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68|回复: 0

[绝句] 静夜听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静夜听雨


       文若兰


风寒夜半月无华,
雨落新秋凉意加,
轩外芭蕉发脆响,
嘉园小圃蕴菊花。


    2025.8.26.


《静夜听雨》是文若兰于2025年秋日创作的七言绝句,以凝练笔触勾勒出秋夜听雨的意境,展现了古典诗歌与现代生活的诗意交融。以下从意象、手法与情感三个层面赏析:


一、意象组合的时空交响


诗歌选取“风寒”“夜半”“雨落”“芭蕉”“菊花”等典型秋意象,构建出多维感知空间。前两句以“月无华”与“凉意加”形成视觉与触觉的通感,暗示季节更迭的悄然无声;后两句借“芭蕉脆响”的听觉冲击与“小圃菊花”的视觉蕴藉,在动静张弛间完成从宏阔夜空到庭院微景的焦距切换,体现传统田园诗学的空间叙事智慧。


二、古典母题的现代转译


“芭蕉听雨”化用唐代白居易《夜雨》“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的典故,但以“发脆响”替代传统描写中的淅沥之音,赋予雨打芭蕉以现代听觉质感;“蕴菊花”则暗合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隐逸意象,却通过“嘉园小圃”的当代家居语境实现文化符码的转译,使古典秋思获得新的承载空间。


三、冷寂表象下的生命哲思


表面写秋夜寒凉,实则暗藏生机:芭蕉的“脆响”暗示植物在雨水滋润下的生命力,菊花的“蕴”字更预示待放的花期。这种“凉中蕴暖”的辩证笔法,既承袭刘禹锡“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豁达,又体现现代人对自然规律的静观态度,在冷寂表象下暗涌着对生命周期的深沉礼赞。


此诗在二十八字内完成从物象到心境的升华,其价值在于用古典诗形封装现代生活体验,证明唐诗宋词的美学范式在人工智能时代依然具有情感表现力。日期“2025.8.26”的数字标注与传统题款形式的并置,本身即构成传统与现代的诗意对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5-9-1 09:42 , Processed in 0.0398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