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山菊

[绝句] 五律:记美国维州大学枪击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5 20: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病与恶没有国籍(VT校园枪杀惨案断想之一)


。。。我跟美国的同事和朋友谈起此事,他们都觉得凶手的族裔根本不是问题的关键,他们都跟我说这样的事情可能发生在任何族裔的人身上。美国媒体对凶手的族裔都只是简单提及,并没有刻意的渲染。国家公共电台(NPR)大概在一条深度新闻中较多地谈到赵承熙的家庭和族裔背景。很快电台就收到很多美国听众的反馈并将听众来信原文播出,而所有的相关来信都批评电台不应该拿赵承熙的族裔来说事。一位听众说,赵是一个有精神疾病的孩子,疾病是不分种族的,这件事情也可能发生在白人、黑人、墨西哥裔或任何其它种族的人身上;另一位听众说赵身上那些邪恶只能代表他自己,是个人性的,而不是任何群体的罪。。。惨案已经过去了几天,在美国,人们有很多深层的反思和讨论,但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不是种族,而是更普遍的文化与人性。而包括韩裔在内的亚裔人士也并没有因为此事遭到特别的歧视或排斥。

这当然体现了在美国这个移民国家、这个经历过民权运动的国家人们的一种宽容的精神。同时这也许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一个深刻的差异所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亚洲人的思维方式比较注重家族、种族、国家和集体,而西方人因为基督教信仰与文化的影响则更注重个人和普遍的人性。 赵承熙首先是一个人,而不首先是韩国人或者美国人。尽管在他扭曲的心灵中他所仇恨的对象可能有某些种族或者阶级等的划分,他所杀害的人,也包含不同种族的人(包括华裔和韩国混血)。而当VT那位来自东欧国家的老教授挺身而出为拯救学生而牺牲自己的时候,我相信他的心中也并绝对没有考量他所救的人是什么族裔背景。过分看重族裔的心态本身就不健康,这也许是我们这些亚裔应该反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6 08: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独有偶,16年前,北京去的留学生卢刚手持双枪血洗了美国爱荷华大学,一举“歼灭”了物理与天文学系。他先拔枪射向他的博士导师戈尔咨教授,并在戈尔咨教授倒下之后,又在教授脑后补了一枪;又将子弹射向他的博士导师助理史密斯副教授,并打死另一位博士生。随后,卢刚来到系办公室,一枪射杀了44岁的系主任尼克森教授,在确认尼克森死亡之后,卢刚又返回第一现场,发现几个学生正在抢救奄奄一息的史密斯教授,于是走进又朝史密斯的脑部补发了致命的一枪。然后卢刚持枪来到生物系大楼,进入女厕所寻找目标。后又进入行政大楼,冲入校长办公室,向副校长安妮·克黎利前胸和太阳穴连开两枪,又朝学生秘书茜尔森开了一枪。卢刚前后总共向六个人开枪,五人丧命,女学生茜尔森被击中脊椎,颈部以下全身瘫痪。
  
  这个惨无人道的事件发生的时候(1991年),正巧是中美关系的最低潮。许多人认为,美国将掀起排华,反华浪潮,至少是留美途径将被关闭。枪击血案震惊全美国。小城的中国学生被惊恐、哀伤、慌乱的气氛笼罩。血案折射出的首先是仇恨。物理界精英,全国有名的实验室,几分钟内形消魂散,撇下一群孤儿寡母。人家能不恨中国人吗?留学生还待得下去吗?中国学生怕上街,不敢独自去超市。有的人甚至把值钱一点的东西都放在车后箱里,准备一旦有排华暴动,就驾车远逃。
  
  事实却是,中国对美贸易一年多过一年,留美中国学生一年多过一年,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人在美国定居下来,并安居乐业。
  
  卢刚事件发生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师生不是谴责凶手,而去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哀悼死者,帮助受害者家属,包括卢刚的亲友。赴美敛尸的卢刚家属受到了爱荷华大学的师生照顾和款待。美国人在悼念同胞时,并没有忘记安慰中国人。爱荷华大学的校报刊出了“我们该如何伸出援手”的文章,呼吁大家“对自己所认识的华人亚裔或其他外国学生,展开主动谈话,把心里的感觉宣泄出来”,“让他们知道你关心”。生化系的一位中国留学生说,校方付出了很大的心力来安慰学生教职员,更是过来关心、安慰学校的中国同学。
  
  卢刚事件中,美国人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自省。死难者的家属,捐出了一笔资金,与死难者留下的遗产一道,成立了一个“国际学生心理学奖学金基金会”,用以安慰和促进外国学生的心智健康,减少人类悲剧的发生。后来有数位中国留学生得到过资助。
  
