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4686|回复: 9

山东聊城八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 10: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昌八景:光岳晓晴、铁塔烟霏、仙阁云护、圣泉携雨、古甃铺琼、巢父遗牧、崇武连樯、绿云春曙。
  【光岳晓晴】
  九点烟中齐一区,大圆镜里漫分隅。
  观风遂以停舻舫,问景权教履陌衢。
  拾级登来霄汉接,凭窗望处近遥铺。
  再将通志殷勤考,光岳城斯望岳无。
      ——(清)高宗弘历·《登光岳楼即事》
  乾隆皇帝诗中盛赞的光岳楼,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目前我国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古楼阁之一。
  光岳楼位于古城中央,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为四重檐十字脊楼阁,高33米,重檐雾隐,昂首云天。每于风和日丽之晨,但见其巍然起于闾阎阛阓之中,“冲汉凌霄,连云梯目,巍巍然,峨峨然,如翚如翼。昔人所谓‘手可摘星辰’不是过也。”登楼远眺,中原风光历历在目;遥瞻东南,岱岳峰峦若隐若现;放眼环顾,平川沃野郁郁葱葱;俯瞰城区,一湖翡翠千重秀,碧波潋滟荡古城。古人将此良辰美景称之为聊城八大景之“光岳晓晴”。
  【巢父遗牧】
  巢父,传说中的高士,因筑巢而居,人称巢父。传说中高士巢父曾隐居聊城,以下是传说故事:尧从16岁开始为天子治理天下,他在位时,曾命羲和掌管时令,制定历法,把天下划分为9州,9州是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聊城时属兖州之域。国家昌盛富强,毛泽东诗中曾夸赞“唐尧虞舜”:“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尧在位70年,到了86岁的时候,他觉得年老体衰,不能担负天子之责,就想传位让贤。
  巢父去世后,为了纪念他,人们在他生活放牧的地方,修建了巢父墓。旧志载:“巢父墓在城东南十五里,旧治十字街东南。”此处的“旧治”,是指巢陵故城的旧聊城县治所而言。
  清嘉庆《东昌府志》载:“石晋陵城,开运二年河决王城毁,……曾在聊城一带放牧,尧以天下让巢父,不受,死后葬于聊城”。聊城古有巢陵城,为巢父葬处,在今聊城市东昌府区许营村西北二里许的大石槽村西。
  聊城县治曾移此。其墓旁传为当年“巢父遗牧处”,为聊城古八景之一,曰“巢父遗牧”。
  【崇武连墙】
  明清时期漕运码头。时称崇武驿大码头,俗称“大码头”为京杭大运河重要口岸之一。位于今聊城东关闸口以南800米处的古运河西岸。码头长17.5米,宽5.8米,呈“巨”字形,共设踏跺两处,左右设上下台阶。大码头为官用码头,巨贾富聊城运河大码头商之船也多停泊于此。明清两代运河畅通时,聊城商贾云集,经济繁荣。大码头一带,南来北往的漕船络绎不绝,停泊待卸的商舶绵延数里。从大码头南望,舳舻相连,帆墙如林,宛如一幅宏丽壮阔的图画,故有"崇武连樯"之称,列为聊城八景之一。清康熙皇帝南巡途经聊城时,多在此登岸,驻聊观光。大码头附近曾有一御碑,是清康熙皇帝为减免东昌税收而立。随着古运河的开发,大码头又重新改建。1994年4月,被聊城市(今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绿云春曙】
  依绿园坐落于聊城旧城区西北隅,北、西至城墙,南到道署街,东到市粮食局西墙,略作长方形,占地3.84公顷,为明、清两代官府花园。
  据清宣统《聊城县志》记载:绿云楼,在府城西北隅。宋时建,名自公亭。至元九年,尚书徐士隆为总管,改建为绿云楼,亦云绿云亭。旧废为民居。乾隆三十二年,知府黄检扩其地为园,为学使谦恒题额曰“得水”。三十八年,知府胡德琳重葺,改名“依绿”。
  “丽农山房”为依绿园主建筑。丽农山房西边累土为山,名曰华山,山房南面也有土山,名为南章。南章左右分别是名为邀月的游廊和称作蓼庵的水榭,两建筑东面是通往晚晴书屋和砥斋的双桥。双桥之间有小玲珑馆和名为可亭丽的房间。山房北面有轩房一处,三面临水,故名枕流漱石台。此轩西北有一亭,“绿云深处”的名字正好迎合依绿园的原名“绿云楼”。
  依绿园分为南园和北园,不仅在古城内有,在鼎顺花园附近还有一部分。据说,因为靠近运河,乾隆东巡来聊城的时候就在北园接见地方官员。”如今,依绿园的陈迹也已经消失殆尽。
  当年,郑板桥来东昌府,夜降大雪。第二天,众人踏雪观竹,当时知名画家吴竹堂,即兴泼墨作了一幅《得水园喜雪图》。郑板桥欣然为面南的一处园中宅子题写了“喜雪斋”,以示文人清高自洁的秉性。喜雪斋门柱上有一幅楹联,是清代书法家、清官刘墉撰写——“幽人来问篱边菊,仙客相论海上琴”。
  据聊城市财政局邓钟岳之第八代传人邓树堂先生介绍:东昌府衙(包括依绿园,依绿园为府衙的后花园,因靠近城墙西北角的绿云楼而得名,园内有“十八景”。绿云楼是聊城古八景之一的“绿云春曙”)。地址在今道署西街路北市粮食局及西花园,原为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建,后经多次重修,为东昌府最高行政长官办公、居住的地方。府衙内原有宋徽宗赵佶亲笔书石碑一通(为半截碑),是不可多得的国家级珍贵文物。
  园内亭台、池榭、小桥、幽阁疏密谐和,假山峥嵘,翠峰叠秀,花木繁茂,溪水长流,晚景书屋、丽农山房、绿云深处等12景的设计独具匠心,为五百年前聊城一大胜景。
  依绿园亦称道署花园。源于宋、盛于清,毁于民国初年,因其为东昌八大胜景之一“绿云春曙”而久负盛名。
  【古甃铺琼】
  古甃即古井,在今聊城旧城的西北角,传说井底是白玉铺砌,井水清澈碧莹,一望即可见底。井壁长满茸茸之青苔,与水中之晶莹琼玉相映。
  注:甃音:zhōu昼,甃的本义为井壁。《说文》:“甃,井壁也”。段玉裁注:“井壁者,谓用砖为井垣也”。《五经文字》:“甃,砖垒井”。参20页西关古井条。
  【圣泉携雨】
  聊古庙相传为上古高阳氏颛顼衣冠冢及供奉拜祭。墓旁有水井,称圣水井,传说此井“颇著灵异,逢旱祈祷,辄降甘霖”。
  圣水井,位于聊城东昌府区闫寺镇审李庄东、聊古庙遗址附近,古为聊城八景之一,称为“圣泉携雨”。
