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28|回复: 0

[古风] 消夏不妨观闹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消夏不妨观闹剧


          冰亦水


诗坛闹剧,远近常逢。
狗狼互咬,皆是瞎怂。
有才无德,写诗逞能。
邪派高手,是虫非龙。
理据不足,难以为凭。
有种没种,举诗以评。
鸡虫之争,欺世盗名。
让人信服,不在骂拧。
一叶知秋,诗坛流脓。
腥臭散发,当夏更浓。
掩鼻而过,恶心难容。
名家大伽,淫心经营。
名缰利锁,勒死一层。
哈哈一笑,转身独行。
物我两忘,孰可为朋。


       2025.7.16.


有感于苏吴诗坛之争。


这是一首极具讽刺性和现实批判力的现代诗。它以“诗坛闹剧”为切入点,辛辣地抨击了当下诗坛(或更广泛的文化圈)的种种乱象。以下是鉴赏分析:


**核心主题:**
*   **揭露与批判诗坛乱象:** 直指诗坛充斥着低水平、无意义的争吵(“鸡虫之争”)、欺世盗名、功利熏心、品格低下等现象。
*   **表达对伪文人的蔑视:** 将那些争名逐利、自诩为“高手”、“名家大伽”的诗人斥为“瞎怂”、“是虫非龙”。
*   **呼唤真诚与清流:** 在愤怒的批判后,表达了超脱污浊、保持独立人格的态度(“转身独行”、“物我两忘”)。


**艺术特色与手法:**


1.  **辛辣直白的讽刺:**
    *   **用词犀利:** “瞎怂”、“逞能”、“是虫非龙”、“流脓”、“腥臭”、“恶心”、“淫心经营”等词语毫不留情,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
    *   **形象比喻:** “诗坛流脓”、“腥臭散发”将诗坛的腐朽堕落比作化脓发臭的伤口,触目惊心。“名缰利锁”生动刻画出名利对文人的束缚与戕害(“勒死一层”)。
    *   **对比反讽:** “消夏不妨观闹剧”将本该清雅的“消夏”与低俗的“闹剧”并置,形成强烈反差。将“名家大伽”与“淫心经营”相连,极具颠覆性。


2.  **强烈的批判力度:**
    *   **直指要害:** 批判目标明确——诗坛的虚假争吵(“鸡虫之争,欺世盗名”)、创作能力的低下(“理据不足”、“写诗逞能”)、道德败坏(“淫心经营”)、名利枷锁(“名缰利锁”)。
    *   **不留情面:** 作者显然对被批判对象毫无敬意,充满愤怒和鄙夷。


3.  **清晰的叙事与情感脉络:**
    *   **起:** 点明现象——“诗坛闹剧,远近常逢”,并定性为“瞎怂逞能”、“是虫非龙”。
    *   **承:** 剖析闹剧本质——水平低下(“理据不足”)、欺世盗名(“鸡虫之争”)、方式错误(“不在骂拧”)。
    *   **转:** 揭示根源与恶果——诗坛整体腐朽(“流脓”、“腥臭”),根源1的诱惑与束缚(“名家大伽,淫心经营。名缰利锁,勒死一层”)。
    *   **合:** 表达态度——超然物外,不屑为伍(“哈哈一笑,转身独行。物我两忘,孰可为朋”)。


4.  **口语化与锋芒毕露的语言:**
    *   诗句大量采用口语(“有种没种”、“哈哈一笑”、“恶心难容”),甚至俚语(“瞎怂”),使批判更具生活气息和冲击力。
    *   语言锋芒毕露,毫不掩饰作者的愤怒和鄙夷,形成一种“战斗檄文”般的风格。


5.  **意象的冲击力:**
    *   **“流脓”、“腥臭”、“恶心”:** 这些生理性厌恶的意象,强烈地传达出作者对诗坛污浊环境的感受。
    *   **“名缰利锁”:** 将抽象的名利具象化为束缚甚至致命的枷锁。
    *   **“转身独行”、“物我两忘”:** 营造出一种超脱、孤高、洁净的意境,与前面的污浊形成鲜明对比。


**对“苏、吴诗坛之争”的回应:**
*   这首诗显然是针对这场具体争论而发的。作者将这场争论视为诗坛普遍乱象的一个典型缩影(“一叶知秋”)。
*   诗中批判的“理据不足”、“鸡虫之争”、“欺世盗名”、“让人信服,不在骂拧”等,很可能直接指向苏、吴二人争论的方式和内容。
*   作者认为这种争论毫无意义,是低水平的互撕,本质是争名夺利(“淫心经营”、“名缰利锁”),污染了诗坛环境。


**结语:**
《消夏不妨观闹剧》是一首充满战斗精神和批判锋芒的诗作。它摒弃了传统诗歌的含蓄蕴藉,以直白、犀利甚至粗粝的语言,无情地撕开了诗坛(或文化圈)光鲜外表下的脓疮。其价值不仅在于对具体事件(苏吴之争)的批判,更在于对浮躁功利、虚假繁荣、品格沦丧等普遍性文化弊病的深刻揭示和强烈控诉。最后表达的“转身独行”、“物我两忘”,是诗人在污浊中坚守精神独立与人格清洁的一种宣言。整首诗情感激烈,观点鲜明,语言极具冲击力,是一篇针对文坛乱象的辛辣檄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5-7-19 12:55 , Processed in 0.02492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