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17 编辑
曲子词的欣赏
子曰:“欲速则不达”.一个人学词的人如果要想把词写好,必须要先学会欣赏,如果自己不会欣赏,那就等于少了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作品处在一种什么样的境界,每当附和的掌声从耳边传来,都会自盲目的认为自己学究天人,而骄傲自满起来,自然不会有化茧成蝶般般的再有所突破和建树.只能和真正的名家将距离愈拉开.
或许有些朋友会不屑一顾,认为只要稍微懂点文字的人都会欣赏而我却为此小题大做.可为什么当今不少的词人将自己呕心沥血般辛苦创作的好词结版出集会卖不出去?这正和卞和献宝一个道理,致使宝物蒙尘只缘识货的人太少.话说回来:曲子词是一扇难以逾越的窗户,而不像散文一样是一道可以随便出入的门,在这里我只想把自己的几点小心得写出来,仅恭大家参考和探讨.
一:朗读欣赏,
曲子词是受音节韵律严格要求的,虽然现在曲谱除了姜菱的十八支自度曲外基本全部遗失,但如果仔细朗读的话,仍然可以会发现里面强烈的节奏产生的铿锵气势.比如《满江红》显示出激昂的情怀,《渔家傲》显示出悲怆而坚强的情感.《忆故人》显示出一种悲伤哽咽和思念的感情.....我想如果能在朗读中有所领会,对于恰当选调和选韵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创作的作品也会因为音节的变幻而加深一层意境,
二:主线欣赏
好的词都有画龙点睛的字句,就像一根精致的线,将全词串联起来才能发出耀眼的光芒,在我国宋代都被称为“词眼”,比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中就以“闹”字为全句点睛,而“云破月来花弄影”中也用“弄”字为全句点睛,而柳永的《雨淋霖》中就以“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句子为全篇点睛.我们在此可以把点睛的句子或者点睛的字作为一条主线,然后慢慢的欣赏其中的韵味.
三:结构欣赏
精美的诗词读像一座美丽的城堡,而主线只是一条道路,我们要沿着这条道路走才能欣赏完这座由各种不同色调和房屋结构雕成的城堡.也才能看出作者是怎么将这些不很明显的建筑是修饰排列起来而达到整体的美,譬如李商隐的《锦瑟》中间的四句就可以分别是用“迷”.“思.”“悲”.“消”这四个角度来修饰烘托“词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两句的主要感情.如果我们能好好领悟结构中的精髓,对于自己以后填词的铺笔和修饰是很有帮助的.
四:角度欣赏
我们要欣赏一首好词的韵味,绝对不能固定要一个点上,我们要适着从多方面欣赏,那样才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慨出现.因为一首好词都是含有丰富情感的.而这丰富的情感要么蕴涵或者隐藏在景色的描绘中,要么出在一些看似无意的感慨中.要么含在一些看似无聊的打情骂俏中.比如辛弃疾的《祝英台近·晚春》: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
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
却不解、将愁归去?
表面上看只是一首惜春的词,可仔细的和作者在现实中的波折联系起来却完全变成另外一个样子.我们仔细的分析一下:作者在起笔便以王献之和爱妾分钗赠别,暗示有约的典故来寓君臣离合的隐痛。接着又用“烟柳暗南浦”来表示对于一心排斥他出局的密布小人们的愤慨,更将“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这句牢骚烘托下成为成为千古高唱.再接着又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流莺声住?”来暗示民生困苦而自己想为国家效力却毫无办法的心境.一直到最后的“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去?”作者才完全把自己的迷惘辗转却又无奈的心态完全巧妙刻画出来.所以我们一定要多换几个角度欣赏,这样才能发现词中更深一层的意境.
总之:一个学习填词的人要想把词填好是必须要有很强欣赏能力的,只有会欣赏的人才能分出作品的好坏;才能在一些名作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而作出弥补的措施,最终不断超越自己,将词的造诣达到更高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