  圣水井近似普通砖井,因弃用已久,蔓延的杂草几乎把井口湮没了,以至于很多人不知道在这个冷清的角落里还有一口寂寞的古井。井壁的砖面布满青苔,好似翡翠点缀其上,井水清澈可鉴。井的周围散布着大量的青砖和青瓦的碎块,随手便能捡到一片年代久远的陶片或瓷片。以前在井和陵墓前曾有聊古庙,庙规模宏大、远近闻名,庙内有钟楼、鼓楼、大殿、廊房、后楼等建筑,殿顶起脊,飞檐斗拱,殿内雕梁画栋,庙的整体结构布局得当、协调紧凑。庙内大殿供有高阳氏颛顼的坐像。大殿后二层阁楼内塑有颛顼和后妃神像,1945年聊古庙被毁掉,现只剩下遗址在诉说着历史。据说古时山东瘟疫流行,死亡百姓不计其数,上天为救下界百姓而赐了这口井,百姓喝井水便可治瘟疫。瘟疫流行时,唯这儿的百姓不得瘟疫,就是因为喝了这井里的水。
  【仙阁云护】
  指万寿观的“昊天阁”。万寿观在今万寿观街,现海源阁宾馆西院墙外。万寿观是明代古建筑群,道家胜地,供奉上八仙及下八仙。计划重建,为东昌府区重点开发建设项目。原聊城的名胜万寿观楼阁两壁上所书的“龙”、“虎”二字系邓钟岳书,字高丈许,笔走龙蛇、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铁塔烟霏】
  铁塔指护国隆兴寺寺塔。
  铁塔位于聊城东关运河西岸、原护国隆兴寺东南角,铁塔本身没有铭记,地方文献中亦无记载,从塔的形制与浮雕风格上分析比较,初建年代在北宋早期,是聊城市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明永乐年间曾经倒塌,明成化二年(1466)由僧人募捐重立。
其实,这铁塔初建时,原本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墓塔。后来,砖塔因遭到破坏,人们为了报答正果寺仁安长老的大恩大德,又在原塔基础上铸造了这座铁质舍利宝塔。千年来,铁塔不仅成为聊城历史的见证,而且给聊城增加了诸多光辉。后人把它列为聊城的八景之一:铁塔烟霏。明嘉靖进士许东望有诗为证:绝顶摩云迥去雁,暮云倚树起鸣塘。争春惨淡烟光里,蜃气分明出海洋。
阳谷十景:祈蚕圣祠、与盟台遗响、谷山春晓、古塔夕照、阿井胶泉、沙河雁渚、荆门驻节、七级古渡、西湖秋水、骆驼春云。
  ①、【盟台遗响】
  盟台即会盟台。传说是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天下诸侯议政富国的地点,在阳谷城中。春秋鲁僖公三年,齐桓公作为霸主约宋、江、黄三国诸侯会盟于阳谷。《左传》谓此次会盟的原因是“谋伐楚也”。会上,齐桓公还谈了“无障谷(不要切断上游水源) ,无贮粟(不可储存粮食而不救灾) ,无易树子(不可更换嫡长继承人),无以妾为妻等内容,史称“大会”。
  ②、【谷山春晓】   
  谷山在阳谷城中,是阳谷缓岗的一部分。阳谷缓岗占全县面积的百分之四十八点七,俗有“阳谷三山不见山”之称。
  ③、【古塔夕照】
  阳谷古有塔,在夕阳辉映下,云绕雾笼,风景如画,其景颇丽。
  ④、【阿井胶泉】
  阿井又称古阿井、阿胶井,在阳谷县阿城镇,其水适宜熬胶。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东阿县故城’大城北门内西侧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供天府,本草所谓阿胶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井深数丈,以青砖砌就,井口以长方形青石板覆盖。
  ⑤、【孟母祈蚕】
即 孟母祠亦称祈蚕祠,又称孟母庙,乃孟母祈蚕之所也。相传:孟母仉氏至齐停留居住此地,曾在这里兴德化,劝农桑,树母仪,留圣迹。祠在旧谷城东北四十里安乐镇西平坊村南二里许。      
  ⑥、【沙河雁渚】
  过去阳谷城南沙河,每到秋季,大雁过此,群群停留,甚为有趣。
  ⑦、【荆门驻节】
  上下二闸,在城东五十里张秋境内,常有漕运官员及运粮船队在此驻节。
  ⑧、【七级古渡】
   在阿城北约十余公里,古称毛镇,后因古渡建有石阶七级,遂改名七级镇。大运河穿镇而过,镇市始分为东西两部分,中间吊桥名为古渡,为两岸之关键。
  ⑨、【月堤环向】
  月堤又名鲁堤,在阳谷城西北15里,与城南鲧(gǔn)堤相对。其堤为汉成帝时王廷世运土塞黄河决口所增筑。此堤形如新月之钩,环绕过境,故名也。
  ⑩、【西湖秋水】
  城西十五里地势低洼,射以周边。每逢秋季雨潦,至南北三十里,东西八九里内一片汪洋,湖水连天。
临清十景:凤岭锺英、东郊孤松、塔岸闻锺、鳌矶凝秀、泥寺春晖、汶水秋帆、卫浒烟柳、书院荷香、平岗积雪、古槐阴井。
  凤岭钟英
  凤岭钟英指临清公园西北角之上黄土岭。其高岭的形成与龙山一样,属于开运河南支时积土所致。岭下旧有三官庙,规模宏大。清朝康熙皇帝于一九零三年来临清时,易其庙为“无为观”,并濡墨作匾。乾隆皇帝曾七下江南,路过临清。一七七零年南巡时,自无为观下船乘马由岭上而过,至头闸口下鸡嘴坎复登舟而去。事后,当地文人借此为临清溢美,将此岭命为“凤凰岭”。新中国成立后此地建成人民公园。目前这里已是春来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冬至仍见竹林青青,松柏森森。真是园林风貌,日新月异。不愧凤岭钟英之佳誉了。
  鳌矶凝秀
  鳌矶凝秀一景是指现在临清剧院东侧鳌头矶建筑群而言。明代永乐十五年,开运河南支时,北支遂废,在雨河分叉之处砌石坝防止冲刷。其坝形如鳌头,原北河上的临清闸,会通闸和南河上的头闸,二闸其左右为四个鳌足而广积桥(先锋桥)拖后,权作鳌尾,致成全鳌概念。明代正德年间,知州马纶因见石坝系熬形,故题名“鳌头矶”。
  泥寺春晖
  临清土城北门里(卫河东)即今盐业公司驻地,原有古刹。传为元时建,名泥陀寺。据查,明代礼部尚书、武进人胡滢撰有“敕赐净宁寺碑记”,即指此寺,文中记有“奉钦依准遵盖殿廊元、山门、方丈、伽蓝、祖师厨库,僧房、装塑储佛像、幡花供具……兹寺乃西天佛子大国法师重建盖造,又蒙敕赐名”等等。至今,当地人常讲“泥陀寺的佛一千多,一个罗一个,跟活的差不多。”
  塔岸闻钟
  临清土城北门外三里许卫河套内,有九级八面砖塔,高六十余米,其顶形如将军盔,威武壮观。整个基座为条石叠砌,高五点三米,周长三十九米,塔身为砖石木混合结构。门向南开,内有壁道盘旋可上,两层以上八方设门,四明四暗对称美观。原来各角都有雕刻横木伸出,所系铜铃常在微风中飘动,叮咚作响,声震原野,故人赞曰“塔岸闻钟”。
  汶水秋帆
  临清鳌头矶前运河之名有四。(1)会通河。(2)汶水。(3)闸河(4)运河。因运河源出于泰安仙台岭,抵徕山南与小汶河相汇,经汶上跨南旺湖而北流,故名汶水。得知往昔每年秋季南粮北调,自三里铺至头闸口,其间停船一百二十八个船队,帆樯林立装卸,数月不败。汶水秋帆当指此景。清朝光绪二十七年(公元一九零一年)??浦线通车漕运停止,此景大煞。
