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6-8 00:09:02

黄果树瀑布观瀑亭联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佚名撰 题黄果树瀑布观瀑亭联

  【注释】①弓:此指弹棉花的工具,形状如弓,以牛筋为弦。②梭:纺织工具,俗称梭子,中空,两头尖。③黄果树瀑布:在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观瀑亭在县西南白水河岸,古朴雅致,游人可凭栏正面观看飞瀑落入深潭的壮景。

  【鉴赏】此联纯属写景,把站在观瀑亭前所看到自然景色用浓笔重彩地加以描绘,形象具体。亭名“观瀑”,但所写并不限于地上的瀑布,同时也写到了天上的“红霞”,极大地扩展了写景空间。显得气象阔大;又由于地下与天上的景物互相映衬,更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层次感。

  上联把瀑布说成是“白水”,这是写实,但它不仅指白水河,固然,河水也会激起浪花的,也会“不用弓弹花自散”的;但是,它更主要的是写瀑,因为水流悬空而下,形成瀑布时,颜色是白色的,飞溅的水沫会像棉花一样,“不用弓弹花自散”。下联的“红霞似锦”,看似一个简单的比喻,其实,联系下句中的“梭织”来分析,不难发现此处暗用了织女的典故。传说织女原为天帝之女,因触犯天条,罚去纺织,每天“机杼劳苦”,织成“云锦天衣”,十分美丽。“红霞”是一种云彩,“红霞似锦”就是指“云锦”。这么优美的景色,加上优美的传说,黄果树瀑布就更为奇诡迷人了。

  在表现手法上,此联善于运用想象和比喻。“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这是值得称道的。上联从日常生活去生发想象,由白水想到棉花,由棉花想到弹棉花,读来感到亲切;下联从神话传说去生发想象,由红霞想到云锦,由云锦想到“机杼劳苦”的织女,把读者的艺术感受引向更新更佳的层次。可以说,上下联的想象和比喻,一俗一雅,一近一远,珠联璧合,自然贴切。

  遣字造句不事雕琢,比较平实,个别字眼的对仗略嫌生硬,如“如”对“似”,完全是同义词。从平仄看,上下联的前四字一一相对,即“仄仄平平”对“平平仄仄”;上下联的后半部采用七言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平平平”,前者后乎七言律句的要求,后者有失工稳,因末三字本应“仄平平”,而“天生成”却是“平平平”,此为“三平调”,是平仄调配中的忌讳,要设法避免才好。

八零后主 发表于 2013-6-8 07:20:32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6-8 00: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近日事务繁忙,身不由己,再加犬子高考,甚为分心,故有懈怠。

原来如此,大事也,高考应该结束了,庆祝贤侄解放,并祝梦想成真

八零后主 发表于 2013-6-8 07:21:14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6-8 00: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近日事务繁忙,身不由己,再加犬子高考,甚为分心,故有懈怠。

原来如此,大事也,高考应该结束了,庆祝贤侄解放,并祝梦想成真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6-9 14:21:29

