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4588|回复: 12

金缕曲--次韵(劝赠西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9 05: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1:00 编辑 ' g' o3 {& ^  ^8 K" \7 ]
- \3 v- P/ {# W# G2 ?; `( k
<P>    阴雨多生闷。念西楼、欢朋轻去,泪盈强忍。自古伤情离别事,换却书章笔润。也不抵、风华消损。欲解颦眉无好计,费思量、何处传音讯?将絮语,付词韵。</P>
0 M+ u0 g( T! Y, N<P>     莫因此事寻归隐。料你我、红尘俗锁,利缰名困。转瞬流光都老易,镜里容颜勘认?应记得、古来诗训。前路莫愁无知己,纵天涯、亦有相逢运。言未切,尽方寸。</P>
+ j( L3 s1 h- T1 b: X<P>附原词:</P>
/ q( y& M- B- D1 f( R% {<P><B>金缕曲——给十六群下卸任的斑斑& _+ l0 j# @' T( L3 H
</B>    数日心头闷。总思量、聚时不易,别时何忍?今世有缘常顾盼,共把词章温润。浑不觉、容颜瘦损。中夜流连屏前挂,竟辜负、花月频频讯。久未品,洞箫韵。/ _) W% S' @. O, e! y* G  f' ~+ k
    如今卸任思“归隐”。劝难留、也知无奈,也知人困。天下宴席终须散,况是殊途谁认?犹自解、千年古训。我欲随君叉手去,恐坛中、重蹈萧条运。退或守,乱方寸。   2005-1-28 </P>
/ i. E$ p/ f4 y5 X3 e5 _: 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9 5:33:46编辑过]
8 y$ p# o+ k* V' _% p2 C

) s. E1 x- ~( j9 y5 r;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9 08: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深颇大,挂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9 12: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1:00 编辑
4 F& X& t7 h, i1 [( n; D1 N. w
$ i" x" n3 Q# I皆颇老于词道,婉转见情。8 U# H9 R/ s& Y8 j2 Q% F1 d
8 y# S, z) [5 ~( 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9 13: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1:00 编辑
% }3 Z& `# [) y' D$ C! L3 z/ {$ H0 P( }% X( X0 c
谢谢卿相的真情劝慰,整个过程之痛之苦之无奈,唯君知尔:(
% H6 ]) v/ l  `5 O& c& F! G4 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9 14: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1:00 编辑
4 V% r7 N: v7 X9 q) p9 q9 S. }" x# q6 f, f+ @$ q# a  b+ U
不知底事,两词稳实感人。也劝西楼听劝,莫轻言离去,在同一个论坛上相与诗词,实是缘分不浅:)4 {: d/ T/ b* B" s6 l1 _& m

( o3 @: j8 L7 A9 B6 d$ D"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30 19: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1:00 编辑
# d% L! m! m' M6 T0 I: `7 k" ^* K. ^' h  L
' Y! ]/ }/ `+ _<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月满西楼</I>在2005-1-29 13:35:40的发言:</B>2 H3 l/ s2 I% K' N* f2 k
谢谢卿相的真情劝慰,整个过程之痛之苦之无奈,唯君知尔:(</DIV>
5 n; W: x' L( u4 O<P>大家都是性情中人,所以才多发感慨,9 m( a2 R/ I( e( @+ d3 T# R$ J
<P>西楼还是淡看些吧.</P>
2 `5 S0 k1 }5 t7 Q% h+ x+ j7 Y2 `3 ^; _$ V1 C2 e.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30 19: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1:00 编辑
3 c( \" ]8 G2 j* n' C" A- F
/ Q% |# q, l6 O  W3 K% x/ H- N8 W* i* G5 m. G2 A; {
  I; S: {: h6 V; U9 E2 s4 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31 09: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1:00 编辑
, ^( R% ?; I7 D, F
: n6 U) l7 t. `. S# h! B  {<P>好句连连,通俗易懂,词达意,读者知意.听君娓娓道来,便深谙其何种情,何等意.</P><P>这个应该是用古写今,而又古今合壁的典范了.</P><P>因为立意明确,所以读者易究其底.其因,其背景.而风格又是典型的宋代闺怨词风,唯暗怨而不明怒.就作品的内容而言,第二首更为丰满,明确.也更能打动人,从而引发读者的某些感受.</P><P>两首其实都是蛮朴实的作品.不比喻,不夸张,不拟人.只是小与心情之铺垫,有序而进,但凭殷殷细语,稍用一二华词点缀,却能收到这般效果(情意尽现),着实不易,同时也见作者在安排长调进程上的匠心.</P>+ M4 y5 I9 _$ t: R2 A9 i) u
- L; y6 X& V3 {* ^& ^' T& 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31 09: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1:00 编辑
6 a8 P) P( _  I' |  J9 C
4 {' Z8 L. L% Y( v! g1 n<P>对了,"叉手"是不是把两个手背在后面,叉起来,两手交错于臀后渡步的那种姿势?</P><P>或是双手交叉环于胸前,就像平时看热闹的那种?</P>
: i, [% e) n& @7 `0 Y* L$ ?9 l5 Y+ B" L6 o6 h* M3 d" y3 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 15: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1:00 编辑 / W/ t' Q# {4 o" m

, w1 S/ q: A( v% J/ W* \5 s+ N0 A4 \<P>我也无意中闯进,词美,事憾。</P><P>爱词之人对些俗事当看淡些了。</P>
/ n# ~. H* ^4 Y; e! u4 x/ o
! i+ m* b, e-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5-7-26 20:46 , Processed in 0.0272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