  一对美国老年夫妇托人寄给卢刚父母一封信,信上写着:“我们谨对您们的儿子卢刚表示悲伤。噩耗传来,我们为他的悲剧性死亡深感惋惜……”
  
  美国的受害者也给卢刚父母及亲友们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将信译成中文,附在卢刚的骨灰盒上。他们担心因为卢刚是凶手而使家人受歧视,也担心卢刚的父母在接过儿子的骨灰时会过度悲伤。唯愿这信能安慰他们的心,愿爱抚平他们心中的伤痛。信里面是这么写的:
  
  “我们刚刚经历了这突如其来的巨大悲痛┅┅在我们伤痛缅怀安妮的时刻,我们的思绪和祈祷一起飞向你们——卢刚的家人,因为你们也在经历同样的震惊与哀哭┅┅安妮信仰爱与宽恕,我们想要对你们说,在这艰难的时刻,我们的爱与你们同在┅┅”
  
  面对美国,面对强大又成熟和理性的美国,大家没有必要做契诃夫小说中的那个“小公务员”。想反美的,尽管反就是了,安全得很。如果你是中国人,尽可对美国吐你的口水;如果你是韩国人,尽可因为一个韩国人的受害,而掀起声势浩大的反美运动,美国政府还会一遍又一遍地道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09: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天没来,大家的关注真让我感动!

我是站在一个有子在外面上大学的母亲立场来写这首诗的。这种事情的发生,要怪当然得怪这个社会~~~美国社会问题多了,吸毒啊枪支啊~~~但是美国人民的确是比较成熟和理性。媒体对这类重大新闻的处理也相当理智和尊重事实,反观某些国人的报纸,在警方还没有公布凶手材料之前,就已经编得有鼻子有眼的,一口咬定是中国人干的。

同一天,国内也发生了钢水化人的惨案。有人专门注意了中央的电台和报纸,列出了当天播报的重要消息(包括美国这起枪击案),可就是没人关心熔在钢水里的那三十二条人命!

这首诗是步韵,国外的诗友们本是就这两件事抒发感情的。山菊功力不够,40个字里写两件大事颇有难度。所以知难而退只写出一个母亲的心情。先把诗友们的唱和附上,请大家再赏读:

雨清原韵
惊心三十二,两地不同魂.
有泪和钢注,无声举国闻.
东方新祭祖,西烛晚留温.
万世关山月,年年隔气氛.

三水君和雨清:
一双三十二,六十四冤魂。
弹雨方疑耳,钢流复骇闻。
沾巾聆布什,拭目待胡温。
暂缓轩辕祭。先澄血泪氛。

何满子和雨清:
安心朝二祖,香影亦招魂.
但得全家福,何关举世闻.
西天容正恸,东土酒犹温.
同样国殇日,悲欢两俗氛.


易明和山菊:
三年无语者,开口即惊魂。
泊血人皆叹,孤心自枉闻。
枪鸣听福祸,泪泣问凉温。
楼外青青草,天边烛影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6 10: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怜美国,更可怜这群年轻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6 11: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論怎樣,對死去的人,都是一種悲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03: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风先生说得对! 转一篇文章给关注这件事的朋友吧:

第三十三块铭石 (廖康)


强烈的冲击波再次袭上心头!第一波是赵承熙在维吉尼亚理工大学开枪杀人,三十二位师生死在他枪下。第二波更强烈——追悼会上,在维州理工大学的中央广场不仅安放了三十二块半个足球大小的花岗岩,悼念无辜的死难者,而且还有第三十三块同样大小的花岗岩,悼念赵承熙。他的铭石和其他人的铭石一样,在剪成VT模样的桔黄色彩纸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在铭石旁边也放着玫瑰、百合、康乃馨等鲜花和紫色蜡烛。在鲜花中还有一张便笺,上面写着:“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也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痛心。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劳拉。”没有任何人比死难者的家属和维州理工大学的师生更有权利、更有理由愤恨,但是他们默默地向三十三位死者志哀,悼念的钟声也敲响了三十三下,放飞升向天空的白气球也是三十三个。

杀人者和死难者同样得到悼念,这对许多中国同胞来说是无法想象,无法理解的。甚至我的一位在美国生活了近半生的好友也说:“我心中感到的是忿忿不平。他杀了那么多人,他是个罪人。不能把什么罪恶都归咎于社会。社会中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个社会不能对所有的私人行为都负责。现在你悼念他,将来就要悼念更多的杀人者。这个社会这样做,就要准备好以后出现很多效仿事件……我尤其不能容忍,也不能理解把他和其他无辜的死者一起悼念的做法。但他的家人值得同情,非常值得同情……善良是一种美德,但过分的善良则是愚蠢。愚蠢的人和愚蠢的社会最终会受到自己愚蠢行为的报应。”

