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1796|回复: 9

[绝句] 30年深圳梦,解不开的罗湖情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5 16: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7:46 编辑

                生活随笔录?我庆幸我是罗湖人
   
                       作者:罗贤生

   
    “
一桥南北岸,卅载望香江。春水晴烟暖,风流云影长。”闲步于深圳河畔,喜见柳眼盈波,荔枝润露,萋萋草野香凝雾的清新晨景,继而享受艳阳光照,蝶风按摩,快哉。兴起胡诌的几句却有意无意地钩起我那尘封心帘的一角。
   
    想起深圳罗湖建区,已“三十而立”,风华正茂。我亦开心,因我只比他多几岁,同步成长嘛,都还流淌着青春热血。不少朋友误会我这个70后是深圳土著,非也。但也庆幸罗湖是我第二故乡。似乎缘分吧?我这罗姓人祖辈在深圳最先的落脚地就在罗湖区罗湖桥边的罗湖村。其实,罗湖村大姓是袁姓。传说,罗湖最早是罗、黄两姓居住地,后有来自东莞的袁姓人强大起来,罗黄两姓住不下去了,结果罗湖就成了袁姓人的世居地。我岳母是深圳大鹏镇“大鹏所城”罗姓的土著,讲深圳“军话”,听她说大鹏镇石桥头村袁氏,就是罗湖村袁氏的分支。更巧的是后来罗湖村改造,袁氏宗亲会的长老将办公室设在南湖路粤海花园紫荆阁,和我家同楼层。更亲近,少不了会聊罗湖的故事,一段故事一段情啊!
   
    朋友们知道“罗湖”、“罗湖村”、“罗湖桥”名字的来历吗?罗湖之名最早见于明初。明朝有一“罗溪”(即现在深圳界河的下段,也叫“蛲水”),罗溪之名则始见于明初袁渔隐的《游罗溪》等诗,至清康熙年间《袁氏家谱序》中仍见有罗溪之名。其源发之梧桐山,溪水甘冽,涓涓不息,且溪岸景色迷人。深圳河周边地势低洼,是水泽之地,与罗溪沟通,故称罗湖。后来袁姓人在“罗湖山”下建村(今江背岭前靠火车站一带),就是罗湖村位置。罗湖村第二代人袁百良对罗湖山水颇有感触,我录有他的《卜居》,诗曰:
   
    相厥流泉识者谁,前人志事丕承之。罗溪水长渔歌晚,梧岭峰高月吐迟。
    听鸟已曾闻出谷,诵诗聊欲学迁岐。堂深正好栽兰桂,春到馨香自有时。
   
    在当代,也因低洼常内涝,真是人遭网罗在湖里哈!我上红岭小学时,暴雨后常要卷高裤腿才能出行。上桂园中学时更遇到“发大水”,水漫金山直到教学楼二层。现在的笋岗村南面起至蔡屋围村东、东门老街、火车站连成一大湖。但我等“屁孩”们乐不思患,还顺口溜:“夏雨来,推个轮胎作船开”。甚至穿着新潮的游泳裤学大人在老街的“人民公园”、“博雅”、“新华书店”门口摆渡,不用上学既可玩水也赚零花钱,不亦乐乎。长大后有时竟瞎想开玩笑:深圳有圳,罗湖有湖,自小和水打交道,莫是上天有意要我们做“弄潮儿”?!
   
    罗湖桥,它实际是罗湖村第三代村民为了风水的聚结,人才真气的保留,才修建的罗湖石桥,又修了一条通向深圳墟的泥沙小径。当罗湖桥作为界河之桥,改造成罗湖铁路桥时,成为沟通深港最重要的一条交通要道,它才真正的闻名。祖辈说解放前深圳东部三镇葵冲、大鹏、南澳是深圳最穷困的,最富反而是深圳西部。因此某些渔民求生计,晒好咸鱼干、虾干、紫菜、擂好虾酱于深圳墟换卖,那时没有盘山路,只好翻过整座梧桐山才能到达,要不,只能绕道香港经罗湖桥才到深圳墟。
   
    从祖父、叔祖父算起,我是在深圳罗湖第三代的移民,如今,我孩子也将小学毕业了。家族四代中有一百多号人在深港立根生存。曾有人提出在罗湖买地建宗祠,可能因叔祖父是香港罗氏宗亲会会长之故,但其中依恋之心可见一斑。迫于大陆早期政策,只得选择于香港。罗湖这片热土曾熨贴着太多人的心窝,纵有搬家机会也无多想离开罗湖,我们不例外。两相比较,幸运作为较早过上温饱生活的罗湖人,我当然庆幸我是罗湖人。怀着对罗湖有几十年的归属情感,多少个无眠的夜晚,家人和我常捧出发黄的相片册,试图翻开曾经或是痛苦沮丧或是快乐激情的成长记忆。记得我百感于祖父、叔祖父、爸妈的沧桑阅历,甘苦杂陈,噙着泪水强填一阙《水龙吟?移民往事》,虽悭诗词的韵味,但绝非无病呻吟,权作家史: 
   
    赤潮封海休渔,白鸥哽恸乌云悸。腥沙赘土,三年灾又,十多年捩。
    薯叶穷根,孕娘无奶,婴疴啽呓。见人无人样,生难活苦,惟徒步、离乡里。
      
    二等移民深圳,港商来、做他车骑。身疲远近,心操粗细,力求柴米。
    星月酬勤,风云怜助,渐多财喜。欲银帆试水,优游追日,褪沧桑气。
   
    “罗湖很小,罗湖很大。”这是黄建彬先生《秋天的阳光》里一个话题,“一小一大”,是对罗湖多年调研工作而深入浅出的一个说法,颇有“相对论”的意味。虽小,但实在有内涵,这一小点像拥有原子的能量。也像拥有诗词文学所谓字眼的张力,富有张力自然会延伸而大。罗湖何其小:也就是邓公小平在地图上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小圈的范畴。作为一扇中国人对外可稍作呼吸的窗口,作为改革的一分试验田而已;又何其大:曾几何时,在十几亿华人和国际友人眼中,罗湖简直是深圳经济特区的代名词,是全世界聚焦落后中国如何发展致富的地方,特别是在2005年之前,以其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等等分外眩目。2005年的罗湖(面积包括没有产生商业效益的山水地)每平方公里就产出6亿多的GDP,寸土寸金,就算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的2009年,罗湖的GDP仍达到865亿元,同比增长了7.5%,了不起么?中国最具标本意义的城市在深圳,而深圳的标本在罗湖。
   
