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6827|回复: 10

[推荐]北大中文系研究生刊物《北社》第六期(供参考借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24 00: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51 编辑

<P>北京大學《北社》編委會
主  編:        辛曉娟(北京大學中文系03級碩士生)
副主編:        王  佺(北京大學中文系03級博士生)
編委會:        陳 嵐  段 瑩  丁 楹  古尊師  李 晶  柳春蕊  劉青海  彭 敏  任成琦  唐文吉  王 勇   張一南  
        趙雪沛  周子翼  
執行編輯        李  晶(北京大學中文系03級博士生)
        張一南(北京大學中文系02級本科生)
        段  瑩(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02級本科生)</P>
<P><FONT size=4><FONT color=blue>《北社》甲申第六期目次</FONT></FONT>
凡例        1
“北社”成立凡例        1
述學        3
文學研究法·根本篇        姚永樸3
附錄一:桐城姚仲實教授傳        王遽常8
附錄二:書姚仲實先生《文學研究法》後        吳孟復10
文苑        12
詩        12
閩中紀遊雜詠六首        钱志熙12
北京行詩草        吳在慶13
甲戌歲二月初一日淩晨吟,當時擬自新疆師大調蘭州大學        薛天纬14
游子吟………………………………………………… 14
新疆行爲霍松林先生壽        15
甲申仲夏中國大陸東山島軍演詠懷        王  佺15
雨中潭柘寺        16
喜夏至湖畔偶感        郭淩雲16
長歌行·與故友游重渡溝        曹勝高16                       
贈 別        李  晶16
古風用無名氏成語爲首句        陳  嵐16
重練蕭邦第二十前奏曲成偶感        17
擬湯惠休白紵舞歌辭        17
驪山懷古        17
都門秋思        古尊师17
感 舊        17
傷逝四首选三        李  俊18
重返昌平園登主樓遠眺感泣賦之        18
王 母        辛曉娟18
憶詩歌版舊友有作        18
戲答贈劍        18
春 來        葉其心19
吳 宮        19
無 題        王乃中19
步韻秋興        19
渴 雨        張一南20
晴 日        20
賦得人閒始遙夜        20
《紅樓》秋意,用《秋興八首》韻        20
秋        張天翼21
步缺月韻        22
題 雪        22
郭 襄        22
和懷思八首        小  森22
麗江紀行擬顰癡聯句        謝  群23
無 題        雲  衣23
七夕夜雨        23
客裏雙題        淨水明沙24
六魚步野云韻        24
有 懷        24
重歸故居有賦        24
后有懷        24
秋日感賦        24
詠 梅        段  瑩24
贈君芙蓉行        李冬梅25
雪        劉  京25
湖        25
予師篇………………………………………………… 25
詞        26
沁園春·戲題時賢畫達摩像六段        啓  功26
賀新郎·咏史        26
望江南三首        施議對26
賀新郎四首        26
水調歌頭        薛天緯27
滿江紅·辛棄疾贊        趙仁珪28
水龍吟·別謝華育        徐晉如28
減字木蘭花        28
菩薩蠻        郭淩雲28
風入松        28
卜算子慢        李  晶29
舊作蝶戀花二首        陳  嵐29
望遠行        梁  雲29
鵲橋仙        30
蝶戀花        李  俊30
定風波        30
又 夢        30
又        30
疏 影        小  森30
念奴嬌        31
臨江仙·傷情?        雲  衣31
大江東去        段  瑩31
又        31
瑣窗寒        31
憶江南        淨水明沙32
踏莎行        32
漢宮春        32
高陽臺        32
點絳唇·離別        姜海東32
調笑令        32
酷相思        33
文賦        34
石敬瑭割幽雲十六州論        周  萌34
憶 菊        唐文吉34
紫姬傳        花  生35
上春澍師文章啟………………………………翟景運\38        
評議        39
近百年名家詞選        徐晉如39
閑花詩話(上)        李  俊41
小說集自序兼論武俠之體        辛曉娟44
讀《續窈聞》        張一南45
附錄        50
“北社”第一次會議紀要        50
<FONT color=green><FONT color=green><FONT size=4><FONT color=green>凡例
“北社”成立凡例</FONT></FONT></FONT></FONT>
<FONT color=blue>時下人心浮蕩,趨向難明,大雅荆莽,斯文委地。部分學人矚目於傳統,試圖“從舊結構中開啟新生命”(錢穆語)。誠\然,如何界定傳統及弘揚開啟,乃當今文化學術界討論的大命題。但我們認為,在一些小問題上下功夫,從文化諸義的小傳統去格物,卻不失為一條良好的途徑。今天,我們成立“北社”(詩文辭社)暨創辦《北社》社刊,從辭章入手從而進入義理之衢,發掘我國文字的美和美的文字,並推而化之。在此意義上,詩文社的成立,也可說是一種探索,一種嘗試。
詩文辭章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傳統讀書人的一項基本修養。“詩言志”、“文以載道”、“吟詠性情”,弘揚斯美,在今天看來,仍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具體而微,有五端焉:吟詠古制,陶冶性情,有正乎人心古義者。此其一;言志懷抱,接響風騷,有化乎人性之美者。此其二;鬯旨詩教,脈續文統,言情而不失其真,體物而會當乎雅,有成乎傳統承繼事業者。此其三;兩千年文章,集千古文法詩法於一身,奧府淵蘊,花木獨秀,通乎古變乎今,為當世文藝之建設有大意義者。此其四;肇乎三才,文德文心,波瀾委化,匠心獨運\,詩文之本以立,趨衢之由以明,而後得立言之大義,無如天下之泛濫者,綱紀簡明,萬物不遺,有進乎立言之不朽者。此其五。
達乎古而當乎今,鑒乎古而造乎今。文章得失,寸心細知,此非僅關乎辭章之結構義法文采波瀾,更當乎義制經濟學養器識,更貴乎識。審時度勢,善識者目之俊傑。如是,我們不泥古、不守古,摹古以通古,變古而通今。
本社團是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組織的,以研究生為主體,進行古體詩文辭章創作及研究,詠懷抱、道問學、尊德性的一個團體。
本社團的宗旨:風雅性情,道德文章。
本社團在兼容並包、思想自由的校園精神祈向下,求諸人性之善、人情之真、人文之美,慧續我國古代文化中的詩教和文章學兩個優秀傳統,為當下文學創作和詩學建樹濟一古雅之風;弘揚傳統,振奮人心,進而為當下的人文建設和道德建設盡一份力量。
本社團研究與創作並重,學問與才性並重,法度與自然並重,道德與文章並重。
本社團定期舉辦讀書會、古文詩詞會。興觀群怨,感悟新知。
本社團的刊物為《北社》。
“北社”者,取夫子“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之意。為學以德、為文以德,則不動而化,`不言而信。所守者至簡,而能持萬變;所處者至靜,而能制群動。清風朗月,蘭臭緇衣。七星以氣衡,八風以調合。發皇言象,陰陽有奔命之勤;吐屬宮商,球磬無遺音之區。爽籟入懷,鼓萬物以含和;回庭接步,分天章而奪麗。“無偏無陂,皇建有極”,《洪範》之義也;“每依北斗望京華”,杜公之詩也。然“北社”者,亦此之謂耶?
追思往矣,啟乎來者!這是我們的使命。
2002年6月18</FONT>
</P>
<P><FONT color=blue><FONT size=5>述學</FONT></FONT>
<FONT color=blue>文學研究法·根本篇</FONT>
                                                        桐城  姚永樸
《左傳》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襄公二十五年)此孔子尚文之說也。然《論語》又云:“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夫質者,文之本也。《禮記》云:“無本不立,無文不行。”(《禮器》)是文與本固相須爲用也。而本尤爲要。故《孟子》云:“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離婁》)嗚呼!是豈獨爲立身行己言之哉!茍欲文之工,亦非此不辦耳。此韓退之所以云:“本深者末茂。”(《答尉遲生書》)又云:“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煜。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答李翊書》)昔荀子(況)云:“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端讀爲喘),蝡而動,一可以爲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人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爲禽獸。”(《勸學》)揚子雲《法言》云:“古者之學,耕且養,三年通一;今之學也,非獨爲之華藻,又從而綉其鞶帨。”(《寡見》)王仲任(充)《論衡》云:“有根株於下,有榮葉於上;有實核於內,有皮殻於外。文墨辭說,士之榮葉皮殻也。實誠\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內表裏,自相副稱。意奮而筆縱,故文見而實露。”(《超奇》)徐偉長(幹)《中論》云:“聖人因智以造藝,因藝以立事。藝者,德之枝葉;德者,人之根幹也。二者不偏行,不獨立,木無枝葉則不能豐其根幹,謂之瘣;人無藝,則不能成其德,故謂之野。若欲爲君子,必兼之乎。”(《藝紀》)顏氏(之推)《家訓》云:“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勉學》)凡此諸說,皆發明孔子文質相須之旨者也。要之此意,《易·賁卦》已詳言之。案《賁》之“九三”曰:“賁如濡如,永貞吉。”夫“賁者,飾也”(《序卦傳》)。曰“濡如”,則飾之甚也。然而曰“永貞吉”,則懼其滅質也。故“上九”又曰:“白賁無咎”。白者,無色之謂。(《雜卦傳》)所以勉其敦本務實也。茍敦本務實,而文乃不爲空言矣。古今鴻篇巨制,永垂不朽,端在乎此。夫豈有徒騁其詞藻,而可以立誠\居業者乎?
是故爲文章者,茍欲根本盛大,枝葉扶疏,首在於明道。夫明道之旨,見於《中庸》,孔子所云:“道之不明,我知之矣”是也。其後董子(仲舒)亦有“明道不計功”之語。(《漢書·董仲舒傳》)蓋自成周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一曰六德,二曰六行,三曰六藝。而鄉大夫、州長、黨正以下,書而考之者,皆不外於德、行、道、藝四者。(並《周禮·地官》)德者,有諸身之謂;行者,著於事之謂;道爲之本,而藝爲其末也。孔子講授,一遵成周之舊,故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述而》)降及周末,此風已微,然諸子中最醇者孟氏,次則荀卿。韓退之《送孟東野序》所謂以道鳴者也。他若楊朱、墨翟、管夷、吾晏、老聃、莊周、申不害、韓非、慎到、田駢、鄒衍、尸佼、孫武、蘇秦、張儀之屬,退之謂爲“以其術鳴”,是誠\精確,然就其術之長者,要未嘗不包於道之中,猶不致華而不實也。兩漢以後,醇儒雖少,然亦各有所明。至魏晉乃彌衰矣。是以退之云:就其善鳴者,“其聲輕以浮,其節數以急,其詞淫以哀,其志馳以肆,其爲言,也亂雜而無章。”隋初遂有以華艷之詞入章奏者,文帝以付有司治罪。而治書侍御史李諤上書曰:“魏之三祖(魏武帝爲太祖,文帝爲高祖,明帝爲烈祖)崇尚文詞,遂成風俗。江左齊梁,其弊彌甚。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云之狀。世俗以之相高,朝廷據茲擢士。以儒素爲古拙,以詞賦爲君子。故文筆日繁,其政日亂。良由棄大聖之軌模,構無用以爲用也。”
