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楼主: 劣手

[文言文] 【商經二十四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22: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地利篇

  辨地利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圍地,有死地。
  諸商眷戀其地者,其視短,自保有餘,拓展不足。其所為所利皆出私見,故,難合眾也,是為散地。
  行商未見其實,未估其利,未知能用,未熟其地,是以入人之地而不深者,是為輕地。
  利在前,眾所周知,隱含為勢,據者處於高陽,俯瞰諸人。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是為爭地。
  利分於眾,可交於利,可交於名,可交於財,可交於便,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是為交地。
  諸商之地三便,一便金流,二便物流,三便人流。三便於各邦交匯之處,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是為衢地。
  地有士紳,有權貴,有財資,有通路,有分界,先據眾者,如入人之地深,據資源多者,是為重地。
  商行於山林、險阻、沮澤,多藏有隱患,有陷阻,有各方之憂,凡難行之道者,是為圮地。
  地主有備者,使吾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之眾者,是為圍地。
  地之人事時地物皆斷,後無繼力,外無援財,疾奮則存,不疾奮則亡者,是為死地。
  是故散地則無爭,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盟,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服,圮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疾奮。
  所謂善用商者,能使彼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人離而不集,財合而不齊。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彼眾整而將來,待之若何?先奪其所愛,則聽矣。商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用其所不戒也。
  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地主不克,則我即服於市野,單位足食,謹養而無勞,上體下情,秉氣激力,分工化簡,運財計謀,為不可測。然後投之無不往,勞困不北,奮力在得,部屬盡力。是以形勢愈簡則人愈前,無所疑則固,深入則專,以眾激眾則奮。是故,其部屬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致力無所止。部屬無餘財,非惡貨也;無餘力,非惡勞也。故激志氣,養心力,善體恤,勸物用,四者為不息之源也。志氣能奮,心力能堅,體恤能仁義,物用能進取。
  故善用部屬者,譬如率然。率然者,互助之情也,下有難,則上助,左有困,則右助,前有危,則四方俱前。蓋情以同體共助而達率然也。同體者恩威也,恩者體仁,威者處憂。兩相惡者,先施以共危,勸以併力,同舟連坐,兩無退路,不得已而去相惡,後達合力解危也,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入險出危,未足恃也;齊勇若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恩威者,攜手若使一人,樂與不得已也。