    美国经济强势能壮大语言强势甚至“提高人格”,深圳同样有此迹象。深圳几个区人口密度全国第一,总人口从1979年的三十一万爆炸式增长到现在的一千多万,生活压力之大不言而喻,但没有独特吸引力,人也不会蜂拥而至。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国大陆不少人以能说几句深圳“白话”为荣,以拥有一个深圳户口为荣,特别是经济特区的核心区罗湖,更是削尖脑袋梦寐以求之。听说有几个中央部委、不少地方高官宁愿降低官职数级但求能调入深圳罗湖作领导。就以我家一位宗叔作小例:同样是在经济特区,他宁愿以海南省一公安分局长级别调入深圳作一科级干事,幸好努力表现有所作为,终成了区政法委书记,也能享受厅级退休待遇,要不他不知后悔与否。虽说经济不能代表一切,但纵横中国版图,在如此有限的区域,能散发如此无限的魅力,当时舍罗湖其谁?
   
    说到罗湖魅力,插播一小镜头或可作偏证:牛年春月,罗湖党校的黄建彬校长去调研“天下第一村”的江苏省富裕典型华西村,欲以其真实发展状态对比深圳,辩证异同,为罗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在下行吟采风机缘巧合有幸同行,自知无德无能,但依然得到华西村群众特别的关切,只因他们知道我是罗湖人,他们也羡慕罗湖想了解罗湖。得到新老书记的热情招待,呵呵,我确实借了黄校长、罗湖人的光环。“华西人民幸福、幸福、真幸福!”这是1998年4月20日,江_泽民主席于华西村视察时,称赞吴仁宝老书记的原话。如今,吴仁宝老书记将这原话转赠罗湖:“罗湖人民幸福、幸福、真幸福!”作为罗湖人群中普通一员,我怎不庆幸啊!在华西村,我拼凑了一首《探春》,作为采风记录,其实,所立之意也是对罗湖的祝福和期盼:
   
    疑在华西推错门,农居别墅酒香温。驾风云步亲邻里,贯日霞飞暖草根。
    昔苦坟墩长恨水,今甜锦绣大康村。天花乱眼心求是,唯以民生幸福论。
   
    华西村人和罗湖人一样都是农民出身,虽发展过程、途径不一,但追求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愿望是一致的。论现在条件,罗湖人还是比较出色。上面提及的华西村乃江苏整个农村的“城镇化”,而罗湖呢?对罗湖发展的印象,用“城市化”这词不知合适与否?将“城市化”分解似乎很有意思:“城”,罗湖是繁华的不夜城。若套用“形而下者之为器”这话,则可体现在依附地面的建筑物,例如罗湖桥、国贸大厦、地王大厦等反映不同发展阶段的地标;“市”,罗湖崇尚市场经济,开发了各种别开生面的集市,主要是做法创新。例如草埔农批市场、深圳证券交易所,甚至可以“买卖人口”,如深圳人才大市场。形而中者则体现于人,人求生计有林林总总的形态。在市场中创收丰富的物质文明,有助提高精神文明,这是能够体现科学先进生产力的;“化”,就是改革再进步,罗湖不断建设现代化、完善法制化、开拓信息化,以期最终和国际化接轨。“化”而成道,若以“形而上者之为道”来说,最终人民需求精神文明方面比重会最大。甚至,罗湖还最努力地响应深圳推出的“市民幸福指数”。人幸福与否,精神好坏也可以量化了,这也是实利惠民的创新之举,往后若得以更严格地执行,罗湖人更幸福,更庆幸。我把心意写在《好事近?迎春》里:
   
    莺啭醒花红,柳眼看人亲切。风度热情深圳,动青波千迭。
    开源活水在罗湖,鱼龙自欢悦。润绿梧桐迎凤,续春天传说。
   
    我成长、生活在罗湖“城、市、化”过程中,了解一些情况,但大题大作自有专家学者掾笔泼墨,以下我还是闲侃一些和自己较有感情缘分的罗湖地标、市场及其相关的生活小片断吧。
   
    深圳水库——1959年国务院和广东省支持建设的深圳第一个大型基建项目,主要是为了解决香港的吃水问题。水面约4710亩、库容量达4577万立方米。位于沙湾公路罗湖段至爱国路这大概范围。虽非什么豪华大厦现代胜景,但它的特殊性我不得不说:深圳水库一缺水,几百万香港人就焦心热中会渴晕,望梅难止渴。叔祖父说:“五十年代香港大缺水时数万人每日排长龙是有名的历史情景,香港人排队的功夫、精神可能是从那时练成的……”虽是调侃,但缺吃水的严重性毋须多说。所以,深圳水库为港人供水这工程是大功德,港人也感恩罗湖、深圳,且恩及内地。大陆每次灾患,港人都尽力踊跃捐赈,同饮东江水,共连中国心,水长流,情不断。罗湖的深圳水库满载人情。
   
