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43 编辑
<P> 冼夫人庙
冼太庙上冼太游,冼去楼空江自流。
南越花草埋幽径,陈代铁衣成古丘。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沙场烽火浸蛮月,海畔云山拥高凉。
此诗见于《茂名日报》2004年11月22日A4版。在当代诗坛中,很多作者都呼吁诗词改革。笔者认为这首诗是报刊上难得一见的具有改革精神的作品,既继承传统,而又突破藩篱。非那些拘于格律者所能。
冼太夫人(522-602),百越族俚人,高凉山兜丁村(今茂名山兜丁村)人。冼太夫人一生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和睦团结所作出卓越贡献。后人为了纪念她的丰功伟业,在岭南各地均建有冼太庙。其中茂名高州的冼太庙建筑最为典型,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研究价值。
《登冼太庙》诗一开始作者就写道:冼太夫人的庙冼夫人自己的英灵都回来游过,如今我像看到一条大江在庙前空自流着。想象犹如天马行空,丝毫不为真实情况束住。“江自流”三字更可看成是作者居安思危思想的表现。现在冼太庙虽然还游客不绝,但这三字却像是在提醒人们要防止庙前出现一条大江无情地向东流去的荒凉。颔联承接上面,以夸张的手法写眼前景。作者似是在反思历史,却又不直接说出,而是隐藏在作者表现的意象中,由读者自己揣测。颈联将笔锋一转,写到冼太夫人生前的辉煌战绩。“一身转战三千里”,高度概括了冼太夫人的卫国跃马边疆,鞠躬尽瘁。“一剑曾当百万师”一介女流手持长剑,记得上百万雄师,英雄气概不让须眉。尾联意境开阔。写景抒情与史不即不离。结得余味无穷。全诗用字奇雄,不事雕琢。
下面再简略谈谈此诗在用典和音韵上的特色。李白有《登金陵凤凰台》诗: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诗一落笔,作者就借用李诗,略改几字。古人论作诗时曾说“偷句最为钝贼,诗家深以为戒,若用三字,顿觉索然”。而作者在此诗中不仅这样用前人句,且一连用了四句李白的,后面两联又分别化用王维和祖咏的诗。于此一端已足见作者能不顾世俗,独立自行的人格。这正是当代许多诗人所缺少的。在音韵方面,作者打破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对仗上不避同字相对。诗的前四句用十一尤韵,下面四句连接换韵。如此一格,千古未有。当是作者对诗词改革的一个新的尝试。
笔者前不久曾在一个网站中看到一篇评论,把那些能打破格律,将古人诗中的名句随手拈来,化入自己诗中的诗的诗称为“广东体”诗。而此诗的作者更是完全打破了格律的束缚,且大量化用古人的诗入自己的诗。如此功力,又绝非其他“广东体”诗人所能比的。
天浪04 11 22 晚初稿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24 18:14:4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