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38 编辑 
 <P>三、简单音韵学。
 天 浪:在上古读音中,阴阳入三声各有两调。阴声只有平上两声,阳声也只有平上两声。入声也分两种,可称长入、短入
 天 浪:上古读音中没有去声
 天 浪:现在在说上古音
 天 浪:上古读音中,在诗经中分为29韵.春秋时分为30韵
 天 浪:一般先秦以前的音称为上古音
 天 浪:三十六字母中重唇音有: 帮、滂、并、明
 天 浪:轻唇音(有)非、敷、奉、微
 追梦女儿:师傅,你越说越难了,我有点糊涂了
 天 浪:舌头音(有)端、透、定、泥
 天 浪:现在在说音韵学了~~不是说诗了~~这个东西比较难一点
 天 浪:舌上音(有)知、彻、澄、娘
 追梦女儿:难怪,不怕,我会好好学的
 天 浪:牙音(有)见、溪、群、疑
 天 浪:齿头音(有)精、清、从、心、邪
 天 浪:正齿音(有)照、穿、床、审、禅
 天 浪:喉音(有)影、喻、晓、匣
 天 浪:半舌音(有)来
 天 浪:半齿音(有)日
 天 浪:以上的记下了吗???
 追梦女儿:记得了,我复制了!
 追梦女儿:可是我不懂!
 天 浪:这三十六个字母按清浊可分为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全清 全浊
 天 浪:全清(有)帮、非、端、知、见、精、照、影、心、审、晓
 天 浪:全浊(有)并、奉、定、澄、群、从、床、邪、禅、匣
 天 浪:次清(有)滂、敷、透、彻、溪、清、穿
 天 浪:次浊(有)明、微、泥、娘、疑、喻、来、日
 天 浪:这个没了~~
 马啼嘶嘶:了解就是了,写近体诗,这些没有什么用的
 天 浪:上古的还有很多问题呢~~~刚才那三十六字母对于其他的也适用
 天 浪:在音韵学界 主要用两大派
 审音派和考古派
 追梦女儿:那么怎么区分呢?
 天 浪:两派在学术上最主要的分歧在于是否把入声独立成为一部
 天 浪:我在上面不是说过了吗~~上古读音分为阴阳入三部(前面讲到:在上古读音中,阴阳入三声各有两调。阴声只有平上两声,阳声也只有平上两声。入声也分两种,可称长入、短入)
 追梦女儿:恩!~~
 天 浪:审音派把入声独立~分为三部~即阴阳入
 考古派没有入声部
 天 浪:阴声没有鼻音
 阳声以鼻音结尾
 入声以P K T 结尾
 天 浪:晕死~~~这里打不出国际音表~~
 天 浪:国际音标
 天 浪:没有国际音标有些东西说不了
 追梦女儿:那先说能说的,不能说的先放着下次说
 天 浪:好的
 马啼嘶嘶:打相似的字母呀
 天 浪:先讲其他的吧
 马啼嘶嘶:我记得我有本《中国韵书》薄薄的册字,不过看得不是很懂,现在只了解切等简单的东西
 天 浪:中国传统音韵学对待阴声和入声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在考古派看来,阴声和入声的分野并不十分清楚,特别是对于之幽宵侯鱼支六部,入声只当作一种声调看待,不作为带有―k尾对待。
 天 浪:马啼说的反切是中国传统注音方法,即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
 天 浪:给追梦说说反切吧~~~这个比较简单。
 反切上字注声母,反切下字注韵母
 如酒子酉切
 还是用普通话来注吧~~~~
 比如 云字 野钧切 野YE 钧JUN 用野的声母 钧的韵母合成云字的拼音 YUN
 天 浪:中国传统音韵学对待阴声和入声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在考古派看来,阴声和入声的分野并不十分清楚,特别是对于之幽宵侯鱼支六部,入声只当作一种声调看待,不作为带有―k尾对待。
 上古没有去声
 长入后来演化为去声
 天 浪:追梦要注意一点~由于古代的读音和普通话不同,所以不能用普通话来反切古代的读音
 追梦女儿:啊?为什么?那应该怎样读?
 天 浪:因为语音的演变
 追梦女儿:好复杂呀,可是如果我读错了,会不会影响诗的感觉呢?
 天 浪:不必要用古代读音来读诗词
 追梦女儿:恩,这样就没有那么麻烦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天 浪:语言的演变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马啼嘶嘶:内部原因是什么?外部原因是什么?
 天 浪:比如内部制衡性要求语音变化
 外族语音的影响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18 13:20:1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