  古槐阴井
  经查访,临清东门外,林园林东北角上,原张树梅家打谷场旁边有古槐一株,干高八尺,围长两丈,虬枝蜿蜒,叶遮碧空,阴下有水井,树影倒映水面,别有奇致。故曰:“古槐阴井”。
  卫浒烟柳
  临清原避雨亭西南侧,今先锋大桥西南约二里许河套内,有半月形柳行,隐约可见烟柳景象。一九三四年版《临清县志》,载有张树梅《游柳树园》诗。其中有“卫浒秋深万木调,柳园景倍萧条,蜀浪拍天云似幕,日风撼树叶如潮”之句,描绘出当年河坡柳树生长之繁茂,“卫浒烟柳”即指此地。
  书院荷香
   明清两代实行科举制,以孔庙为学宫,此外另设书院共同育士纳才。临清“清源书院”建于明代嘉靖十一年。乾隆三十九年毁于战火,乾隆四十一年临清升直隶州,在工部营缮司旧址创建考棚,其东改建书院。于院中掘池栽莲喻君子廉洁。“书院存香”即指此处。
  平岗各雪
  平岗乃指沙岗而言,临清河洼、土桥一带原为沙河,第五中学东北有地名曹家岗,郭家岗、薛家岗之说,此地多沙,平岗积雪即指此处。
  东郊孤松
  临清砖城东门外二里许,有古树一株,高三丈,围长两丈,齐腰处有斑斑突起,状若层云,树冠形如巨???,其树似虬龙盘旋。更奇怪的叶有五种形状。即米粒、竹篾、针、喇叭形。所以人们称为五样粉。炎夏坐其阴下顿觉凉爽。雨季可供人避雨。
高唐九景:马湾晓月、浮图映日、高阁凌云、郑桥渔歌、南寺锺声、爵堤雪影、龙井清泉、漯水秋风、唐寺棉市。
  【马湾晓月】
  “马湾”即“马颊河”。它流经高唐的时候有水曲折流出,形成黑龙和白龙两个水潭。每当有下弦月出现时,月影映射到水面上,月亮和月光就在水面上浮荡,称为高唐八景之一。
  【浮图映日】
  “浮图”是塔的别称。高唐有一个很有名的佛教寺院大觉寺。有十三级佛塔一座,高三十六丈,高耸入云,耀眼生辉。传说是唐代尉迟敬德所建,清道光九年(1828年)地震时倾斜,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倒塌,现正着手重建工作,此也称作高唐八景之一。
  【龙井清泉】
  “龙井”在高唐城东北二十里的古堤下,今已不存,古时泉水清澈,常用不涸,成为高唐八景之一。《稽神录》记载:唐僖昭两朝时,魏州人罗宏信投寄高唐田氏,田氏抚爱如子。一日,罗宏信疏浚井,忽有一龙自井出,此时雷雨交加,众皆惊悸,罗宏信自井中出,神色自若,竟然无恙,此后人称“龙井”。罗宏信曾任节度使,后封临清郡王、豫章郡公、北平王,世称魏州博天大将军。
  【高阁凌云】
  “高阁”亦称“奎光阁”或“鼓楼”。明朝景泰二年时,即1451年,由知州赵玉始建。后来年久失修而废弃。清朝康熙三十年即1691年,知州谈榕重建,并铸造一口大锺悬在上面。百姓称呼它为谈公楼。道光十三年(1833年)新任知州徐宗干又修,奉斗奎于上,又更名为“奎光阁”。成为高唐八景之一。
  【郑桥渔歌】
  “郑桥”在高唐境内的马颊河上,也叫张家桥。郑桥渔歌或郑桥捕鱼,场面繁闹而动人,成为高唐八景之一。
  【南寺锺声】
  是指高唐东南的大觉寺,该寺唐代创建,明洪武、成化年间相继重修。永乐年间住持曾在寺前立草舍三间,凡南来北往路过高唐又身染疾病的人,都留在这里住下,并给汤药治病。夏天就设下瓜果,周济饥渴的人。一直这样做很多年。后来的住持僧人佛号玉巗教化民众,重修寺院,带领众僧伐木,运石,前建大门,中建大雄宝殿,后边修法堂,东边建观音堂,西建禅房。殿内重塑佛像,真是金碧辉煌,幡幢隐映,锺鼓相互设置,外侧绕院墙植树。永乐15年明成祖北巡,驻高唐,赐住持“神僧传经”。正德年间,又建千佛殿和千佛阁,非常壮观,成为高唐一大观瞻之处。
  【爵堤雪影】
  古代高唐有“爵堤”,隆冬时节,瑞雪披被,银装素裹,美丽动人,所以“爵堤雪影”又称“爵堤雪浪”或“爵堤晴雪”,列为古高唐八景之一。
  【漯水秋风】
高唐县古有漯水、鸣犊河、马颊河、徒骇河、赵王河、唐公沟、宫公沟等。由于受黄河决口和改道影响,漯水、鸣犊河、赵王河已经干涸或绝迹,现在的徒骇河是古漯水和黄河故道渐变而成。古漯水流经高唐,秋风生凉,水多潦溢,古列为高唐八景之一。
  【唐寺棉市】
  (也叫秋成棉市):高唐种植棉花较早,明代,棉花市场已成为朝廷向当地农民征收的主要实物。清朝,棉花种植又有发展。棉花市场进一步繁荣,在城南大觉寺周围形成堆玉铺雪的大棉花市场,成为高唐八景之一。
  茌平八景:马庄春雨、圣庑灵槐、连村烟市、茌巅酒泉、孟馆清风、草堂书声、梁原霁雪、髡林夕照。
  【马庄春雨】
  马周(601~648)唐初大臣。字宾王,今茌平镇城东马庄人。马庄,有一奇特之景:马庄春雨,在《茌平县志》中列为八景之一,并有全景照片。有诗曰:“城东二里,马周故居,村庄之内,地有亩许,三月春暖,零露如珠,宛如江南,毛风细雨”。列茌平古八景之一。
  【圣庑灵槐】
  圣庑指茌平城中古文庙,庙内大成殿前有槐一株,枝柯盘旋,其形似龙,覆盖其上,云雾蒸腾,每逢天阴,其形益真,故称“灵槐”。列茌平古八景之一。
  茌平文庙遗址在县粮食局院内。茌平文庙遗址有大殿和东西廊房。殿中有孔子像,两排廊房列着孔子七十二圣贤弟子牌位,其排列为孔庙形式。据《茌平县志》记载:“圣灵槐”在大殿前,有三株,约碗口粗大,槐前有一石碑,上书“灵槐”二字,枝柯盘旋,其形如龙覆盖其上,时有祥云,每到阴天可见其形,所以,很多墨客、诗人赋诗颂槐。
  【连村烟市】
  连村,即鲁仲连家乡,又称鲁连村、望鲁店。茌平县志说此村“晨光未霁,或夜月清沏,望之如城市然”。故称“连村烟市”。列茌平古八景之一。
  望鲁店,茌平县冯官屯镇有个叫望鲁店的村。据传春秋时期,齐人高士鲁仲连在此居住,后来,孟子造访鲁仲连,行到刘集店中病倒,瞭望鲁仲连故居许久,不及而返。由此得名望鲁店。村中有鲁仲连祠,村东北有鲁仲连墓和碑。
  【茌巅酒泉】
  茌平县有茌山,其上有古泉三眼用以酿酒,香冽异常,人称酒泉。列茌平古八景之一。
  【孟馆清风】
  孟馆,即孟子曾经居住过的馆驿。当年孟子由邹去梁,路过茌平,在今茌平东门外住过,他住的地方人称孟馆。此处树木森森,浓荫蔽日,气爽风清,虽暑犹凉,人称:“孟馆清风”。明代东昌知府叶天球曾重建,今已不存。列茌平古八景之一。
  【草堂书声】
  草堂在茌平文庙东畔,名茌山草堂。金代翰林马兴祖曾读书于此。多年之后,人们过此,犹似有读书声传出。列茌平古八景之一。
  【梁原霁雪】
  霁(音:jì)。梁原在茌平北1公里,每当冬月雪飞,千里一色,虽旭日已霁,积雪不释,游其郊,目耀气清,足下如碾碎玉,别有风趣。列茌平古八景之一。
  【髡林夕照】