  管理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和部屬之好惡,使之無怨。簡其事,勸其謀,使人樂以專,體其家,憂其途,使人無後慮。主與之事,如滿弓之勁箭,主與之深,入他國之地而發其機。若賽群馬,奔而往,馳而來,莫知所勞。聚譽、風、時、地、材、制六事之眾,投之於險,此商賈之事也。地利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去國越境而商者,絕地也;四達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無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將一其志,輕地吾將佈之屬,爭地吾將先其前,交地吾將覷其守,衢地吾將匯其結,重地吾將繼其資,圮地吾將進其途,圍地吾將奪其志,死地吾將示之無以爭。故地之情,圍則靜而納志,不得已則爭,威服則從。
  是故不知諸商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銷。不用鄉材者,不能得地利。此三者不知一,非大器之商也。夫大器之商,進大國則其諸商不得聚,恩威利害加於彼,則其交不得合。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己之志,利害於彼,故其市可拔,其國可用。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聚六事之眾,若使一人。誤之以事,檢討從事,勿責以言;誤之以利,檢討從事,勿忘以害;投之有益之地然後存,陷之無利之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故為共舟之事。在於順詳彼我之意,併力一向,是謂巧能成事。
  是故入市之日,通關佈棋,勿漏其密,策於胸奧之間,靜待其事,商競開闔,必覷動之。探其所實,微與之隙,潛默隨後,以決商爭。是故始如引信,見彼動之,後如鳴炮,彼不及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22: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火形篇

  若火者舉凡有五,心慕如焱,竄燧如熧,需求如煣,聲勢如炖,燎遠如熛,正能興,反能敗。商者以物為資,求之於人。人者,火之種也,心者,火之苗也。是以,身之所慾譬如枯草,故能起火。
  故,火之形有爩,煴,炟,爝,焱,煋,炖,爆,爦,熧,熛,熁,熪諸等生長。爩熱升煴,煴釀起炟,炟燃後爝,爝赤出焱,焱熊散煋,煋風於炖,炖熾而爆,爆亂延爦,爦竄如熧,熧隙且熛,熛疾在熁,熁迫遠熪,熪而人力不能滅矣。
  故,使人心爩煴而後自炟,穩於爝,散於焱煋,譬如良醫口耳相傳也。而後煽其炖,必因爆爦而熧行之,於此需求之心切,故使以煣之。自此縱其熛熁而無人可止於熪,是謂火形。
  爩,煙氣出也。熅,煙濃而無焰火也。炟,火起也。爝,小火也。焱,火華也。煋,火光散見四出者。炖,風而火盛也。爆,炸裂之火也。爦,火亂延燒也。熧,火行穴中也。熛,火迅疾速也。熁,火迫也。熪,火不絕也。煽,搧火使熾盛也。煣,以火屈木曲也。
  爩須植,熅須通,炟須引,爝須添,焱須導,煋須移,炖須向,爆須積,爦須延,熧須道,熛須連,熁須後力,熪須內固。是以火形貫要,疏導通流也。
  凡火備有五:一曰火種,二曰引信,三曰燃體,四曰媒介,五曰風信。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害也。日者,人在處害、需惠、所求、所樂也。凡此四因者,曰風起之日也。
  凡火變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隊。火人,火隊,一內起一外發。火積,輜重,要庫三者火媒也。交互之變因時因地而生。故,火備,火變之交用能行火也。
  凡行火,必因五火交變而應之,火發於內,則早應之於外。火發而其靜者,待而觀信。極其火力,可從而從之,不可從而止。火可發於外,無待於內,以時發之。火發上風,勿入下風,益風久,利風止。凡商必知五火交變,以算待之。故以火佐商者勁,以水佐商者深,水可以透,不可以阻。
  夫爭勝交取,而不修其用者凶。故曰:明主慮之,良材修之,非益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爭。主不可以怒而興費,不可以慍而致爭;合於益而動,不合於益而止。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敗義不可以復存,潰仁不可以復生。故明主慎之,良材警之,此經世濟民之道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22: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用材篇