重庆临江楼


好容易搜出诗来,写点江山景物;
不得已推将天去,让他楼阁峥嵘。

   这副楹联真可谓“看似寻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评他特别奇竦,从五个方面可以看出:
   一是立意奇。临江门城楼近临嘉陵江,远含长江,后倚山城,前瞰江北群山,有雄奇秀野的“江山景物”值得描写,但作者不写,却掉转画笔描写城门上的峥嵘楼阁。然而仔细一读,除“峥嵘”二字外,也并未具体写出城楼的建筑美来,只是运用“舍鱼而取熊掌”的手法点到而止。作者此联实际上既未写“江山景物”,也未写“楼阁峥嵘”,只是把撰写此联的艺术构思过程写出来,说明景与楼都考虑到了,但为了紧扣主题——临江门城楼,把周边江山景物又不得已放在了一边。这就与一般的上联写景、下联 写楼的平分秋色的写法迥然不同。
    二是结构奇。中国文学崇尚自然,写景时常把自然景物放在首位,而此联则反之。在手法上采用先抑后扬,再抑再扬的近乎“否定之否定”的方式突出主题。作者先说己之才短(抑)“好容易搜出诗来”,甫能描写出一点点江山景物之美(扬);回头看还有美于景物者(再抑),乃不得已而放弃之,转写楼阁之美(再扬)。总的结构造成一波三折,迭宕有致,运用了后浪推前浪的动观描写。对于景物,作者均未移动,但视觉审美在转换,艺术构思在进行,从而造成了递进的逻辑关系。
    三是下语奇。“好容易”是难而后成的庆幸语,“搜出来”是穷而后得的觅到语,“写点”是仅及其一二的轻描语,“不得已”是忍痛割爱语,“推将去”是主动放弃语,“让他”是主动退避语。这些词语本是极其寻常的口头话,但一经组织到这特定的语境中来,就显示出它的不同凡响来。似乎作者不是在以笔驭景,而是笔为景驱。
    四是遣词奇。上下两联中除“峥嵘”一词外,别无绘形绘声绘色之词,“好容易”、“不得已”虽极浅熟,却表达了得之不不易、弃之亦难的婉转情怀,十分形象。若换成“很难”、“只得”便索然了。
    五是作态奇。作者仿佛一位写生画家,面对临江门外优美的自然景物无从下手,好容易搜索枯肠才得到一些诗情画意来描绘它,但回头又看到了比环境更美的临江楼,于是,不得已只好将美景放回大自然(天),掉转画笔来表现城楼的崇丽,让其突现出来。作者先自贬以托景,后又弃景而赞楼,大有放此楼出一头地之气概。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6-10 00:29:52

福建邵武市熙春山憩亭联


  放开眼界,看朝日才上,夜月正圆,山雨欲来,溪云初起;
  洗净耳根,听林鸟争鸣,寺钟响答,渔歌远唱,牛笛横吹。

                                        ——龚正谦撰 题福建邵武市熙春山憩亭联

  【注释】①眼界:一作“眼孔”。②争鸣:一作“争啼”。③响答:一作“答响”。④渔歌远唱:一作“渔舟唱晚”,“渔歌唱晚”。⑤牛笛横吹:一作“牧笛催归”。⑥龚正谦:福建邵武人,清初文人。一说作者是洪麟绶,生平事迹不详。

  【鉴赏】此联充满诗情画意,具有较大的艺术感染力,内容也较丰富。山与水,声与色,人与物,都是描绘的对象。

  上联从视觉方面写景,所写景物都与“眼”“看”二字相关联。“看”是领字,领属下面四句,分别描绘“日”“月”“雨”“云”四种景物。“朝日才上”是说太阳刚刚升上来,这是写白天的景物。“夜月正圆”则写出夜景之美,后两句写天气变化,作者于此用了一个典故,唐代诗人许浑《咸阳城东楼》诗云:“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原意是说,溪边开始弥漫雾气,太阳也从楼阁上落下去了,山中快要下雨的时候,大风刮进了高楼。此联引用这两句诗的前四字,显然是为了表现熙春山的气候特点,同时也使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拓展视野,真正做到“放开眼界”。

  下联从听觉方面写景,所写景物都与“耳”“听”二字相关。同“看”字一样,“听”字也领属下面四句,分别描绘“鸟”“钟”“歌”“笛”四种事物。“林鸟”即林中之鸟,“争鸣”写出了众鸟喧哗的热闹景象。“寺钟”指寺庙所用之钟,附近各个寺庙的钟声此起彼伏,遥相呼应,这就是“响答”了。“渔歌远唱”也用了典故,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有两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原意是说,渔船上在傍晚时传出了嘹亮的歌声,响遍了整个鄱阳湖畔。此联无论作“渔歌远唱”“渔歌唱晚”或“渔舟唱晚”,都表现了一种和平宁静的境界。末句“牛笛横吹”,表现的是一种田园生活,流露的是一种闲情逸致。

  在写法上,此联的最大特点是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落墨,新鲜别致。由于上下联各由五个短语或短句所组成,所以从声律上看,只要这些短语或短句的末一字平仄相对就算合符要求。上联的“界”“上”“圆”“来”“起”,下联的“根”“符”“鸣”“唱”“吹”,平仄分别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正好一一相对,合于声律要求。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6-11 00:24:02