  髡(音:kūn)即淳于髡,战国时茌平县人。姓淳于,因受“髡刑”而名髡。家在今茌平一中后百米处,发现残碑,上刻“淳于先生之墓”。“髡林”即淳于髡墓林,在夕照中烟雾缭绕,郁郁苍苍,其貌颇盛。其墓在茌平县城西1公里处,以“髡林夕照”列茌平古八景之一。
  博平八景:东渠蜃汇、阜城暮雪、旭阳岳岚、灵址朝烟、禹堤春树、莲池秋月、晋台晚照、犊河圣迹。
  【东渠蜃汇】
  博平镇东古有水渠,水光雾气,常映出楼台亭阁,即海市蜃楼之幻景,人以为奇,列博平古八景之一。
  【旭阳岳岚】
  博平古有城楼,名“旭阳楼”,每当万里晴空登上城楼,东望泰岳,碧峰插天,,翠色如黛,时有奇云间出,与远山相乱,或赤霞倒映,万山皆紫,景观奇特。列博平古八景之一。
  【灵址朝烟】
  即古灵县,其故县城在博平镇东北40里,高唐南镇之畔,每当清晨旭日东升,烟笼霞照,景致甚美。列博平古八景之一。现在高唐境内。
  【禹堤春树】
  禹堤又名鲧(音:gǔn)堤。传为大禹治水时所筑,自博平西南入境,蜿蜒百里,禹堤之上,古树阴森,风来习习,人行其上,辄想当年大禹治水之功绩。列博平古八景之一。
  【阜城暮雪】博平城内旧有阜城台,台上有楼,高数丈,甚为壮观。每至冬季,回风舞雪,俯视阎闾,玉界琼田,万片一色,为一特有景色。列博平古八景之一。
  【莲池秋月】
  莲池即莲花池,原在博平城内儒学学宫之东,每当夏季,莲花朵朵,莲叶漾漾,景色美丽,至秋,月光映水,碧波粼粼,亦甚幽雅,为文人墨客游赏吟诵之所。列博平古八景之一。
  【晋台晚照】
  晋台原在博平城内,春秋时,晋公子重耳逃难,辗转至此。齐桓公热情相待,安排齐姜服侍他的生活,又筑高台供其眺望晋国,故称晋台。传说晋台之上有一颗树,每当夜晚月移而树影不移,因此称“晋台晚照”。列博平古八景之一。
  【犊河圣迹】
  犊河即鸣犊河,即茌平境内之古黄河,原有渡口。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至博平,当准备渡河去晋国时,听到晋国大夫窦鸣犊被杀的消息,遂止。后人将孔子到过的渡口称为“鸣犊口”,列为圣迹,列博平古八景之一。今在高唐境内。
莘县八景:马颊环流、斗城捧月、甘泉淑玉、古塔摩天、伊庙松风、冰井呈霞、弇山藏秀、祐堂槐影。
  马颊环流
  马颊环流亦称马颊分流,马颊河古为禹疏九河之一,因河道上宽下窄形如马颊而得名。该河起源说法不一:一说禹疏九河之一(《莘县志》);一说是禹疏九河之迹(《朝城县志》);一说乃黄河故道,因下注笃马河故有其名(《观城县志》);一说唐开马颊河(《莘县水利志》)等。该河源于河南省濮阳县东,向东流经河北省大名县的冢北进入本境,经董杜庄、张鲁、河店等8个乡镇至河店务庄出境入聊城,经高唐、陵县、庆云,至无棣县注入渤海,全长437公里,流域面积8693平方公里。其中莘县境内长31.5公里,流域面积291平方公里。马颊河为纵跨豫冀鲁三省的排涝河道。
  “马颊分流”作为原莘县和观城县的八景之一享誉数百年之久,历代职官文人观景抒怀,留下了许多传世诗篇。明代知县王琛有诗《马颊河》:“银黄别派寄人间,昼夜潆回一带湾。雨洒波文添皱绿,泉穿石眼弄潺源。碧莲鱼跃开仍合,青荇风牵去复还。好景满怀吟不尽,临流钓叟自清闲。”展示了马颊河昔日的风采。
  抗日战争时期,马颊河畔茂密的林木、灌丛、芦荡掩护抗日军民,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建国后,冀鲁豫三省人民团结治水,把马颊河打扮得更加美丽。河上桥、涵、闸、渡槽配套,河岸绿树成荫、灌木丛丛、芳草萋萋,构成纵贯南北的防风林带,与马西林场共同形成改造小气候的平原绿洲,成为消夏观光的好地方。
  斗城捧月
  莘县境内古有城,正方形,似斗,俗称斗城。城池高峻,雉堞连云。登上城楼,仰望明月,皎皎在天,别有情趣。为古莘县八景之一。
  甘泉淑玉
  甘泉又名龙眼井、甘泉龙眼井。位于县城东街,水甜如饴。相传,昔有领命欲取东海水以疗疾者,限期甚急,夜宿莘县东鲁店,梦里有神相告,说此地有泉,其源通东海,可以复命。天亮后至井尝其水,味甘美,取水煎药,病果愈。“甘泉漱玉”为原莘县“八景”之一。
  古塔摩天
  古塔摩天,指莘县雁塔而言。
  莘县塔亦名宝塔、雁塔。位于莘县城内,建于金天眷二年(1139年),一说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
莘县雁塔为楼阁式十三层平面八角型砖塔,塔底层东西长23米,南北长22米,高40多米。
据旧志载,塔顶上有铜笼能容二十余人,可望七十里,至顶可望数十里,并有“手可摘星辰”之感。塔有四门,入北门可攀至顶部。
  南门内有一尊石雕女神像,传为南海大士,俗称“石奶奶”。莘县一带百姓旧有正月十六登塔,十月十八日赶庙会之俗。1928年破除迷信,拆庙拉神,古庙不复存。
莘县雁塔曾为“拒寇护城”起过重要任用。明清两代曾数次维修,邑人亦“迭赋鹿鸣”,将塔视为莘县的骄傲和莘城的象征。
  1944年解放莘城时,塔作为全城的最高点被我军首先占领。
1968年塔被以“不安全”为由拆毁,拆出五部北宋刻本《妙法莲花经》、一部写本《陀罗尼经》、一座小银塔和一具石函。函内有舍利子,上漂浮着银质薄片船。银塔属板金工艺,玲珑剔透、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经书、银塔现存山东省博物馆,石函存县文物室。1981年、1982年《文物》杂志对其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作了高度评价。巍峨雄伟的雁塔,历史上多被用作军事瞭望台。
  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伊庙松风
  伊尹,名挚,出仕前,曾躬耕于莘野,教民种谷植桑。
  伊尹生活在夏殷之间,他协助成汤打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荒淫暴虐的国君夏桀,废夏立商。汤尊之为阿衡、保衡,总理国事。
  后又辅佐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帝,乃五代元老,世称贤相,孟子称其为“圣之任者”,故后人称伊尹为任圣。
  伊尹去世后,商朝君王沃丁以天子礼葬之。
  在莘亭东古有伊尹庙,又称任圣祠。为汉时创建,后多次移址重修。清代移于城内。有正堂三间,门一间,周环垣墙,院内松柏参天,气象幽森,古为莘县八景之一,曰:“伊庙松风”。
  莘亭伊尹耕处
  莘亭位于莘亭镇大里王村西。莘亭,始建于汉代,后亭废基存,清康熙五十五年东昌知府程光珠书“莘亭伊尹耕处”,题曰:“尧舜之道,畎亩之中,圣作物睹,龙云虎风。”令县令刘萧勒石立碑,重修莘亭,亭东侧有伊尹庙。