    其实水库也是深圳最早的景观之一。湖畔不远就连接着巍峨刚健的梧桐山脉,山水灵气相涵,我时常流连于此甚至留恋。丽日行吟坝上,视野清朗。看那涟漪碧波有情,婆娑顾影有意,行云流水过香江,引人遐思,自然赏心悦目。月夜时,知己开襟挥袖把酒于清风徐徐中,恰有西湖苏堤之美感。位于水库周边的东湖公园,是目前我市建立最早、面积最大、景点最多、设施最完善的综合性公园之一。早期我们学生喜欢在此举行春秋两游活动,没事也来结群玩耍。深圳著名的慈善机构红荔书画馆、深圳美术馆等高素质的文明人也集聚这里。退守水库稳坐钓鱼船能修身养性,乐观都市飞奔创业路则致富开怀。信然,一静心天下则明,自有诗情画意。
   
    罗湖桥——区区61米长,几米宽,若用“中国飞人”刘翔的速度六秒就跨过了。明初叫罗溪石桥,清初叫罗湖木桥,只是普通内陆河里小渔村的小桥流水,1910年詹天佑曾任顾问建起罗湖铁路桥。香港分别被英国、日本占领时,几经拆毁又重建。模样微不足道,但其知名度甚高,它是当时中国与西方世界沟通联系惟一的陆路通道。解放后,罗湖桥上通过的“三趟快车”风雨无阻,罗湖铁路桥成了内地同胞向香港运输鲜活商品的“特别通道”。据统计,从罗湖铁路上拉往香港的活猪和活牛,至今将达2亿头,平均每个香港人享受了20多头。阅历沧桑,罗湖桥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使命,关乎民情、经济、政治等等。从内陆桥到过境桥,到国界桥,不断转化功能,演绎着不同的角色,如今又是过境桥了,不知有无机会又成为真正的内陆桥?学者称它是中国近百年历史的一个典型缩影。
   
    早期我们的家在罗湖村,紧挨罗湖桥岸。其实这里之前是一座“罗湖山”。1980年,为求生计,更企图发展深圳经济大干一场,罗湖人硬是“愚公移山”,将罗湖山铲平,在罗湖桥北边平整出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由此,深圳经济建设才大规模开始的。今天繁华的火车站、联检大楼、罗湖商业城、香格里拉酒店、国贸大厦等著名地点均聚集于此。
   
    我们家族的生活与罗湖桥边息息相关。祖父、叔祖父两兄弟被卖“猪仔过番”,过着非人生活。暴躁的祖父偷走回来,后往返于潮汕和深圳,见罗湖桥边似乎能够生计,遂带领家人定居。叔祖父则留在香港捱苦创业,从小摊卖豆浆、卖杂货求果腹,到开粮油店、干货店掘得第一桶金,后发展成为集收购批发拍卖一条龙的产业。与仝人联合发展香港的“南北行”,直至成为香港潮商会一小股东。
   
    叔祖父见我的十个伯、叔、姑、我爸还很穷困,在罗湖桥边为“香港佬、外国佬”推行李,用“铁人28式”单车载他们来回海关口岸,风雨中忍踩泥泞辛苦且收入很少,可怜得很。于是每次都推车大小包袱从罗湖桥过来罗湖这边“抚恤”亲情。什么衣服、猪油、饼干、电器等等,推得过来的就拼命推。甚至曾经在三十度的日烤下,身穿九件上衣三条裤子过来罗湖,又在风凉雨冷中只穿一件里衬衣一条短裤回去香港。见众人对提包需求大了,看出商机,立即做起包装物品的“蛇皮袋”批发生意,顺便兑换港币,也赚不少。相比较,我们比不少人生活富有了,有单车,须知当时这可是奢侈物哦。例如我的岳父是罗湖卫生局的股长,才有资格分配上海产的凤凰牌单车上班。至于正科级的局长公干时才有资格坐面包车。呵呵,不过,那时就算有车也没有像样的公路跑。
   
    输血救济式终究不是长期办法,能自我造血才能体健,迫切需要大胆闯荡才能发展。叔祖父于是在香港筹集资金,分配侄子们每户两万元,在罗湖桥边春风路开餐馆。春风路当时不超十家餐馆,好像仅有京湖酒家算大规模,我们开了四家,而且生意红火,每家餐馆日盈数百元。莫轻视这数目,当时一位国家一级厨师的行政总厨才330元月工资,服务员则80元。在东门市场的海陆丰、惠来人买断罗湖土著的老屋一间才两三千元。所以,着实在朋友群中也算风光一时了。
   
    不过,当钱砸到泥腿子出身的我们呆了一阵后,似乎狂了、迷幻了。因文化素质低,越有钱越爱钱越偷懒越贪权,钱眼横锁世界。曾因争夺四家餐馆的采购权、收银权、用人权,亲戚不惜群体械斗,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这么严重,当然也有同行、黑社会和某顶戴眼红而阴谋煽动的因素。伤后思痛啊,长大后我曾感言:“潮人善商,但怕头卡死在钱眼里。应该游了商海游文海,清洗少些铜臭味。”后来,城市改造天翻地覆般,春风路给高架桥“拦腰受伤”,也“告老退休赋闲”了。相同的例子像雅园立交桥下的雅园宾馆一样结束了辉煌。我和爱人是在雅园宾馆定情的,可惜啊,这是题外话。
   
    在罗湖桥边拼搏,我们算先富起来的人。乡友中是第一批成为万元户、十万元户。回潮汕祭祖,前呼后拥,忙于分发外国衣服、苏打饼干、利市钱等,比官员还牛气,如今想起来真乐逗。以至乡下流传一句话:“迎接深圳客,无一千也有八百”。当然,家乡的路桥、学校、庙宇捐献芳名榜,很难不看到我们的名字,特别是叔祖父罗德谦的大名,都是刻在大理石牌坊流芳百世的。叔祖父平时生活相当俭朴,在香港的邻居商友戏称为“咸湿让”,“咸湿”是潮汕语,形容吝啬,“让”是他的字号“荣让”一字。其实,他疲于也恨于乱应酬,正经善事他很踊跃的,但捐献过程中也曾上过几次大当,包括受骗于某些官人。我说过“雁过拔毛犹可忍,无端吞扣恨无央。”沧桑的人渐知该怎么安排得与舍。他曾经告诉我:“小富当俭,大富当仁”。
   
