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死一汪人 发表于 2005-8-25 15:51:25

原来ID忘了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40 编辑

<P><STRONG>與文森前輩商榷——從《齊天樂》的聲律談起(待續)<BR><BR></STRONG>恐怕在古風混的,只有文森和我推敲過《齊天樂》的聲律。文森前輩的聲韻結論,從兩方面就能得出,而且十分好理解:1,①吳梅:《詞學通論》;②吳熊和:《唐宋詞通論》;③王力:《漢語音韻學》④夏承濤《唐宋詞論叢》。2,《普通語音學》或者《普通語言學》。 </P>
<br>
<p>
<P><BR>儘管文森前輩曾略帶譏諷的口吻說過,《音韻學》不同於《語音學》。誠然。其實,喜歡文言的哥兒們都知道漢語的這幾大部門,《文字學》、《訓詁學》和《音韻學》。但文森前輩忘了,《語音學》是基礎學科,是後人更高的概括,《音韻學》不過是其中一門《歷史語音學》而已,《語音學》完全可以解釋《音韻學》上的東西,不能解釋才是奇怪。用《語音學》上的的術語來解釋《音韻學》上的東東,無非一則容易理解接受,二則可以把那些在現代漢語中已經消失了的聲母、韻母從理論上讀得出來而已。《語音學》對《音韻學》的理解是非常有幫助的。 </P>
<p>
<p>
<P><BR>現在在說律的問題。我們今天填詞說的守律,其實是出於對以前音樂家們創調的尊重,寬嚴完全在於自己對某個詞調的理解。守嚴律,一般是對宋代格律派詞人們習慣的尊重,不但包括韻,而且還有字聲和句式。在字聲方面,最嚴的是通首遵照四聲,這是泥。次嚴的在起結和重要警句(或拗句)遵守。最後是遵守平仄,或太寬。這就是所謂乃穆曌V和二聲譜的區別。 </P>
<p>
<p>
<P><BR>關於字聲的清濁(就是陰陽)問題,儘管北宋李清照,宋末張炎等人故弄玄虛說過外,其實在整個宋詞的格律派人的創作中,是不怎麽區分的。他們注意的只是個別地方因爲字的相連,上字發音後下字發音困難才注意到字的發音部位的問題。比如:張樞的“撲定”與“守定”,在發“撲”後,因爲“撲”是以結尾的入聲字,在發“定”很困難,才改的。同理,那“鎖窗幽”、“鎖窗深”與“鎖窗明”也是一樣。這些通過吟頌過程中,自然就會體會得到。從四聲到五聲到清末況氏的八聲,其實都是文人鬥巧而已。何況惠風自己對陰陽的區分本身就出了問題。當然,能那樣玩,不無不可(我也會玩了)。 </P>
<p>
<p>
<P><BR>下次我就文森前輩對《齊天樂》的分析,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以及文森自己填《齊天樂》的實際情況,還有我填《齊天樂》的實際情況作一個比較。</P>

笑死一汪人 发表于 2005-8-25 15:52:10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41 编辑