  凡劳动百人,异国千里,百事之费,商旅之奉,日费数十万,内外振动,劳于根本。倍于操事者,累及百人之家。经营数年,以争一日之兴。而爱升迁厚禄,或不知商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上也,非主之佐也,非任之胜也。故明主贤材,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臆于腹;必取于人事,知商之情者也。
  故用材有七:有乡材、有内材、有外材、有智材、有专材、有广材、有庸材。七材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主之宝也。乡材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材者,因其任本而用之。外材者,因其熟市而用之。智材者,为发计于外,令吾策通变之,而用于市。专材者,因其精深而进之。广材者,因其识博而上下通之。庸材者,巩固基干之材也。
  故旅商之事,亲莫亲于材,爱莫厚于材,事莫密于材,非圣智不能使稀材,非仁义不能使大材,非微妙不能得材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材也。
  凡商之所欲投,市之所欲入,民之所欲聚;必先知其时势,地利,文化,好恶,乡人之生性,令吾材必索知之。必索乡材外材之估论者,因而决之,导而查之,故外材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乡材内材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智材为通变,可使测向。因是而知之,故专材使事物为精进。因是而知之,故广材上下运转为通达。因是而知之,故庸材可使如常。七材之事,主必知势,知势必在于用材,故用材不可不练也。
  上材有七性十过。所谓七性者:勇、智、仁、信、忠、义、严也。勇则不可屈,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人,忠则无二心,义则无分群,严则无怠惰。
  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事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愎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
  勇而轻事者,可暴使失算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使失全也。贪而好利者,可赂使失职也。仁而不忍人者,可劳使众不群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使弃机也。信而喜信人者,可诳使误计也。廉洁而不爱人者,可侮使羞弃权也。智而心缓者,可袭使机不可用也。刚愎而自用者,可事使凌权也。懦而喜任人者,可欺使丧权也。
  故商者,国之经济,生息之道,命在于上材。上材者,民生之辅也,故置材不可不察也。
  管理之职,居之不挠,见市虚则进,见市实则止。勿以财厚而轻费,勿以见利而轻进,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众未坐勿坐,众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则下众必尽心力。故曰:无恐惧,无犹豫。计策之害,犹豫最大;商制之灾,莫过狐疑。
  争必以义者,所以励众胜彼也。尊职重赏者,所以劝尽心也。严刑重罚者,所以禁罢怠也。
  权授于部,依君之托,异地之事,不待君命,皆由上出。临变决断,无有二心。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碍于前,无忧于后。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断;气厉青云,疾若驰骛,争不接损,而彼降服。