    回首凝眸,在这个世界上,不幸往往不同,幸福往往一样。相信天赋加阅历是能够使人更智慧,有机缘者甚至可能顿悟到圆通境界,草根有阅历亦知道大地厚德载物的豁达。我有时会在罗湖某处《露天茶座遐思》,想忘掉多一些不快,多记住多一些幸福:
   
    活在凡尘怎避尘?且宽怀抱纳余春。高天难及梦犹远,正道渴求情亦真。
    闲解诗经千古意,善邻市井百年身。风云倒影茶杯里,甘苦相随雅俗人。
   
    国贸大厦——八十年代先富裕的人,那时候享受生活会去53层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它是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和实施物业管理的,我国建成最早的综合性超高层楼宇。素有“中华第一高楼”的美称。是深圳接待国内外游客,国家领导接待国际政要的重要景点。顶层有“旋转餐厅”,潮流“饮早茶”,我食罢一盅两件,高高在上欣赏鹏城全景,神仙一样。最庆幸的不仅这些,席间可谈笑风生,后可凭肩“推心置腹”,许多念头很快成为协议、合同,而且付诸行动得到金钱,真真考验智商、胆量。深圳的特色经济形式“三来一补”,让深圳积累原始财富,底气十足,但您可知,这大部分商机是靠“饮早茶”饮出来的,香港人赚外国人的钱,深圳罗湖人赚香港人的钱。来钱快也得益于“三来一补”早期不需注册公司,只需和港(外)商签订一纸合同就可以开工了。时逢大陆物资贫乏,当然不排除,有人只靠一个批文,空手套白狼就肥了几寸腰围。
   
    另外国贸大厦有一免税商场,国家特许专营进口烟酒、珠宝、手表等,这些都是当时奢侈品,关税超高,但在免税商场买相当优惠,吸引国内顾客如鲫游。罗湖人当然也近水楼台先得月。
   
    我回忆国贸大厦写过一首所谓“老干体”,或可概括一下我对它的印象,叫《国贸大厦之深圳速度》:
   
    三日一层楼顶天,兵团建设夜无眠。沸腾工地月灯亮,旋转餐厅花式玄。
    生命不长须效率,时间再短赛金钱。春风凝露润秋笔,画梦敢为天下先。
   
    地王大厦——堪称深圳九十年代地标之王。它正式名称为信兴广场,所占土地是当年深圳土地交易拍卖拍得的最高价格,故有“地王”美誉(土地拍卖集市形式乃深圳首创,后话若说到集市话题,应该写它)。地块原是罗湖蔡屋围乡“燕怡小学”校区,我那最小两个弟妹的母校,搬迁在桂园路易名为“红桂小学”。罗湖城市发展不仅要速度,还要“高度”。因此,大厦建高69层,总高度383.95米,实高324.8米,于1996年完工。建成时是亚洲第一高楼,现在是深圳第一高楼,也是全国第一个钢结构高层建筑,位居目前世界十大建筑之列,因此公众称之为地王大厦。我很在意它大厦形状恰似一笔一书,切合罗湖乃至全深圳建设“文化强市”的精神,拼凑一首《地王大厦之深圳高度》来纪念它:
   
    风云国土寸泥香,天价招标建地王。人惑楼形椽笔矗,孰明匠意史章扬。
    鹏飞三里拔高度,凤引九雏寻大方。酷暑若淋文化雨,市尘尤净见虹光。
   
    主题性观光项目“深港之窗”,就坐落在巍峨挺拔的地王大厦顶层,是亚洲第一个高层主题性观光游览项目。在此可以俯览深圳远眺香港市容。我和亲友在那里聚会,嬉笑中曾嗟叹深圳有不少红顶大商人不慎马失蹄,确实也有“高处不胜寒”的影响。我虽无名小辈,一介小贩,亦可作反省,居高而有远思嘛,竟词成一阕《最高楼·登深圳地王大厦观光》,权当一哂:
   
    梯直上,平步自扶摇,片刻已冲霄。
    亲呼朋辈并肩靠,频招云朵近窗飘。你如龙,他是马,我为雕。
   
    好痛快、一闲诗酒笑,也痛苦、百忙名利找。
    天渐暮,月趋高。最高楼亦无能摘,最多钱亦只能瞧。未乘风,难上位,且归巢。
   
    东门老街——即清朝深圳镇的“深圳墟”。多指人民路、解放路范围。深圳历史最为悠久、至今人气最火爆的商业旺地,中国18条重要商街之一。节假日日客流量达50万人次,若得30平方米一楼铺位,那是叼金钥匙出生,世代生计无忧。早期经营大众化商品为主。1999年大改造,成为有岭南建筑、后现代建筑双特色,具有传统韵味和新潮味的集购物、休闲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新型步行街区。中国第一家麦当劳连锁店就位于此处,总见我们学生、乡人拿着钞票犹怕没位子吃上一个“汉堡包”那急迫的窘态,生意如此红火侧面证明了东门老街的商业价值。
   
    以前的老街多骑楼,屋瓦雨淋铃,像是优雅中华民乐,如今的老街,多是雨珠敲钢板或玻璃幕墙,很像气派的交响乐。不过,学习欧洲门户“鹿特丹”,步行街区可作为“都市的公众客厅”,深圳或更有容纳天下朋友的襟怀,论得失也是两相利害取其大利。罗湖的学生哥多数在东门老街玩大的。最难忘老街解放路的“光华楼西华宫”,俗称“华城”。古典的筒楼外表,有经销古董、文化用品,但此处也差不多汇集了世界最新潮最前线的“玩意”。呵,学生是主顾也可能是某店里的老板,深圳学生于此最先体会到什么是市场经济、商品经济,也在琳琅满目的各国潮流商品堆中嗅到现代气息,增广见闻提高智商财商。
   
