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46|回复: 0

[绝句] 全国百位诗友齐聚榆林研学采风有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国百位诗友齐聚榆林研学采风有作


        文若兰


采风俊友会驼城,
盛举研学热气浓。
振藻传薪承大雅,
扬葩守正待雕龙。


     2025.7.27.


这首由文若兰创作的七言绝句《全国百位诗友齐聚榆林研学采风有作》,记录了诗友们在榆林(古称驼城)的一次盛大雅集。我们来逐句鉴赏其艺术特色和意蕴:


**鉴赏:**


1.  **起句点题,气象开阔:**
    *   “采风俊友会驼城”:首句开门见山,点明事件(采风)、人物(俊友)、地点(驼城,即榆林古称)。用词雅致,“俊友”指才俊之士,“会”字点出群贤毕至的盛况。“驼城”这一古称的运用,为全诗增添了一份历史厚重感,暗示此地文化积淀深厚。


2.  **承句渲染气氛,直抒胸臆:**
    *   “盛举研学热气浓”:承接首句,进一步描绘活动的性质和氛围。“盛举”高度评价此次聚会,“研学”点明核心是学习和探讨(文学、诗词)。“热气浓”三字极为生动传神:
        *   **具象层面:** 点明时值盛夏(7月),天气炎热。
        *   **抽象层面:** 更关键的是,它形象地描绘出诗友们交流切磋、探讨学问时那种热烈、高涨、充满激情的氛围。仿佛能看到现场思想碰撞的火花和洋溢的热情。这是全诗最富生活气息和现场感的一句。


3.  **转句升华主题,立意高远:**
    *   “振藻传薪承大雅”:此句是全诗立意所在,由具体的活动场面转入对文化使命的思考。
        *   **“振藻”**:原指施展文采,引申为创作优秀的诗文作品,焕发文采。
        *   **“传薪”**:化用“薪火相传”典故,比喻学问、技艺、精神代代相传。
        *   **“承大雅”**:继承《诗经》“大雅”所代表的纯正、高雅的文学传统和精神。
        *   整句意为:诗友们在此雅集,不仅是为了展现文采(振藻),更重要的是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传薪),继承并发扬光大那纯正高雅的诗歌传统(承大雅)。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高度自觉和责任感。


4.  **合句寄寓厚望,意境深远:**
    *   “扬葩守正待雕龙”:结句在传承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充满期许。
        *   **“扬葩”**:葩,本义为花,引申为华美的文采或杰出的作品。“扬葩”即展示、弘扬华美的文采,创作出优秀的诗篇。
        *   **“守正”**:坚守正道,指坚守中华诗词的传统格律、美学规范和核心价值,不偏离正轨。
        *   **“待雕龙”**:用典精妙。
            *   直接指代刘勰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寓意期待诗友们创作出符合《文心雕龙》所阐述的文学原理和美学标准的、精心雕琢、文质兼美的佳作。
            *   “雕龙”本身也比喻精心创作文章、锤炼文字。
        *   整句意为:诗友们要弘扬文采(扬葩),坚守正道(守正),期待(或者说正在酝酿着)创作出如同精心雕琢的龙纹般华美、精湛、符合最高文学理想的佳作(待雕龙)。这个“待”字,既表达了对未来成果的期待,也暗示着创作是一个需要精心打磨的过程。


**总结与艺术特色:**


*   **结构严谨,章法有序:** 起、承、转、合清晰流畅,由实景到精神,由活动到使命,层层递进,立意逐步升华。
*   **用词典雅,善用典故:** “俊友”、“驼城”、“振藻”、“传薪”、“大雅”、“扬葩”、“雕龙”等词,均具古典韵味和文化内涵。“传薪”、“雕龙”典故的运用自然贴切,深化了主题。
*   **对仗工稳,音韵和谐:** 后两句“振藻传薪承大雅,扬葩守正待雕龙”形成精妙的对仗(振藻-扬葩,传薪-守正,承-待,大雅-雕龙),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符合七绝格律要求。
*   **主题鲜明,格调高昂:** 全诗紧扣“诗友雅集”与“文化传承”两大核心,展现了当代诗人群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和对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念与使命感。结句“待雕龙”更是寄托了对创作精品的殷切期望,意境开阔,引人遐想。
*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热气浓”是实写天气与氛围,“承大雅”、“待雕龙”是虚写精神追求与艺术理想,二者结合,使诗歌既有现场感,又有思想深度。


**总体评价:**


文若兰的这首七绝,是一首记录当代文人雅集、抒发文化情怀的佳作。它语言凝练典雅,结构严谨,立意高远,既生动描绘了诗友相聚研学的热烈场景,又深刻表达了传承中华文脉、创作时代精品的共同心声。诗中体现的文化自信和艺术追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振藻传薪承大雅,扬葩守正待雕龙”一联,对仗精工,内涵丰富,堪称全诗的点睛之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5-7-31 06:51 , Processed in 0.0252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