  管理以去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去一人震下众而趋正者,去之;赏一人而万人悦者,赏之。去贵大,赏贵小。去辞贵重无德能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基层之徒,是赏下通也。刑上极,赏下通,是上威之所行也。故,一人曰该去,谅之。群曰该去,警之。上下曰该去,去之。是以恩威体济,事不得已也。凡制政,以戒为固,以怠为败。
  故用商之俱,尽在于人事也。善为经济者,取于人事,故必使增益其六生,六生者食、衣、住、行、育、乐也,辟其视野,究其处所。男女治业有财名,内外立家有尺度,此富室强民之道也。
  夫材士相貌与性情,内外不一者有十五:一曰有外尚贤内不肖者。二曰有明温良而暗盗者。三曰有表敬畏而心慢者。四曰有外谨礼而内不敬者。五曰有好善而无情者。六曰有积极而无诚者。七曰有语乐谋而心无决者。八曰有似果敢而坏事者。九曰有轻应人而行不信者。十曰有面似愚而反忠实者。十一曰有性激动而有功效者。十二曰有貌似勇而内实怯者。十三曰有态严肃而实亲人者。十四曰有不善语而反静智者。十五曰有似懦弱相不美而出外事无所不至,无使不达者。常人所贱,圣智所贵。凡人不察,非有明见不得其际,此材士之相貌与性情不相应者。
  观材有十三征:一曰行众于言,以观其愿。二曰穷问于辩,以观其举。三曰交人于客,以观其诚。四曰使人求难,以观其德。五曰意外于财,以观其廉。六曰暗投于色,以观其贞。七曰嘱付于艰,以观其勇。八曰醒醉于酒,以观其态。九曰多事于易,以观其责。十曰教劝于缺,以观其恭。十一曰审察于久,以观其忠。十二曰小任于期,以观其恒。十三曰巧露于私,以观其密。十三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夫常人必有缺,贤主能教其缺,能掌其缺,能用其缺。大缺可防,小缺可戒,依其性而任事,以天下之材纳用也。
  管理有三胜。身同下属,用时一律,用食一律,用物一律,名曰礼胜。上不身服礼,无以知下之饥寒。出入下上之职,内外奔波之劳,上必先处下事,名曰力胜。上不身服力,无以知下之职难。上无迟时于下约,上无先退于下归,上无强加于下劳,名曰信胜。上不身服信,无以举下之勤劳。
  人非好劳而乐苦也,唯其上知奔劳饥寒之审,而体劳苦之明也。是曰:三胜则亲,身教则敏。
  夫上,有所不言而守者,神也。有所不见而视者,明也。故知神明之道,体制恒坚,对无立敌。
  凡人有我执。处上不执,处下予执。上执不执,下有争执;上执有执,下亦争执;是以处上不执,而处下予执,予其衡,扶其正,折其偏,拓其见,育其怀,故能容危殆,止于仁礼也。处执之法,虽非近道,亦显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22: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用借篇

  借于一十,还于十一;借在一时,还之有期。凡借者,借在不察,借在难见,借在不知不觉。借于可知者,在于有物,在于有形;借在不可知者,在于非物,在于无形。上借无物,其次有物。故,借之贵者,在借大于无形,若江上浮萍,若顺风飘蓬,借于顺势而人无可觉知也。
  狐假虎威,借其威也;蝼蚁擒蝉,借其合也;螳螂补蝶,借其惑也;智者行商,借其象也。虎有威,故可借;蚁有群,故可借;螳螂有色,故可借;智者象形若水若气,故可借。夫人者,智慧之精也,学能天地万物,禽鸟虫兽皆可效。是故,智者行商,可以借其象也。
  借于无形者,诸如借情,借事,借势,借威,借力,借好,借恶,凡可利于行者,无所不借。
  借之下者,诸如借财,借物,借材,借地,此借之于可察也,其借必还诸于利,无还于利者失信也。唯权者不可借,借他人之权者,必丧其信,散人心,反受诸害。
  借者戒借于公器,借公器而独用者,众易反之。是故,借之在无形,不可借于可见之处,借在众所无可反之处。是以借在可正之名,然后可行。
  借者,在借己可利,然后还己之利。是故,借者一增一减,无功无德,行而不意反损其利。
  借之用而似者,若凭也,若藉也,若藏于潮流之间,若隐于群马之中。其借必先使己之形,象似其众之形,然后可藏隐于无形,藉之顺向而用之。故,借若凭借者也。
  是故,商之用于借字者,非真借而使消减也。其借必有来去,借一十则还于十一,借草木十株则还于十一株。借以算先,计可还于生息之时,计可还于消减之量,然后可一借再借,循环不息不灭矣。
  借之危者,在借之积累。借之积累,无从还也;循环之损,不敷一时还也。其危若行蛛丝之上,若履薄冰之间,故借不可积累也。戒矣,戒矣。是故,今日之劳,无多借明日之力;今年之耕,无逾借明年之谷。
