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客家山歌创作表现手法对格律诗的影响 4 O$ z2 a5 l- K. s+ T+ T
客家山歌是最早的文学形式之一,在文学发明之前就有了属于口头文学的歌谣。客家人的歌谣即是山歌。山歌与各地歌谣一样,是劳动者的口头创作,在山区广为流传,是客家人在文坛上的一朵鲜花。它起源于远古,早在周朝客家祖先就在山西长治、河南灵宝等地流传。山歌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意境含蓄优美,语言质朴自然,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前人创作山歌的表现手法对后来创作格律诗有着深远影响,产生了积极作用。
) |5 s2 H% Q2 ]: O7 q% ?8 Q格律诗的用韵就是先人歌谣用韵的继承与发展。《诗经》中的古歌谣就是例证。古代四言诗亦多数与山歌相同,四言一句,隔句用韵。到了东汉文人诗独立成篇,五言取代四言,成为新的诗歌形式。《古诗十九首》代表汉朝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供后世作家借鉴学习。此时完整的七言诗也开始产生。
1 j1 k8 F& a" D; |山歌的创作艺术非常丰富。它有形象的比喻,包括隐喻、明喻、反喻、讽喻等;有含蓄的双关,包括语义、谐音、借意、歇后双关等;有鲜明的对比,包括正反、大小、方位、两物对比等;有鲜明的排比;还有拟人、铺陈、顶针等等,就不在此赘述。格律诗人写诗,一般熟练运用一些赋、比、兴的艺术创作方法。其“赋”是由山歌“叙事”发展而来;其“比”即是山歌的“隐喻”;其“抒情”也就是山歌最有特色的“起兴”延续与发展。 7 a: ]* G: T! Y5 m; q7 N6 }2 P
下面试举一首山歌简析其表现手法:“橄榄好吃核唔圆,相思唔敢乱开言。哑子吃着单只筷,心想成双口难言”。这首山歌中,是“成双”语义双关构成整首山歌歇后双关。哑子吃着单只筷,想要一双筷,但说不出口。另方面抒发相思之情,想与对方结成一对夫妻,但难以开口。这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能耐人寻味,感人肺腑。 9 b# B5 ^6 S T( p
前人总结的山歌创作方法以及修辞艺术,如果善于运用在格律诗创作的起承转合上,就一定能使格律诗描绘事物更形象,情感更浓厚,印象更深刻,意义更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