    我感谢老街“华城”,它给我灵机助我狠赚了一笔学费、零花钱。刚上初一时,于此见识到世界最新变速山地车,全铝合金车架不足10斤,天啊,售价相当一部摩托车,闪亮在豪华装修的陈列台上。像在日本租界时树一牌子:“贵族用品,买不起不要摸”。奶奶的,我们很气愤但也痴迷迷的围观不散,纵然回家、上学也还想着它。直到下一学年,亲戚介绍认识了合资中华自行车厂一职工,在很“偏远”的布心路他们的宿舍里,和两位同学买车架和配件,另付给他们组装费。这些多是他们工资以实物相抵的福利,当然不排除小部分是他们“顺手牵羊”的。没有进口的赛车,国产组装也解馋。就这样,桂园中学的学生座驾,最少三成是我仨人经手的,一辆赚20元。但也因此受到学校某“严谨”老师公开大处分,当时很尴尬,因我是班长大队长、广播站长、文学社学生会干事,学生中的“头”。甚至仨人都想不开而恼羞成愤,恨了那老师整一学年。想起当年,观念行为错是有的,但也错不至死,慨叹不已。
   
    草埔农批市场——现在的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初由7家企业集资500多万于草埔村边建立的全国第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此选址可能是考虑近广深铁路的深圳北站方便物流。市场于1989年10月28日建成开业,占地面积15万㎡,建筑面积25万㎡。作为深圳市“菜蓝子”重点工程,也成为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中心批发市场。市场汇集了全国及世界各地7000多种农产品,其中名、优、特、新农产品700多个。经营的蔬菜、水果、粮油和土特产品分别占深圳市民消费量的85%、90%、40%和65%以上,不但满足了深港千万人民的生活所需,还辐射全国,并与东南亚、南非及欧美等市场建立了频繁的贸易往来,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价格指导中心和转口贸易基地。后上市股票名为“农产品”。
   
    我对这个市场不陌生。在深圳做饮食多数人在此采购,何况不少亲友是蔬菜水果干货的批发商。我爸就曾合伙,从北京密云县或海南等蔬菜基地收购蔬菜,然后在罗湖二次包装再销往香港等地。近来,北方城市冰雪灾害闹菜荒,行情突变,我还因此写过一首,叫《春到海南蔬菜基地探购销事宜》:
   
    万泉河润椰风暖,鲜活春蔬早采收。辣妹羊椒红日子,英才玉笋绿山头。
    放心菜且公平卖,生意经宜正直谋。北国冰封时货紧,营私价忍乱虚浮。
   
    开一句不像玩笑的玩笑,你会潮汕话就可以与整个市场的人交流无阻了,潮汕话相当这市场的“国语”。话出有因:解放前后,我祖辈说,潮汕地少人多成患,故种田如绣花般精细,从而练就高超农艺。当时深圳却是人少地荒相反的情况,深圳人都忙着逃港,除了老幼病残跑不动无奈何,因此许多村庄差点“人间蒸发”,不见人影。潮汕人乘机一拥而入。在深圳几次“逃港大潮”中,有一批人没拿到香港身份证的或“隐居”香港山野或回流深圳、潮汕、东莞、惠州等地,种田自产自销,竟然也形成小规模经济。后来罗湖草埔农批市场建成,30万左右能购一个批发档口,大伙自然不放过商机,并且纷纷买房成为罗湖人。不要看不起泥腿子的农民,直至现在,有一档口的成富人了,光每年的租金都收益几十万以上。
   
    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再规划,这市场将整体搬迁到平湖白泥坑。草埔农批市场,其实最值得称道的是这个市场首开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之先河,开创了企业办市场、市场企业化的“布吉模式”,誉满中华。带动和促进了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建一座市场、活一片产业、富八方群众”的目标。
   
    深圳土地房产交易中心——在1994年成立的原深圳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的基础上增加职能建成,与现在其他城市的机构无啥分别。没看头我为何要费墨呢?
   
    1988年以前,我国的土地使用制度是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行政划拨使用制度,这种土地制度所导致的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益低、土地浪费严重,产权关系混乱等问题严重的阻碍经济发展的弊端。到90年代初,我国对城镇土地使用制度完成了改革,建立起土地有偿,有限期,可依法进行土地交易的有偿使用制度。这种制度理顺了产权关系,使土地的资产特性得到体现,也体现了国家做为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的所有权。然而这种以协议出让为主要形式的土地出让方式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交易过程不公开,寻租行为普遍,腐败问题时有发生,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其次,由于缺乏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导致出现了严重的价格扭曲和低价出让等现象。
   
    1999年我国建立土地招拍挂制度,以上提及的坏现象得到医治。谁第一个实行,“吃螃蟹”正是深圳土地房产交易中心。深圳既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那么也可开发出房地产政策法规的试验田,中国房地产招拍挂土地制度首先在深圳试行、成熟,然后在全国推广,在地产方面深圳的经验更是功不可没,推动了中国房地产规范的有效建立。
   
    自此后,深圳的地产发展惊人。深圳地产创造了中国许多地产第一:例如深圳是第一个使用样板房作为销售工具的城市;第一个发明了内部认购;第一个刮起了赠送面积的龙卷风;深圳万科是中国第一个年销售额突破600亿的地产企业;深圳出现了第一个以旅游地产为开发主旋律的华侨城地产;深圳出现了第一个依附高尔夫资源做超大规模集群别墅开发的观澜湖地产。深圳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化运作较早的城市之一,培育了阵容较为丰厚的房地产商阵营,深圳有万科、招商、金地等许多著名的优秀房地产开发企业,还有诸如鸿荣源、百仕达、富通等快速发展起来的企业,深圳具有世联、众厦等代理策划公司等等,深圳还出现了把脉深圳地产风云变化的四大合成媒体特报集团以及网络媒体深圳房地产信息网、珠三角网、房地网等等,另外深圳可能是房地产最早导入商业化手段的城市,可能是中国最早将房地产行业细分的城市。
   
    而以上所提及的极高成就都建立在土地基础上,需要土地则均需实行土地招拍挂制度,土地招拍挂制度则与处在罗湖的深圳金融中心核心点的“地王大厦”有极其密切的渊源,它是全国征用土地首例,敢举起拍卖槌而落槌有定音的“大哥”,此落槌声如春雷,人们惊讶深圳人“敢为天下先”的气魄,而且这次土地拍卖价高得让人目瞪口呆,地价拍出天价。关乎罗湖城市发展事情,如此分量,可以不提起吗?!
   
