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2326|回复: 1

[诗话] [分享]学习董必武《寄延安诗四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25 08: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38 编辑

<br>
<P>其  一</P>
<p>韵事曾传九老图,东都无警亦无忧。而今四海多烽火,酬唱怀安乐意浮。
<p>其  二
<p>黄河西畔北山陬,抗日民权最自由。地僻更加封锁紧,不教佳话出延州。
<p>其  三
<p>季子徐君气谊投,希深君复亦风流。指挥能事朱司令,慷慨悲歌叶剑侯。
<p>其  四
<p>巴渝漂泊几春秋,搜索枯肠试打油。鼓吹修明吾岂敢,讴歌御侮赋同仇。
<p>这是抗日战争时期,董必武协同周恩来在重庆作统战工作时,写给在延安的朱德等人的四首七绝,当时正值抗日战争如火如荼之际,举国上下皆拼尽热血以卫家园,在延安的朱德、徐特立、吴玉章、林伯渠、谢觉哉、叶剑英等人皆喜好诗词,于是在延安成立了一个诗社,消息传到重庆,董必武闻知很是兴奋,就写了上面的一组七绝寄往延安以为祝贺。
<p>第一首的起联用了盛唐时期的故事作衬托,当时白居易居洛阳,与胡昊、郑据等八人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至,时人慕之,谓九老图;东都指当时的京都洛阳。董老的这一首以历史故事起承,以当时的现实状况转合,充分显示出了老一辈革命家乐观主义的生活情趣。
<p>第二首是对革命根据地的赞颂,起句的“黄河西畔北山陬”即指延安一带,陬,读zou,平声,是山脚下的意思。
<p>第三首是嵌名诗,春秋吴国季扎和徐国国君有生死之交,这里的“季子、徐君”即隐指“徐特立、吴玉章”二老;宋朝谢绛字希深,林逋字君复,这里的“希深、君复”即隐指林伯渠、谢觉哉二老;“朱司令”指朱德,“叶剑侯”指叶剑英。董老利用古代名士中同姓或具某种联系的人,再加上恰当的比喻、形容,巧妙的结合成一首既具诗意,又符合格律的诗,其历史知识的丰富和诗词技巧运用的娴熟,于此可见一斑。
<p>嵌名诗于现在的网络中也很流行,但所见大多是网名的直接堆砌而已,既少有隐喻,也缺乏意境,董老此绝当可为学习之样板。
<p>第四首是自述了,董老以谦虚的态度,用了“搜索枯肠”这样的词句来形容自己,并把自己的诗词称作“打油”,后面的“鼓吹修明”一句,是说自己不敢胡乱吹嘘当时延安政治的修明,只是为了和同志们来共同讴歌罢了,显出老一辈革命家博大的胸怀和谦虚的态度。
<p>此四首七绝,不仅在诗意上有完整的构思,独到的风格,遣词朴实无华,造句流畅自然,描写、比喻毫无疑义,而且在格律上也十分工整,四首诗皆以平水韵的下平十一尤入韵,诗中的“出、复、泊、索”都是入声,为仄,“吹”是平仄两读字,其仄声读音在平水韵的去声四置韵部,另外在句子的结构上也真正作到了逢拗当救则必救,反映出董老在艺术上的严谨态度,值得我们今天的爱好者学习、借鉴。
<p>下面所附的是当时朱德次韵相和的五首七绝,因意思较为直白,不再细述。
<p>附:和董老寄延安诗五首——朱德
<p>其  一

<p>敌后纵横亦壮图,三师担尽国家忧。神州尚有英豪在,堪笑法西意气浮。
<p>其  二
<p>黄河东岸太行陬,封锁层层不自由。全仗人民同患难,誓拼热血卫神州。
<p>其  三
<p>朋辈志同意气投,团成砥柱止中流。澄清世界吾侪事,鹬蚌相争笑列侯。
<p>其  四
<p>抗战连年秋复秋,今秋且喜禾如油。风烟弥漫黄河岸,父老齐声话御仇。
<p>其  五
<p>连年抗战几春秋,试写艰辛试打油。不畏前方征战苦,频惊后路报前仇。
<P>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25 10: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38 编辑

<P>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也不错,</P>
<P>只是赞美的东西太多,</P>
<P>有一些不是很好。</P>
<P>西江君辛苦了······</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4-12-4 01:29 , Processed in 0.0236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