据《孟子》记载,伊尹相商前曾躬耕于有莘之野,后来莘县城北之地一度被称为“伊田”。
莘县旧志载:“莘之北门外曰伊尹田,世传为伊尹躬耕处也。
  冰井呈霞
  冰井位于城西北莘城镇武庄。其水极冷,类于冰,故名。相传刘备为平原令时过此,六月天热,渴甚思冰,饮此井水而渴解;天将雨,则有霞光瑞霭自井中出,其景甚美,故“冰井呈霞”被莘县旧志列为“八景”之一。
  弇山藏秀(弇:音读yǎn)
  弇山在莘县河店镇马桥村西。后魏孝昌二年(526年)地下忽有泉涌出,下为碎石,俗称此处为弇山。后人甃泉为井,建亭于其上,列为莘县八景之一。
  注:甃(甃音:昼zhòu),帛《易》作“椒”。其意为修治。又说为以砖瓦垒井壁。
  据山东东昌府志记载:莘具,南按伏阳之水,北抵清源之河,东近于会通西联乎,谓川境内坦而低洼,相间亦郡西形胜地也,弇山在县治北四十里马城镇西,后汉孝昌三年泉忽涌下,有碎石乎为弇山,后人因甃泉为井,建亭其上,今亭废井存。
  祐堂槐影
  “祐堂”指三槐堂,三槐堂是宋朝名相王旦家族的宗祠,坐落在莘城镇东北的群贤堡村。苏东坡在《三槐堂铭》中写道:“魏公之业,与槐俱荫。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荫满庭”。详见“三槐堂”条。
  龙潭涌浪
  北马陵村过去这一带是一排排东北、西南走向的大葫芦沟,下雨可排水,晴天可通行。
  据观城县旧志上说,东汉王景修金堤,位于马陵附近的堤段叫“马陵堤”,堤下有十亩大的黑龙潭。大雨时,洪水顺纵横交错的大沟汇入黑龙潭,潭满后顺沟东流,注入范县的竹口坡,再向东入阳谷的鹅鸭坡。黑龙潭至清初尚存,后渐被淤为平地,“龙潭涌浪”是清代“观城八景”之一。
  冠县八景:文庙古柏、冉子贤祠、花园风景、辛庄禾黍、洪钟远震、清水晚吟、堤固桑林、萧城晓烟。
  【文庙古柏】
  冠县文庙原在县治东,金贞元间知县鲁仔建;元明清三代多次重修。内有崇圣祠、名宦祠、乡贤祠、忠义祠、节孝祠、明伦堂、敬一堂、文昌阁、魁星阁等建筑。院内有古柏,干老枝繁,郁郁苍苍,为冠城胜景。
  【冉子贤祠】
  即冉子墓原有祠。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多次来聊城讲学传道,留下了多处历史古迹,冉子墓即是其中之一。据传,冉子来冠县讲学,不幸病故。按古人“葬不择地”的习惯,遂葬于冠县。
  冉子墓在今冠县县城西北九公里的高王段村。
  【花园风景】
  冠县桑阿镇大、小花园头村,原为花园,景色优美,列为冠县一景。
  【辛庄禾黍】
  辛庄在冠县城北,地处平原,每到秋季,禾黍依依,景色宜人。
  【洪钟远震】
  冠县城旧县署东侧,古有钟楼,高四丈余,上悬大钟,为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制造,钟高八尺余,重9990市斤,俗称万斤钟,钟音洪亮,声震方圆数十里,为冠县胜景。
  【清水晚吟】
  清水即清河,亦名卫河、淇水、白沟等。清水镇古有城堡,有驿舍,为车船往来之要冲。
  【堤固桑林】
  冠县冠城镇有东、西提固村,过去多桑田,盛产蚕茧丝绸。
  【鲧堤春柳】
  鲧堤又名金堤、太黄堤、古堤。宋代大政治家、大文学家司马光鲧堤诗中有“东郡鲧堤古,向来烟火疏。堤封百里远,生齿万家余。…”之句。“鲧堤春柳”为旧县志所载县内八景之一。
  【萧城晓烟】
  萧城晓烟指萧城遗址。萧城坐落在山东冠县北馆陶镇东南约三千米处。因1967年在城内发掘出的明隆庆年间山西按察司杨师震之墓志铭中有“葬于萧城之源”字样,故又名“萧城”,其“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长城以南,首屈一指”。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萧城为2006年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阿八景:归台遗井、洪范浮金、黄石仙踪 、鱼山闻梵 、山监山出云、浪溪春水、虎窟秋风、扈泉涌碧。
  洪范浮金
  在平阴县城西南30公里的洪范池镇洪范池村南。此地突地涌泉,甃石为池,长宽各7米,水深6米有余,清澄见底。游人掷钱入池,(硬币)飘摇旋转不能直下,阳光照耀闪闪发光,故名。
  狼溪春水
  指狼溪河流经东阿镇东阿老城区,永济桥上下河段。狼溪河汇东南山中诸泉水,绕山穿谷西北而行,穿东阿老城而过。老城东西之间有永济桥相连,以通往来。春时云树低垂、流波荡漾,风景甚美,故名。
  山监山出云
位于洪范池镇东的大寨山上。大寨山旧名大山监山,主峰北侧有一陡峭山峰与山崖裂开近一米的缝隙,雨前阴云从石缝中喷出,煞是好看,故曰山监山出云。
  扈泉涌碧
  在洪范池镇南的云翠山东北山麓,有扈泉。泉在山崖下,有坎如井。水从井中涌出,触岩抵石,声闻数里,溅起水花如雪而得名。泉上的石壁上刻有“扈泉涌碧”四个大字。
  冲崖上出有飞泉,倒泻争如瀑布悬。
  归台遗井
  兖州续志云:《春秋》谷城杜予曰:“小谷城中有管仲井,亦谓之夷吾井,又井侧相传为三归遗址,石碣尚存”。三归台位于东阿镇西,东阿老城南门外,南辛庄北,土丘尚存。
  黄石仙踪
  位于东阿镇北一公里处的黄石山顶。山顶有黄石,传为秦末授书给张良的圯上老人所化。山下有黄石公祠,山上有黄石公洞及雕像,故名。
  虎窟秋风
  在东阿镇西2公里的范庄村南的狮耳山。狮耳山又名虎窟山。山腰有观音堂,观音堂东侧山腰处山崖下有三洞,西侧两洞曰八仙洞和三仙洞。由八仙洞下东行三十米的山崖上有一直径0.6米的天然石洞,洞深3米,里端细小,蹲在洞内,可听到咚咚的声响,经久不息,故名虎窟秋风。
  鱼山闻梵
  在东阿镇西黄河西岸的鱼山(今属东阿县)。鱼山即吾山,山上有东阿王曹植墓,下有祠。吴苑记云:“陈思王游鱼山,闻崖里有诵经声,清远嘹亮,因使解音者写之,为神仙之声”故名。
观城八景:月河春澜、金堤夕照、龙潭涌浪、马颊分流、窦氏青冢、灵公鹤池、东郊牧笛、西寺晚钟。
  月河春澜
  据旧志载,月河在县城东南隅,称河,实为池。城内别无明水,只此一处,故人重之。此池形状如月,大可百亩,池中水长年不竭。每逢春雨初霁,池中不涨,澄清如镜。春风起处,浪起涟漪。池周多年生柳树,婆娑树影,映着一池春水,景色十分宜人,故被列为一景。
  金堤夕照
  金堤即紫金堤。因其西起河南孟县的紫金山,故名“紫金堤”,简称“金堤”有固若金汤和重要、宝贵之意。登高远眺,旧堤如龙伏地,蜿蜒而行。堤下染上一抹橘红,与堤下水光相映,亦成一景。
  龙潭涌浪
  古龙潭在观城东南十三里,马陵堤之北,大不满十亩,水却极深,难测其底,故以潭相称。大雨时,田野之水皆流入潭,潭满则顺堤流,最后注入范县的竹口坡。天旱时,潭水亦不枯竭。