王仲淹(通)告門人亦云:“學者博誦云乎哉,必也貫乎道;文者茍作云乎哉,必也濟乎義。”(《中說·天地》)蓋皆灼見當時之弊。幸韓昌黎出,乃作《原道》、《原性》等篇,而八代之衰以起,其《答李翊書》云:“能如是誰不樂告生以其道?道德之歸也有日矣,況其外之文乎?”《答尉遲生書》云:“愈所能言者,皆古之道。”《答李秀才書》云:“愈之所志於古者,不唯其辭之好,好其道焉爾。讀吾子之辭,而其得所用心,將復有深於是者,與吾子樂之,況其外之文乎?”《題歐陽生哀辭後》云:“愈之爲古文,豈獨取句讀不類於今者耶?思古人而不得見,學古道則欲兼通其辭。通其辭者,本志乎古之道也。古之道不茍毀譽於人。”由是其門人李南紀(漢)作《昌黎集序》,遂有“文者貫道之器”之說。此外如柳子厚(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云:“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茍爲炳炳烺烺、務釆色、誇聲音而以爲能也。”《報崔黯秀才書》云:“聖人之言,期以明道。學者務求諸道而遺其辭,辭之傳於世者,必由於書。道假辭而明,辭假書而傳。”《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云:“秀手志於道,道茍成則勃然爾,久則蔚然爾。”宋柳仲涂(開)《應責》云:“天生德於人,聖賢異代而同出。其出之也(柳案,此四字姚氏原文脫,今依《四部叢刊》影舊鈔本《河東先生集》卷一補上),豈以汲汲於富貴,私豐於己之身也,將以區區於仁義,公行於古之道也?已身之不足,道之足,何患乎不足;道之不足,身之足,則孰與足?”穆伯長(修)《答喬適書》云:“夫學乎古者所以爲道,學乎今者所以爲名。道者,仁義之謂也;名者,爵祿之謂也。然則,行道者有以兼乎名;守名者無以兼乎道。有其道而無其名,則窮不失爲君子;有其名而無其道,則達不失爲小人。與其爲名達之小人,孰若爲道窮之君子!矧窮達又各繫其時遇,豈古之道有負於人耶?”歐陽永叔(修)《答吳充秀才書》云:“聖人之文雖不可及,然大抵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也。”又蘇子瞻《祭歐陽公夫人文》述公語云:“我所爲文,必與道俱;見利而遷,則非我徒。”曾子固(鞏)《贈黎安二生序》云:“有以合乎世,必違乎古;有以同乎俗,必離乎道。”又《答李沿書》云:“夫道之大歸非他,惟欲其得諸心,充諸身,擴而被之國家天下而已,非汲汲乎辭也。”司馬君實《迂書》云:“君子有文以明道,小人有文以發身。”周子《通書》云:“文所以載道也。輪轅飾而人弗庸,徒飾也,況虛車乎?文辭,藝也;道德,實也。篤其實而藝者書之,美則愛,愛則傳焉。賢者得以學而至之,是爲教。然不賢者雖父兄臨之,師保勉之,不學也;強之,不從也。不知務道德而第以文辭爲能者,藝焉而已。”是皆以道爲文之本之說也。
其次在於經世。自《易·屯卦》言“君子以經綸”。《莊子·齊物論》因有“《春秋》經世,先王之志”之語。然“《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柳案:姚氏此段引文係《莊子·天下篇》六經大義,何一不以經世爲歸?即其後九流十家,蜂出並作,各引一端,馳說於世。而據《莊子·天下》篇,論六藝云:“其數散於天下,而設於中國者,百家之學,時或稱而道之。”則亦聖人之道之支與流裔。是以《漢書·藝文志》謂儒家出於司徒之官,道家出於史官,名家出於禮官,陰陽家出於羲和之官,法家出於理官,墨家出於清廟之守,縱橫家出於行人之官,雜家出於議官,農家出於農稷之官,小說家出於稗官。而總論之曰:“使其人遭明王聖主,得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然則,學雖有純有駁,要之大旨皆主於經世可知。兩漢人才,無如賈、晁、董、劉、諸葛,其奏議固在於指陳時政,即相如之詞賦,太史公以爲“雖多虛辭濫說,然其要歸引之節儉,此與《詩》之諷諫何異?”(《史記·司馬相如傳》)則《子虛》、《上林》,實與《諫臘書》相表裏,即《封禪文》亦然。薑塢府君(諱范)所以謂“設意措辭,皆翔躡虛無,非誕妄貢諛者比也”,又何得謂無裨於世?唐宋之間,陸宣公固當首屈一指,他若韓退之、歐陽永叔、曾子固、蘇子瞻、王介甫之文,李太白、杜子美(甫)、白樂天(居易)、黃山谷、陸務觀(游)之詩,亦無一不以國利民福爲兢兢。延及近代,如歸、方、姚、曾輩,非有數篇關係天下萬世文字,何以稱作者?昔《論衡·自紀》篇云:“爲世用者,百篇何害?不爲用者,一章無補。”王介甫《上人書》云:“所謂文者,務爲有補於世而已矣;所謂辭者,猶器之有刻鏤繪畫也。誠\使巧且華,不必適用;誠\使適用,亦不必巧且華。要之,以適用爲本,以刻鏤繪畫爲之容而已。”又《上邵學士書》云:“某嘗患近世之文,辭弗顧於理,理弗顧於事。以襞積故實爲有學,以雕繪語句爲精新。譬之擷奇花之英,積而玩之,雖光華馨釆,鮮縟可愛;求其根抵濟用,則蔑如也。”程子《答朱長文書》云:“聖賢之言,不得已也。蓋有是言則理明,無是言則天下之理有闕焉。如彼耒耜陶冶之器,一不制,則生人之道有不足矣。聖賢之言,雖欲已,得乎?然其包涵盡天下之理,亦甚約也。後之人平生所爲,動多於聖人,然有之無所補,無之無所闕,乃無用之贅言也。不止贅而已;即不得其要,則離真失正,反害於道必矣。”昆山顧亭林(炎武)《日知錄》云:“文之不可絕於天地間者,曰明道也,紀政事也,察民隱也,樂道人善也。若此者,有益於天下,有益於將來,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亂神之事,無稽之言,剿襲之說,諛佞之文,若此者,有損於已,無益於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損矣。”又云:“張子有言:‘民吾同胞’,今日之民,吾與達而在上位者之所共也。救民以事,此達而在上者之責也;救民以言,此窮而在下者之責也。”又《與友人書》云:“昔人謂‘載之空言,不如見之行事’。夫《春秋》之作,言焉而已,而謂之行事者,天下後世用以治人之書,將欲謂之空言而不可也。愚有見於此,故凡文之不關於六經之旨、當世之務者,一切不爲。”如以上數條所言,庶幾得文章之要領也歟!
要而言之,吾輩茍從事茲學,必先涵養胸趣。蓋胸趣果異乎流俗,然後其心靜;心靜則識明而氣自生,然後可以商量修、齊、治、平之學,以見諸文字,措諸事業。否則,雖告以文章爲‘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彼烏從而知之?即知之,烏能允蹈之?然欲涵養純粹,非用力於退之《答李翊書》‘無望其速成,無誘於勢利’二語不可。考黃山谷《答秦少章書》云:“二十年來,學士大夫有功於翰墨者爲不少,卓爾名家者則未多。蓋深思其故,病在欲速成耳。夫四時之運\天德也,不能即冬而爲春,斷可識矣。”竊謂此可作“無望其速成”句注腳。蘇東坡《與李方叔書》云:“私意冀足下積學不倦,落其葉而成其實。深願足下爲禮義君子,不願足下豐於才而廉於德也。若進退之際,不甚靜慎,則於定命不能有毫髮之益,而於名節有邱山之損矣。”此可作“無誘於勢利”句注腳。若夫惜抱先生《答魯賓之書》云:“《易》云:‘吉人之辭寡’,夫內充而後發者,其言理得而情當;理得而情當,千萬言不可厭,猶之其寡矣。氣充而靜者,其聲閎而不蕩;志章以檢者,其色耀而不浮。邃以通者,義理也;雜以辨者,典章名物。凡天地間之所有也,閔閔乎聚之於鍿銖,夷懌以善虛,志若嬰兒之柔,若雞伏卵,其專以一,內候其節而時發焉。夫天地之間莫非文也,故文之至者通乎造化之自然。然而驟以幾乎合之則愈離。今足下爲學,在於涵養而已。聲華榮利之事,曾不得以奸乎其中,而寬以期乎歲月之久,其必有以異乎今而達乎古也。”此則更融會韓、柳之旨而總論之,開示後人,尤爲周密。又歙縣吳殿麟(定)《與友人論文書》云:“爲文章者,若不於六經諸史根本是求,而惟末之務,乃欲無一言一字見疵於人,自古及今,蓋未之見也。”嘉興銭衎石(儀吉)《與弟警石(泰吉)書》云:“凡爲文章者必先有‘知言’、‘養氣’工夫。若制行動輒乖謬,而談理欲其切實,出言不免雜亂,而操筆欲其簡凈,豈不大難!”曾文正公《日記》云:“杜詩、韓文所以能百世不朽者,彼自有‘知言’、‘養氣’工夫。惟其知言,故常有一二見道語,談及時事,亦甚識當世要務;惟其養氣,故無纖薄之響。”語皆親切有味,彙錄於此,以爲好學深思者之一助焉。
——選自民國22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文學研究法》
<FONT color=blue>附錄一:桐城姚仲實教授傳</FONT>
王遽常
往歲謁閩侯林琴南孝廉紓,亟稱今世治經傳莫若桐城姚先生。姚先生者,仲實教授也。既見其所論文法與文集,足以副其所言,又知先生之盛於文,后遇先生鄉人馬君厚文,言其制行純篤,非今之人也,始知先生之盛於德。人以經生稱,文學稱,其皆非知先生之全者歟?先生卒後之七年夏,初聞先生之喪,馬君示其孫墉所爲行述曰:“子心儀先生久,不可以無文,請傳之。”不獲辭,傳曰:
先生諱永樸,仲實其字,晚號蛻私老人。爲惜抱郎中世父姜塢先生五世孫。年十三,肄十三經卒業。十六,補學官弟子。甲午,舉順天鄉試,年三十三矣。不樂仕進,一意殫精學術,初與其弟叔節解元永概治詩文古文辭於掛車山中,其後從同里方存之、吳摯父、蕭敬孚及遷安鄭東甫諸先生游,專治經,於注疏及宋、元、明、清諸家經說無不洽熟淹貫,更旁及子、史、小學、音韻,博稽而約取,成一家之言,然闇然不自表見。泰興朱銘盤見其書,大驚曰:“吳越士夫有此,早取聲名一世,乃掩覆不肯襮如此,今日見古人矣!”歷主廣東起鳳書院、山東大學、安徽高等學堂、北京大學、法政專門學校講席。嘗一赴召,爲教部咨議,仍居國學如故。民國初,以碩學通儒徵,不起。清史館復有纂修之聘,許之,成書四十餘卷。九年,南歸,復歷主江蘇東南大學、秋浦周氏宏毅學舍、安徽大學講席,先後成才而去者數千人。二十年四,謝病歸里,當路議月致修餔,謝曰:“生平館谷,無一錢茍得者。今老矣,乃反以口腹累諸公耶?”卒不受,東寇起,辟地桂林,以十二八年七月十六日卒,年七十有八。謁葬於城外施家園。曾祖骙,祖瑩,廣西按察使,考浚昌,湖北竹山縣知縣。配馬。二子:煥,學部主事;昂,審計院核算官,皆前卒。所著有《尚書誼略》、《蛻私軒易說》、《詩說》、《論語解注合篇》、《大學古本解》、《十三經舉要》、《羣經考略》、《史實舉要》、《鹽法考略》、《史學研究法》、《小學廣》、《我師錄》、《諸子考略》、《羣儒考略》、《惜抱軒詩訓篡》、《歷代聖哲學粹》、《文學研究法》、《舊聞隨筆》、《蛻私軒集》、《續集》,都數百餘卷。
先生爲學,於經則曰:自周秦以來,治經者不一人,釋之者不一說。今從千載後,欲網羅衆\說而折衷之,使上不失賢之意,而下有以饜來世學者之心,難已。世稱漢儒說經所長在訓詁名物,宋儒則在義理,是固然矣。然余謂是二家者,其初師第各言所得,逮乎末流,風氣偏盛,乃皆不勝其敝焉。漢世去古近,其他經大儒,皆有家法;然其敝也,黨同伐異,如齊、魯、韓三家《詩》之於毛氏;今文《尚書》之於古文;公羊、谷梁《春秋》之於左氏,皆各守師承,不相通曉,斯固不免於隘也。宋儒承漢、唐諸儒之後,訓詁名物已詳,乃更求之義理,其精者實過於前世;又相治經,以虛心涵詠爲本,於前人之說無所偏徇,庶乎可謂善矣!然其敝也,師心自用,始但蔑視周、秦以來序傳,終乃疑及於經,刪益移奪,斯又近於悍矣。夫治經之法,不越二家,守漢儒之訓詁名物,而無取專己守殘;宗宋儒之義理,而力戒武斷。操斯術也以往,其於聖人之意,雖不中,或不遠歟?
於文則曰:夫國之所藉以立,豈有過於文學者!匪惟我國,凡在列邦何弗然。蓋文字之於國,上可以溯諸古昔,而知建立所由來;中可以合大羣,而激發其愛國之念;下可以貽萬世,而宣其德化政治於無窮,關係之重如此。是以英吉利人因其國語言文字之力能及瀛寰,時以自詡。吾國人反舉而蔑棄之,何耶?夫武衛者,保國之形式也;文教者,保國之精神也。故不知方者,不可與言有勇。欲教育普及,必以文學爲先;欲教育之有精神,尤必以文學爲要。此理之必不可易者也。如曰精深高古之文,不能盡人皆知之,皆爲之,此則可分通俗與專門。通俗,足以作書疏應世可矣;專門,則韓退之《答李翊書》所謂“將蘄至於古之立言”者也。欲蘄至於古,要惟從事於惜抱翁所謂熟讀、精思及久爲而已。熟讀精思,則能即古人之文印之於心。久爲,又能以所得於古人者驗之於手,工夫果足,何患不與諸大家相驂靳乎?
喬損庵嘗評先生之學曰:“先生說經,雖以宋儒爲宗,而於漢、唐博稽兼釆,不立門戶,無愧通儒。且治樸學者,往往不工文,而先生則兼工之,卓有惜抱家法,殆所謂華實兩勝者歟?”
先生既高聞雅望,膺大學聘,學者自遠而至。先生危坐誦說,神釆照人,聽者闐溢戶牗。其後新學漸萌芽,從學少衰,而先生誦說益懇懇堅確,以爲不能得之於今日,猶將期諸於後之人。嗚呼!非所謂“守死善道”者耶?可以風矣!
<FONT color=blue>附錄二:書姚仲實先生《文學研究法》後</FONT>
廬 江  吳孟復
一九三五年二月,復至桐城,偕馬君茂元同謁先師蛻私先生於里第。先生爲講羣經大義、文章義法、先輩軼聞,口說指畫,曲盡神情。雖不甚識字者聞之,皆心領神會,先生亦樂而忘疲。一日,日且暮,講方輟,起祖庭階,雪深盈尺矣。先生因留之飲。復誦惜抱壽海峰詩:“如今中酒能多少?他日奇文恐散亡”先生喟然曰:“予亦青年,以爲奇文耶?謬種耶?”復謹對曰:“‘爲文章者,有所法而後能,有所變而後大’柳案,此言係山東歷城周永年所云,載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文集》卷八)。自其當變者而觀之,則未變者皆謬種也;自其足法者而言之,則可法者皆奇文也。先生《文學研究法》言之詳矣。”先生莞爾曰:“有是哉!‘奮臂撥眥’,幾何不爲引車賣漿者語耶!昔在京中,林琴南與錢玄同爭,吾固不直琴南也。若吾子言,則桐城固白話文學之先驅矣。”
昔後年餘,抗戰軍興。復再就先生於桐城,旋侍先生避地宿松,輾轉湘漢。先生議論古今,淋漓慷慨,又豈老經師哉!方期壽比劉、姚,庶幾長承教誨,而先生竟病逝於廣西矣!
自先生卒,復自度不賢,甘於識小,不復致力於古文。然而,四十年來,濫竽講序,每爲諸生講析文章,審其文情往復,猶本先生論文之教也。近來以來,中外語言學者漸究語義、語用,知有篇章之學,不知者往往詫爲新奇,實則陸(機)、劉(勰)之所探索,歐、蘇之所經營,歸、方之所評述,即語義、語用與篇章語言之妙義也;先生是書之所平章、考鏡,即中國之“篇章語言學”與“文章學”也。
三中全會以來,運\啟文明,百花競放,評述“桐城派”者日多。然復以爲,由語言學之發展,抉“桐城派”之菁英,以先民之積累,合新知之體系,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有所吸收,有所揚棄,推陳出新,爲吾國補此缺門,則先生此書爲用大矣。豈復斤斤於“奇文”、“謬種”乎!惜識此義者猶未多也!
宿松許君振軒,三十年前,在合肥師范學院,從予學習古文,英敏好學,冠其儕輩,予深器之,自後,許君亦以文章教授,聲溢江淮間。今復點校先生此書,於句讀之間,見神氣之跡,使讀者仿佛親承先生謦欬,用心至精,用力至勤,讀者倘由此而比較古人論文之精粗得失,取精用宏,從而心領神會於語義、語用之妙,豈徒姝姝於“桐城”一家之說哉?且先生亦未嘗以“桐城”自域也。觀其上稱陸、劉,下及《藝概》,博釆通人,何曾有門戶之見乎?至所釆容有未備,所擇亦非皆精,原要皆原原本本,舉以示人,其實事求是之意,固當爲讀者所共見也。
今者,予亦且及先生當日課予之年矣。春春受業,白首無成,辜負師門,思之增愧。惟幸先生此書終賴許君校點而廣行於世,其中所論語言、文章之妙,當爲變化者所取資,甚且將爲建立中國式之語用學、文章學與篇章語言之一助。因思先生“微尚平生駒易逝,嚶鳴千里鳥相求”之句,瞻四方,望未來,又不勝拳拳之私,是亦先生之微意也歟!所惜茂元久在病中,而予亦垂垂老矣。
先生以經學著名,向與井研廖君(平)並稱兩大經師,其《尚書誼詁》、《論語解注合編》諸書,兼釆漢宋,博而能精,其《惜抱軒詩集訓纂》,殆可與惠氏(柳案:指吳江惠棟,字定宇)《漁洋詩注》並傳;書中“曹適百”一注,先生晚年自正其誤,因而亟欲重刊,《文學研究法》外,尚有《史學研究法》。其《舊聞隨筆》亦有裨掌故,倘有如許君者次第點校而重刊之,其益豈淺\鮮哉!受業廬江吳常燾孟復謹記。
(責任編輯:柳春蕊)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24 00: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51 编辑

