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拙 发表于 2005-8-20 01:13:15

<P>读文森先生所论,颇长见识。很佩服!向先生敬茶!</P>
<P>我是一个古典诗词的初学者,冒昧向先生请教几个或许是十分幼稚的问题:</P>
<P>其一,词谱中的“可平可仄”是怎样定出来的?或者说,定谱的一般方法是什么?</P>
<P>其二,同一词牌,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体式?或者说,由“正体”而“变体”有没有一般方法可寻?</P>
<P>其三,以上两种情形,如果象有人解释的那样,是根据不同的名家所创所填而被后人总结为“同牌而异体”以及“可平可仄”的话,那么,他人或者今人为何一定守这格?也就是说,前人未守格才会出异体异格,后人就不能够如此吗?</P>

残阳如血 发表于 2005-8-30 13:53:57

骆驼知远走黄沙,识路都将老马夸。物不委途家仆在,老臣不野旧章拿

而为斋主 发表于 2005-8-30 16:47:18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残阳如血</I>在2005-8-30 13:53:57的发言:</B><BR>骆驼知远走黄沙,识路都将老马夸。物不委途家仆在,老臣不野旧章拿</DIV>
<P>
<P align=center style="LINE-HEIGHT: 12pt; TEXT-ALIGN: center"><B>答</B><B>残阳如血君<p></p></B></P>
<P >塔入云端靠聚沙,如何当得此番夸。心知补拙唯勤奋,斫桂月中将斧拿。8/30</P>

文森 发表于 2005-9-1 18:39:57

<P>其一,词谱中的“可平可仄”是怎样定出来的?或者说,定谱的一般方法是什么?-----這是宋代制曲時依五音口型相遞的原則,四聲行腔格前後字的音高關係及音樂旋律形成的五种規律而定的,具體可看《倚聲學》。</P>
<P>其二,同一词牌,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体式?或者说,由“正体”而“变体”有没有一般方法可寻?----目前在未熟悉《倚聲學》前只有按譜填詞,由“正体”而“变体”具體到一首詞是有一般方法可寻的,但不是對所有詞的。</P>
<P>其三,你說得不確,後人如清代也有變體,單都是對聲韻學,聲調學,倚聲學有深入研究后才作出的</P>

千山风 发表于 2005-9-7 15:49:19

<STRONG>[注意]快去为中国北社投票啊!杀进10强!</STRONG><BR>

大拙 发表于 2005-10-2 00:00:20

谢文森先生解惑!受益!

梅庐 发表于 2007-2-11 14:28:20

這個形式我們還是要再鼓勵下

伊露有你 发表于 2007-3-21 22:39:02

今天暂读完对霍山先生的采访,感慨颇多。也许,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精神的家园。

我也是出身于军旅。总想有一翻作为以酬大志,无奈”空有凌云志,惜无得天时“。也许是自己才疏智浅吧。

自己渐渐平静下来后,才发现自己的迷茫与无知。

只因自己从小酷爱书法。慢慢地也喜欢上诗词。一个巧合的机缘,认识了了书法家廖光荣老师,遂随其学书法。也因这个缘故,结识了妙航法师,于是,又修佛学,虽然现在尚未成家。但修心立德,以律戒已。只是自觉慧根浅,无法观大道之毫末。

看过霍山先生的评论,几乎落泪!有感于现在自己的处境吧!

看过梅庐老师的自我评述,也感想很多。也许,这些都只能放在心里,用一生来体会吧。再次问好梅庐老师。

看了诗友的评论,我来到这里,觉得有种回家的感觉!也许,是自己的心灵的回归吧!

在此,向大家问好了!

梅庐 发表于 2007-3-21 23:06:20

依露兄,这几天看到你所看的帖子,感觉兄长的为人很好。看到你所回的帖子,读了不少内容,也受教了。兄长的经历也颇为丰富啊,以后的时间还要多多交流。
关于这个采访的节目,我们以后还要继续做下去,希望有机会依露兄是被采访的对象,听你对生活对诗词的感悟。
很多事情在下现在还不是很系统,浅薄了,还要多指教才是。

霍山梦鹤 发表于 2007-3-23 12:34:21

原帖由 伊露有你 于 2007-3-21 22:39 发表
今天暂读完对霍山先生的采访,感慨颇多。也许,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精神的家园。

我也是出身于军旅。总想有一翻作为以酬大志,无奈”空有凌云志,惜无得天时“。也许是自己才疏智浅吧。

自己渐渐平静下来 ...
有劳先生费神。希望多多交流。
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查看完整版本: 【社人访谈】采访霍山梦鹤、而为斋主先生、文森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