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楼主: 墨海飘香

[活动诗会] 诗词心得交流贴(望大家踊跃参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20: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岁寒公子毓 发表于 2015-3-18 17:51
这个也是俺想说的。

公子近年进步神速,定有高见,莫要藏着噎着,也说出来让我们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9 14: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煉意與煉句同等重要,煉意重于煉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9 18: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的优劣直接取决于作者的文学素养、生活底蕴,虽说是我手写我心,不具备以上两点很难写出优秀的作品,即使为之也很难脱离古人之窠臼。
另:诗词是个比较认性的东西,也就是很有个性化的东西。一个人的禀赋、性格、学识、经验不同,也就决定着他的构思方式、着眼角度等等方面的不同,也就造成了诗词取意造境的不同。而这些诸多不同也就为作者贴上了个性化的标签。所谓的“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9 18: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何為詩?詩,士之心也,所以言志。志,即情意趣等。用心為上,在於心之內外,心不專則無以詩,外者萬物格於心,乃心物兩備,惟心惟物是也,心歸萬物,萬物歸心,感之自然成詩。
練篇練意練句練字,無非虛實兼之,字之虛實成詞與句之虛實,句之虛實成意之虛實,意之虛實成篇之虛實,皆由心物所出。所謂功夫在詩外,必先有紥實的功夫在詩內,內外兼通,詩自成有法至無法,亦自成風格矣。此為我所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0 17: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小生 发表于 2015-3-19 18:41
诗词的优劣直接取决于作者的文学素养、生活底蕴,虽说是我手写我心,不具备以上两点很难写出优秀的作品,即 ...

这个俺读了又读,生活有,文学素养貌似谈不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0 18: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岁寒公子毓 发表于 2015-3-20 17:06
这个俺读了又读,生活有,文学素养貌似谈不上。

不好意思,得罪,是小生匆忙表意不清,其实文学素养中也包含着写作技巧。但文化素质更好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0 18: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小生 发表于 2015-3-20 18:02
不好意思,得罪,是小生匆忙表意不清,其实文学素养中也包含着写作技巧。但文化素质更好一些。

似乎见小柳兄惶恐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20: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拖泥带水 发表于 2015-3-19 18:57
何為詩?詩,士之心也,所以言志。志,即情意趣等。用心為上,在於心之內外,心不專則無以詩,外者萬物格於 ...

内外兼修,自成高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0 20: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多少新见解,北社添了不少新朋友,发一个以前的东西与大家重温共享。

北社访谈录(历时数月,由无剑诗友领衔对文森先生(澳大利亚)、无为斋主(深圳)和我进行了网上问答式采访,可惜我只留存了对自己访谈中的一部份,美中不足也。)
无剑(问)——请教而为先生。我读过你的过去的集子,充满家庭之爱的文字。俗中大雅,平淡淳朴真挚,是而为先生的风格(虽然我不承认风格一说)。是什么让斋主对人生充满激情?2005/5/23
答:这是一个开场白,如有类似说教的地方,还请朋友们雅函。
首先是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爱必须是博爱——即普渡众生也。我们希望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就要相信这个世界上的原生物中绝大多数个体是好的,即使是坏分子,也有他其心向善的那一刻和那一面。我与他人(包括亲人)发生矛盾时,习惯于多找对方的长处来平息自已的怨愤;遇到不顺眼的事和不顺心的时候,就去换位思考,自已也就释然了。
其次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所谓知足常乐——就是要求人们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理想和追求是必需的,否则便形同行尸走肉,但当理想和追求无法实现时,就要进行修正和调整,切不可陷入怨天怨地、自暴自弃的怪圈。忧伤脾,怒伤肝,比伤心,何苦来哉!如果人人都一帆风顺,那么人人都应是成功者,这时候成功者就又都还原成成了普通人。
再次是遇事要正确对待。向前看才能摆脱烦恼——在这个世界上,凡是存在的就有存在的理由,只有这样,生态才能平衡。老是沉没在回忆和怯懦中是无用地,该发生的还会发生,发生了的就要去面对,没有过不去的坎,关键是自已怎么去想和怎么去做。要乐观地去对待已经发生的一切,虽然这对于性情不太豪爽的人比较困难,但还得学,学会了终身受益。
最后一点——平淡淳朴真挚是我的创作追求,但俗中大雅却不敢当(水平尚未达到也)。这里边有我一个基本理念:格律诗词要兴旺就必须普及,而普及就要大众化、通俗化和口语化;如果这么多的新生事物和现代词汇不能入诗的话,那格律诗词就真的要变成了古董了,(请注意,这不是高雅)便难以有生命力。当然并不是一概而论地反对用典,用典要恰到好处,但肯定忌用典过多。
北社访谈录首日有答2005/5/23
激情充满趣才多,博爱带来心态和。
直面人生平淡处,奔腾到海有江河。