<FONT size=5><FONT color=blue>文苑</FONT></FONT>
<FONT size=4>
<FONT color=green>詩</FONT></FONT>
<FONT color=blue>閩中紀遊雜詠六首</FONT>
钱志熙(中文系教师)

    軒窗洞闥接遠光,雅閣風生入夜涼。一夕小西湖上月,分茶合在水雲鄉。
小西湖茶室品茗。

    鐵筆銀鉤滿澗隈,忘歸谷裏久徘徊。他年真做尋山客,遍拓東南金石回。
鼓山訪石刻。

    驅車一路入莆田,來謁湄洲窈窕仙。八百年間頻祭祀,於今廟貌更巍然。
莆田湄洲島媽祖廟甚壯觀。

    泉州貿易昔繁華,文物而今仍足誇。還記開元寺前過,向人頻問刺桐花。
泉州半日遊。

    分柑河口靜江潮,千載神功跡未消。長記兒時侍阿母,剪燈聽話洛陽橋。
車中遠眺洛陽橋憶兒時聽蔡狀元故事。

    半壁東南抗海氛,尚留殘堞對夕曛。倭兒自古即多事,太息中原少策勳。
崇武海濱古城垣。
<FONT color=blue>
北京行詩草</FONT>
吳在慶(厦门大学中文系教师)
八月十七日抵首都師大參加漢唐文學國際學術會議。十九日下午蒙同窗李炳海、王春茂兩教授陪同,遊覽頤和園和北京大學。兩處均少時負笈京師時所遊處,今舊地重遊,頗有感焉,遂有七絕十首之詠,以為此行之紀念耳。
頤和園二首

佛香閣下畫廊邊,最愛垂楊與碧蓮。彩舫擬將聽雨去,雲容橋影共留連。

回廊菡萏兩相幽,諧趣三人結伴遊。何得閒暇似今日,茶煙詩韻俱悠悠。
重遊北京大學八絕句
入北京大學西校門
對峙雄獅守辟雍,百年出入幾蛟龍。曩時映雪上庠士,難報深恩愧舊蹤。
北京大學辦公樓
飛甍溢彩迓西門,霞蔚雲蒸若鳳鶱。驀地回思四十載,馮公奕奕正宏論。
注:馮公,謂馮至,其時為北大西語系教授,兼對外友協會長,曾為紀念某外國詩人而在此演說。
紅 湖
紅湖昔日碧瀜瀜,不道池枯亂草叢。滿地斜陽隨我老,喜無明鏡照衰翁。
注:李、王謂我班曾在紅湖上游泳課,然我竟無此印象矣。
石 舫
風輕水綠悄無聲,石舫荒涼對未名。最憶當年明月夜,一船笑語一湖箏。
注:1965年中秋,我班曾在石舫聚會賞月。其情景至今依然歷歷在目,李、王二君均有同感焉。
未名湖
天光雲影柳成蔭,小徑荷香曾繞吟。一塔湖圖風韻在,魂牽魄惹夢中尋。
博雅塔
玉樹亭亭伴未名,風流博雅一書生。爾來四十陰晴雨,閱盡燕園冷暖情。
五四運\動場
塵土飛揚秋日中,操成儀仗也稱雄。風光已改無蹤跡,膠塑球場耀眼紅。
注:1965年秋,在五四運\動場操練一個月,為成天安門國慶儀仗隊而備也。
北京大學三十二齋
人新樓老近黃昏,起鳳騰蛟舊穴存。入室瀛仙還記否,當年絳帳沐深恩。
注:在北大學習時,住32齋。中文、法律、圖書館三系學子均住此樓。
<FONT color=blue>
     甲戌歲二月初一淩晨吟,
當時擬自新疆師大調蘭州大學</FONT>
薛天纬(新疆师范大学教师)
二月天山正冱寒,梨花慣向雪中看。騷人作賦興猶健,赤子彎弓志已殘。徒羨鯤鵬南溟逝,祗隨鸚鵡隴頭安。歸辭一曲長吟罷,好借春風入玉關。
游子吟
2002年諸學友于西安聚會,費秉勛兄忽出書法四幅,蓋余舊作。當年情境,恍惚重現,人生感慨,曷可言乎!