<STRONG>與文森前輩商榷——從《齊天樂》的聲律談起(續一)<BR></STRONG>首先,我要聲明一下:我沒打算把本文寫成論文,而是雜談,所以是想到哪寫到哪。下面我先引用文森的文章的一部分,看他是怎樣分析周邦彥的:
<br>
<p><BR>“&lt;齊天樂&gt;一詞:又名&lt;台城路&gt;,&lt;如此江山&gt;,&lt;五福降中天&gt;,在宋詞可查到的資料中最早可見到的是周邦彥填的:”綠蕪凋盡台城路”;&lt;詞律&gt;列王碧山的兩體爲例詞,&lt;詞譜&gt;以周邦彥填的:”綠蕪凋盡台城路”這首爲正體,又列別體七種。上片三四句;下片四五句作對偶句法。《清真集》,《白石道人歌曲》,《夢窗詞集》均標明調入:黃鍾宮,王灼《碧雞漫談》:黃鍾宮,即俗名呼正宮,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十二律配燕樂二十八調,除無徵音外(隋唐燕樂以琵琶四弦:宮,商,角,羽配七調,故徵音除外),凡殺聲黃鍾宮,今爲正宮,用六字。”蔡縧《鐵圍山叢談》進一步解釋:“有獨以黃鍾宮調均韻中爲曲,而但以林鍾律卒之。是黃鍾視林鍾爲徵,雖號徵調,然自是黃鍾宮之均韻。”張炎在&lt;詞源—宮調應指譜&gt;更明確地說:黃鍾宮用“厶”字煞,厶===工尺譜的“合”字,即簡譜中的低音5----換句俗話說:正宮緫?詫m(平聲)爲主音起調煞尾。但黃鍾宮把林鍾看作徵(上聲),於是黃鍾宮以徵音爲主調,故均韻多用徵===上聲起調煞尾。
<p>
<p><BR>縱觀全宋詞共有60多首&lt;齊天樂&gt;,其中50多首是用上聲起調(或做調頭),煞尾的;一半是:起拍,上結,過片,煞尾均用上聲。我們分類作一次分析來看:
<p>
<p><BR>周邦彥詞:
<p>
<p><BR>綠蕪凋盡台城路,殊鄉又逢秋(晚—陽上)。暮雨生寒,鳴蛩勸織,深閣時聞裁(剪---陰上)。雲窗靜(掩---陰上)。歎重拂羅裀,頓疏花(簟dian4---陽上)。尚有綀(shu1)囊,露螢清夜照書(卷---陰上)。      荊江留滯久,故人相望處,離思何(限---陽上)。渭水西風,長安亂葉,空憶詩情婉(轉---陰上)。憑高眺(遠---陽上)。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薦----陽去)。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斂---陽上)。-----《清真集校注》
<p>
<p><BR>晚—陽上, 剪---陰上, 掩---陰上, 簟---陽上, 卷---陰上。
<p>
<p><BR>限---陽上, 轉---陰上, 遠---陽上, 薦----陽去, 斂---陽上。
<p>
<p><BR>周邦彥詞完全符合沈括和張炎所說。”
<p>
<p><BR>前面一段就是吳梅講的管色和殺聲(也叫住字)。一定的宮調有一定的主弦律,起結韻有一定的規定。理解這些,對前人煞費苦心之處的韻味的的領會是有幫助的。
<p>
<p><BR>但文森在這裏,爲了遷就理論,強行說“卷---陰上”,“卷”三種讀音,平聲之意是形容詞,上聲通“捲”是動詞,去聲是名詞“書卷”。周詞這裏的“卷”應該是名詞,也就是去聲。因爲在作動詞時,一般的繁體版本都選擇“捲”字以示區別。“卷”,溪母,次清,去聲。當然,前人也有偶爾把“清去”用作上聲的。但在分析文章中是應該予以注明的。文森顯然是沒有注意到“卷”是去聲。因爲後面的“簟---陽上,”在周詞裏顯然是全濁上聲字,用作去聲的。“簟”,定母,全濁,上聲。同樣,“限---陽上”亦類此。
<p>
<p><BR>綜上所述,那周詞上下闋的韻腳的安排都是:上、上、上、去、上。這證之其他較爲嚴謹的作家的作品,是可以得到證實的。
<p>
<p><BR>至於周詞韻腳陰陽(清濁)交替使用,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無心的,因爲這一點按他的這個清濁順序,以後遵守的作家極少。當然,有可能這樣的交替,有助於聲調歌唱或吟誦的美聽。但是,我要想說的是,宋人陰陽的去分,不是象今天那樣靠調值的區別,而是聲母的不同,也就是發音部位的不同,這對詞的合律固然有關係(就象我前面說的那樣),卻不會出現象近代語音那樣,比如曲,唱“荒”,聽起來象“黃”那樣的錯誤。這是在全濁聲字母清聲化後,陰陽靠調值來區分才會出現的情況。
<p>
<p>下次我討論討論本調的句中用字和句式問題,今天就到這兒。<BR>

霍山梦鹤 发表于 2005-8-25 15:55:04

讨论形式好,待细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5 15:57:53编辑过]

笑死一汪人 发表于 2005-8-25 15:59:14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41 编辑

哈哈。无为,听说你现在是实际的头了?

笑死一汪人 发表于 2005-8-25 16:00:52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41 编辑

这里不是龙文及梅妻发起的么?

独孤求醉 发表于 2005-8-25 16:05:56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41 编辑

<P>狂生来了啊?夹道欢迎,奉上一朵花儿!!!</P>

梅庐 发表于 2005-8-25 20:01:05

北社发起人,乃石心木人与梅妻鹤子。而非龙文。北社社员都是主人,无非头目,理事会一干人只是整和意见做事而已。欢迎阁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来ID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