白衣卿相(问)——鼓掌!首先,白衣很喜欢斋主那种平和的心态和写实的手笔。其实,说道容易,做到就很难的,尤其是“知足常乐”的心态!斋主已有几分白居易先生的风范了!5/24
答:但不知足又能怎么样呢?“知足常乐”是诸多无奈之后的一种颇为明智的自我排解。钻牛角尖不能解决问题,知书识理——这是对文化人的基本要求:遇事要想得开。至于如何做到“知足常乐”,我想轻物欲、重精神是基础,物欲衣食无忧即可也(当然有条件享受更好),而精神是要“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不断向上的”(鲁迅语),这就是我们文化人特有的词汇——清贫、还是自甘的。是呵,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不愉快和不顺心,但我们不能自已去作践自已,难道说因为看到了大江入海时汹涌澎湃的场面,河流就会停止流动吗?   
北社访谈录二答2005/5/24
乐不知时就存在,足来身畔看休轻。
栽花插柳成因果,报以寻常自不惊。

梅庐(问)——哈哈,无剑兄还来个迂回,高明的紧。问而为斋主的这个问题好的很,斋主生活极尽善美,从诗词中当真可见一斑,一首首《西江月》就能说明这个问题。5/23
梅庐——而为斋主,梅庐来问一个问题。都知道斋主“寄内诗”很见生活气息,也更见二人恩爱。我要问的是二人的情感对老兄的创作有多少影响?寄内诗有什么样的讲究没有?对于体裁以及题材还有讲究吗?
答:极尽善美是我不懈的追求,但做起来确实不易,这就需要理解和宽容,尤其是夫妻之间,朝夕相处、耳鬓厮磨,没有矛盾那是一句假话,舌头和牙齿才会打架嘛,舌头和耳朵肯定秋毫无犯。问题在于处理矛盾的方法,家庭锁事,道理很难拎得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有定章。我之内子是一个嫉恶如仇的急性子,在娘家是老巴子;我是家中独子(有三姐二妹),也有优越感;在磨合过程中难度还是大的,我首先采取的是保持定力,有矛盾时让她把话说透说完,并做出倾听状以消除她的火气,还不时地嗯、嗯表示领会其表述,对于不好回答或者容易越描越黑的问题,就打啊啊避之,久而久之她也习惯了,说我是用嗯和啊两颗原子弹来对付她,她的脾气都给磨了,这一句话在朋友中引为趣谈。      
至于二人的情感对创作的影响?我写寄内诗是在生活的基础上加以提高,表达了我对情爱的追求,是比较理想化的,也是时刻提醒自已珍惜现实生活的一种方式。        
寄内诗的讲究就我个人的看法一是要真情实意,不能虚伪,假话连篇谁都不愿看,空话连篇便味同嚼蜡。二是应该注重内函,确是心中有话要说,不作无病呻吟。三是要贴进两个人的生活现状,有两人独有的沟通内容(不可与他人共享部份),才更有活力。            
西江月•北社访谈录三答
难了尘缘飞絮,却随芳草天涯。坦然相对叶和花,放在心中牵挂。    情到浓时忘我,爱需培育为她(他)。最高形式是成家,一片温馨无价。2005/5/25

霍山梦鹤(跟贴)——斋主作人之道作诗之道谈得都很透彻,赞同!学习了。5/24
答: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也。我这些话但愿能对年轻的社友和网友们有些帮助,则其善大矣。在霍山君面前,未免是班门弄斧了。

云中化蝶(跟贴):其次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所谓知足常乐——就是要求人们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理想和追求是必需的,否则便形同行尸走肉,但当理想和追求无法实现时,就要进行修正和调整,切不可陷入怨天怨地、自暴自弃的怪圈。忧伤脾,怒伤肝,比伤心,何苦来哉!如果人人都一帆风顺,那么人人都应是成功者,这时候成功者就又都还原成成了普通人。 ------深以为然!