兰州拂云楼联

  终南太华镇东方,杨柳金城,万井挹关中紫气;
  葱岭昆仑睇西极,葡萄玉塞,一樽撰天上黄流。

                                                     ——裴伯谦撰 题兰州拂云楼联

  【注释】①终南:终南山。在陕西省长安县西五十里,东至蓝田,西至皋兰,绵亘八百余里。太华:华山。在陕西省华阴县,因西有少华山,故华山又称“太华山”。②镇东方:指终南山和太华山都在甘肃皋兰的东面。③杨柳金城:据《晋书·桓温传》记载,晋咸康七年(341),大将桓温出镇江至金城,看见当初自己任琅琊令时所种杨柳皆粗约十围。叹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折柳泫然流涕。又云,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挹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左宗棠的幕府杨昌渭有诗说:“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杨柳”之意本此。金城:汉代设置金城郡,故城在皋兰县西南。④万井:井,指地下泉。这里含千家万户之意,⑤挹(yì):汲取。⑥关中紫气:据《关中记》:“东自函关,西至陇关,二关之间谓之关中。”这里代指函谷关,紫气:用“紫气东来”的典故,传说老子将过函谷关,关令尹喜登楼,见紫气自东而来,知道有圣人经过,果然见老子前来。后人因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⑦葱岭昆仑:自新疆疏勒到蒲犁以西为葱岭山脉,东面进入新疆后称昆仑山,天山。⑧睇:用眼睛稍稍斜视。⑨西极:最西边。葱岭和昆仑山皆在甘肃的西面。⑩葡萄玉塞;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玉塞:指玉门关,这里盛产葡萄和葡萄酒。⑾天上黄流:黄流即黄河,李白诗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句。⑿拂云楼:是甘肃省兰州最著名的名胜古迹。在原皋兰县城西北,位于黄河北岸,明代景泰年间建,楼共三层,可远眺群山,近俯黄河,清代曾是西北著名的骚人墨客、官绅富商集会之地。清代文人裴伯谦(字景福)谪戍新疆时,曾登楼题此联。

  【鉴赏】这副对联通过登著名的拂云楼,展开想象,描绘了古皋兰的风貌。作者东观终南山、太华山,陶醉于两山的雄浑,而一个“镇”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作者当时观两山的感受:那两山是这样的伟岸,登楼观景之人也被之烘托,似能呼风唤雨;近看布满杨柳的金城关,此处也并不仅仅以“杨柳”来形容金城关,而是截取了王维《渭城曲》中“渭城朝雨挹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意,此时的作者正要谪戍边疆,他以“杨柳”寄情,通过杨柳依依,表达对故乡故土的留恋之情,并且把自己的美好祝愿寄于联中,即“万井挹关中紫气”,希望千家万户都能领受到“紫气”的祥瑞,过上幸福的日子。在下联中,作者又西睇葱岭与昆仑山,再看盛产葡萄的玉门关,喝上一杯葡萄美酒,顿时产生“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气,犹如李白无酒不能成诗,作者是无酒不能写联,却皆在表达自己由此而产生的激越、兴奋、豪壮的感情,似乎登高望远,人的精神境界也经过了山色洗涤,变得尤其高大,能与终南太华、葱岭昆仑媲美,因此而产生的感情是强烈而纯真的。总之,这副对联通过东观与西睇,远望与近瞧,既有力量的表现,又有人民安居乐业的场景,力量与柔美相结合,描绘了一幅雄浑开阔的画面。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6-12 00:01:38

扬州二十四桥联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风吹到月三更。

                                                  ——江湘岚撰 题扬州二十四桥联

  【注释】①胜地据淮南:扬州在淮水的南面。②与水平分秋一色: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有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③扁舟:扁(plán偏),小舟。④闻箫声何处:唐诗人杜牧《扬州二十四桥》(又名《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玉人即美人,指扬州歌妓。⑤江湘岚:生平事迹不详。⑥二十四桥:唐时扬州繁盛,城内共有二十四座桥。后专指吴家砖桥,又名红药桥,传说古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宋代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补笔谈》中记载说:“西自浊汶桥起,东至山光桥止惟不足二十四桥之数,或谓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古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鉴赏】扬州素为名城,既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又有众多名胜古迹,自古为“淮盐总汇”,商业发达,堪为繁盛。从这短短的三十四字的对联秒可见一斑。