已把青春逐塞寒,陽關重渡意蕭然。蒼茫雲海天山月,照我夢魂到長安。

大唐文采萃咸秦,涵咏三年費苦吟。却恨明春逢盛會,君爲東道我爲賓。

一從太白謫人間,碎葉彰明地兩懸。爲解詩仙千古事,雪光分映曉窗前。

莫道天山雲路長,風馳鐵馬到新疆。座中留我一席地,游子十年返故鄉。
新疆行爲霍松林先生壽
1998年8月,全國第十一届中華詩詞研討會于新疆石河子召開。先生莅臨盛會,幷代表中華詩詞學會致開幕詞。歲月遷改,倏忽三年。欣逢先生八十華誕及從教六十周年嘉期,追憶往事,演爲長句,奉呈先生左右,用申慶賀之忱。
天山之麓瀚海東,新城拔起綠野中。戊寅之歲秋方至,吟幟高樹延群英。先生命駕長安來,執掌騷壇一時雄;我趨機場專迎候,百里驅車赴石城。我喜先生精神好,七十有八不言老;始下飛機又乘車,風光滿眼足談笑,笑言“路旁瓜堪咥,坐車不如騎駝好。”八月十八盛會開,先生健步登臺來;開幕致辭三千字,大呂黃鐘貫耳雷。我驚先生記憶精,古今詩史任縱橫,邊塞詩與大衆\化,上溯詩經到當今,詩人詩篇兼詩事,拈來直是數家珍,手持講稿不待顧,吻邊高論自風生。座中多少風雅士,屏息斂氣盡服膺。我居新疆歲月深,年光虛擲幾度春。此間亦有詩詞會,腆顔充做主持人;躬逢嘉會須應景,水調一曲費沉吟。先生覽罷多勖勉,道是“詩筆甚清新”,我聞此語竊自慰,私淑今日得及門。開幕已畢少趨奉,我負公差東北行;行前諸事安排就,要助先生豪興濃。中秋忽有飛鴻至,華章新辭照眼明;天池高昌交河壘,先生過處記游踪。一別先生向三年,三年不到古長安;窗外積雪漸消澌,春風又見度玉關。先生八十華誕日,世紀新開千禧年,愧無論文祝壽考,唯將往事記短箋,素心遙寄天山月,飛墮先生講筵前。
<FONT color=blue>甲申仲夏中國大陸東山島軍演詠懷</FONT>
王 佺(中文系03博士生)
何故南風徹骨寒?炎黃一水百年間。馬關廢紙猶驚夢,甲午沈疴總汗顏。萬眾欽遲填瀚海,一夫企盼裂江山。紫荊花下難圓月,鐵馬金戈豈等閒?
雨中潭柘寺
清潭古柘雨為謳,斜徑老僧風可酬。雲外無邊應寂寞,林間有路自優遊。山河遠近身所處,人事盛衰心作謀\。洗盡凡塵鳥歸去,蟬鳴黃葉一聲秋。
<FONT color=blue>喜夏至湖畔偶感</FONT>
               郭淩雲(中文系03博士生)
    碧落波心蕩,熏風岸渚清。霞遮紅蓼暗,日映晚荷明。老木猶添葉,新蟬乍試聲。忘機閒萬物,臥看水雲平。<FONT color=blue>
  長歌行·與故友游重渡溝</FONT>
曹勝高(中文系02博士生)
喇叭聲聲起欒川,山窮水盡路突險。昨邀故人游重渡,一匹晚霞繞天邊。野陌初砌麥場平,修竹叢茂百花繁。隱隱瀑水出震雷,嬌嬌畫眉逗淺\灘。笑語磚舍鄉音進,幾束新菊迎客遠。芹茄未調酒已烹,三分微醺七分酣。七分酣,人淡遠,閑臥竹籬品山月。今宵玉兔初裁半,玲瓏斜倚我尊前。欲舉流嵐慰輕風,自釀新醪催我眠。排排鐘蕭動地起,紛紛仙侶迭蹋來。廿八星宿槊劍錯,赤松韓湘與太白。爭到帝京本塵寰,何如逍遙山水間?檀板輕擊錚濺玉,星河低垂歌裊裊。長袖短巾小蠻腰,飛天娉婷舞窈窕。于今同游九千里,相約人生二百年。山海滄桑乾坤轉,從來英雄不負言!
<FONT color=blue>贈 別</FONT>
李 晶(中文系03博士生)
相知何必舊,偶識亦非天。本是浮雲客,同途暫互憐。人情縱將散,此夜月應圓。為駐少年氣,颯然淩世巔。
<FONT color=blue>古風用無名氏成語爲首句</FONT>
陳 嵐(中文系02碩士生)
世有解語花,憑誰解花語。朝日覆萬類,夜月彌空宇。芳意久將涸,清光徒自予。群動不堪言,緘默成紅雨。
重練蕭邦第二十前奏曲成偶感
此際復何思,拂塵取琴試。哀樂未能亡,諧聲起萬事。曲高疑世真,情滿覺身累。青春日下馳,紅綃握中碎。道心終有悔,人願非難遂。天籟已無征,金徽將誰遺。
擬湯惠休白紵舞歌辭
嬌花照水水欲燃。鳳舞鸞歌金殿前。流光有意借芳顔。淺\靨濃愁向君邊。安得一夕酬盛年。
驪山懷古
搖曳君心燭影紅,清歌一囀畫房空。怨情未與千秋盡,無數繁華已易容。
<FONT color=blue>都門秋思</FONT>
古尊师(中文系02硕士生)
千山木葉百年身,十里雲衢九陌塵。賓主茫茫觀去住,榮衰漠漠感湮淪。可能天地為芻狗,未必蟲沙不聖人。畢竟黃童知此意,輸他物外看星辰。
感 舊
    廣樂奏華庭,雲璈復玉笙。昔陪王母宴,花下見雙成。雙成初語處,紫竹欄干曲。草徑舊袍青,流光春酒綠。春酒醉春陽,春花對舉觴。春風吹水榭,羅縷袖中香。展字問鄉居,兒家東海上。武夷從西來,門前狎碧浪。青鳥銜榕花,飛落海中坻。化為採菱人,芙蓉乃相似。菡萏凈無塵,清清鑒我心。誤得曲中意,斫盡青瑤琴。月中有顧菟,盈虛難自保。海上有金雞,一啼成昏曉。君意若明月,盈虛無已時。我心匪海日,昏曉不能欺。二月碧桃枝,三月青楊柳。四月南風來,撲面濃於酒。相約入名山,君還我未還。有人聽曲盡,長立落星天。忽忽感星霜,三生事渺茫。本來雲路杳,何況夢魂長。遂倦無情遊,願做人間客。南朝二百州,處處留蹤跡。蹤跡滿江關,臨流已忘言。豈知江上水,相送月中仙。歸來光景變,玉柱絕箏雁。解珮是何年,遺珠先已暗。從此海風寒,珊瑚生翠煙。魚龍聽子夜,三起復三眠。八月燕雲道,極天無碧草。九月水光收,夢與秋俱老。秋水是相思,秋雲相與隨。但矜春色好,何意鬢成絲。<FONT color=blue>
  傷逝四首选三</FONT>
李 俊(哲學系 03碩士生)
其 二
未報故人解語知,寒宵警醒坐如屍。風吹海內書幃夜,月照天涯積雪時。諸法隨緣還起滅,百年如夢更相思。人間苦雨知多少,此恨茫茫不悔癡。
其 三
往來落寞總離群,郢樹荊門可有雲。短夢長生千紙鶴,高天厚地一孤墳。永懷子建臨川恨,方解但丁蹈火殷。仆本恨人能自笑,此心竟未與君分。
其 四
天地茫茫上帝高,流年風雨把人抛。生芻一束憑誰問,秋草十年待酒澆。世界微塵終破碎,蓬山曉夢更遙迢。當時若解相思在,莫怨啼鵑落日橋。
重返昌平園登主樓遠眺感泣賦之
    悵望舊園萬事非,楊花一縷向誰吹。賈生屬對成他日,王粲傷心復此時。遼海豈無華表在,匡山可有故人知。樹猶如此君堪否,落盡苕華又幾枝。
<FONT color=blue>王 母</FONT>
辛曉娟(中文系03碩士生)
雲沉河漢玉凝霜,十二重城夜未央。清漏催槎聲欲斷,綺窗移榻夢初長。星馳紫氣開閶闔,月動丹山來鳳凰。驚覺煙華無覓處,一屏秋露冷殘香。
憶詩歌版舊友有作
    寂寂寒蛩,喅喅鳴秋。我今不樂,是歲欲遒。燕婉在昔,鼓瑟同遊。一別而今,天海悠悠。浩浩相思,渺然何求?榮華雲暮,日月其流。爰得芳草,解我心憂?
戲答贈劍
    萬里飛鴻來洛津,寄予昆吾碧華氳。曾從朔漠割胡月,欲倚西風斷塞雲。盈盈秋水騰龍氣,脈<FONT color=blue>春 來</FONT>葉其心 (物理系03硕士生)
神京洛浦自難辭,天意從來問已遲。簫管清風誰復樂,梧桐花雨舊相知。無端海外飄萍日,有夢槐間落葉時。緘口樽前輕一笑,鵝黃歲歲入新詩。
吳 宮
明溪春好自為妝,一鎖吳宮蹙綠窗。簷燕不知傳越語,卻來眼底舞雙雙 。
<FONT color=blue>無 題</FONT>
王乃中 (法學系02本科生)
憶舊頻驚此日容,身隨蓬轉獨西東。酸詩滿卷添潦倒,峻法窮經未大同。黯淡生涯三徑裏,微茫世界一壺中。風流知下何人榻,未得鴻留雪上蹤。
步韻秋興
其 一
錯落寒蛩疏落林,西山綿邈望中森。蓬門對掩風猶急,木葉隨翻晚更陰。世外局耽俗子歲,鄰家笛動故人心。不才詩筆聊重振,吟作清聲和暮砧。
其 二
悵望雲浮雁陣斜,他人消息負年華。織絲密作回文錦\,河漢絕傳迎客槎。最少封緘堪盡酒,可能寄意在鳴笳?難勝素月空相誤,照落秋園滿徑花。
其 三
西窗嘗坐待餘暉,樹外斜陽點點微。時見霜鴉求落定,頻來人語數驚飛。一朝執念真堪敬?萬物生機慎莫違。辜負殷勤朋輩囑:金秋須趁釣鮮肥。
其 四
惆悵清宵倦罷棋,流連庭院復興悲。中天星斗闌干夜,半夏芙蕖零落時。參宿豈需人北望,羿弓何礙日西馳。一勺碎葉輕波里,不用幽光助黯思。
其 五
蕭條重九亦登山,世事蒼茫指顧間。終古乾坤先自有,如今哀樂暫相關。近天消息通寒廣,歸鵲傳聞見舊顏。何惜靈丹憑盜去,佳人從此列仙班。
其 六
吟游怕至暮江頭,一寸心傷滿目秋。日隱浮雲聊自黯,風飄落木效人愁。船如湍浪時時鯉,聲是蒹葭陣陣鷗。猶苦音書無可付,欲通逝水下衡州。
其 七
淒涼字句竟誰功?多在凝眸閣夜中。哭蟹盈盤添饗宴,憐蟬計日唱秋風。簾前明滅曾蕉綠,樽底悲歡尚淚紅。每為傷懷常憫物,匆匆弱冠便衰翁。
其 八
平湖高樹兩逶迤,縱興輕車文水陂。靜影翻波沉氣象,疏聲帶雨透霜枝。梧桐漸與秋涼老,詩酒虛驚歲序移。饒是牢騷誰願解?鐮鉤默默近人垂。
<FONT color=blue>渴 雨</FONT>
張一南(中文系03本科生)
風葉聽成雨,欹山疑作雲。高唐方敍夢,忽見日如焚。
晴 日
晏起妝猶嬾,開門日已深。小蜂嬉草際,大蟻結松陰。雲碎山純綠,風斜樹半金。病花難久坐,展葉作羅衾。
賦得人閒始遙夜
余臥病延慶,夜,獨處無聊,自為聯句之戲,遂得排律。
苔院香塵寂,囬燈憶別離。箏弦新斷處,月影乍明時。展卷空聞漏,鋪箋欲寄詩。青蠅催夢遠,白鶴附書遲。樹冷星無語,燭殘花不知。簾飄牽睡眼,露重阻遐思。踏草王孫瘦,搴芳帝子悲。寒蛩聲絕久,孰與悵佳期?
《紅樓》秋意,用《秋興八首》韻
其 一
古玉含煙臥夕林,寒塘喬木儼然森。水波縹碧魚依藻,山勢陵遲鶴在陰。仙府無緣餐石髓,漆園有酒洗蓬心。柔情不意銷難盡,醉裏偏聞隔院砧。
其 二
庭蒿漸老墨痕斜,十載珠凝日月華。病榻纏綿詩是藥,天河輾轉筆為槎。猖狂不傚禰衡鼓,嗚咽猶聞蔡琰笳。誰念空堂秋士淚,殷殷幻作女兒花。
其 三
西山銜恨被餘暉,野徑榆楸歌式微。白玉堂前人獨坐,烏衣巷口燕雙飛。蒹葭近水芳華絕,棠棣當風枝葉違。自古寒花羞富貴,紅蘭長瘦樗長肥。
其 四
蕭條故舘冷枯棋,竹裏琴聲淡不悲。閬苑空歡秋夢後,女床遺恨晚鈡時。雲將弄影風還驟,鳥欲留花月已馳。稚筍穿墻少人問,誰持紅葉寄相思?
其 五
桂薪為爨玉為山,盡日宮池御柳間。翠鈿寒珠迷草徑,金樽暖酒對花關。抛書暫話閨中事,秉燭常看鏡裏顏。豈料無端干帝怒,西風吹下彩雲班。
其 六
疏螢的皪碧溪頭,黃葉飄零知素秋。露冷長天三寸月,燈殘虛室萬斛愁。耽情織女惜寒鵲,避世狂夫尋舊鷗。菊抱幽香蝶蹤杳,孤鴻因夢到揚州。
其 七
償淚癡花豈有功,空隨玉露墮塵中。殷勤扣戶檀郎月,繾綣留人少女風。憐我多愁頑石裂,傷君數化鮫綃紅。深閨兒語離騷恨,哭殺芹溪白髮翁。
其 八
欲陟蓬山路靡迤,飄風挾日入西陂。頻呼客子鵑無血,悵望行舟木有枝。瑤草含情誠\易老,橘奴受命固難移。美人去後秦簫寂,鸞罷清歌鳳翼垂。
<FONT color=blue>秋</FONT>
張天翼(元培計劃實驗班02本科生)
秋下京華勝事多,韶光豈許久蹉跎。青山看我心無厭,紅葉題詩意若何?直馭西風歸碧落,斜斟北斗飲銀河。少年莫作悲聲早,霜樹長天好放歌。
步缺月韻
西窗月滿雪初晴,誰遣清輝遍玉京。霜浸長天落雲帳,寒棲疏影靜風旌。笑將淺\盞斟殘酒,漫賦新詞倚舊聲。世事如棋難與弈,翻然騎鶴醉瓊英。
題 雪
雲山千里路,幾度世間尋。誰為拭冰淚,何由舞素襟?三生還一色,六出豈多心。聚散難隨意,魂棲綠綺琴。
郭 襄
胡鏑直入漢山川,國恨家仇鑄倚天。撫劍朝夕思舊主,浮槎日夜歎風煙。三生無據魂已斷,五嶽絕蹤夢卻牽。緣盡奈何情不盡,青燈孤影兩無眠。
<FONT color=blue>和懷思八首</FONT>
小 森(元培計劃試驗班03本科生)
其 一
春恨來時雲滿腮,慵拈針綫喜人陪。閒翻書卷移花影,怕落青絲滿鏡臺。怨咽鳳簫聲未盡,愁彈錦\瑟夢初來。無端清淚濕蝴蝶,殘夢驚成恨一杯。
其 二
樓頭盡日望飛鴻,點點相思處處逢。獨見黃昏風伴雨,更無紫瑞鳳隨龍。心癡已恨蓬山遠,腸斷惟須一紙供。最是塵緣難消盡,憶中猶是舊顔容。
其 三
無奈情魔昏曉侵,眼枯轉欲祈甘霖。人非離後難知苦,情到絕時總更深。獨對青燈惟寫恨,閒挼紅豆最傷心。長門有賦君知否?淚盡猶堪和血吟!
其 四
此身長墮奈何天,誤卻情緣一綫牽。拜月亭中誰共語,南柯枕上我獨眠。離人無計逃心碎,破鏡何須映月圓。沉恨收拾年少志,情絲踏斷不流連。
其 五
舊日春風湖塔圖,柔情十里盡荒疏。門中人面長難覓,夢裏巫山總不如。雁過時牽心上下,花開猶使意躊躇。三年辛苦三年淚,盡付蕭娘一紙書。
其 六
昔時顰笑尚依稀,冷暖年來只自知。霜落敗荷香繾綣,風擊殘柳影參差。孤舟飄曳人離久,雙燕徘徊日落遲。欲共清風從此去,五湖深處憶西施。
其 七
成病相思未肯休,樓前嘶過紫驊騮。依稀往事輕如夢,蕭索離情涼似秋。事到關心易成恨,人逢酒醒倍添愁。漫垂雙淚隨寒水,幷作哀聲一夜流。
其 八
清風冷月入寒窗,伴我浮生夜夜涼。曾羨紅樓悲寂寞,也觀青史洗疏狂。愁來豈必今生解,夢滅堪由來世償。點檢餘情人最苦,莫翻舊愛作新傷。
<FONT color=blue>麗江紀行擬顰癡聯句</FONT>
謝 群(華中師大英文系02碩士生)
一江春繾綣,兩岸雨闌珊。輕敲石崖凜,細點木屋寒。有意還珠盞,無心破翡盤。一飛伏山首,再飛舞雲端。三飛流枯井,飛罷顰眉看。荒林仍故故,虛竹已斑斑。冷日蔭處走,黑雲白裏斷。陳丘曬浣鳥,舊壁隱幽潭。濯纓當滄浪,弄蓮也塘南。煙生屈平句,霧鎖陶令篇。下關風猶緊,上關花正酣。空云傷雪解,誰忍哭月殘。浮槎載愁去,鷗影啼別還。韶華匆復短,香茗苦後甘。泉清昭蝶意,水靜止微瀾。反景成佳偶,癡人映作伴。聞笛應縱酒,賞舞須盡歡。品高針即世,器穩毫亦禪。幾川非洱海,何處不蒼山!
<FONT color=blue>無 題</FONT>
雲 衣 (四川大學中文系01本科生)
四時花氣最玲瓏,況在巴山蜀水中。此夜回腸聞杜宇,一聲啼落萬山紅。
七夕夜雨
枕簟新涼寐不成,於多情處每無情。可憐七夕夜來雨,十二重霄盡哭聲。
<FONT color=blue>客裏雙題</FONT>
淨水明沙 (清華大學物理系02本科生)
林花開落古城秋,一夜西風獨上樓。滿目鄉愁觀不盡,長空雁斷水悠悠。
久客京華病欲蘇,西風無計認歸途。思家不向飛鴻問,片片浮雲無字書。
六魚步野云韻
褪盡殘妝景不如,灞陵風物暗蕭疏。可憐浴水窗前月,猶似昭陽入夢初。
有 懷
獨步山陵近,窮途未許歸。蒼茫寒暮重,寥落大音希。欲哭無知己,高歌向晚暉。斜陽不盡處,風舞亂衣飛。
重歸故居有賦
蓬蒿滿徑實堪驚,欲近西橋未忍行。茅舍久無新燕住,柴門猶有舊枝橫。簷前柳色垂垂老,階底苔痕黯黯生。一十三年成永憶,重來最是不勝情。
后有懷
縛虎屠龍恨未能,當時意氣漸消凝。瀟瀟雨斷雲間雁,漠漠寒侵枕上冰。心底河山常夢寐,朝中冠蓋已蠅營。此生合是江湖老,書劍輕狂伴野燈。
秋日感賦
稀疏黃葉入床幃,冷落關河雁欲飛。半枕欹斜風斷續,千家蕭索夜茫微。雲沉皓月催寒重,山掩平江送水歸。自古秦中歌舞地,長安秋氣莫深悲。
<FONT color=blue>詠 梅</FONT>
段 瑩(人大中文系02本科生)
誤結冰綃向曲欄,玉枝霜葉總無端。春深長掩芙蓉袖,淚盡空餘琥珀盤。泥裏暗香應自惜,樽前浮影復誰看。由來鬢雪欺顔色,獨飲清宵一夕寒。
<FONT color=blue>贈君芙蓉行</FONT>
李冬梅(北京林業大學生物學院03本科生)
    吾住東海邊,君自吳楚來。君有憐吾意,吾亦愛君才。寄我綠翡翠,欲贈芙蓉花。芙蓉在南浦,行程里十八。阿爹握利斧,為我琢蘭舟。阿母拈細針,為我縫輕袖。但曉南浦行,不知女何求。阿爹十九日,蘭舟賽船家。阿母十九夜,羅袖映彩霞。門前流水長,小船悠悠下。三十有三日,始得芙蓉花。芙蓉多嬌嬈,常令百花羞。持我芙蓉花,親來置君手。從此各珍重,相愛復何求。
<FONT color=blue>雪</FONT>
                               劉 京(北京海淀走讀大學)
    無心因緣起盤桓,幾度規則試翩躚。私懷嘆世淺\風度,一切來去皆自然。