梅庐(问)——另外一个问题,斋主的“西江月”也是闻名遐迩,谈谈心得若何?
答:西江月这个词牌比较符合我豪爽的个性特征——由于平仄韵混用,易于抒发激情、一吐豪气。从结构上看:前两句近乎对仗,可用来铺垫抒情,七字句可夹叙夹议用来转承或拓展延伸,至结句通过升华拨高来点题和阐明作者的观点;在表现手法上,上、下阙既可重叠,收到一唱三叹之效,又可用递进或倒置来宣染叙、议场景,还能通过不同的角度转换来加深读者对自己观点的认同感受和对个人感受的共鸣。即使是悲情,用西江月词牌来表现,也可以使它更具震憾力。还有就是这个词牌相对篇幅较短、上下阙同调,比较易记,且平仄变通多,填起来更得心应手一些。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就我自已也填了不少其它词牌(也包括寄内诗)。
忆江南•北社访谈录四答(西江月之词牌浅谈)5/26
西江月,平仄变通多。两句铺叙求对仗,七言情理再研磨。结语且高歌。

若枚(问)——两位斋主都有丰富的学识和阅历,对诗词的见地和人生的感悟让我深有受益,很是佩服和感谢:我希望自己做到淡泊而不消极,不要错过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接触到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希望自己的诗词越写越好,希望自己永远快乐,总之希望拥有一个自己想要的美好人生,我是不是太贪了?
答:所有追求真善美的都不能算贪,“淡泊而不消极”本身就不是很高的要求,而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完全能通过自已的努力来实现。“希望自己的诗词越写越好,希望自己永远快乐,”这些都是精神上的,只要善于自我调节,是不难做到的。而“希望拥有一个自己想要的美好人生,”则包含物质需求了,这就带来一个度的问题,即以什么为标准?我想物质需求是越贴近实际越好,这就是不贪。因为壑沟难填是人最易犯贱的病,搞不好就身败名裂。
北社访谈录五答2005/5/26
追求真善美,无可厚非言。
标准成关键,适中愉快源。

石心木人(问):无为,而为两斋主问好,平和的风格,也应与个人修养相联系吧,斋主的心境在生活阅历中锤炼而成呢,还是天生俱来的呢?嘿
答:诗风与个人修养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这在前人论诗时已有定论,并得到普遍认同,这里就不多说了。至于是在生活阅历中锤炼而成呢,还是天生俱来的呢?我想与生俱来的性格有两大类:外向与内向,它对人的心境有相当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认知上——一般来说外向型性格开朗易波动,内向型性格含蓄较细致。而生活阅历又使这两大类性格产生变异,如外向型性格遇到的挫折太多,也会木讷寡言;而内向型性格经常参加社交活动,也能谈笑风生。因此,在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个体的社会性越来越突出,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地修正自已的性格缺陷,以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
水调歌头•北社访谈录六答
性格多差异,何以可容身?人初本善、环境教育是双轮。外向热情奔放,内向寡言沉稳,哪有劣优循。破译基因后,明白血缘亲。    多磨练,常排解,乐无垠。心灵感触、唯哭唯笑最天真。坎坷一生归宿,潇洒一回而已,甘苦向谁询?活得开心处,不在富和贫。2005/5/28

无剑(问)——已经在这两天躲着细细读了而为先生的谈话。梅庐兄说的对,无为,而为,两种境界。道儒相济,皆见中华正统文人的精髓处。请教而为先生,因平仄有诗词,还是因现实有诗词,艺术怎样才能融进俗世生活?呵呵,可能这个问题问得模糊些,还是得洗耳恭听啦
答:这个问题过于理论化了,我没有受过系统地教育,只好把个人的拙见拿来示众:
首先应肯定的说是因现实才有诗词,诗词是由诗歌发展起来的,而诗歌起源于劳动号子;随着语言的产生,汉字有了不同音调的读音,且不同音调的交错组合产生出昂扬顿挫的音节感,给人带来听觉上的享受,因此有了诗歌;诗歌一直在不断发展之中,从骈到赋到乐府,再到了建安七子和南北朝,渐以五、七言句式为主,发展到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朝,由于物质的繁荣推动了文学的发展,汉语诗歌也到达了顶峰——用格律(字、句、平仄和韵)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其更具有艺术性和欣赏性。因此诗词作为一门艺术,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建立在物质文明基础之上的,她的兴衰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着民族的兴衰。这样看来,艺术离不开现实,现实的就是你每时每刻在感受着的东西,她毫无疑问是本土的——即民族的,不是有这样一句经典吗:“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诗词发展到今天,由于经历了五四运动和白话文(这里主要是新诗)的冲击,大众认识上分歧颇大,这就要求我们诗词爱好者在继承和发展上下功夫,我个人的观点,是在形式上继承,内容上发展。形式上继承是说格律诗词作为一种成熟的艺术形式,任何盲目地改动都容易破坏她原有的美感;内容上发展就是将格律诗词融进世俗生活,使之服务于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我一直在追求和倡导格律诗词大众化、通俗化和口语化,并努力实践之,就是这个目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下功夫掌握诗词格律的同时,细心观察身边发生的人和事,通过分析,透过表象来揭示本质,只有如此,才能熟悉地将新事物、新词汇写到作品中去,写出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给诗词打上时代的烙印,给后人留下精神财富。当然,这并不代表我提倡“语不惊人死不休”,相反,用于正常人际交往的应酬、应景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一可以增进人与人——尤其是团队成员之间的友谊,二可以练笔来掌握和熟悉格律,三可以通过沟通,提高相互间的文明素质,何乐而不为呢?!人的一生,有一、二首作品得以流传后世,足矣。
西江月•北社访谈录七答
文学源于现实,诗歌劳动催生。继承发展不需争,存在谁能否定。    格律仅为形式,内容才是心声。欣逢盛世舞旗旌,一路高歌欢庆。2005/5/30

