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使用道具 举报
针对高兄的申请,可以适用《申请入社细则草案》非网络申请条款。做出如下评判:
邀请高凉为中国北社准社员。享有社员的部分权限,可以访问【中国北社社员风采】版面。考察期,将对高凉君诗词的基本理论知识、诗品、人品以及对北社的积极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考察期为一个月。北社理事会有权提前结束考察期,满一个月不能达到要求者,考察将顺延。
梅庐、石心木人
2005、10、18
为响应组织考察,亦发一些诗词评论,兼恳请指正。
《承景入情》浅析月影七绝几首
赏荷 倒影柔波山上树,浮沉兰棹水中莲。可怜人事还如此,依样葫芦又一年。 立秋 秋声秋色入孤村,菡萏池塘移月痕。几点飞萤戏衰草,万家灯火照黄昏。 听雨 听雨不知秋雨冷,临风才晓晚风寒。叶飘庭砌闲吟苦,帘打芸窗幽梦残。 野径踟蹰西复东,无边愁绪寂寥中。空阶促织鸣三遍,高树寒蝉语一通。 秋夕 明月多情作酒朋,窗前新菊暗香凝。轻纱卷起星千点,我与诗书共一灯。 ------------ 月影----------------------------------------------------------------诗述景易而入情难,尤其是七绝,有人说过绝比律更难写,这点说的不无道理,短短四句,却要在铺设场景后而抒怀述志,诗者在构思不好的情况下,容易显得不伦不类。前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也曾如此说过: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可见历代诗家对于情景的结合比较看重,有时候亦作评论一首诗好坏的标准。诗歌是言情咏志的,人间无物不可入诗,而情感不同,入眼之物也各有千秋了,比如月影的《赏荷》一诗,在浅析这首七绝之前,顺便提一下周敦儒的《爱莲说》,对于荷花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赞叹不绝。然而在月影的诗中,入眼的并不是这种崇高的品格,而是通过短短的四句,描述了自然万物周如复此的一种陈旧,尤其是最后两句更是转景入情:可怜人事还如此,依样葫芦又一年。概叹自己看那韶华流逝,而无所作为,有一种壮志难酬之感。那是心底中一种浓浓的情感,既然诗者怀如此心境,自然连入眼的荷花都成了伤感之物,可见,在作诗的时候,情感决定了诗歌的内涵及表述方式。 曾经有人问我,对于七绝而言,是不是一定要前面两句写景,而后面两句言情。当时我淡淡一笑,觉得如此拘执于常理,已经很难再言诗了。当然诗歌述志或言情,但并非有固定的表达格式,感情难道还有固定的模式么,在此我们看看月影的《立秋》 秋声秋色入孤村,菡萏池塘移月痕。几点飞萤戏衰草,万家灯火照黄昏。相对于前面《赏荷》来说,这首诗四句都是写景的,好象并没有表达什么感情,然而我们细细品味的话就不难发现作者在铺设孤村、池塘、月痕。飞萤、衰草,万家灯火等一系列的景观,其中都蕴涵了一种宁静之美,对于这种景物铺设的手法,前人作品也是比较常见的,比如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马致远的孤藤、老树、昏鸦这些形容苍凉的景物描写。还有就是和这首诗比较相近的杜工部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些和《立秋》一诗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上面列举的还有听雨、感情都是含而不露。尤其可见,情感有时是直接抒发在诗句表面,有时则蕴涵在整首诗歌的意境中。因为我可以说一句:诗之情如用兵之法,慨无常形也。但对于诗歌来说,单单有情感还是不够的,诗歌有它的语言美和节奏美,尤其是格律诗,更是有音韵美。有时候写诗的时候,往往因为韵脚选不好而难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使得整首诗失去美感和令人振荡的情感。对于炼字,前人王介莆的一个绿字已经是千古美谈了,但有些时候炼字并不是炼其中一个字,而是整首诗中的连接,比如月影的《初秋》一诗:野径踟蹰西复东,无边愁绪寂寥中。