  上联是写扬州的自然风光。“胜地据淮南”,领笔不称扬州,而直冠胜地,赞誉之情夺口而出,总领全联。据:占据。云影是指云彩映在水中的影子,本应在水中才见,可作者笔下的云影却当空,意即返映在天空。水映云,云映水,秋水秋云难以分辨,足见天清水平,真乃为平分秋色。下联是写扬州的社会风情。一叶扁舟穿桥而过,悠然自得,箫声四起,是那般清脆悦耳,秋风微微吹拂,人们在皎洁的月夜里正欣赏着这迷人的夜色,聆听着欲醉的箫声笛音,不知不觉已近三更,好一幅恬淡、优雅的扬州月夜风情图。杜牧的诗境在此再现,升华。

  从对联的写作手法上看,这是一幅正对联,上下联互为补充,和谐统一,上联重在一个“影”字,是写白天所见的自然风光,给人以静。下联重在一个“声”字,是写月夜,写社会风情,给人以闹。按常规,白天是喧哗的世界,晚上是静谧的时刻,而作者在描绘白天的扬州时,独独摄取“云影当空”这无声无息的景致。在勾勒月夜的扬州时,竟是桨声、箫声、笛声、风声、声声骤起,闹到三更。这是颇具匠心的安排,月夜如此喧闹,白昼就可想而知。就这样,白天与月夜,自然风光与社会风情,影与声,相互补充,和谐而又全面地反映了扬州的繁盛景象。

附注:

  本联作者江湘岚,即江峰青,近代社会活动家。字湘岚,号襄楠。江西婺源人。光绪十二年进士,曾任浙江嘉善县令,累官至大学士。1902年大学士孙家鼐奏保经济特科第一,户部右侍郎李昭炜亦专折奏保。1903年召试钦取优等,礼部尚书葛宝华又专折奏保硕学通儒第一。宣统间任江西省审判厅丞,授一品封典。民国初奉母命还乡,被公举为安徽省议会议员,并任本县紫阳学社社长兼商、农、教育会会长等职。曾总纂民国庚申《婺源县志》。一度出任江西司法厅长。江峰青为官较开明,有政声。光绪年间,新淦县天主教徒在法国天主教士梅望罄和美国耶稣教士列格思挑唆下,聚众斗殴;他负责审理此案时,愤于以往教堂询外人之情,不恤冤累百姓,乃循情公断,以申张正义,并著《金川教案述略》一书以正是非。能诗善画,擅长制联,著有《里居楹语录》、《魏塘楹帖录存》等。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6-13 00:25:35

上海豫园点春堂联


  桂馥兰芬,水流山静;
  花明柳媚,月朗风清。
                                ——佚名撰 题豫园点春堂联

  【注释】①馥(fù):香。②豫园:在上海市旧城东北区城隍庙中。初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据传园主为上海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为了孝养双亲,取“豫悦老亲”之意,故名“豫园”。明万历五年(1577)又进行扩建,成为江南名园之一。明末时该园荒毁。清乾隆年间重建,改名“西园”。鸦片战争中被破坏,解放后重建。③点春堂:在豫园东北部,道光初曾在此设糖业公所,有厅堂五间,宏丽轩昂,周围还有快楼、假山、歌舞台、和煦堂等,构成一十景区。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将领曾在此设公署(指挥部),筹划起义大事,指挥作战。后遭到破坏,1956年进行修复,并在厅堂内陈列小刀会起义的历史文物、文献、武器、起义军的告示等。

  【鉴赏】本联是一副对仗工整、写景状物十分形象动人的扇对联。扇对,亦称隔句对,本为格律诗对仗方式之一,即第一句与第三句相对,第二句与第四句相对。本联的一、三句“桂馥兰芬”与“花明柳媚”以花木相对,二四句“水流山静”与“月朗风清”以山水天地相对。同时,本联又采用当句对(即在一句中自成对偶),“桂馥”对“兰芬”,“水流”对“山静”,“花明”对“柳媚”,“月朗”对“风清”,使得对仗十分工整,成为一副内容丰富、意境深远、形式完备的名胜佳联。