飽飲風霜心向暖,予世深處意闌珊。時盡終知憐舊歲,何處清影惹夢寒。
予師篇
    子夜不覺讀書寒,壯志長籌慰辛酸。久旱天宇自甘露,點滴之恩永盤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24 00: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51 编辑

<P><FONT color=green><FONT size=5>詞</FONT></FONT>
<FONT color=blue>沁園春·戲題時賢畫達摩像六段</FONT>
啓 功(北師大中文系教師)
    片葦東航,只履西歸,教外之傳。要本心直指,不憑文字,一衣一鉢\,面壁多年。敬問嘉賓,有何貴幹,枯坐居然叫作禪。誰知道,竟一花五葉,法統蟬聯。斷肢二祖心虔。     又行者逃生命縷懸。憶菩提非樹,那椿公案,觸而且背,早落言筌。臨濟開宗,逢人便打,寂靜如何變野蠻。空留下,漫裝腔作勢,各相俱全。
賀新郎·咏史
    古史從頭看,(疑脱句),興亡成敗,眼花繚亂。多少王侯多少賊\,早已全部完蛋。盡成了,灰塵一片。大本糊塗流水帳,電子機,難得從頭算。竟自有,若干卷。    書中人物千千萬,細分來,壽終天命,少于一半。試問其餘哪里去,脖子被人切斷。還使勁,齒斤齒斤爭辯。檐下飛蚊生自滅,不曾知,何故團團轉。誰參透,這公案。
<FONT color=blue>望江南三首</FONT>
施議對(澳門大學教師)
    華山頂,我亦駕長龍。蓮葉疏峰金鎖起,斷崖草樹火雲紅。佇望舊京東。華山
    大河上,一柱鎮中天。生甫及申神嶽降,維霞以幄看燒丹。庭柏記栽年。嵩山
    東京夢,何以發篷舟。榆柳成陰鶯語老,封疆開拓姓名留。鐵塔與雲浮。開封府衙
賀新郎四首
丁丑秋早,樂清雁蕩山紀遊
    雁蕩何喧盪。入眼來、峰巒突兀,霧煙騰放。更有石溪清且冽,接我山行屐杖。臨絕頂,群雄交讓。滴水洞天天一線,待從頭、品說鏡中象。驚鬼設,魄魂喪。    歸來夢境豈依樣。記分明、龍湫大小,巨流霄降。作雨成虹雷奔吼,低日高風莽莽。探龍穴,猶馳崑閬。又記觀音香火盛,到靈巖求得籤之上。憑卓筆,與參講。
癸未秋早自神農架經昭君故里過黃牛廟至三峽大壩
    何處神農架。待觀摩、祭壇篝火,土人荒野。道是周遭多侵伐,留此一方無價。仰老祖,導民耕稼。又道和番功彪炳,向杜鵑紅濕香溪帕。深澗底,冷泉瀉。    歸來都市明珠夜。漫尋思、要終原始,自然成化。百萬飛昇魚鱉外,投石斷流休怕。罎子口,平湖高掛。巫峽巫山今而後,看齊齊拜倒黃牛下。朝與暮,大哉壩。
癸未仲秋鄂爾多斯草原訪大汗行宮
    塞下秋來早。盡西風、牛羊何處,行宮衰草。還是今番腥膻染,滾滾黃流傾倒。大一統,八方量較。走馬沙川誰能敵,看兩排英武立通道。兵將帥,石雕好。    彎弓只識亦奢傲。宋遼金、北南分界,雁書不到。多少新亭揮淚客,熱血滿腔圖報。恩共怨,生生難了。落日孤煙胡天闊,駕長車踏破志非小。篝火動,舞要妙。
癸未秋晚鉛山謁辛棄疾墓
    壯歲旌旗擁。渡江南、平戎萬字,東家樹種。但得君王心事了,身後生前歌頌。金印大,禍無旋踵。雁避船回風波惡,算初成三徑盟鷗共。情與貌,衆\山奉。    我今拜祭清詞供。向溪橋、社林茅店,兒童嬉弄。隔岸蓮塘青碧小,霜柚枝頭沉重。路宛轉,雲煙走動。一竹一松真朋友,料胸間勿盡憑收縱。時不予,豈堪痛。
<FONT color=blue>水調歌頭</FONT>
薛天緯(新師大中文系教師)
    1998年立秋後十日,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詩詞楹聯家協會承辦的中華詩詞學會第十一次研討會在石河子召開,余應邀赴會,謹代表新疆詩詞學會賦此以賀,幷向四海詩友聊表歡迎之忱。
詞客欲何往?聯袂出陽關。秋風乍過西域,嘉會喜空前。或控飛馳鐵馬,或駕淩霄鵬翼,談笑越天山。萬里瞬間至,行路正無難!
平野綠,雪峰白,翠池藍注。太平時節,十洲海內共堯天。定遠雄風猶在,屯墾精兵百萬,塞北看江南。携手采花去,樂奏有于闐。  
注:翠池,謂翠水、瑤池。《太平廣記》卷56引《集仙錄》:西王母所居宮闕“左帶瑤池,右環翠水”。
<FONT color=blue>滿江紅·辛棄疾贊</FONT>
趙仁珪(北師大中文系教師)
百戰歸來,空作個、帶湖倦客。整日伴、靈山風物,黃沙阡陌。烈酒偏從花下醉,雕弓只向石中射。歎蛟龍、一旦失鯨濤,池邊臥。
功業冷,肝腸熱,英雄事,難寂寞。筆換刀,揮灑淋漓翰墨。悲歌慷慨高朋會注,夜語唏噓紅巾和。千首詞、化作滿天星,長空爍。
    注:“高朋會”指辛、陳鵝湖之會。
<FONT color=blue>水龍吟·別謝華育</FONT>
                                                     徐晉如
    古今第一傷心,都因濁酒銷清志。雲來海上,風從讎國,醉予如此。大野鴻哀,廟堂柘舞,不爭何世。對新蒲細柳,蛾眉慘綠,還獨灑、新亭淚。    慣見成名豎子,遍乾坤、炫其文字。茫茫八極,沈沈酣睡,似生猶死。江漢難方,香荃誰託,兩間憔悴。向人前應悔、傾城品貌,被無情棄。
減字木蘭花
百年心事,誰會憑欄歌嘯意?四海斜陽,有人負氣立蒼茫。
浩旻無語,惟得片雲相爾汝。萬里秋山,終遣賓鴻度上關。
<FONT color=blue>菩薩蠻</FONT>
                              郭淩雲(中文系03博士生)
  梁塵空惹游絲細,鸞釵慵落屏山屏山麗。幽夢小紅樓,珠簾招舊愁。    空庭黃葉泣,夢外人無迹。暮色暗長亭,月明山幾程。風入松
斜陽巷陌舊林亭,簾外小桃明。游絲漫繞秋千索,惹飛絮、弄晚空庭。曲徑雙鸞未到,幽弦孤影還聽。    楊花近日滿春城,泪眼不曾晴。回廊南院花深處,挽同心、輕點流螢。事與孤鴻俱去,芳階春草閑生。
<FONT color=blue>卜算子慢</FONT>
李 晶(中文系03博士生)
平生最怕養花,非不愛也,恐資鈍質俗,難當其任,空負好花。前日,友人贈海棠一盆,心懷怵惕而養之。澆灌數日,竟有殷紅一朵,含嬌怒放。驚喜之餘,倍加護愛。孤紅亦若有意,燦燦淩空,數日不歇,猶惹人憐。不意某晨醒來,不見枝頭,而點點萎地,如殘血淋灕。吾驚惶失色,若大難之將臨。自是,日日晨起即視,忐忑難安。一夜亂夢驚心,夜中起視,果已香銷玉隕,魂斷半邊矣。其狀之駭人,在艷紅翠綠,不枯不殘,而零落在地,滿目狼藉,恰似人之手足初斷,血肉猶豐,而劇痛正酣。吾驚懼已極,不知所為。良久不敢重視之。沉吟數番,方斂聲屏息,收拾殘侷。見花葉淒涼,心為之慟,意為之頽。乃以萬物無常,得失有命之理強自寬解,茲作小詞以誌之。
殷紅乍落,濃綠驟傾,觸目魄驚神擾。熱望終違,冷淚夢中初抱。憶嫣然,一似佳人笑。百媚態,千姿影,從今底處繚繞?    此事常難好。任輾轉多番,吉凶誰料?萬種風流,恰似霧煙杳渺。不如將、癡意全捐了。歲月畔,隨緣任性,盡臨風長嘯。
<FONT color=blue>舊作蝶戀花二首</FONT>
陳 嵐(中文系02碩士生)
吹徹梅花第幾弄。恨按銀簫,脈脈涼生洞。若有歌中一片寵,不辭永世皆如夢。    無語能教愁繞塚,君在其間,應念花香重。塚內苦寒與誰共?經年已負芳心動。
錦\瑟誰與淒涼聽?弦斷情生,繞徹枕邊鏡。共怨桃花人薄倖,微風一刹都已淨。     難禁芳魂亂滿徑。苦雨深窗,橫縱長相並。莫問何時春重靜,傷心自是生來病。
<FONT color=blue>望遠行</FONT>
梁 雲(法學院 03碩士生)
天將窈窕,涼秋淺\,未別如花歌笑。袂當微露,黛掃遙山,顧盼玉郎年少。晚識風情,消磨小姑居處,霜巘踏遊芳草。攬晨風,優雅都門古道。   輕巧。堪遣玉樓懷抱。信好夢、青春未老。鶩點夕陽,竹聽夜語,蕭索解來顛倒。寥落殘燈梧影,紅窗心事,博得傾城才調。愛月明南國,閒愁誰料。
鵲橋仙
紅窗夢鎖,晚晴春瘦,寒月初斜弱柳。銀釭閑照漏聲遙,動幾許、離愁別後。    夜光杯暗,鮫綃帳冷,雙燕飛箋來否?花心偏愛兩情多,卻難悔,追伊時候。
<FONT color=blue>蝶戀花</FONT>
李 俊(哲學系 03硕士生)
昨夜西風凋碧樹,今夜孤蟬,淒冷憑誰訴。縱有萬般思量苦,此情又被高寒誤。    冷月關山穿牅戶,鏡裏雙眸,問我歸何處。我上高樓歌復去,去時恰是來時路。
定風波
曾羨京華弄物華,景陽鐘墜墮寒沙,行遍江南江北路,歸去,何如素手折梨花。    已是秋風秋雨後,依舊,未名湖上看歸鴉。忽憶他年銷骨瘦,回首,月明還照玉人家。
又 夢
重對清眸幾斷腸,當年顰笑舊回廊。執手低眉無限意,驚起,方知枕上淚痕長。    萬里西風吹永夜,情謝,流光世事兩茫茫。試問人間誰不老,莫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對影聞聲已斷腸,聲消影滅雨中廊。空剩清歌如有意,緣起,爭知夢短夜還長。    萬世千秋如此夜,乘化,恆沙世界本茫茫。卻見伊人猶不老,卻道,無常一夢是他鄉。
<FONT color=blue>疏 影</FONT>
小 森(元培計畫試驗班03本科)
溪橋野渡,一霎疏雨過,雲淡天曙。露冷蘋花,波漾清華,堆成此恨難賦。輕舟已送淩波去,玉漏永,窗風私語。葉自紅,寄與何人?費幾脈相思苦。    惟有人間別後,怨歌只在那,芳草嘉樹。枕上流鶯,月下梧桐,老卻怨情無數。誰憐鬢影今如許?恐誤了,一春煙雨。柳色新,長記羅裙,夜夜夢回南浦。
念奴嬌
無邊好景,算清賞只得,一人而已。把酒最宜邀月飲,醉也與天同醉。葉落鏗然,快哉風起,吹滅愁滋味。拾來看取,斷腸題得情字。    片片挼碎傷心,因緣塵土,惟有歸來是。夢裏花開春尚綠,秋雨淒清誰寄!我亦憐君,願為紅袖,揾盡枝頭淚。梧桐猶盛,怎堪如此天氣?<FONT color=blue>
  臨江仙·傷情?</FONT>
雲 衣(四川大學中文系01本科生)
前事能如沙上字,深情真個無痕?夕陽千里又黃昏,西風秋草色,似我舊羅裙。    輾轉新涼煙月起,幾番暗自銷魂。啼猿夢裏最殷勤:一聲腸已斷,臨水更愁人。
<FONT color=blue>大江東去</FONT>
段 瑩(人大中文系02本科生)
柳綿雲破,拂宮牆,枝上嫩寒輕暮。扶醉解留晴院宇,盡日小窗閑處。籬畔高歌,遙山不共,波渺凝愁去。風來猶是,薄煙頻惹幾縷。    總是葉上雙雙,階前凝淚,恨把鴛機誤。月殿孤燈涼有露,衰鬢流年空度。紅萼霜凋,金猊夢冷,楓落秋塘路。不禁路華,年年恰對江浦。