  故曰:借市井之利者,还益于利;借人民之怨者,还惠于怨;借灾祸之势者,还福于势。则可善诸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22: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主贤篇

  主贤,善于决,制仁和,体下通一,生恩自威,外济于市,滋养于人,是谓商之义者也。上辅于国,下乐于民,解水火之急,运转民风道德,是谓商之大者也。其仁德福荫三代,虽死亦佑,世以缅怀,千古继精神也。
  主位,仁心处静,和人自定。善与不争,益人而导。虚怀养志,需求以正。
  主听,勿喜而许,勿恶而拒。轻许易失测,多拒无献策。五音之变,不可极也。心言之度,不可测也。聪明之德,虚静其心,乃见其听。
  主明,目微明,耳微聪,心微智。观天下之微妙,则无不见也。听天下之心意,则无不闻也。虑天下之忧乐,则无不知也。三者并用,则宁静而致远矣。
  主有七守三要,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智,七曰严,是谓七守。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托之而观其任重。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智也;托之而任重者严也。
  主无以三要借人,借人则主失其威。资财,智技,流通,谓之三要。资财一其内则本足,智技一其内则器足,流通一其内则货足。三要各安其处,治乃不虑。无乱其内,无乱其部。七守长,则体昌。三要全,则治安。
  主贤,洞时也,若四时交替,若日月阴阳,若事物始末。闻风洞时必有机,机者时不与待。物发有征,事发有微,观微后动,动必争先。势趋必前,布益必先,执权必用。势趋不前,是谓失时。布益不先,失利之期。执权不用,小人满室。见微不治,将为误人。不教而诛,将失其仁。是故主贤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不施无以合亲。疏其亲则害,失其众则败。
  主贤,敬众和,合亲喜,是为仁义之纪。仁人者,共人体,同人心,人己合一是谓仁。因仁而动是谓义。因果明,顺常德,是谓仁义之举。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勿疑,万众和服。
  主贤,取诚去伪,禁乱止奢,知微暗守。谨戒,主愈自命贤,下愈生不肖。故王人者有六贼七害。
  夫六贼者:
  一曰,部属有大费其身,出无合于入,乐于赌酒游色者,易成贼,伤王之德。
  二曰,部属不事其职,合流乡愿,犯凌法礼,不从仁教者,伤王之化。
  三曰,部属有结朋党,蔽贤智,障主明者,伤王之权。
  四曰,部属有抗上异节,以为气势;流言于外,不重其主者,伤王之威。
  五曰,部属有轻职位,贱有司,羞而犯难者,伤部众之劳。
  六曰,部属有强人推托,凌侮职下,伤基层之业。
  七害者:
  一曰,无智略权谋,而重权贪利者。故强勇轻职,侥幸于外,王者谨勿使为重。
  二曰,奇言无实,轻言善恶,进退取巧,王者谨勿与谋。
  三曰,简身自诩,无不自善,语不为名,言不求利,此伪人也,王者谨勿近。
  四曰,善外饰,博闻辩,探测上意,虚论高议,以为知己;人后静处,诽乱时俗,此奸人也,王者谨勿宠。
  五曰,谗人得失,以求高升;轻言生死,以贪功劳;不图远虑,贪利而动;以高谈顺耳,探悦人主,王者谨勿使。
  六曰,乐众哗取,擅使公时,而伤职事,王者必禁。
  七曰,乐托鬼神,擅论祥噩。聚人惑众,王者必止之。
  故众不尽力,非吾众也。人不诚信,非吾人也。职不忠谏,非吾职也。部不爱人,非吾部也。上材不能富众强职,调和阴阳,以安主之业,不能正群下,不能察名实,不能究赏罚,不能乐基层之家,非吾上材也。
  夫王者之道,系乎内民外邦,微观省听;示以形,隐己情。若日之照,不可缺也;若水之润,不可断也。故可怒而不怒,奸邪乃作。可去而不去,大贼乃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22: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六、主惠篇