  这副对联是为“点春堂”而撰写的,因此作者极其巧妙地紧扣堂名做文章,仅用十六个字,以极其洗练的语言来“点”出堂前十分动人的“春”天景色:芬芳沁人、明媚娇艳的花草树木,流水潺潺的园中小溪,典雅幽静的假山叠峦,晴朗的蓝天,宜人的清风,这一切,各具情态,各显异彩,组成一幅饱含春意、赏心悦目的风景画,使人吟赏之余仿佛置身于春意盎然的春日胜境之中。

  本联切情切景,画龙点睛,情挚画真,耐人玩味。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6-14 00:18:52

庐山虎溪三笑亭联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唐英撰 题庐山虎溪三笑亭联

  【注释】①虎溪:在庐山东林寺门外的一条小溪,名为虎溪,《名山洞天福地记》称为“四十七福地”。②三教;指佛、儒、道三教,暗隐慧远、陶渊明、陆修静三人属三种教派。其中陶渊明指为儒教,实属勉强。③源流:水的发源地和泾流,此处比喻宗教的起源和经过。④莲:莲花,此处指慧远和尚在东林寺结创的白莲社。因东林寺前种植了白莲,故称白莲社,他所创立的佛教宗派本称净土宗,亦因此又称莲宗。莲与佛有密切关系,佛在讲经说法时的座位称为莲座、莲台。⑤僧:梵语“僧伽”的省称,为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和尚。⑥舍:宿舍,住房。⑦一花:天竺僧菩提达摩始传佛教禅学到中国,被禅宗奉为“禅宗第一祖”,至唐代慧能为第六祖,禅宗佛学发展到高潮。其后,禅宗又分化为五个宗派,后人称菩提为“一花”,五宗为“五叶”。⑨世界:指佛教世界。⑨如来:即释迦牟尼,泛指“佛”或成佛者、佛教领袖。⑩三笑亭:在虎溪上原先建有一亭,取名三笑亭,后废。⑾唐英:字俊公,晚号蜗寄老人。清朝乾隆年间任内务府员外郎兼佐领等官,擅诗、工书画等。

  【鉴赏】庐山素以“匡庐奇秀甲天下”著称于世。它不仅是蜚声中外的避暑胜地,而且是历史悠久的文化佛法名山。民间广泛流传着许多关于它的神话传说。全国各地历代名人在庐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和奇闻轶事。唐英撰写的这幅对联,即讲述了这样两则历史掌故。

  上联向读者叙述了在庐山发生的一个传说:相传和尚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以溪为界,若过溪,寺后老虎就会吼啸起来,因此名虎溪。有一次,慧远送别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由于情投意合,边走边谈,不知不觉过了虎溪,虎即吼叫起来,三人相视太笑,从此传为佳话。该联叙及此掌故,认为他们三个人代表了佛,儒、道三种宗教派别和宗教泛流,发展历程。然而,对“三笑”事实持怀疑态度的自有人在。明代儒学提举王祎在《自建昌还径行庐山下记》中曾说:“修静始来庐山,时慧远亡时且二十余年,靖节时亦二十余年矣,安得所谓‘三笑’乎?或曰晋盖有两修静也。”王祎所言,不无道理,史实确凿可证。

  下联则概括了东林寺白莲社的潮源历史:佛教在汉魏两晋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不久,庐山东林寺便成为“佛教阐化之基”。慧远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到庐山宣扬佛法,在江州刺史帮助下,创建了东林寺,结下了白莲社,创立了佛教新的分支净土宗,又称莲宗,世人称之为“一花”,其后禅宗佛教又演化为五个宗派,人们称为“五叶”,每一宗派都产生出自己的领袖人物。

  楹联艺术是文学艺术的一脉。唐英如同许多天才的文学家那样,没有生硬地照搬历史,而是依据离奇的传说故事,充分发挥了对联的借景抒情、探胜猎奇、对仗严谨、音韵铿锵的艺术特色,使人读后只会顿感兴味无穷,而不会去责怪、去追究故事的不真实了。