我尊重我朋友的意见,但我更尊重受难者家属和维州理工大学师生的做法。他们的做法反映了基督教文化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博爱和宽恕。他们为赵承熙安置的第三十三块铭石有助于人们铭记:我们有一个兄弟被忽视了,生了病,缺少帮助,走上了歧途。这第三十三块铭石有助于消解心中的怨气,有助于培养仁慈和善良,有助于减少同类事件。受难者家属和维州理工大学师生的做法,不会像农夫温暖冻僵的蛇那样反被毒蛇咬死,而会温暖无数本来有可能变得冰冷、变得麻木,甚至狠毒的心。善良也许不总是得到善报,但善良是永远也不会过分的。善良有时可能显得愚蠢,但这种若愚的大智是人类唯一的出路。

我不信教,但是我能够看到许多宗教都有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也赞同基督教的某些教义和原则。“你不仅要爱你的邻人,还要爱你的敌人。”关于人道的教导,我认为,没有谁的话比耶稣基督的这一教诲更具真理,意义更重大。我们都懂得“冤冤相报何时了”的道理,这一朴素的认识其实已经含有耶稣基督的教导基点:仇恨滋生仇恨,打冤家永无止息。只有原谅、宽恕,才能结束仇杀。耶稣基督更进了一步,我们还要真诚地爱敌人,才有可能终止人类冲突。这似乎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但无论个人,还是民族,都实现过这一理念。

日中邦交正常化后不久,两个日本人到中央民族学院来谢罪,震惊了所有听到此事的人。他们在侵华战争中曾将一位年轻的中国学者吊起来毒打,那位学者念叨着: “主啊,原谅他们吧!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开始,那两个日本兵还狂笑,还是不停地殴打,但这位学者始终真诚地说着同样的话。突然,他们住手了,流泪了,把学者放下来,问了他姓名,道了歉后离去。四十多年后,他们找到了这位已经成为老教授的学者,当众道歉,痛哭流涕,并告诉大家,他们从那一刻起便皈依了基督教,再也没有犯过恶行。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为中日友好尽力。

如果这种事情太少见、太个人,我们不要忘记圣雄甘地领导印度人进行的不抵抗、不合作运动。面对英国殖民者的残暴镇压,圣雄甘地号召人民勿以暴力抗恶。当一些人不理解,违反了他的教导,他便绝食,用惩罚自己来教育别人。圣雄甘地以他个人的强大感召力,硬是把不抵抗、不合作的观念推广开来,领导印度人民持续不断地用仁慈与英国殖民者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马丁•路德•金博士效仿圣雄甘地,在美国坚持采用和平手段,开展民权运动。他自己虽然牺牲了,但他推动的民权运动终于成功。近代这些历史事件生动地向我们表明了善的力量和爱的作用。

当然,我们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一定要用天灵盖来迎接狼牙棒,还口口声声地说我们爱敌人,以此来感化敌人。然而,要想根本解决人类冲突问题,如若舍除“爱你的敌人”,我们的确别无出路。目前,人类所拥有的核武器的能量足以杀死地球上每一个人五十次还有余。如果我们不肯宽容,坚持为不同的思想意识形态奋斗,为不同的宗教信仰奋斗,为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血战到底,那就必然要导致全球性的毁灭,必然要导致人类这个物种的灭绝。我们面临的已经不再是耶稣基督时期犹太人所面临的,如何与罗马统治者斗争的局部种族与宗教问题,而是全人类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不要以为苏联解体了,民主战胜了共产,人类就可以安枕无忧了。我们已经看到现代宗教和种族战争的可能性。核武器,这柄悬在我们每一个人头上的当代达摩克里斯之剑,仍随时可能落在我们项上。如果我们不学会如何抛弃前嫌和分歧,不学会在原子时代如何共存,不学会如何爱我们的敌人,我们就只有和敌人在这条死路上同归于尽。