    深圳证券交易所——简称“深交所”,坐落于罗湖区蔡屋围深圳的金融中心区。成立于1990年12月1日,是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组织和监督证券交易,实行自律管理的法人,由中国证监会直接监督管理。20年来,深交所累计为国民经济筹资6000多亿元,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传播市场经济知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和上海“上交所”作为中国大陆两大证券交易所,地位自是非凡。
   
    最简单说它就是和“炒股票”有关,而我也乐意也极不愿意说炒股票的事情。股民,无非就是投资与投机。一字之差,成了对立统一,矛盾又和谐的关系。股票,令我们的资本合理增值意识与暴富欲望瞬间苏醒,在这风险的资本舞台上,演绎着生生死死悲欢离合永不落幕的戏。毫无疑问,我应该炒过股票。我家也曾经为股票痴迷、疯狂过,捧着花花的钱笑哭了,曾输得大脑空空也无声地哭。
   
    难忘1992年,深圳股市连续红火,连续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全国各地连股票是啥样也不知道的人也纷纷涌向深圳排队抢购。由于刚推出抽签表时,每排一个号可拿10张表,中一签可买1000股,上市后每签包赚不赔至少赚3万左右,马上成万元户翻身做主人。如此天掉馅饼,终于令深圳街头出现百万人争购抽签表的场面,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比红卫兵时代还轰动。
   
    这年我家还在红宝路开餐馆,红宝路当时只有佛笑楼、顺兴、连心三家餐馆和海虹、环宇两家酒店。恰好海虹酒店面前有银行,设有认购点,人多要吃饭,生意自然“爆棚”,整条路几千人太阳底下排队吃盒饭的情景算饮食界奇闻。
   
    生意好,也耐不住中签的魅力。8月9日,我家餐馆只做午晚餐的盒饭,其余时间也去争购抽签表。更发动乡下亲友、外省农民每人300元通宵站位排队,若中签的给1000元。蔡屋围村的手袋厂最牛,工人停工来排队。四条人龙黑压压的无论男女老少,一人拢抱着一人的腰,急了也是就地解决。8月10日,银行开门发表时,后面的人拼命向前挤,密如灌水泥浆。一个多小时,银行就公布表发完了,原来有关系的早上从银行后门进去拿走部分表,激怒通宵排队又没领到表的冲上砸银行闹事,引致暴乱,红岭派出所警察保安只有少数不重伤,幸好红宝路是武警六支队驻部,出动军械才得以压制。
   
     当然,付出血汗购得股票,有些人一夜间作大财主了。碰见四个东北大汉来我家餐馆吃饭,每人扛一麻袋钱,喝足酒后抽一扎往饭桌一拍:“结账,不用找,作小费。”服务员和我妈不敢收,其大气呼呼:“姐,老子有钱。”并学港人说“湿湿碎啦”,边哼着喉音边走向环宇酒店。相似情景在股票热潮时见过几次。 
   
    也难忘2007年2月27日,这天将被黑色标记,以浓厚的绿色为底,载入中国证券史册。投资者万亿市值在一天之中被蒸发。“黑色星期二!”投资者在论坛留言中愤怒地说:“抛单足以和1929年的美国华尔街媲美。”我《记中国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二》:
   
    沪深股市风云变,大鳄吞鱼忙套现。
    熊手阴招冷箭飞,惊魂牛客血喷面。
   
    深圳罗湖充满传奇,总有新鲜事,总有神奇事,总让人血管膨胀。
   
    深圳人才大市场——成立于1984年,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成立的专门服务人才流动服务的机构。位于罗湖区宝安北路人才大市场大厦,为人才谋发展创造机遇,为发展而招人才搭建平台,服务类别遍及引才、辨才、育才、荐才的各个层面,现已发展成扎根深圳、辐射华南、闻名全国的人才服务业旗舰机构。2007年,深圳人才大市场转入企业化运作。
   
    我对它在人才高交会、人才文博会两大国家级高端人才盛会中,全部推行求职者免费服务印象很好,其公益服务“全年免费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印象则比较深刻,因为我的三个弟妹大学毕业后,也跑过招聘会求职。后来招考做公务员、职员,工作手续也离不开它的指导才顺利就职。
   
    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人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岗位“呆久”了,容易产生老油条的惰性,若更换新的岗位或地方,往往会激发一个人的工作激情和创造活力。其实,特殊情况连树也要挪才能更茁壮。假如新人是树苗,移栽树苗在新的土壤条件下,激发了新根的生长活力,反而比原扦插树苗长得快。我另有想法:人才流动还要冠“合理”二字。首次将人才作资源市场化配置,确实为深圳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保障。“人口可以买卖”,论薪择业,论才择人,双向选择,打破“大锅饭”,不是人才或许连饭都没得吃,大胆的开了先河。
   
    人人鼓劲打造“效益罗湖”,使罗湖人物质文明逐渐富足,那强调发展“和谐罗湖”,精神文明是否跟得上?我试举几人,例如罗宏兰、黄南美、蒋开儒等,或可见证罗湖人的一些精神风貌,所谓政者为民、民者为善、善者为歌……
   
    罗宏兰先生——时任职罗湖卫生局,深圳早期基层干部。李广镇先生任大鹏公社书记时,他是大鹏卫生院长,而后随调到深圳罗湖。年年是优秀共产党员干部,深圳仅颁授十个廉洁章,其居一,人称“老黄牛”。“存折少、求人少、帮人多、奖杯多”。作为真正抱守“公仆”意识的基层干部,没有愧对市府前的开荒牛,亦即后来的“孺子牛”。举贤不避亲,我写了一段快板词纪念他:
   