三峡纤夫 发表于 2013-6-15 00:00:57

北岳恒山行宫联

  峻岳镇幽燕,近翊黄图,风雨永昭和会;
  灵山钟毕昴,遥连紫塞,阴阳迭起贞元。

                                                     ——佚名撰 题北岳恒山行宫联

  【注释】①幽燕:古代北方有幽州、燕州,在今北京一带。②翊:辅佐,赞助。③黄图:古有《三辅黄图》一书,作者不详。今本六卷三十六篇,记载汉时长安古迹,对宫殿苑囿记述尤详。此处引申为江山社稷。④和会:协和而会同,意思是风调雨顺。⑤钟:汇聚、专注。《国语·周语下》:“泽,水之钟也。”⑥毕昴:毕宿和昴宿,都属二十八星宿之列,接古代星象分野胃、毕、昴都在西方。⑦紫塞:指长城。崔豹《古今注·都邑》:“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鲍照《芜城赋》:“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⑧贞元:《易》以“元亨利贞”配春夏秋冬四季。贞下起元,阴极阳生,以表示冬去春来,四序运行不息。⑨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常山,在今山西省境内,为我国古代五岳之一。相传舜帝巡狩四方,至此见山势雄伟,遂封为北岳。恒山西衔雁门关,东跨河北省,连绵数百里,横亘塞上,主峰在山西浑源县城南,海拔2017米,分东、西两峰,东为天峰岭,西为翠屏山,双峰对峙,浑水中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天险。天峰、翠屏山上,怪石争奇,古树参天,苍松翠柏之间散布着楼台殿宇,古有十八胜景,今尚存朝殿、会仙府、九天宫、悬空寺等十多处;另有琴棋台、出云洞、紫芝峪等自然景区。峭壁悬崖之上,多留有古今题咏,岳顶松涛,夕阳返照,金鸡报晓,玉羊游云等有特定环境和时间的自然景观,更为游人向往。

  【鉴赏】上联以“峻”字开头,将恒山挺拔高峻、雄伟威严的内在美勾勒、点染出来。作者并没有具体描写恒山的雄伟山势,壮丽景色,而是让读者通过一“峻”字去尽情想象,可谓构思高妙。“幽燕”各州是中原的屏障,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样险要的地区,却是由恒山来镇守,这一方面说明恒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反衬恒山的高峻,和“峻岳”在语意上相辅相承。然而,作者并不满足于此,而是以此为头,引出“近翊黄图,风雨永昭和会”的续文,即是说,恒山不仅镇守幽、燕各州,而且还担当起保卫国家社稷、昭示风调雨顺年成的重任,语意都比前半部分进了一步。

  下联作者用一“灵”字承启下文。恒山地势险要,风景秀丽,古迹众多,又是历代皇帝行宫所在地,光一“峻”字还不能包罗恒山的山秀地杰。“灵”是指“灵气”,带有人格化的意义,这和它能够成为皇帝行宫所在地和担当起镇守幽、燕,保卫国家的重任相一致。“毕”“昴”都是星宿名,我国素有天上星宿下凡、救国救民的美好传说,作者在此借用这一民间传说,表明既然恒山汇聚着毕宿和昴宿的仙气,当然是“灵山”。万里长城是中原帝王防御北边少数民族进攻的屏障,气势磅礴,是人间奇迹之一,作者用“遥连”两字把恒山和长城连接起来,一方面说明恒山的广博,另一方面,通过把恒山和长城相提并论,更加重了恒山的“峻”“灵”之气。“阴阳迭起贞元”,是说恒山还保护着中原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时序的正常运转,和上联的“风雨永昭和会”在意义上紧紧呼应。

  本联字面上虽是写恒山的巍峨挺拔,实际上在景中寓入作者的志向与追求,恒山的气势,其实是作者壮志豪情的象征。“镇幽燕”“翊黄图”象征着作者保家卫国、以天下为己任的凌云壮志;“遥连紫塞”则是作者宽阔胸襟远大抱负的写照;“风雨永昭和会”“阴阳迭起贞元”又表明作者关心民间疾苦的情怀。本联写山势,极尽峻拨之能事,写壮志,可以憾天地。山势壮志,浑然一体,给人以澎湃向上的感觉。

  另外,本联用词极其生动、准确,语言精炼流畅,清爽俊逸,对仗也十分工巧,字对、句对在语意上均十分贴切恰当。句对在对联中是一种较难的对仗形式,本联都对得十分自然贴切。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查看完整版本: 每日一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