拖泥带水——奉上水果杂锦
鲜杏金桔南五味,草莓青榄雪梨尝。
酸柠赤枣火龙果,甜柚黄橙水蔗浆。
吕宋开心妃子笑,杨梅哈蜜美人香。
石榴奇异樱桃口,小李桃山赏月光.。
     大伙边吃边聊,润情赏月~~~~~~~~~!
七律•北社访谈录八答
——原韵酬拖泥带水5/30
拙口笨腮偏弄斧,甘心泡酒大家尝。
君能豪饮知因果,我可相陪孰解浆。
抛却自身劳累苦,换来诗友齿留香。
但能赢得珠玑倒,乐透丹田满面光。

弗庵(问)——老霍古意苍茫,而为现实风流。二人代表了两种古体创作的风格和方向,确实值得北社同仁们思考学习。初学古体者一忌食古不化,二忌粗浅流俗。或可在二位先生诗作中受益。
梅心竹韵(问)——非常同意这番观点,虽然时日尚短,对二位先生的诗词风范却已有高山仰止之意。当在今后的学习中,从二位先生的诗作汲取营养,以期进步。
答:食古不化与粗浅流俗——这里提出一个度的问题,即阳春白雪的上限和下里巴人的下限。上限呢余以为一忌用典多,二忌新意少,这样既没有生活气息,又使人愕愕,至和者寡寡;下限呢一忌急功好利太浮燥,二忌随意没遮栏,这样既没了诗词的儒雅,又使人无法趋同,觉索然无趣。因此,作诗必须在炼字、炼句上做文章,大凡一首好的诗词,是围绕炼句(体现立意的——也叫诗眼)来完成的,而好的句子是离不开炼字的。有了能寄意传神的炼字、炼句,我想食古不化与粗浅流俗也就迎刃而解了。
北社访谈录九答6/2
大凡有度便能裁,炼字成功炼句来。
食古还需消化好,谨防流俗产畸胎。

无剑(问)——看到斋主先生又有精彩的发言,敬服。斋主先生,有个问题,我一直不太明白,什么是新韵啊?
答:这个问题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权当我没说过下面这些话。就我所知,格律诗词之韵学在现在应如何分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著也繁多,但主流有三种:平水韵、词韵、新韵。平水韵一直是格律诗词爱好者普遍认同和遵守的;词韵是将每个韵部中的邻韵合并起来(更便于传唱,以后的元曲和戏剧一直延用至今),且保留了入声韵;新韵是以普通话为基础的,以现代汉语的音韵和声调进行分类,入声全部按普通话读音分解到其它韵部,应该说它更适合现在的年轻人速成格律,因此曾被作为格律诗词改革的主要方向,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普及,个人以为是基于以下四点:一是现在大众接受教育的机会更多,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在韵书的帮助下来甄别字的所属韵部已不是难事;二是格律诗词说到底还是一种高雅文学,无论是作者还是受众,好者为乐是主流,既如是,则不畏其难,不厌其烦,而乐此不彼;三是入声的美感和乐感是其它声调无可代替的,因其发音急促而类似于乐谱中的休止符,在表现强烈地情感时效果尤为突出。四是真的认为格律束缚了思想发挥的文学爱好者,他自会去写自由诗和散文,也不必要来研究格律。
清平乐•北社访谈录十答2005/6/3
韵分新旧,难以研磨透。有否入声标准授,规矩还需守候。    根源历史形成,难将新韵推行。如果存心一试,注明防止纷争。

