傍晚时传出了嘹亮的歌声,响遍了整个鄱阳湖畔。此联无论作“渔歌远唱”“渔歌唱晚”或“渔舟唱晚”,都表现了一种和平宁静的境界。末句“牛笛横吹”,表现的是一种田园生活,流露的是一种闲情逸致。

  在写法上,此联的最大特点是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落墨,新鲜别致。由于上下联各由五个短语或短句所组成,所以从声律上看,只要这些短语或短句的末一字平仄相对就算合符要求。上联的“界”“上”“圆”“来”“起”,下联的“根”“符”“鸣”“唱”“吹”,平仄分别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正好一一相对,合于声律要求。

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查看完整版本: 每日一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