空阶促织鸣三遍,高树寒蝉语一通。在起句之时一个西复东,再到表达这状态的情感无边愁绪,很自然的承接起来,尤其是其中两个虚指的数词,三遍和一通,更是把这种愁怀跃然纸上,空阶促织和高树寒蝉两种借指之物也而鸣耳边,虽然整首诗中没有一个所谓的诗眼,但却无一字不是诗眼。淡淡的言语却铺设了一场惆怅的情感。当然,评论这诗歌也是相对而言的。我曾经在很多时候说到诗歌结句的作用,因为好的结句有时候能将整首诗提到高潮,从而使得感情表露得淋漓尽致。我们就来看看月影的〈秋夕〉一诗:明月多情作酒朋,窗前新菊暗香凝。轻纱卷起星千点,我与诗书共一灯。整首诗描述了一种宁静和平和的境界,尤其是最后一句,我与诗书共一灯更是将这境界推至高处,在淡淡的月光底下,作者于静谧的夜晚,支一盏昏黄的灯苦读诗书,这场面很容易的入到读者的眼里,所以,一句好的结句,让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说了那么多,我想引申几句,对于诗歌之作,除了灵感之外,一定要有一双深入生活的眼睛,用充满深情的笔蘸写美丽的诗词,每一首小诗都能表达哀怨之情使人哀怨欲哭,或者叙写欢愉之感令人翩翩起舞,又或者气势激昂使人想击碎唾壶,又或者意气飘扬令人如同乘风云端。这些都是诗家所追求的境界所在。前人所留下的浩瀚诗海中,信手拈来的都能读得心有所感,这便是我们中华诗词魅力所在。诗人有所写便有所寄,真情流露而不重诗名,亦是诗歌之可爱之处。以上是我对诗的一点浅显看法,其中妄言之处还请方家见凉,又或者抛砖引玉,使古体能百花齐放,形成一种热烈的氛围。
浅析长杨散人庙会诗组
前人袁枚曰:“诗入景易而述情难。”概知情为诗之魂,无灵魂则无诗味,然入景亦非易也,景为诗之骨,无骨则诗散格。虽云目之所触,景从中来,然无学问者,景由眼入,难成于笔下。今观散人之诗,虽云平实,然景生笔下,读之如身临其中,诚不失为好诗。简评如下。一“长杨宫外柳芽鲜,洪武庵前社鼓喧。攒动千头空九巷,熙熙正似艳阳天。”此诗承转十分明了,起句即点明应节之景,惜一个“鲜”字明显应韵而用,“攒动千头空九巷”一句描述了庙会的盛况,结句“正似艳阳天”来得突兀一点,读此诗首先感觉春日天清日暖,盛会当前,然而结句用“正似”使感觉突然改变。如有艳阳天则结于直白。二“平地巍然起画桥,芦笙竹笛舞逍遥。信徒列队持香拜,引得儿童驻足瞧。”此诗工稳,白描手法用得十分成功,尤其是结句“引得儿童驻足瞧”盛况显现眼前,亦颇有趣味。三“忠奸善恶面容分,老调弹来风俗淳。狮吼一声如霹雳,太公挥剑正封神。”此诗手法圆熟,农村习俗在诗者笔下,活灵活现。结句一个“挥”字无力,前句声如霹雳,我以为“挥剑”改“仗剑”合理点。四“百人着绿复披红,步调粗疏未尽同。雍穆典仪浑不念,自寻酣乐在其中。”此诗虽然平浅,然而意味深长,点精之处于三四句,表达家乡人民生活提高,陶醉于节日的喜悦。也寄托诗人的喜悦之情。虽然诗只描述秧歌之盛况,然感情则蕴涵于诗里。五“紫气东来绘粉墙,洗心胜似字千行。廊前多少焚香客,不识经书亦不妨。”此诗起承甚好,然结句个人认为结得无力,尤其两个“不”字,读来亦觉不顺口。六“银须执手问安康,竹杆轻烟对品尝;少女路旁三五聚,盈盈笑语斗春装。”诗有极平浅,而意味深长者。此诗真是天籁,这诗妙在“少女”“斗”,假如把少女换少男,则索然无味。 人云春好,然该诗一幅喜庆的笔调,实质是人比春犹好,诗者回乡之情感亦足颇一窥。 散人这组庙会诗一线牵承,而又各自有致,有工笔描来,有泼墨赋就,六幅农村庙会的盛况浑然一体。随园诗话云“诗有来得、去得、存得之分。来得者,下笔便有也;去得者,平正稳妥也;存得者,新鲜出色也”此组诗得其三得。六幅图画信手拈来,故说来得,全诗格律工稳,故有去得。少女斗春,斗字犹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之妙,以人比春,新鲜出色,故有存得。散人得诗之妙也。
欢迎高凉先生
深圳一别已有时日
得闲来饮茶啦。
顺问安!
欢迎高凉兄!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4-12-4 01:10 , Processed in 0.02388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