小橋秋氣,玉樓啼風雨,出門望處。愁裏最多澄練色,波面夜痕漸素。衰柳何期,鸞歌誰寄,斷雁南飛句。好峰長黛,六朝勻臉青露。    閑淡休似當初,眠思弦管,欲發開愁緒。冷蕊紅敲愁萬縷,秋盡湘簾三度。金闕寒塘,路回饒似,翠閣雲溶暮。蘋花幾見,南村雨打園樹。
瑣窗寒
草露池台,誰臨醉夢,畫橋羌管。舟橫竹冷,淚濕夢縞曾遊遍。破寒出,人散欲歸,奈愁漸素餘雙眼。一寸波底事,吹花點破,五更眠岸。    東畔,當時見,怕憶取梅梢,別時嬌面。驚鸞病酒,菱花可憐相伴。久留連,每倦倚蓬窗,罷歌但數孤雁遠。解煩襟,恰是無由,向晚情難倩。
<FONT color=blue>憶江南</FONT>
淨水明沙 (清華大學物理系02本科生)
煙雨過,明月又西樓。蓼水流寒燈火燼,江風吹落玉簾秋。無夢使人愁。
踏莎行
燕子來遲、東風吹老,紅英糝徑餘香杳。小奩妝鏡惹塵埃,無端總怨春歸早。    夢裏雲低,窗前月小。朱門幾度人歸了。一簾疏木影徘徊,中庭夜靜蟲聲悄。
漢宮春
看柳年年,最清涼節候,淺\淡疏勻。羅裙一幅,青青草色如茵。歸來燕子,問何時,剪此情真?雲過也,一川風雨,多情未許傷春。
莫問前程何日,把寒樽飲罷,已自勞神。相憐且懷舊事,共此逡巡。閒愁不去,倩風來,吹入重門。空又是,東風吹我,無端涕泗沾巾。
高陽臺
葉葉清疏,蟬蟬蕭索,西風欲老蒹葭。雁字娉婷,清思歸入誰家?此心都向王孫去,任憑高,還被雲遮。倍淒然,嶺樹沉煙,一望欹斜。    相思夜夜來時路,但潮深南浦,霜滿平沙。借得紅緋,留人記取年華。今宵再覓窗前夢,怕醒時,猶隔天涯。且垂簾,細聽更籌,細數黃花。
<FONT color=blue>點絳唇·離別</FONT>
姜海東 (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系03本科生)
往事如煙,夢中猶憶蓮塘藕。黯然偏瘦,淚濕雙羅袖。     但恨風催,此去難回首。能記否,去年春後,擷得相思豆?
調笑令
羅帕,羅帕,相憶碧廊花下。庭前柳色依依,紈扇難遮斂眉。眉斂,眉斂,卻道雙蛾妝澹。
酷相思
小院尋春春幾許,為君覓,君知否?但新柳盈盈絲萬縷。花放也,春將去;花落也,春將去。    脈脈庭軒風著雨,斷腸淚,同誰訴?願今夕重聆窗下語。郎顧也,來時路;妾盼也,來時路。</P><P> </P><P><FONT color=green><FONT size=5>文賦</FONT></FONT>
<FONT color=blue>石敬瑭割幽雲十六州論</FONT>
周 萌(中文系02級博士)
    中國政治之失,無有如石敬瑭割幽雲十六州者。昔秦皇北築長城,千餘年為國家政治之根本,社稷存亡之命脈。若無此一線,則漢唐盛世何以托身?其間五胡亂華之事,即源於內亂肇始,無暇此線。漢唐以後,西線失守,國都東遷。若能據東線之地利,相時西圖,亦必能克復神州。然石敬瑭竟以兒皇帝事,割幽雲十六州。東線失守,自此北宋無堅可守,國人無屏可蔽。強立都于開封,已然刀殂魚肉之勢。自古南人垂淚北人笑,異族挾長城之威,長驅直入;國人以自保之法,唯依道統。雖然,道統與長城互為表裏,且內長城歷千年而猶南面不改,而東線失守後,此勢亦岌岌可危,蒙元之於中國,即為此例。又,長江可謂國中之第二長城,南朝依此天險而承繼道統,但始終有搖搖欲墜之勢。文帝建隋而復國,亦起于長城一線。故長江之勉強維繫,終賴此線。然自石敬瑭割幽雲十六州後,異族于長城內外坐大,國人無有再起於此者。有明自南向北而復國,可謂史上絕無僅有之異數。後山海關洞開,前清問鼎,此又國都東遷後之歷史重演。是故幽雲十六州於近千年之歷史,甚為關鍵;石敬瑭之禍於中國之政治,尤值深思。如今之世,臺灣之屬,有類於昔日之幽雲十六州者。國門外制衡美日,百年後復興中華,臺灣乃此中關捩之處也。設若臺灣淪喪,則必有甚於北宋之國勢,殃及千年之禍害。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輩雖無昭昭之明,亦當以史為鑒,免貽子孫之誚也。
<FONT color=blue>憶 菊</FONT>
唐文吉(中文03碩硕士生)
此三四年前事也。是年早春,或然子自南國返校,攜雛菊一株,植之宿舍一塑膠花盆之內,懸於北窗之外。欲贈美人,未果。疏之既久,菊苗乾枯,了無生氣。幸城北徐公救之,移之東窗戶牖,以清水灌之,日日呵護。未幾,菊苗重發,至四五月則極其豐茂,綠意盎然。樂蠻亦愛之,謂之“菊花仙子”,灌之以豆漿。是年暑假,徐公掌學校南門之管,攜菊同往,及至開學,復攜回,謂有此菊,一夏未曾寂寞。秋,菊未曾有花,吾人不怨;冬,枝葉未凋,吾人喜。
越明年,菊於一盆之內發至數十枝。五月,徐公曰:“枝葉繁而土壤少,此其所以無花也,不若刪其繁枝,以助其茁壯。”遂剪其枝,僅留其三。孰料菊竟至此萎靡不振,或然子及樂蠻日日爭怨徐公。又一日,菊自戶牖墜地,其盆裂。樂蠻拾之,復置原處,菊萎靡有甚。暑假一日,或然子取大瓦盆,培沃土,植菊其中,遂去其舊盆。未幾日,菊果茁然。
樂蠻不勝喜,代菊立言以贈或然子曰:“妾本布衣,彭澤一賤,蓬轉君邑。客裏未言安身之所,雨中已失立命之資。幸得處士一抔之情,方得寓此不由之身。大恩不敢言謝,謹以此記之。”並附詩曰:“夏日菊花夏日風,風飄綠鬢雨漂容。唯將九月冰霜色,同笑今生寂寞中。”或然子大笑,謂其通菊之性情,未幾乃作文謂菊曰:“吾等皆百無一用之書生,或來自無文之鄉,或生於蠻左之郡。自幼駑鈍,不意欣逢盛世,得入庠序,讀詩書以修身。念及身世,瞻及來日,未嘗不感慨茫然。浮萍沙鷗之感,實與卿同。今蒙卿不棄,攜彭澤之靈氣以振芳姿,擁匡廬之峻骨以發神采。朝則披東窗之露以望皓日,暮則承西風之爽以待華燈。春去秋來,催我奮我於將隳;寒消暑盛,娛我泣我於既醉。嗟乎,草木有情,經冬不朽;童子無才,感恩何言?”或然子亦有詩曰:“韶光寂寞旅愁中,互識經霜兩廂容。月裏瀟湘無限路,同君把酒問空朦。”
城北徐公,淮北濉溪人也,貌美,故有此綽號。樂蠻者,重慶人,口音異乎中原,故名。或然子者,予自號也。當年同處一室,其樂何如,而今各自奔天涯矣!
<FONT color=blue>紫姬傳</FONT>
花 生(计算机系99本科生)
宣和中,東京有子弟名嘉平,資質風流,儀容秀美。幼既失祜,長而喪母。日與市井少年縱酒賭博,鬥雞走狗,無所不為。平素性豪俠,喜拳棒,閭里浮浪無過者。
一日,平與社中兒二三人相隨行,至東關致爽閣。中一人曰:“致爽閣之主,乃東京名伎,其先之姓氏鄉籍皆莫能考,但聞里中呼為紫姬。”平問曰:“吾亦嘗聞之,未知其詳耳。”又一人曰:“彼姿容豔美,稟賦聰明,詩書音樂,莫不通曉。而性卓傲,不輕會客,止與媼一人,侍兒三四居。昔某巨賈贈千金求一見而未遂,其傲若此。”眾皆謂平曰:“子若配之,可謂格調相當矣。”平但笑不答,遂為諸少年擁至閣中,令侍兒通報。
時紫姬方沐畢,聞言,於簾後暗窺之。良久,謂侍兒曰:“延素衣者入。”素衣者,平也。侍兒出延平。諸少年皆笑曰:“運\至矣。”平隨侍兒入內室,但覺瓊林玉樹,四壁生輝,異香馥鬱,令人銷魂。既至,侍兒俱退。紫姬正襟危坐於榻上,見平,亦不為設坐,斂容問其姓名家世,平俱以實對。姬默然久之,平益惶悚,問其故。姬乃正色厲聲,斥之曰:“君為丈夫,不思奮發進取,混跡于屠沽博徒之中,且甚為自得。昔諸葛武侯曰:‘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君當此時,將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耶?吾雖處青樓,潔身自好。君今日過我,以我為何人也?請速避,免汙我地。”平自覺羞愧,汗流滿面,手足無措,方欲退,姬徐徐曰:“請留步。”平疑懼不決。姬乃令其坐,命侍兒奉茶,復謂之曰:“君之來斯,求歡樂耳,卻之不恭,君幸勿怪之。”平益羞赧,長揖拜之,曰:“姊之言,如醍醐灌頂,令賤子迷途知反矣,今乃于姊之前,自覺面目可憎,濁臭逼人,何敢久留於此!”姬笑曰:“孺子猶可教也。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平再拜曰:“若蒙不棄,願拜為姊,自此與市井輕薄子絕。”遂互敘年庚,姬年二十,長二歲,乃拜為姊弟。
姬乃於致爽閣中辟東廂以為居,令平讀書,曰:“讀書者,非求士進,欲明理耳。”平性聰慧,所誦詩書,過目不忘。姬甚喜,自此亦杜門謝客。姬家資甚厚,且市書畫以為詩酒之需,故生計不憂也。時徽宗荒淫,國家危難,兀術舉兵入侵。帝乃招宗澤為將,將兵禦之,不足,復征壯士于民間。姬聞之,謂平曰:“弟素喜槍棒,今家國危難,當往從軍。”平愀然不樂。姬勉之曰:“昔霍將軍曰:‘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孔北海二子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弟為男子,當以天下為己任,何獨做小兒女之態耶?”平默然,良久乃曰:“唯姊計之。”遂被行裝。
七夕之夜,姬設酒於露臺之上,為平餞行。相顧無言,唯泣而已。三鼓之後,姬舉言謂平曰:“妾雖自娼家,至今豆蔻未開,海棠猶在,華年既長,長恐蔦\蘿無托。初妾遇弟,即有心焉,所以遲久未言者,時不當也。今汝將往從軍,無以相贈,唯此一片赤心而已。”
平久與姬處,亦心慕之,唯姬不輕言笑,深恐造次,未敢言也。今聞此言,悲喜相交,不能自主,指天相誓,曰:“辱弟何幸,承姊左顧!若得全軀而反,當共諧牛女之志,同效於飛之辭。”姬曰:“妾所慮者,弟心不堅耳,請效孟任,割臂為誓。”姬舉刀刺右臂流血,平不及阻攔,遂亦欣然舉刀,共交臂成誓。
明日,平隨軍行。宋師與兀術戰,三勝二負。平策馬馳騁,勇武非常,所獲北兵無數,遂以軍功擢為偏將軍。兀術既敗,怒,設計邀宋帥共飲。宗澤未知其計也,欣然而往,為困於重圍中。平率健兒三十騎,左持槍,右執劍,沖透重圍,殺人無數,血滿征袍。既遇主將,並馬衝殺,不及四顧,為暗器傷面。時援兵已至,救助回營。平既傷面,期月方愈,引鏡自照,檀郎之貌不再也。乃棄鏡喟歎曰:“容貌既毀,復何面目歸見姊耶!使其見我而厭,莫如永訣。”
後數日,金兵與宋議和,帝令宗澤班師。澤謂平曰:“將軍冒死相救,既回京,當奏之君王,必有封賞也。”平乃謝曰:“仆本草莽微賤,不堪任用,既歷生死,此心已灰,願自此歸。主將班師,幸勿言此事。”再拜還。是夜,獨出營門,仰天長歎曰:“是予之罪也夫!是予之罪也夫!”徘徊既久,乃輕裝乘馬而去,渺然不知所終。
平旦,軍士報之主將,眾皆嗟呀不已。已而班師,有功者俱加封賞。姬聞之大喜,對鏡理妝,嬌豔非常,三日而平不至。姬疑之,令侍兒遍詢之,無知其下落者。姬悵然若失,終日鬱鬱,不出一言。媼慰之曰:“彼本蕩子也,豈真心待汝耶?況世間郎君眾矣,何念之不忘也?”姬正色曰:“吾弟非如許人也。若其不歸,吾當待之。請勿再言。”媼憮然。如是數載,求姬者不計其數,姬不為所動,皆卻之。
靖康二年,國變。二帝被虜,東京失陷。姬攜媼亡至杭。賃屋而居,制畫繡以度光陰,終日不下胡梯。城中風流之士,豪族公子,聞其名,爭欲睹之,無如願者。如是又數載,姬終日所思,花朝月夕,良辰美景,碧欄朱戶,几案亭台,無處而非平也。姬恍惚成疾,不思飲食,三月而不能起。姬自知不久,乃謂媼曰:“吾故宅在金陵,今吾將死,不願做北邙孤魂,媼當念吾數載供養,買舟載吾歸鄉,願足矣。”媼見其憔悴,泣曰:“一何至此耶!世間男子薄幸,信夫。”姬但搖頭,不能發言。
媼乃買舟,共紫姬歸金陵。時近冬至,大霧垂江,白露接天。姬夜中不寐,強披衣而起,取鳴琴而彈,歌別離之辭,音節淒婉,如泣如訴,如怨如慕,聞者皆為垂淚。歌方二疊,隱隱聞人倚聲而和,空靈縹緲,似斷似續,不知所自。姬諦聆之,謂媼曰:“此必吾弟也,此乃昔年共歌之曲,吾能辨其聲。”歌聲既不絕,姬啟窗視之,暗霧之中,隱隱有漁火之光。媼問曰:“欲見之乎?”姬閉窗格,回視淚燭搖搖,冥冥滅滅,乃長歎曰:“宿鳥悲鳴,人之將死,縱見之,無非相顧垂淚,又何裨益!況我年華已老,華顏不再,使其見我而厭,不如休見。”默然久之,歌猶未絕,乃徐徐謂媼曰:“吾固知其不負也。”於是移棹去遠,亦不知其所終。
<FONT color=blue>上春澍師文章啟</FONT>
翟景運\(中文系03博士生)
及門景運\啟:暌違多時,不審吾師近日尊體何如?晷度推移,日南長至。覩冰池之寫鏡,雲似積愁;屬寒雪之凝花,彌添遐思。惟冀善加調護,用慰遠懷。
某才乏出群,類非拔俗,遇伯樂而迥異騏驥,值九方而唯具玄黃。恩師盛德含弘,溫恤涸轍。憐賈生之少,幸蒙不棄;容禰衡之狂,得立門牆。親聆鴻儒之談笑,仰觀碩學之宏規。究道德之壼奧,極文章之風雅。至若坐帷誦書,則如虞韶忽奏,聽律呂而忘疲;隔幔講禮,一似楚匣遙開,仰光芒而不暇。而或菊亭月夜,水榭花朝,對清景以揮毫,臨長流而賦詩。惝恍如身處於梁園竹苑,仿佛若神遊乎淮浦桂叢。
吾師恩華曲被,誨誘傍臨。音徽每降,顧遇特深。某雖寵獎之是懷,亦憂兢而斯在。頗欲起文,體弱已甚于王粲;遽思作賦,慮遲復逾于馬卿。終朝點綴,不過筐篋之瑣言;分夜呻吟,未及下里之俗曲。實由泛坳堂者,怯浮海之航;搶榆枋者,昧垂天之雲。深愧眄睞,有負吹噓。平原從者,終慚入楚之遊;闕里門人,空積後陳之歎。故爾逡巡累日,不敢終呈。然鯫生偏奇,須大府之是正;小子狂簡,非夫子而誰裁。伸紙赧顔,奉文流汗。靦曷不容,顧瞻自失。羅織叢雜,鳩集覆瓿,自曝作者之敝陋,徒增大匠之莞爾。
仰望成勞,馳奉數行。寄此深心,豈敢多具。伏惟俯賜鑒念。謹啟。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24 0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52 编辑