  主惠,修持其德,下而以人惠物。以天觀觀世道:天順無來殃,是以人不獨倡。人世無來災,是以人不自謀。預見天殃,近憂人災,唯人私作。必見其天之陽,又見其人之陰,乃知天地人心。必因其外,又因其內,乃知人之不意。必惡其疏,又好其密,乃知人之常情。
  主惠,行其惠,世可滋也。情其人,人可同也。愛其物,物可衡也。養其天地,而人長生不息也。惠之以全,商不敗其大,人與萬物通,微哉微哉。天將大殃,與物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惡相助,同好相趨。故,小巧之智,人以玩物;大工之惠,人與物同。推仁及物,萬物福蔭於後世。
  主惠,智非智,謀非謀,勇非勇,利非利。利萬物者,萬物不息之;貪萬物者,萬物絕人之。天下者,非獨人之天下,乃萬物之天下也。惠天下者,若深潭流水,萬物皆需之不離。又若同舟共濟,濟則同其利,覆則同其害。然則皆有以共存之,無有以互絕之也。如豚鮮穀黍,人之所共食,然虎豹禽鳥草木之所共用,非人之獨用。萬物皆腐,地取而為用,草木食而為用,草木亦為人與禽鳥之所共食。故曰:萬物其用,不唯人之獨用。與萬物共濟,人可長存矣。
  主惠,天地有常,蓋因古人無促其變。天地無常,蓋因後人促激其變。人之馭物無度,是尊以人之無知為智;人之戀物貪得,是貴以人之縱慾為樂。夫惠者,勸人規己,教物生息,若生老病死之常轉,而莫待天地變常,以殃教悔,乃生生之道也。
  主惠,無自取民者,民則給利之;無自取國者,國則給利之;無自取天下者,天下則給利之。故,利不在己,益在不可易見,事在不可表面,機在不可固知,微哉微哉。
  主惠,明惠發而萬物皆生動。利益發而萬物皆長存。大商發而萬物皆運轉。大哉賢惠之德,獨人千年不用矣。
  主惠,人物有常生,處宇宙生養之期,故性好生。供天下共其生,而天下衡矣。夫商化而從正,是以持衡而成事,人不奪而自富。此萬物之德也。
  主惠,惠天下者,大懷天下,然後胸有天下。信懷天下,然後理順天下。仁懷天下,然後共存天下。恩懷天下,然後常樂天下。商懷天下,然後利便天下。機懷天下,事而不疑,則運轉不能敗,事變不能衰。此六者備,然後可以為天下益。
  故利天下者,天下共持之;害天下者,天下共絕之。生天下者,天下共愛之;毒天下者,天下共毀之。通天下者,天下共逸之;貪天下者,天下共厭之。天下者非獨人之天下,惟有惠道者知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22: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七、財力篇

  國之財非財,商之財非財,民之財非財。國之財用於民福,施於民惠,救於民災,解於民苦,故國之財非財,陰陽調合之具也。商之財用於專勞,調以配用,異地互衡,盈缺相濟,故商之財非財,使民愈作愈益之具也。民之財用於分勞,一日之用百工之施,故民之財非財,積專勞施天下之具也。故曰:國之財,天下之力。商之財,移益之力。民之財,分合之力。
  善財者,知分合。聚而為上之所柄,散而為下之所專。賢主若掘源者,財力如泉水,制政如川道,導水入川而溉天下矣。故,天下樂用,善稱賢也。是以利人益生,德自成矣,名自顯矣,利自歸矣,而何須求哉?
  夫力之所為,財之功也。力之所積,物之成也。力之所實,名之譽也。力之所貴,天下之大利也。故,力有大小,有深淺,有久速,有新舊,有施受。力大能廣,福祉萬邦;力小能市,便利家鄉。力深能植,民有顯榮;力淺能栽,人有華雍。力久能持,國不憂時;力速能平,物不亂資。力新能繼,百工合力;力舊能準,百業為基。力施能得,良善之心;力受能捨,恩服之因。
  故曰:心以啟智,智以啟財,財以啟眾,眾以啟名,名以啟利,利以啟益,益以啟義。
  是故,財之政者,正也。財之力者,行也。力行正事,夫惟德施,利益驅馳,義不容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23: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制陰篇

  天下之陰,能滋養萬物,孕育生成。其陰之道,亙古存焉,月有潮汐,是陰之動也,夜有生息,是陰之養也。故,陰之德也,主養息也。
  是故,制其養息之處,置我養息之用。制其陰,使削其陰之德,以滋養我陽合之陰德,是謂制陰也。
  凡制陰有十二用:
  一曰:制商,因民所憂,以遂其樂。彼將生需,必有商機。茍能因之,必能銷之。
  二曰:制商,優其所類,以分其民。一眾二心,其市必搖。民無忠物,市場必奪。
  三曰:制商,小利親民,得情愈廣。民情內外,商用利害。
