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1908|回复: 1

有关咏史诗田园诗题画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9 11: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象《秋登兰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将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小舟描绘得平常而亲切。他的田园诗数量不多,但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珀云在后》等,农家生活的简朴,故人情谊的深厚,乡村气氛的和谐,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他的一些小诗,如《春晓》也写得含蓄清丽、韵味悠长。孟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画上题诗,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色,多为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艺术见解或咏叹画中之意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画不能表现的意境,经过诗的品题可得到,使诗情增添画意,画意映衬诗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尤其是出自名人之手的题画诗。

著名画家金农以画梅花为最多,他绘就的一幅《梅花》,画面中寒梅疏影横斜,古干虬枝,欺霜傲雪,而且还自题道:“东邻满座管弦闹,西舍终朝车马喧,只有老夫贪午睡,梅花开后不开门。”画家借梅抒情,以梅花独立寒霜的风姿,来抒发自己不随流俗的高洁志向,从而增强了情景相辉的艺术效果。

北宋著名花卉画家赵昌画了一幅《寒菊》,文豪苏东坡为其作了一首题画诗:“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苏东坡在诗中通过对菊花外形、色泽和品质的赞颂,使赵昌所作的《寒菊》图有了深一层的内蕴。

清代扬州画派李鲜画的《鸡冠花》,从其画面看,并无独特之处,可他却在画中题诗:“笑君博带峨冠立,俯首秋风不肯啼。”借助诗的想象,给画面注入了活力,不仅使鸡冠花人格化了,还隐喻了画家孤芳自赏的心境,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善画竹,长诗文。他在一幅《墨竹图》中题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题画诗不仅丰富了画面的意境,也倾吐了画家对百姓生活的关心,读来感人至深。

著名画家唐云泼墨作画,挥毫题诗,颇有见地。他曾作《荷花图》,并在画上题诗云:“白荷花气袭人清,玉露无声月正明。昨夜浮槎香海云,秋心今向笔尘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拍,给人以画能明目、诗能悦耳的美的享受。

清代李方膺是画兰大家,他的《破盆兰花》画,独具情趣,画面上的花盆既破且坏,就在这破盆中,竟长出春兰数枝。画家在画中题诗云:“买块兰花要整根,神完气足长儿孙。莫嫌此日银芽少,只待来年发满……”从诗意来看,最后一句显然漏了一个“盆”字。画家虽没写出,却收到了诗中缺字点题的艺术效果。仔细赏画品诗,顿有余音绕梁之妙,情趣盎然。

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一生爱梅,在他笔下画的最多的也是梅,他曾用诗和画赞美赏梅胜地超山,在一幅《梅花》画中题诗云:“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棹冒雪去,便他花前倾一杯。”画家借助题画诗把自己痴情梅花的心境,流露在画面上,表现出画诗相辉映的艺术效果。

享有书画实践家和理论鉴定家之誉的谢稚柳,在其所作的《牡丹图》中题诗云:“富贵黄家未足珍,江南野兔愿为邻;岂有梦中传彩笔,自商落墨染朝云。”这不仅是对牡丹的赞美,也是作者多年探讨湮没已久的落墨法的流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11: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题画诗例说

安徽  鲍亚民

题画诗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它把无声的画和有声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人们有一种既见其画又见其画外之意的妙境。

明代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称的唐寅,有一幅这样的画:水塘的一边,长着几层芦苇,芦苇后一渔父,手持长篙,歪立于船头,篙顶有一圆月,隐约悬于半空。笔墨清润缜密,且有静度。画幅右上方,题有一诗,诗云:“插篙芦清系蚱蜢,三更月上当篙顶。老渔烂醉唤不醒,起来霜印蓑衣影。”诗画合一,令人赏心悦目。

自号八大山人的朱耷,有这样一幅画:在寥寥三五片细长的叶儿间,伸出一枝小花──水仙,在空中摇曳。画面简单而韵味无穷,深得古人“笔简意赅”三味。左旁有石涛题诗,诗云:“翠裙依水翳飘飘,光艳随波岂在描。妒煞几班红粉女,凌风无故发清娇。”诗篇赋予画面更有意义的生命。

我们知道,中国画强调意境,着墨高度凝练、含蓄,善于取舍。在实虚处更为讲究,既要脚下有尘土,又要胸中有丘壑。画中之实,能为诗提供与增补情趣;诗中之虚,又能为画扩大与深化意境。现代书画名家傅心畲有这样一幅画,画的是一个半岛,岛上有树两棵,树的右方有一石,左方有一老翁,席地而坐,身旁有线装书数卷,半岛尽头有两凫,昂首泛游碧波中。画幅右上端题有一诗,诗云:“溪上望清波,回光碧无影,双凫自去来,久坐衣裳冷。”诗和画,有很多地方,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富含蓄美,令人百看不厌。

宋代李唐有一《题画》诗:“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诗只用“云里烟村雨里滩”一句写画中之景,借题发挥,极其辛辣地讽刺了时人有一双富贵势利眼,只喜爱牡丹,而看不出寻常之景中的佳境。

清人郑板桥《竹石》题画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而东西南北风。”从画中可看出“竹石”的高风亮节和坚定不移的形象。从诗中又可体味到诗人鄙薄流俗、顽强不屈的精神。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壁,展现着我国民族传统的造型艺术与语言艺术两者妙合无垠、浑然成章所特有的魅力。

245200安徽歙县二中  鲍亚民  05596516310(电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4-11-22 01:59 , Processed in 0.02389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