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47|回复: 0

[绝句] 南山消暑自悠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山消暑自悠然


       文若兰


阳盛阴衰热浪蒸,
山深树密醉清风。
蝉鸣鸟唱溪流响,
枕臂卧石闭目听。


      2025.7.27.


我们来一起鉴赏文若兰的七绝诗:


**鉴赏要点:**


1.  **立意鲜明,紧扣主题:** 诗题“南山消暑”直指核心,整首诗围绕如何在酷暑中寻找清凉这一主题展开,立意清晰明确。


2.  **对比强烈,烘托清凉:**
    *   **首句造势:** “阳盛阴衰热浪蒸”开篇即用强烈的意象(阳盛阴衰、热浪蒸腾)描绘出盛夏的酷热难耐,为下文寻找清凉做了极好的铺垫和反衬。中医“阳盛阴衰”概念的引入,增添了古典韵味和文化内涵,精准点出暑热本质。
    *   **次句转折:** “山深树密醉清风”笔锋一转,点明消暑之地——深邃幽静、林木葱郁的南山。“醉清风”三字尤为传神:
        *   **“醉”**: 拟人化手法,既形容清风吹拂带来的极度舒适与陶醉感,也暗指诗人被清风所“迷醉”的忘我状态。
        *   **“清风”**: 与首句“热浪”形成鲜明对比,是消暑的核心意象。山林特有的清凉之风,是化解暑气的关键。


3.  **听觉盛宴,以声衬静(凉):**
    *   **第三句聚焦听觉:** “蝉鸣鸟唱溪流响”将镜头拉近,通过描绘南山中特有的声音——蝉的鸣叫、鸟儿的欢唱、溪水的潺潺流淌——构建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自然野趣的声景。
    *   **以动衬静,以声写凉:** 这些声音并非嘈杂,反而共同构成了一首和谐的山林交响曲。它们的存在更凸显了环境的幽深与远离尘嚣的宁静。更重要的是,这些声音本身就与清凉感紧密相连(溪水的凉意、树荫下的蝉鸣、林间的鸟语),共同营造了一种沁人心脾的清凉意境。


4.  **超然姿态,物我两忘:**
    *   **末句点睛:** “枕臂卧石闭目听”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和最高境界。
        *   **姿态描写:** “枕臂”、“卧石”描绘出一个极其放松、随性、亲近自然的姿态,毫无拘束,完全融入环境。
        *   **动作升华:** “闭目听”是神来之笔。诗人放弃了视觉(闭目),专注于听觉(听),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沉浸和投入。通过关闭一感,更纯粹、更专注地去感受(听)山林的天籁之音(蝉鸣、鸟唱、溪响),进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此时,暑热早已被抛诸脑后,心灵与自然的清凉合为一体。这个动作将“消暑”从物理层面的纳凉,升华到了精神层面的享受与超脱。


5.  **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   全诗仅四句二十八字,语言简洁凝练,无一生僻字,却意象丰富(热浪、山林、清风、蝉、鸟、溪流、石),意境深远。
    *   结构清晰:首句铺垫(热),次句点题(寻凉),三句渲染(环境),末句升华(心境)。
    *   动词运用精准:“蒸”、“醉”、“鸣”、“唱”、“响”、“枕”、“卧”、“闭”、“听”,生动传神。


6.  **传统韵味,当下感受:**
    *   诗采用七言绝句形式,具有古典诗歌的韵味。
    *   内容写的是当下的消暑体验,感受真切自然,易于引起读者共鸣,体现了古典形式与现代生活感受的融合。


**总结:**


文若兰的《南山消暑》是一首构思精巧、意境优美、充满生活情趣的佳作。它通过强烈的首句对比,点出夏日酷暑;随即转入山林深处,以“醉清风”展现自然之清凉;再以生动的听觉意象(蝉、鸟、溪)描绘山林生机,并以此衬托环境的幽静与凉爽;最后以“枕臂卧石闭目听”的超然姿态,达到消暑的至高境界——身心俱静,物我两忘。全诗语言凝练,画面感强,由外而内,由景及情,层层递进,生动地展现了夏日入山避暑的惬意与融入自然的悠然心境,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5-7-31 06:48 , Processed in 0.02578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