  马颊分流
  马颊河在观城东八里,即禹疏九河之一。此说不确。多种史料显示,不论古马颊河还是今马颊河,均不留经观境。旧志中所说的马颊河,实际沙河。沙河有四角池(今古云镇东池、西池附近)发源北流,过夏家沟,经观城东,汇入南乐来水后,流入朝城县境,然后折向东北入莘县,由莘县城东北,经阳谷界流入聊城境。沙河流经观城时,有马家沟、夏家沟等支流汇入,干支分明,故又“马颊河分流”之说。
  窦氏青冢
  观城南八里处有窦冢,关于此墓来历,旧志上由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汉文帝的皇后窦氏之父少翁曾在观城南一水潭垂钓,不慎落水而死。窦氏之子景帝即位后,命人填筑大坟葬其外祖父,是为窦冢。史书载,窦皇后祖籍观津县。观城西虽曾有过观津地名,但不是县。南北朝时,北魏曾任冀州刺史的窦瑾,卫国(今观城)人,死后葬于此地。窦瑾,字道瑜,少以文学知名,官声甚佳。后人将其墓列为桑梓一景,亦属情理之中。
  灵公鹤池  
  即旧志中所说的四角池,沙河即以池为源头。史载,春秋时期,卫懿公喜养鹤,民间献鹤者皆有重赏,所养之鹤皆有品位,享俸禄。懿公出游时,常以车载鹤行于前,号曰:“鹤将军”。卫都帝丘(今濮阳西南),观地属卫,卫懿公曾在今古云一代修池养鹤,池名四角池。今东池、西池村名皆与此有关,八景中说“灵公鹤池”,实应为“懿公鹤池”。
  东郊牧笛
  观城东系一片草地林莽,人烟稀少,十分荒凉。至宋代仍有参天古树,树林幽深,人迹罕至,时有野猪出没,人称“野猪林”。《水浒传》中描写的鲁智深救林冲之野猪林即此地,有树有草,又近城郭,自然是好牧场,故常有牧童来此放牛。牧童无事,多以竹笛自娱。草地开阔,树林茂密,笛声响起,更显悠扬,天气晴和是可闻数里,文人闻声触景,极易生情。
  西寺晚钟
  西寺指显庆寺,在观城西约4里处。建于明崇祯年间。寺内有钟,撞击时声闻数里。观城县城偏西,每逢钟声响起,县城内亦清晰可闻,颇有仙韵。
  恩县八景: 运河帆影、漳南夜月、龙湾春晓、西山远眺、槐荫清风、平沙落雁、古渡渔烟、贝野长堤。
  运河帆影:
  古代京杭大运河是沟通南北的交通要道。南方的丝绸、茶叶、大米、瓷器经运河北输入京,北方的煤炭、棉花、瓜果蔬菜经运河远送江南。清代龙舟几下江南途由此水,南方举子进京赶考必经此路。于是,大运河一年四季舟船如梭,桅杆如林,纤夫号子昼夜不断。古恩县境内,运河堤远漕宽,视野开阔。驻足运河大堤之上,但见杨柳疏处,稼桑稍头,朝晖夕霞之下,白帆片片,来去从容,蔚为可观。运河帆影遂成为大运河岸边独特的风景。
  漳南夜月:
  漳南镇位于漳卫南运河岸边,是现在武城县鲁权屯镇的一个村庄。古代的漳南颇具名气。《旧唐书.窦建德传》开篇首语“窦建德,贝州漳南人也”。隋末农民领袖窦建德起兵漳南镇,聚义高鸡泊(今恩北大洼,古时渠沟纵横莞蒲阻深),筑有点将台。漳南这个小地方从此也因人而名,声望远播,一时贤达云集,人物丰茂。此地曾建有漳南书院,开馆授学,徒生甚众。风清月朗之夜,书院师生及四乡人等,登台赏月,诗词歌赋,咏物舒怀。到漳南点将台赏月遂风靡当时,成了当地儒雅之事,漳南夜月便也成为恩县一大著名景观。人传,点将台上曾立有“漳南晓月”石碑一方,想必即铭此事。
  龙湾春晓:
  古恩县西部边陲与古武城县交界之处, 沙河滩以东曾有一龙潭水湾。水不大而深,湾不名而秀。传说有龙潜居此水,故名龙湾。龙湾周围多植垂柳,与宁静的水面相映成画。每年春天,大地回暖,万物复苏之际,早晨的龙湾水蒸成雾,柳随风摆,轻烟袅袅,垂丝依依,朦胧变幻有如仙境一般,竟引得无数游客早起晨赶,到龙湾来踏青赏春。龙湾春晓之景观也就不胫而走,闻名遐尔。后来,水枯湾平无从觅迹,但武城县甲马营镇龙湾村还在,也算是对古景的佐证吧。
  西山远眺:
  景观地点在武城县原旧城西关村西。古时,平原地方无山川之秀,文人雅士难为登临之乐事,遂有好事者在此堆土为山,名曰西山。每逢春明秋高之际,夕阳欲下之时,登临西山,凭目远眺,但见霞映西天,远屯若云,烟笼万禾,百鸟归林;霞亦灼灼,云亦隐隐,烟亦渺渺,鸟亦点点。构成美丽乡村的晚景图画,使人观之遐思不尽,流连忘返。
  槐荫清风:
  武城县四女寺是个远近闻名的千年古镇,又是当时卫运河上的重要码头,常年商贾云集,繁华非常。历朝官府设漕运、盐铁、税收、商业等多个管理机构于此,故有“恩县衙门在寺上”之说。四女寺的名称源自一个美丽的历史传说。原先有一对老年夫妻,膝下无子只有四个女儿。四女皆至孝之人,个个抱定侍奉双亲终身不嫁之念。老人无奈,为不误众女儿终身大事,令四个女儿每人栽种一株槐树,并言明谁种的树死了谁就得出嫁。四个女儿人人都想姊妹外嫁而自己留下事亲,所以背地里就往其他姊妹种的槐树上浇开水,以期把别人栽的槐树烫死。谁知,槐树灌浇热水越浇越旺,结果四女皆末出嫁,侍奉双亲一生。后世之人为彰四女孝德,建起四女祠,其村也改名四女寺。由此,在四女寺周围种植槐树便有彰显孝道的另一种含义,所以十里八乡植槐颇多。人们走在槐荫之下,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大自然带来的清新凉爽,还有事亲尽孝的习习古风。槐荫清风这一自然景观,也就多了些文化底蕴。现在,四女寺附近依然槐树很多,若有空闲去槐荫里走走,你一定会感觉到千年古韵至今犹存。
  平沙落雁:
  古书上说:去恩城西十里余,野旷沙平,春秋之际常有鸿雁翔集。此处正是现在的武城县良生官庄以东地域。这里原是黄河故道,多沙且阔平,若有雁阵起落,也确乎值得一观,难怪能自成景致。现在,此处封沙育林,树木参天,绿荫无际,状类森林公园,风光更为可观。
  古渡渔烟:
  古书记载,平原县王打卦附近黄河古渡口,渡口上下沿河人家多以捕鱼为生。每到傍晚时分,人们捕鱼归来,泊舟渡口两岸,船头挂灯,舱内做饭,炊烟袅袅,渔火点点,河流船摇,灯映水红,一派神秘朦胧,再加之渔歌晚唱,隔河呼应,此景实实令人着迷,难怪古代书籍多收录之。
  贝野长堤:
  此景是指贝州大地上的陈公堤。陈公堤北起山东德州,南至河南滑州,长七百余里,建于宋朝神宗年间,因是太守陈尧佐率民所筑,故名陈公堤。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一堤突兀而起,蜿蜒南北,形似游龙卧野,其景甚为壮观。堤上林密草深,闲花点缀,凭高望远,悦目怡心,小景着实宜人。陈公堤成为著名景观的深因,还不仅仅在于其莽野长龙之象,春花夏荫之观,重要的是它以巍巍堤身千年以来抵挡洪水,护卫着左右千顷良田,万家平安。
  馆陶八景:陶山夕照、东岳晴云、驸马古渡、黄花故台、卫河秋涨、萧城晓烟、长堤****、古井甘泉。
  1.陶山夕照.