无剑(问)——斋主先生好见解,对大家也有指导意义,辛苦您了。请教斋主兄长,诗歌是诗者自身的自省(自觉),还是诗者对大千世界的再次构造呢?还有您认为评论一首诗歌,您会从什么方面入手呢?我看古人解读诗,往往不是从诗的手法技巧而谈。
答:我是唯物论者,所以认为诗歌是诗者建立在存在(对大千世界的认知)基础上的意识(对大千世界的再次构造),是理想化了的现实——即毛泽东思想中的“文学来源于生活,提高于生活,再反过来指导生活。”;其实诗者自身的自省(自觉)也同样来源于对大千世界的认知,而不是凭空想象。但我们在读前人(尤其是流传下来的经典之作)或他人(自已所推崇的)的作品时,往往会感到惊讶,视为神来之笔,我想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一是诗者是充满激情的文化人,他们对大千世界的认知是比较敏感地,加之诗作为一种精练的语言,“语不惊人死不休”也成为许多诗者孜孜不倦的追求,所以诗者表现出来的认知往往超乎人们的想象。二是由于诗者的阅历虽然不同,但劫难(悲愤、磨难)出诗人,为什么会被普遍认同呢?在金字塔式的社会中,文化人(其实是绝大多数人,只不过文化人的反差更强烈一些)的理想得不到实现也是司空见惯,诗歌便成了诗者寄托理想地工具,所以其作品的境界很自然的就被拔高了。三是每个读者依照自己的理解所产生的臆断,即读者按照自己的认知来揣度他人的作品,从中找出适合个人渲泄和排解的东西,也从另一方面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                        
如何评论一首诗歌,不仅因人而异——对同一事物因个人阅历不同而产生的认知差异;还会因时而异——同一首作品在不同的年代而产生的认知差异。就我自已而言,目前在网上评诗,是因作者不同而异。对初学者:先解意,后从法,再对律。——即先看诗意,再看技巧,最后看是否合律。对入门者:先解意,后对律,再从法。——即先看诗意,再对格律,最后看技巧。对有成者:先对律,后解意,再从法。——即先要合律,再看诗意,最后观摩技巧。这样做主要是从对作者创作水平的认知出发的,因为诗歌在文学作品中是高门槛的,而格律诗词因有格律理所当然地成为高中之高,喜欢她的人数本来就不多,能创作的就更少,一味地高标准、严要求对于普及这个任重而道远的话题来说,就会适得其反。因此对初学者给予鼓励,对入门者加以指点,与有成者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格律诗词爱好者队伍的扩大,有助于创作队伍的壮大,有助于好的作品乃至于精品地不断问世。                                       
北社访谈录十一答6/8
人类认知差异存,雁来燕去自留痕。
诗歌评判煦和处,普及情殷牵我魂。

茫海逍遥(问)——韵脚的目的是为了音律美,对平水韵中有些字如“斜”“车”等字,因读音与古时完全不同,已达不到押韵的效果,当要扬弃,新韵过于通俗,有时可能表达不出欲表达的意涵,故也有弱点,在词中,对有些入声字有时可达到超凡的效果,故不能统一认为用那种韵好,那种韵不好,因为他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答:正是,今古读音差异明显的因尽量避免死抱住韵书不放,比如“十三元,元原源园猿辕坦烦繁蕃樊翻萱喧冤言轩藩魂浑温孙门尊存蹲敦墩暾屯豚村盆奔论坤昏婚阍痕根恩吞沅媛援爰幡番反埙鸳宛掀昆琨鲲扪荪髡跟垠抡蕴犍袁怨蜿溷昆炖饨臀喷纯”中的“元原源园猿辕坦烦繁蕃樊翻萱喧冤言轩藩沅媛援爰幡番埙鸳宛掀”与“魂浑温孙门尊存蹲敦墩暾屯豚村盆奔论坤昏婚阍痕根恩吞昆琨鲲扪荪髡跟垠抡蕴犍袁怨蜿溷昆炖饨臀喷纯”,在我们的作品中就不宜作为一韵使用。
捣练子•北社访谈录十二答
音律美,好吟哦,顿挫昂扬感慨多。押韵力求符口感,反差过大不混和。6/23

弗庵——读几位先生的论说,不得不勾起些思考来。泛泛而论,现代好的古体诗必定是多数人认同的。若论什么是好的古体诗,理论上就复杂多了,标准很难统一。写古体总是古人的腔调,因为古体是文言的范畴。文言之与白话,古代之与现代,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古体诗之创作与发展,当在文言与白话、古代与现代之关系中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1 08: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岁寒公子毓 发表于 2015-3-20 18:28
似乎见小柳兄惶恐状?

哈哈~!主要是底气不足,俺是来学习的,怕说错了。莫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4-11-24 03:06 , Processed in 0.02597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