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 《人间词话》拾碎 摘4则 (二)3 }6 e$ c; C$ E. v; `: [% d6 u1 y2 s
柒: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肺,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持此以衡古今之作,否不失一。此余所以不免有北宋后无词之叹也。 文以情动人,情为意之真。名家手笔,情景交融,意理兼备。其辞藻堆砌,或清俊秀丽,或深美闳约,皆妙若天成,毫无矫揉造作之态。文章是心灵的感悟,不是随随便便发几句感慨就可以打动人心的,必须要经过你心灵的评判与历练,只有发自真心,才有可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书籍,必须经历多年的沉淀才值得观看的原因。 六)
K: G4 k( M# ?贰捌:叔本华曰:“抒情诗,少年之作也。叙事诗及戏曲,壮年之作也。”余谓:“抒情诗,国民幼稚时代之作也。叙事诗,国民盛壮时代之作也。”故曲则古不如今,词则今不如古,盖一则以布局为主,一则狞兴而成故也。 王先生这席话,将叔本华的观点深化开阔。以一种大局观对文章的内涵给予评定。时代造就英雄,同样时代也成就文人。无论是少年和国民幼稚时代,还是壮年与国民盛壮时代,都是决定人的重要因素。用李煜前后期的词来作对比,就会有豁然明朗的感悟。当然,这其中也取决于人的主观因素,没有适时的阅历与感慨,有何来的词曲呢?之所以遗憾的说张爱玲只能是一位出色的作家,而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的原因就在于此了。 九)
4 e" x6 i# M) C3 |$ E0 Y: p叁捌: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 这里的“习惯”可以理解为“惰性”,也可以理解为“评定的标准”。惰性让人们没有创新的精神,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死于安乐。评定的标准却更为可恶。他铲除了新生的苗头,并无情的将动摇的人们处以极刑,使世界一片黯然,了无生机。然而,人们总会在沉默中爆发,尽管会迟一些,但终将取得胜利。 十三)) W# N( U f8 r
伍伍:诗中体制以五言古及五、七言绝句为尊,七古次之,五七律又次之,五言排律为最下。盖此体于寄兴言情均不相适,殆与拼体文等取。词中小令如五言古及绝句,长调如五七律,若长调之《沁园春》等夔,则近于五排矣。 在短小的篇幅内叙述无尽的内容,表达深刻的情感是对文字驾御的高明。但事不可一概而论。在体制上确定谁尊谁底是很不适合的,就像叙述文、应用文、说明文相互比较一样。不同的文体适合表达不同的内容,五古及五、七绝是多名篇,盖因篇幅短小,信手拈来便为佳句,但其在叙事、抒情上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不如五、七律排那样客观、直白、贴切、感人,此等论调,用于词亦是。因此,没有体制之高下,只有人心之有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