    当兵二次岂平凡,岳父果然为泰山。海陆军魂飞炮舰,地方医政驻尘鞍。
    单车骑烂勤民事,两袖乘凉少宴餐。福利独挑房窄陋,党群皆敬汝直憨。
    握权儿女犹失业,拔地节操自把关。鸡蒜薄薪敢捐献,风云重位怯追攀。
    鬼魔噬命人哀怒,马列有灵心痛酸。无产阶级少遗产,存单分角尽空单。
    如斯同志不扬志,若个破官需罢官。自信后人薪火旺,常思前辈叫宏兰。
   
    黄南美先生——深圳罗湖红荔书画馆馆长,著名慈善老人。对老少边穷地区实行文化济贫,成效显著。他说:“青山有很多干柴,需要我们的爱心来点一把熊熊的大火,照亮整个青山。”黄老成功组织百名将军资助学子活动,将军们109幅书画作品均拍卖筹款去建设希望小学。为将善款每一分都落实到真正的贫者,其不顾自己身犯重病,亲自察访、造册,向善长仁翁汇报。其累计捐资社会247.69万元人民币,获得”全国公益事业先进个人”大奖后,他说去北京领奖的飞机票钱足以帮助几十个学童全年的书费,竟然不愿去参加颁奖典礼。赵朴初大师有感黄南美善举,亲笔题下了”红荔书画馆”作为馆名。
   
    1993年,红荔书画馆创办的《红荔报》刊登上海女画家历国香以蒋介石旧居溪口为蓝本的《溪口二别墅图》,也得此善缘,1995年12月,应蒋纬国之邀,黄老开始了一次难得的两岸文化交流之旅。先后到蒋纬国、陈立夫、马鹤凌(马英九之父)等家中做客,蒋公鼓励黄老继续做公益,继续促进两岸交流事业。回来时为陈翰珍(邓_小平留法同学,同睡一个上下铺的)给邓_小平、程思远各带了一封信。更感动了原国家副总理吴桂贤女士作为红荔书画馆高级顾问,同道发展慈善扶贫事业。很多像我同类意气的人,十分信服黄老,虽能力有限,但努力去做,心愿无限,逐渐也加入慈善行列。还是以快板词《大爱无疆红荔情》祝福这好人长寿吧,他一年的工作至少可以帮扶上百个贫困学童成长。“当里个当”:
   
    红荔馆名凝善缘,朴初题匾敬勋贤。忘私关爱病残困,许愿支持老少边。
    勤俭零存生活费,光荣常作募捐钱。薄身越岭扶贫去,寒夜挨家把户编。
    怀抱孤儿情切切,眼观破校泪涟涟。岂安童子缺书读,邀得将军助梦圆。
    廿所希望小学立,万车用品众人捐。嫁衣裁好居屏后,颁奖收成隐幕前。
    一颗慈心待接棒,几多仁士自随肩。如今荔果尤香艳,不枉蒋公当日怜。
   
    如今罗湖的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着。最可贵的是,在金钱世界里,罗湖干群能够涌现自发性的慈善活动。青海玉树不幸地震的消息播出,罗湖机关人员、来机关办事的人员就稍提前上班时间不用招呼就排队捐款,街面上群众也自觉向志愿捐款箱靠拢献爱心。4月16日至5月5日,罗湖慈善会统计,仅罗湖机关各系统、各街道办就已募集善款累计7512240.74元。罗湖幸运有一批像黄南美老人的慈善活动家影响,有区委政府领导干部率先慈善的带头作用,已经逐渐形成做慈善的氛围甚至习惯,罗湖人们热衷慈善事业是真情实意,大慈大悲大爱大义,不像还有个别地方的干群做慈善是忽悠作秀,收买人心,幻想以小钱捞“大资本”,可见罗湖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有一定高度的。我生活在一个如此有爱心的罗湖,应该庆幸。对比则知美丑,我还因此写了一首古风诗《于全国哀悼日吊唁同胞》,权当一声呐喊:
   
    噫吁唏!
    映秀之青川,瞬殁于地裂。云泣酸雨枯,废墟草根灭。
    偶睹断翅鸿,木木卒风拽。妥灵九万余,一砖覆一穴。
    犹痛疤未结,玉树又震折。冰雹落石锤,高原锁红雪。
    愈是穷老边,愈未得扶挈。数千格桑花,无辜尽遭啮。
    呜呼哀哉!
    泪祭断挽歌,歌起泪已绝。多难兴邦乎?生生息蚁垤。
    予哀志凝铁,志愿者成列。何忍兵累晕,眯语我不撤。
    何忍灾民言,无钱我献血。何忍众学童,握笔魂已别。
    叵耐幸福论,伤痍盐巴撇。叵耐人情钱,竟受廪人截。
    怒可遏乎哉!
    欲吐旋封喉,强钳霹雳噎。指笔划破空,白电黑心揭。
    憋憋暗问天,饶多敢作孽?该死犹轮回,历史不翻页。
    百劫反思彻,地本厚德悦。明道崇自然,胜天岂复说。
    往生咒不阕,琉璃化滓涅,日月光照中,如来迎亲切。
   
    蒋开儒先生——任职深圳罗湖区文联。我和您或许不熟悉他,但说起有一个人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分别写了三首歌词,记录了这翻天覆地的30年人们的期盼,传唱一时。分别是《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中国梦》,又熟悉了。蒋先生歌词字面浅白易传唱,整首体味则分量十足,冲击力甚为强烈。我不敢在先生面前卖弄文字,做个搬弄工,码些字吧,记录他与记者的一些问答。品赏其歌词的寄意,不难看出我为何将蒋先生写在此文章里:他的脉搏里流动着罗湖人的热血,怀抱着对改革开放精神忠贞秉持的意志。套用新新人类的语调:他甚至比罗湖人还罗湖人。
   