<FONT color=#008000 size=5>評議
</FONT><FONT color=blue>近百年名家詞選</FONT>
徐晉如

詞亦三百篇之流亞,蒼渾雄闊,或遜於詩,而深文隱蔚,旨遠言近,則詞體所獨擅焉。清季詞家,承常州餘緒,愈晚愈大昌,若半塘之大、大鶴之精、彊邨之沈與蕙風之穆,均擅一時之勝。同時名家列入《滄海遺音集》者,多與聲應氣求,詞學中興,至此乃臻極致。而彊邨實其首殿也。流風嗣響,延續多年,並世學者,翥然宗之。其時文芸閣梁飲冰運\照天騰淵之才,溯古涵今之思,磅礡八極之志,甄綜百代之懷,又爲辟出雅健一路,與夫彊邨詞派隱成敵國。近世嶺南詞家,多爲此派牢籠\。海寧王氏出,力詆皋文意內言外之說,主自然眞切,淺\學之士,景響而從。詞既不以興寄爲尙,其深美閎約之致,固已蕩然,於是詞境愈隘,詞旨愈淺\,不知書者,尤多好之。觀堂一變而爲顧羨季,一變而爲胡適之。爲顧羨季者,猶漸開後來饒選堂形上詞一途,爲胡適之者,則漸淪於率野,詞學之衰,於茲實肇其端矣。三家而外,黃季剛以絕代仙姿,遺世獨立,花間沈艷,一千年而有斯人,惜其後乏嗣響,未能開宗立派,然驚鴻一瞥,自足傾國矣。
是編以近百年爲限,斯不僅以接龍忍寒《近三百年名家詞選》,亦以見百年風會之跡。蓋自甲午乙未以還,諸夏一厄於倭患,再厄於內亂,百年詞壇,直以憂患相終始。甲午之敗,葉衍蘭、梁鼎芬即有《菩薩蠻》之詠。庚子七月,非族逼處,朱古微、劉伯崇集半塘之四印齋,相約填詞,以烏絲闌精書之,成庚子秋詞二卷。其時也,哀蛩泣夜,獰犬駴人;其作也,孤臣血涙,商聲滿紙。以視蘭成去國、杜老憂時,未有二致也。後三十年,全民抗戰,睡獅漸醒,金應珪所譏淫、鄙、遊之蔽詞固已見放,鏘洋正聲,存蔣鹿潭《軍中》之壯而去其颯;斐然變雅,視王碧山《花外》轉深而無其澀。中間著者,若歐陽仙貽沈子苾,不啻中興鼓吹也。
夷考清詞中興之由,實以大晟樂譜不傳,詞家遂不得不另求向上一途,以詩之附庸而巍然大國。然聲家至此,亦盡爲學人之詞,詞之境界,開拓殆盡矣。夫自嚴又陵譯書以來,趨時之士,群尙新學,諸説紛紜,天花各演,而於華夏之進步果有益乎,吾不知也。至文學理論一途,能匡中國之不逮者,則惟尼采生命詩學論。故予以今茲欲爲詞界開來啓後者,惟當於沈艷處多著力。此雖予一人之言,然五十年中,言終當驗也。
甲申春徐晉如於京華
編輯凡例
一、是編意在承接龍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詞選》,故名《近百年名家詞選》。
一、是編斷自甲午中日海戰以迄同時,凡甲午以前諸作,茲不收録。
一、清季民初作手,凡龍選已收之作,不避重錄,惟同異之間,自出心裁,不爲附庸。
一、是編入選諸家,以能卓然自樹者爲主,間有其作關涉世運\甚大者,雖作者不以詞名,亦適當採録。讀者於茲編,不徒可見詞體之演進,詞風之流變,至若國脈艱危、士夫存續之際,亦可得而覘焉。
一、是編所採,以專集爲主,間接引用者亦並注明岀處。如有異文可參,擇善而從,並岀校記。原詞或未詳句讀,或句讀顯誤者,徑依律譜訂正,不岀校記。
一、凡所選詞,期能反映本人整體風格。而作品能自辟新境,富有現代知識分子之眞精神者,尤多採録。
一、白雨齋評詞標揭沉鬱,半塘、蕙風則以重、大、拙爲工,此二論最爲精當,故是編於此等作品,特多措意。
一、是編所選各家均繫以小傳,並酌採評語以資參考。
一、詞家先後,以生年爲序;不悉生年者,略依科第或交遊爲次。
一、龍編一九五六年印本録陳曾壽詞二十首,廼以“心緣物感,情隨事遷”,一九六二年重印本徑自刪去,是編則酌採若干,以爲他日文獻之徵。至小傳評語,一仍其舊。
一、是編欲爲百年詞樹一軌範,故當塞其歧途,而嚴其科律。至於詳審賅備,則嚴迪昌《近代詞鈔》、劉夢芙《百年詞選》均可資參閲。
一、龍氏原編尙有表示句、逗、韻之特種標識,是編則徑加新式標點。
一、昔人選詞,多附己作。如葉恭綽《廣篋中詞》即然。爲免茲標榜,特請王翼奇丈錄余自作二首,附列最末。用見余非空頭批評家而已,非敢妄躋作者之庭云。
<FONT color=blue>
   閑花詩話(上)</FONT>
李 俊(哲學系 03硕士生)