  古陶山,在太阳将落的夕阳照耀下,绵延起伏,明暗相衬.山上的树木,在微风吹动下,自然摇摆,呈现出一幅美妙的画卷.
  2.东岳晴云.
  (北)馆陶城东古刹,远映河岳,极目碧空,烟云缭绕.
  3.驸马古渡.
  即驸马渡,遗址在河北馆陶城东.西汉文帝长女刘嫖驸马陈午,宣帝长女刘施施驸马于永,巡视封地和臣民,在此渡口进出馆陶(今东古城)城,人称驸马渡.
  4.黄花故台.
  遗址在今河北馆陶社里卜村东,卫河西浒.东汉光武帝三女馆陶公主刘红福在其封地傍卫水筑高台,建望河楼.旭日东升,对镜梳妆,名为黄花台.
  5.卫河秋涨.
  夏末秋初,卫河水涨数尺,船行如梭,款乃相接.
  6.萧城晓烟.
  红日东升,仰望萧城颓垣断壁,犹如如浮云烟雾,联想宋辽之战,足以壮人志气.
  7.长堤****.
  即汰黄旧堤,今黄河故道,婉蜒东北,一望无际,春天到来,绿色遍地.
  8.古井甘泉.
  相传在馆陶旧县城,西街偏北有一无缝井,水涌如泉,水质甘甜.
  张秋八景:戊已雄峙、漕湟要津、桃城蜃市、龙潭镜波、石桥控海、丽樵拱岱、阿井胶泉、月岩泉寺。
  (一)、戊巳雄峙:
  黑龍潭上,中峰隆起,松檜陰森鬱然,有雲霞之色,其顛一亭,即梁父徂徠可坐而招也(《张秋志》又载:戊巳山弘治七年塞決河成,通政使韓公鼎築龍潭之上名曰戊巳,列爲三峯,環以松檜,後有蓮花池,瀲灔可愛,及河東建城,蓮池隔在城外)。
  (二)、漕湟要津:
  冠蓋雲從,軌檣鱗集,寔中原綰轂之襟喉(《张秋志》又载:漕河即會通河。南自戴家廟入境,北至七級,共長八十里,自戴家廟至沙灣二十里,屬壽張。自沙灣至張秋北五里舖十五里屬東阿,自北五里舖至官窑口四十五里屬陽榖)。
  (三)、桃城蜃市:
  桃城舖傍一丘,高可數仞,即魯桓公期衛候處。每陰雨後隱隱有市井車馬之形。
  (四)、龍潭鏡波:
  潭周百餘丈,其深叵測,明徹如鏡,波光柳色一里清遠。春之日,秋之月,景□奇勝云(《张秋志》又载:黑龍潭一名平河泉,在張秋城东半里,故黃河決口也。東堤即塞其地,湧泉如線,南流百武,滙而爲淵,方數十畝,其深叵測,陰雨則有物如蛟龍狀浮沉水面,人不敢蹤跡,至歲旱禱雨輒應,郡中揚旦欲涸其水,風雷大作,舟皆覆沒遂止。其水大旱不枯,即冬月猶時湓溢,從新閘口流入小鹽河不輟)。
  (五)、石橋控海:
橋凡五空,虹旦百武,極目平原,海門烟樹可襲,每夏秋水洩時,墳如瀑布,宛有珠簾雪屋之奇。
  (六)、麗譙拱岱:
樓枕浮橋口,層軒縹緲,爲遠近壯觀。
  (七)、阿井靈膠:
詳見古蹟(即:在故阿城中其水不盈数丈,色绿而重,禹貢所傳曰:濟水所經,清洌而井汲出日久味不變。煮黑驢皮爲膠可療風疏痰。《寰宇記》云:東阿舊有大井若車輪,深七八丈,汲以熬膠,每嵗入貢即此)。
   (八)、月巖泉寺:
  鎮東南坤山上,巖多,奇樹,惟百其泉出自石壁中,篇歷僧舍而隱,再見於昆盧殿前,復隱,再見於山門外,流至巖下莫可窮(《张秋志》又载:坤山一作崑山,鎮東南三十里,上有月巖寺、馬跑泉)。
东阿黄河八景:彩虹飞驾、艾山卡口、蛤蟆爬山、金堤捉蝉、河底洞天、闸口涌金、河岸垂钓、净觉古寺。
  1.彩虹飞驾
  黄河东阿段,地处下游,河道平缓,泥沙淤积,河床高出地平面五米左右,是名副其实的悬河。“自古黄河不夜渡”。特别是在东阿段,更是旋涡横流,险象百出。无风三尺浪,顺河常有风。漫滩大,水流急,船不能靠岸。非但夜渡危险,白天也常出事。人们早就梦想,能在黄河上架起一座桥梁,方便交通。
  1970年12月1日,东阿县于窝村南,浊浪滔天的黄河之上,“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黄河大桥全长963.5米,宽10米,高14.81米。由主桥和引桥两部分组成。桥南端建有一座供人游览小憩的四柱凉亭和小花园,亭中有用钻探河底桥基时采集的岩芯圆柱体为柄做成的巨型火炬。黄河大桥似长虹卧波,雄伟壮丽。登上大桥,举目远眺,滔滔河水天上来,滚滚东流不见头。低头俯视脚下,浪花飞溅,水鸟嬉戏。汛期桥上观浪,犹如钱塘观潮,为黄河一大景观。“自古黄河不夜渡”已成为人们饭后茶余的笑谈。
  2.艾山卡口
  顺着蜿蜒九曲的黄河行走,来到东阿境内的艾山,你就会发现,宽宽的河床在艾山脚下陡然变窄了。艾山卡口是黄河下游河道从宽变窄的分界点,艾山卡口以上河段河道宽一般在5到10公里,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大肚子”,而艾山卡口往下的河段则变成“窄肠子”,河道宽仅为1.5公里左右,一下子缩小了5倍多。
艾山的对面为外山,两山挟持,形成天然的卡口,急速的黄水蜂拥而来,挤在狭窄的河床内,咆哮、怒吼、奔腾,形成一个不是壶口,胜似壶口的壮丽景观。  有诗咏艾山卡口曰:“秋观浪涌冬观冰,正月十六放河灯。黄河鲤鱼跳卡口,艾山脚下锁蛟龙”。这就是游客不同的时节来此观光所目睹景观的真实写照。
  3.闸口涌金
  位山黄河大闸,初建于1958年,改建于1981年,为开敞式进水闸。水闸宽116米,8孔铁门,气势宏伟,壮丽可观。这里是引黄济津并灌溉鲁西平原大部分土地的引黄枢纽。当每天旱放水时,流量为600立方米/秒的黄河水,浊浪翻滚,奔腾咆哮地从闸口涌出,在阳光下闪现着耀眼的光芒,汹涌澎湃,气吞山河,蔚为壮观。
  4.河底洞天
  在黄河岸边有一座小山——位山,它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南水北调东线穿黄河工程就在位山与对面的解山之间。
  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跨越黄河的隧洞选择在这里,是因为位山与解山相距450米,是黄河下游的一个天然卡口。这里的河道水面宽度平时只有280米左右,向上或向下,河面宽度一般为500米到1000米之间。最为可贵的是两山之间有一马鞍形山梁,山梁宽度在100米左右,不但能满足同时并排三条隧洞通过700立方米每秒江水的需要,而且山梁基岩上面的淤积层厚度只有20多米,这就大大节省了工程投资。
  5、姜楼镇邓庙汉画石墓
  1998年11月上旬,由聊城市有关单位对邓庙汉画像石墓进行清理发掘。
该墓座北朝南,双墓室,属夫妻合葬墓,墓室前各有前堂,构成“前堂后寝”的建筑格局。前堂左右各有一耳室,南面各有一甬道,甬道南留有双扇门,并有封门石。夫妇二人共计十室,对称排列。全部用石178块,尚不包括铺地石在内。砌筑形式特殊,室顶全部为盝顶,室与室之间相通,用过梁承托盝顶。墓东西长12米,南北宽8米,是一座大型多室墓。
  6、东阿净觉寺
  东阿净觉寺位于东阿县刘集镇皋上村东北500米,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东阿县佛教协会驻地。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历经沧桑,后屡次修葺,至今仍保持着明、清两代时期的建筑风格。目前,此寺为鲁西北地区尚存比较完整的一处古代建筑群。1999年4月19日,被聊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金堤捉蝉
  每当盛夏来临,新雨之后,金堤上杨柳依依,翠荫蔽日,一派盎然生机。尤其是此起彼伏的蝉鸣,不但撩逗人们的情思,还把一条绿色大堤带入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蝉的鸣叫,叫人联想到捉蝉的乐趣。