    记者采访蒋先生,他说自己1992年站在深圳火车站,惊奇深圳如此现代化的瞬间,激荡起“春天来了的感觉”,于是便写出了《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为何是“聚起座座金山”?蒋先生答:“1992年,他到银行里常看到人用黑塑料袋装了10万、20万现金就走,看到了一个年轻的美女在那里整袋整袋地取钱。一下子就感到深圳到处是钱,北方哪有这么多钱?真是有座座金山的感觉。”
   
    春雷就是解放思想,春风就是改革开放的风,春雨就是滋润了干旱大地,他解释在《春天的故事》里写的词,当时对思想解放,搞建设特别有感觉。激情的好词,这首《春天的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们都在争先传唱这首改革的歌,此曲已成为中国第二代领导人的音乐代表曲目。
   
    1997年,迎接香港回归。他觉得中国人挺幸运的,好日子都赶得上了,一步一步从春天走向可以预见的好未来。于是写出了《中国有幸》,后修改为《走进新时代》。著名歌唱家张也传唱这首新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他因此获得多项大奖,包括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他对新观念特别敏感,每次都能从中央的报告、讲话中找出新思想。成名后,很多人问他为什么写的歌都能够成为时代的声音?蒋先生答:“觉得每写一首歌都是自己思想的一次飞跃。”
   
    2007年,他结合胡_锦涛主席在两会上的讲话:真正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联想《礼记》中的一段话: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使老有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养。于是又一次触动写歌灵感,写出了《中国梦》,唱出要和谐、要共享伟大成果的心曲。
   
    散漫如水,干冷如冰。鉴于在下笔力不逮,罗湖有许多值得倾诉的故事我且留待心中酝酿成酒。在攀登深圳最高峰罗湖的梧桐山时候,居绝顶而感慨:梧桐山、深圳河比之诸名山大川,犹显玲珑可爱,就象整个罗湖区比之其它大城市犹显渺小。但其山海谷涧、梧桐烟云、珍禽怪兽、奇植异卉甚全,有其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也恰是罗湖所具有。
   
    暂且套用西谚:“有三岁之翁,有百岁之童”来说罗湖。年轻的罗湖数经大变革,从地缘优势到政策优势、产业优势、环境优势、制度优势四次大转折,一次变革一次转折一次沧桑,所谓少年白头,确实有点三岁之翁的感觉。早期过快的发展,也存在某些角落急功近利盲目不科学地方,同时也令罗湖出现四个“难以为继”之忧。不过,志抱不断改革进步敢闯敢冒敢创的精神,更注重综合创新、统筹协调,罗湖也将赢得可持续发展空间的机会。何况,罗湖人意识到不惟城市而城市,罗湖应该是花园城市,将来或又像是百岁之童。
   
    现任区委书记刘学强先生是深圳土著,在公在私他似乎更应该清晰罗湖人迫切追求什么?!近来,区委全会提出了建设“四城一镇”新罗湖,分别是“金融城、万象城、珠宝城、工艺城加上梧桐山大望艺术小镇”,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共识了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罗湖有希望,罗湖人当然庆幸。有领袖的华服更精神,有舵手的航海少危险,航道不偏,满载才能顺利而归。我将寄托写在了《重阳望海》:
   
    瘦肩宽领入风羞,高处开怀晴染眸。松勒孤崖三寸土,身倾万鸟一湾秋。
    云帆思发力尤劲,菊酒忘携心渐柔。远海渔归听浪语,不偏航道始丰收。
   
    我庆幸我是罗湖人,自然更怀念起许多开拓建设罗湖,创造新环境,让物质、精神两朵文明花开得更鲜艳的前辈。当然,罗湖最大幸运是得到邓公的“养晦韬光”支持,可贵的是大胆的努力的罗湖人民也不负重托,我曾说“穷根斩断逢言好,入梦连声唤小平”。也盼望继往开来,罗湖人乃至地球人都过上好日子。聊寄一阕词《沁园春?梧桐山撷萃》,权作此文结尾吧:
   
    喷薄朝阳,映照群峰,瑞气爽神。
    看凤凰台里,灵猫戏凤;桫椤树底,鲮鲤寻珍。
    石壁为笺,花杉作笔,狂草苏黄李杜文。
    闲吟罢,欲攀岩练武,勇似将军。
    豪情华夏儿孙,上好汉坡来不失魂。
    眺烟波浩淼,龙潭飞瀑;天梯高耸,凤阁流云。
    西瞰鹏城,南望香港,身倚烽墩向国门。
    犹须记,此江山如画,功在先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5 16: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7:46 编辑

对不起,不留意发错了,似乎应该发在散文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5 19: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兄,今天还在念你,不想得见,呵呵。
看了《命运》,对深圳又是一番深刻理解,来了五年又两个月一天,也是无时无刻不在体会深圳发展的脉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6 09: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7:46 编辑

罗兄,今天还在念你,不想得见,呵呵。
看了《命运》,对深圳又是一番深刻理解,来了五年又两个月一天,也是无时无刻不在体会深圳发展的脉搏。 [/quote]
呵呵,梅兄新婚后,梅子结了多少,五月了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8 02: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7:46 编辑

好文采
赞一个
常来
飘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9 08: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7:46 编辑

自豪有余,
庆幸不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1: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7:46 编辑

好文采
赞一个
常来
飘红 [/quote]
感谢您鼓励,其实北社有不少师友都是认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1: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7:46 编辑

自豪有余,
庆幸不足。 [/quote]
感谢您提醒,稍修改一下,盼多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0: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7:46 编辑

好长一篇文章!看到不打不相识的罗子,有些亲切,下次去深圳,找你喝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7:46 编辑

赏好文,学好诗。问候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4-11-25 08:47 , Processed in 0.03311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