  四曰:制商,輔民所樂,以厚其心,予以所值,觸類旁引。謹審細察,順枝而合,市將分爭,樹乃華成。
  五曰:制商,廣佈傳媒,甚覆其物,佈言使弱,以漸滯銷。待其置代,類物共推,勝其所乏,吾將可借以用之。茍能借代,其市可謀。
  六曰:制商,納其材,離其外。材技外輸,其內空虛,業鮮不弱。
  七曰:制商,欲錮民心,必厚樂之。廣其左右受惠,陰施以利,令之樂聚,而市之積蓄乃足。
  八曰:制商,徵材重賞,因與之謀。傳而利廣,利在民信,是謂取民。取民之材,必為我用。有信而外,聲名必快。
  九曰:制商,尊民以名,徵民以色,民好聚勢,從之必聽。致其為表,眾追其榮,改型換象,市乃得風。
  十曰:制商,助民必信,以得甚情。承意應市,如與同生。信情得知,乃微收之。時及將用,一呼百應。
  十一曰:制商,暢之法,人眾無不重富與貴,惡危與損。陰善地紳,而微輸其益,收其鄉材。使深植地厚,而外為枝。陰合智材,使圖其計,拔民為表,使榮地勢。人地兩得,而常有契機,佈屬已俱,是謂暢之。
  十二曰:制商,養其地產以根之,進技械制法以壯之,取近輸遠以逸之,時與大勢以借之,上察而與地制之。
  十二用為基,合而為一之謂人心,散而變化之謂制陰,因人因地能通變者,乃成商事。所謂上察天,下察地,徵已見,察市容。凡謀以周密為珍,設以事,誘以利,爭必起。
  制陰必慎戒己,勿滅其名,勿滅其財,勿滅其地,勿滅其材,勿滅其技。是以謀全而服之,彼之名財地利可用之,彼之人材技械可納之也。故,全其可全也,然後制陰之後能滋養也。
  凡陰之道,必先察微明,而後用其心,施以大,予民之樂逸。華以色,引以利,養以味,娛以樂。使離為親,必使近民,勿使知謀。材而納之,然後可用,制陰可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23: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九、意外篇

  天地之大,人有不明。宇宙之微,人有不知。故,超乎人之所意,躍乎人之所料者,意料之外也。是故預備意外者六,一曰靜,二曰備,三曰守,四曰序,五曰憂,六曰立。
  是以,心有所靜必能大定,先有所備必能不驚,事有所守必能不慌,制有所序必能不亂,大樂有所憂必能不迷,大危有所立必能不倒。
  故,處靜心明,能鬥百意,時刻敵己,心省漸定,是故日有修靜者,能大定。預備於患,鞭策自審,時刻有備,觀察人心,是故先有預備者,能不驚。凡事有規,物有方正,人事有守,不逾險境,是故日守於未然者,能不慌。置事有經,置人有緯,凡作而制,其必有序,是故舉止取捨有序者,能不亂。處憂慮樂,心不朦朧,時有設置,刻見微徵,是故成敗處憂者,能不迷。堅立心志,漸生力魄,危殆臨身,瞬息爭鋒,是故立心立志者,愈危愈強,轉瞬冷靜,能爭生機,故,能不倒。
  故曰:早於意外之變而先存一預備者,有大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23: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發明篇

  發明者,自無至有,是依道化萬千,是依山川水火,是依萬物異能,觀察入微而模仿之,或研究之,借鏡內外而納為我用。
  是故,發明始末,必有其原,可循之理,取自無識,道下自生矣。故曰:反推其原是能近道,下推其就是謂發明。
  夫發明之序者有十四:
  無而有之,道而下之,性而欲之,生而動之,勞而怠之,閒而妄之,想而作之,意而承之,益而探之,技而工之,廣而合之,異而交之,似而名之,發而明之。是以上上無生死,下而好生惡死;上上無明滅,下而好明惡滅;上上無逸勞,下而好逸惡勞;上上無善惡,下而好善惡惡。故,上上清無,下自濁生,是謂好生之道。倚性之好生,故,發而明之也。
  人倚好生之性,聚弱成強,聚里成邦而分百工,是以日見進長,其進長亦因發明而強。是故,發明之道依好生之性而生焉。
  今之生計所取者,因人之便,因人之好,因人之想而生焉。故,發明者必先觀人之有,察人之缺,究人之想,而知理之通,尋技之長,覓械之合,廣達物類而為可合之所,時日究之必有所得焉。是故,人有所專,物有所長,人物可聚,發而可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5-1-18 16:09 , Processed in 0.03892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