蝉,俗称“知了”,因为它会“金蝉脱壳”,当地人称它的幼虫为“神仙”、“知了猴”或者 “知了龟”。晋人郭璞在《蝉赞》中写道:“虫之清洁,可贵为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
   清高脱俗的蝉,不但会唱一曲嘹亮的歌,它的还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绿色食品。不是吗?每当人们将捉到的金蝉腌制油煎后,用鲜嫩的荷叶一包,那扑鼻的香味,让人垂涎三尺,斯文扫地。因此,夏日的夜晚,乘凉捉蝉,变是人们的一大消遣活动。
  每当月上柳梢头,人们相约来到金堤,手持电筒,树上树下,寻寻觅觅,稍有收获,便大呼小叫,金堤一片哗然。金堤的夏日是一个风光的夏日,金堤的夏夜,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夏夜,是一个收获的夏夜,是一个让人乐不思归的夏夜。因此,金堤捉蝉便成为黄河沿岸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8.河岸垂钓
  在黄河岸边,有着十分发达的河流沟渠,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黄河儿女。这些发达如织的河流沟渠,旱能灌溉,涝能排水,闲暇之时,绿柳拂岸,野花丛生,流水潺潺,鱼蟹遨游。给垂钓者带来无尽的乐趣,给旅行者带来惬意的遐想。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情画意,诱人忘情。
博平八景:东渠蜃汇、阜城暮雪、旭阳岳岚、灵址朝烟、禹堤春树、莲池秋月、晋台晚照、犊河圣迹。
  【东渠蜃汇】
  博平镇东古有水渠,水光雾气,常映出楼台亭阁,即海市蜃楼之幻景,人以为奇,列博平古八景之一。
  【旭阳岳岚】
  博平古有城楼,名“旭阳楼”,每当万里晴空登上城楼,东望泰岳,碧峰插天,,翠色如黛,时有奇云间出,与远山相乱,或赤霞倒映,万山皆紫,景观奇特。列博平古八景之一。
  【灵址朝烟】
即古灵县,其故县城在博平镇东北40里,高唐南镇之畔,每当清晨旭日东升,烟笼霞照,景致甚美。列博平古八景之一。现在高唐境内。
  【禹堤春树】
  禹堤又名鲧(音:gǔn)堤。传为大禹治水时所筑,自博平西南入境,蜿蜒百里,禹堤之上,古树阴森,风来习习,人行其上,辄想当年大禹治水之功绩。列博平古八景之一。
  【阜城暮雪】博平城内旧有阜城台,台上有楼,高数丈,甚为壮观。每至冬季,回风舞雪,俯视阎闾,玉界琼田,万片一色,为一特有景色。列博平古八景之一。
  【莲池秋月】
  莲池即莲花池,原在博平城内儒学学宫之东,每当夏季,莲花朵朵,莲叶漾漾,景色美丽,至秋,月光映水,碧波粼粼,亦甚幽雅,为文人墨客游赏吟诵之所。列博平古八景之一。
  【晋台晚照】
  晋台原在博平城内,春秋时,晋公子重耳逃难,辗转至此。齐桓公热情相待,安排齐姜服侍他的生活,又筑高台供其眺望晋国,故称晋台。传说晋台之上有一颗树,每当夜晚月移而树影不移,因此称“晋台晚照”。列博平古八景之一。
  【犊河圣迹】
  犊河即鸣犊河,即茌平境内之古黄河,原有渡口。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至博平,当准备渡河去晋国时,听到晋国大夫窦鸣犊被杀的消息,遂止。后人将孔子到过的渡口称为“鸣犊口”,列为圣迹,列博平古八景之一。今在高唐境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北社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6 09: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兄,对故乡了解甚多,看得出对家乡的热爱思念与关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09: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如歌66 发表于 2012-10-26 09:09
梅兄,对故乡了解甚多,看得出对家乡的热爱思念与关切。

大姐見笑。轉來,思我故鄉。
現在漸少回鄉,惟有如此。爭取以後多回。早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4 12: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庐 发表于 2012-10-26 09:11
大姐見笑。轉來,思我故鄉。
現在漸少回鄉,惟有如此。爭取以後多回。早上好

光岳楼跟西安的钟楼很像,是明朝的建筑吗?不像清朝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4 12: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离歌笑 发表于 2012-11-24 12:37
光岳楼跟西安的钟楼很像,是明朝的建筑吗?不像清朝的

是的,明洪武年間建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4 12: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庐 发表于 2012-11-24 12:56
是的,明洪武年間建造。:)

跟西安的几乎一样,好风景,是赏月喝酒的好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4 1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离歌笑 发表于 2012-11-24 12:58
跟西安的几乎一样,好风景,是赏月喝酒的好地方

西安未去過,不過幾年前曾應夢落邀,北社社題曾詠西安鐘樓:)
如今的保護,豈可喝酒賞月?再者,周邊商業流俗,已無當時情境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4 13: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庐 发表于 2012-11-24 13:08
西安未去過,不過幾年前曾應夢落邀,北社社題曾詠西安鐘樓:)
如今的保護,豈可喝酒賞月?再者,周邊商 ...

西安古城可以上去玩的,聊城应该不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4 13: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离歌笑 发表于 2012-11-24 13:12
西安古城可以上去玩的,聊城应该不能了

旅遊景點,應該可以上。說實話,我都沒上去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 19: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有诗友来咏聊城八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4-5-17 19:01 , Processed in 0.0378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