学习这些观念,不仅是在课堂里抽象地、泛泛地开展,也要在生活中具体地,一点一滴进行;不仅是在课堂里、教堂里宣讲,也要在实际情况中身体力行。我们应该还记得,一九九一年万圣节卢刚在艾阿华大学杀人事件发生后,那可怕消息的强烈冲击波令很多中国学生焦虑,生怕美国人对我们产生成见及歧视。很多人愤怒声讨卢刚,认为他十恶不赦,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鞭尸三百。然而,艾阿华大学和一些美国人却写信给卢刚的父母和姐姐,表示悼念和安慰。很多中国学生,包括我自己,都是第一次切身体验到这种人道主义做法的感召力,我们称之为第二冲击波,大家都觉得比第一冲击波来得更加强烈,更引人深思。我相信,很多人同我一样,都因此而改变了以前那种爱憎分明的观念;多了一分爱,少了一分恨。

这种改变会鼓励人们杀人吗?会鼓励人们效仿犯罪吗?不,我实在看不出来,博爱与宽恕怎么可能鼓励滥杀无辜?我以为恰恰相反,有心犯罪者,如果其良心未泯,看到人们以德报怨,也许会有所触动而放下屠刀;至少,他们没有理由更加凶猛地挥刀砍杀。当然,对于神志不清者,本来就无法理喻,他们需要的是专科医疗,如赵承熙。从已经报道的情况来看,他小时候就患有自闭症,后来发展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这类病患者往往有严重的抑郁和自杀倾向,他们的思维方式混乱、荒谬,与常人大不相同,他们的犯罪动机也很难分析。大家关爱他们也许还是无助于事,但至少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建议治疗,而不是无人理睬,任其恶化。

正如赵承熙的同学芭芭拉所说:“你没能得到必要的帮助,知道这个事实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悲哀。希望你家人能尽快得到安慰并恢复平静。”另一位同学大卫说: “今后如果看到像你一样的孩子,我会对他伸出双手,给予他勇气和力量,把他的人生变得更好。”宽恕赵承熙的意义正在于此,人死了,不能复生,但我们活着的人应该从这件悲惨的事件中学到什么呢?如果我们能够像赵承熙的同学这样少一分冷漠,多一分博爱,我们难道会鼓励嗜杀吗?不,我们只会减少悲剧。

维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师生和死难者家属决定在追悼会上安置第三十三块铭石,悼念赵承熙,这是因为,他虽然犯下残忍的罪行,但学校和社会却没能对精神有问题的这位病人提供适当的治疗和心理咨询,对此感到遗憾,同时也是为了安慰赵承熙的家人。他们正经历着双重的痛苦——既失去了亲人,又因亲人犯罪而内疚。吊唁的人群中有一个叫瑞切尔的三年级学生说:“赵虽然很可恶,但他的家人真可怜。”该校毕业生比尔苦涩地说:“赵也是人啊!”三十三个气球在空中消失后,学生们抱头痛哭。一位叫克里斯的研究生看着赵承熙的铭石说:“他也是我们的同学,我校一共有三十三名学生死亡。我们应该公平地为所有人的死亡哀悼。”学生们制作的网络报纸planetblacksburg还陆续登载了安慰赵承熙家人的文章。他姐姐赵善敬20日公开发布了道歉信。在回帖中,一位名为凯西的网民安慰她说:“这不是你或你家人的错。你也失去了你心爱的人。”一位名为克里斯蒂娜的网民表示:“为了向遇难者家属致歉,赵善敬勇敢地站了出来,我向她表示感谢。赵家人也在我的祈祷名单中。”

由此,我们清楚地看到,这第三十三块铭石不仅悼念了赵承熙,更重要的是,它还激发了人们的博爱,让人们变得更加善良。死者已逝,不能对所犯罪行再负责任或接受惩罚。对赵承熙的指责和诅咒,他既听不见,也于事无补。唯一有意义的是教育生者,我们应该如何防止、减少这类事件?如果这类事件在身边出现,我们该如何应对?而且,由小见大,由个人见国家,国际间的事务是否可以像人际间的事情一样,依照同样的道义原则来处理?不要以为人类的凶残是无止境的。世界历史上最残暴的民族大概莫过于以观看角斗士搏杀至死为娱乐的罗马人了,他们对早期基督徒的屠杀惨烈至将活人喂食于狮虎,长达三个世纪之多。但是基督徒们谨遵耶稣基督的教导,坚持和平斗争,不以暴力抗恶,三百年来,赢得越来越多的人心,终于令罗马皇帝康斯坦丁接受基督教为国教。虽然基督教成为正统以后,有些时期,教会又反过来打压异教,迫害无辜,如十字军东征和诬陷、捕杀巫婆。但是,在广大人民中,基督教的博爱并没有消亡。维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师生和死难者家属为世界树立了一个榜样,他们的人道主义就凝聚在这第三十三块铭石上。

2007年4月26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4-11-26 11:48 , Processed in 0.02767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