王靜安論學問三境界之說,固人所熟知。然大晏《珠玉詞》中“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之句,讀之感悟尤多。蓋志于學術者,當其初也,常躊躇滿志,有席捲宇內、併吞四海之心。故力求其廣大博遠,一事不知,深以爲恥。今日希臘、明日拉丁,追逐新知,好此不疲。此靜安所謂“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也。而於舊日之學,自詡已通其大旨,於其閒種種淵深精微處,略無所察。然人非上智,才或中人,韶華將逝,仍無所成。年光有限之身,無花折枝之日,此恨何如!此時方悟以學問之深廣,一己十數年閒所學,僅通其皮毛而已。雖知希臘拉丁,各有高明之學,然以山河之遠,雖歷歷在目,豈能盡皆登臨?而少年氣概,當日夢想,亦如春花爛漫,總被雨打風吹去矣。然後方悟眼前視而無睹之事,腳下簡易平實之學,亦別有神妙崇高之處,未尝不及他山之盛也,又何須捨此別求哉。自此勤修習之,三五年閒當有小成,十數年后可粗通其上下。若持之以恒,歷之二三十载,成就蓋無限量。此後方有“爲伊消得人憔悴”之苦及“驀然回首”之喜。由是觀之,自“致廣大”而入“盡精微”,由“極高明”而履“道中庸”,實爲治學之關鍵轉折。若無此句,其中悲喜交參,宛曲情由,何由道之?莊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莊生豈教人不學哉?蓋示人以爲學之法也,即“不如憐取眼前人”之意。夫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豈平常之語哉?學者宜細究而深体之。

程伊川雖稱大儒,然于聖人之教,尚未盡窺其妙。觀其詆杜詩之語可知矣。“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果于學庸之說有所體悟,當與此聯莫逆會心矣。而竟曰:“如此閑言語,說它做甚。”豈不知“穿花蛺蝶”在在皆有,“點水蜻蜓”處處可見,而非心懷至誠\者,決不能道“深深見”、“款款飛”之妙,不過“魚躍練川抛玉尺,鶯穿絲柳織金梭”而已。細品此聯,但覺仁者與天地萬物一體,滿腔惻隱之心畢呈,天地之心可見,生化之妙可顯,豈尋常之語哉!“鳶飛戾天,魚躍於淵”,無非化育流行,上下昭然,而詩人之心感發於其閒,此《中庸》所謂“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也。周茂叔窗草不除,如自家意思一般,非此之謂歟?非老杜之高不能見此。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易》曰:“修辭立其誠\。”伊川果知之哉?宋儒之學固不可磨滅,然意必固我之處,閒或有之。聖人得見,恐難心許也。
按杜詩中儒者之心畢現,隱然有聖人氣象,名章佳句中皆有深意,非徒“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而已。以曲江諸詩而論,雖後世多有詬病,而所謂“細推物理須行樂”,亦與點之意,不脫聖人藩籬。如陶淵明飲酒詩雖多,豈道家者流哉?況少陵高處,更非五柳可比。

劉夢得《西塞山懷古》明寫東吳之亡,實悲晉室一統之暫,而後有三百年之大亂也。此中精義,千古以來唯黃仁宇得之(見氏著《中國大歷史》第八章)。蓋吳主割據江南,非如蜀漢正統,而孫皓倒行逆施,更有取死之道。晉武使王濬破之,乃吊民伐罪之舉,夢得百代以下,何悲之有?然其時東吳已下,四海一統,九州粗定,當效周漢故事,開百代基業,何意僅十年後,帝昏后嬖,八王亂作,綿亙十餘年,至永嘉閒,劉石入寇,更有南渡之慘,從此神州陸沉,海水群飛,天下之亂不可救矣。而金陵受降,本當爲一代治世之始,竟不過爲四百年亂世之短暫插曲,猶如南柯一夢耳。其時建業已廢,孰料一代之後,典午南遷,竟復爲天子鳳城,更埋下五朝興亡之伏筆耶?由此觀之,則吞蜀滅吳之舉,雖極一時盛大,亦如夢幻泡影,轉瞬即逝。此黃仁宇所謂“歷史的縱深”是也。亦可見歷史哲學中所謂“實然”與“應然”之矛盾。此“往事”雖不必確指,而衣冠南渡,新亭對泣,爲題中之意無疑。而末云“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蓋憂唐一代之運\也。按此詩作於穆宗長慶閒,其時河朔藩鎮復叛,“四海爲家”之語,蓋微諷焉。若曰:今日天下雖稱一統,寧知他日不復有亡國之禍,南渡之痛焉?則廣明之亂,靖康之辱,一併隱括其中矣。夢得此詩,寄興極深,後人只從六朝著眼,所解便狹。

郎君胄《贈錢起秋夜宿靈台寺見寄》:“月在上方諸品靜,心持半偈萬緣空。”此聯自是絕唱,不在摩詰諸作之下。然末句“此心期與故人同”,非不佳也,終落人情之俗,不似悟道人語。況偈須心持,猶未脫有我之境也。“秋山竟日聞猿嘯,落木寒泉聽不窮。”“聽”“聞”之閒,習心已顯,豈能無期無念乎?《金剛》言“三世心皆不可得”,君胄豈爲解人邪?東坡《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云:“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同爲月夜寫景,然化入無我之境,較之君胄,相勝遠矣。蓋此閒差別,不在字句章法,亦不在用典使事,實在精神境界之閒。“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匪特君胄不能道,並子厚、退之等亦不能道,惟東坡能道之也。“苦雨終風也解晴”之“晴”,即“也無風雨也無晴”之“無晴”也。雲何須散,而皓月自明;雨不必停,而天海已清。推而言之,諸品本靜,而不待月照,萬緣自空,亦豈須心持。其中妙旨,君胄果知之哉?雖然,君胄此詩,於其七律中可稱冠冕。《唐詩鼓吹》以搜求七律爲務,於君胄收詩三首,竟不及此篇,亦不能無遺珠之恨矣。

樊川詩極清拔,一掃中唐圓熟之氣。蓋其生性曠達疏放,故氣象之高也如是。然其弊亦在此,以疏宕之性,于人生種種宛曲深愁,未免略無所察。如“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云云,辭意頗弱,於義山之“天荒地老心雖折,若比傷春意未多”之石破天驚、境界全出不及遠矣。“鳥去鳥來山色裏,人歌人哭水聲中”一聯,極清新可喜,而終失之粗疏。較之義山“回廊簷斷燕飛去,小閣塵凝人語空”之婉轉細緻,而不失空靈曼妙,不得不让一头地。義山贈人,則曰“漢江遠吊西江水,羊牯韋丹盡有碑。”牧之寄遠,即云:“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雖以贈人,實亦自許也。而二人之性情志趣出入也如此。蓋牧之早年颇順暢,正才子本色,豈若義山之跌宕沈浮,漂泊無定哉!義山《蟬》、《流鶯》諸詩,正爲自身絕佳寫照。故牧之風骨似太白,而氣象不逮遠矣。義山學少陵,則幾乎得其精髓,所不及者,惟以綺思太重,未得風雅之正而已。古語云:“有失意之事,然後有得意之詩。”信哉!

黃山谷《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會心爲之做詠》:“淩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是誰招此斷腸魂,種作寒花寄愁絕。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坐對真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按此篇章法妙絕。前六句極盡鋪張揚厲之能事,詠其玉立淩波,清麗絕倫,令人心馳神想,不能自已,蓋著色相極深矣,而末章忽一笑而罷,飄然遠引,更可見其橫空出世,卓犖不群之致也。此陳齊之《步里客談》所謂“旁入他意,最爲警策”者也。齊之謂出自少陵《縛雞行》:“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一聯,與《書黼池寺書堂》之“退食歸來北窗夢,江邊一笑無人識”同格也。按此說自是,而尤有未盡之妙。蓋水仙花如洛神淩波,如佳人傾城,與彼雞蟲得失,狗苟蠅營,決不相類。故其惱人也尤深,而超脫也尤難也。而一旦超擧其上,則神清意曠,复性忘情,更非後者可比。余按此殆類太白《憶秦娥》之制:“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王靜安謂之“遂関千古登臨之口”。而猶未明其中要理。蓋前章極寫閨愁思怨,情恨滿紙,而末二句忽起滄桑之興,蒼茫浩氣存焉,融一己情愁於千古興廢之際,化刻骨相思入西風殘照之閒,而前後轉承,全由一登高臨遠,極目相望所牽引,如羚羊挂角,香象渡河,了無痕跡,較之山谷坐极而惱,出門而笑,又勝一籌,故靜安失其本旨,不知其所以然也。
<FONT color=blue>小說集自序兼論武俠之體</FONT>
辛曉娟(中文系03碩士生)
古人云: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三代風雅頌並舉,漢賦,唐詩,宋詞,元、明、清,曲、話、小說,各盛一時,傳於今而不衰。唯民國以降,外族龍侵,斯文斷絕,文氣困頓,士族湮滅。幸禮散而求諸野,是文命枝宗,星廛旁行。廟堂之文,雖蠹蛀于大風,鄭衛之音,或蟬蛻於微塵。五十載困頓求勞,倏情、俠奮起,金古雄視,溫梁虎踞。還珠幟張于前,黃易翼護於後。當其盛時,街談巷議,無非類此。雖走販之卒未能免此,即簪纓之子亦陶乎彼。亦可謂一代之文乎?亦三代百世之餘積乎?
嗟呼,武之文亦博也!縱橫海宇,絕跡林巔。下詳夫卒,上引飛仙。震雷冥雨,披荔帶鳶。極目良史,游心太玄。蟬蛻龍蛇之變,斧鑿金玉之堅。鏤刻世情,圖摩因緣。刀筆雄峻,脂黛媸妍。時花美女,牛鬼蛇神,古墓墟丘,荒殿舊國,無物不可納乎尺牘之中也。
嗟呼,俠之氣亦盛矣!危峰磊落,奇石岩岩。拔覆天地,分徙星廛。詭譎變做,幽微燭觀。語淋漓其珠掃,辭琳琅乎玉散。譬如猛虎搏兔,獾伏鼠臥,獺潛猿縱,當其一撲之時,摧九秋之樹,裂百戰之膽。使人惝乎其後,步趨亦之。非寄心此中長遠者,不能為此也。
故其源長,其氣盛,其文博,愛之者重,羨之者迭。然淵岳在前,後生仰止;金古封筆,文曲塵絕。其脈雖存,喧煌時咽。一代之文,遂散四野。
今數同道張旗合縱,欲振其力。社結乎武俠,文傳於天下。洛陽紙貴,應者雲集。仆年未及盛,弱冠京華,愛慕心存,遊心十暇。未敢後人,趁筆夢花。故負案存心,冥思苦慮,厝嶽為體,搜神成記,願續諸賢之餘烈,期張武俠之新體。斷續一代之新文,指掌六朝之餘瀝。
是故浮白載筆,華彩俊馳。或意氣英發,敲紅唾而舞鳶,適江山正盛,指六朝之吟鞭。煙雜鳥萃,仙列如麻,冰鏤瓊雕,流光勝雪。亦或有過於華麗而詭奇者,然少年為文,當逞飛揚炫極之筆,意氣在茲,何必枯淡老成之態?是以秋水芙蓉,倚風自笑,鳴蟬清音,居高則遠。調奇篇逸,文詭辭譎,皆真性情所致,非強求於文字也。
日月不孤,非因晝夜而遂舍;海天相形,每懷虛白而耀映。彼浩浩者如是,何新豐豪客,甘藏蔽帚於一隅乎?故謄譽於墨梓,傳贊于知音。或備一家之得,亦有可觀之處。留諸君之目,待吾函關東望之時。
<FONT color=blue>讀《續窈聞》</FONT>
張一南 (中文系02本科生)
    葉小鸞,明季才女也,未行而夭,為嫦娥侍者,後有法師,愛其宿慧,將其英魂度入空門,其父為撰《窈聞》、《續窈聞》。
    方其受戒之時,法師問:“曾犯殺否”、“曾犯盜否”,每問,小鸞皆曰:“犯。”並應聲作詩一聯。法師喜曰:“子止犯綺語一罪耳。”事見《續窈聞》。
余讀《續窈聞》至此,愛其豔麗之句,心有所感,乃戲為數言,供二三知己噴飯。
犯殺:曾呼小玉除花虱,也遣輕紈壞蝶衣。
或勸吾素食,吾自忖不能禁口腹之欲,乃諄諄戒之云:“汝但知蟲魚鳥獸之有性命,獨不知草木之流,亦有其性命。幽蘭之在空谷,怡然自芳,狗彘之屬,輾轉圊厠之間,食人唾餘以自肥,安可與之同年而語哉?是草木之性情有過於禽獸也。今以禽獸行止喜怒近人,則行差等之愛,其有乖於上天好生之德乎?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吾愛此身,則不能不食。不食腥膻,則必食草木。殘此而全彼,一何忍也!必有所傷,毋寧殘其少於性情者。”今我小鸞除愚昧之虱,以全解語之花,此犯殺也,深合我心。
“也遣輕紈壞蝶衣”,《隨園詩話》作“偶掛輕紈壞蝶衣”,竊以爲不及此句之佳。“遣輕紈”,是少女撲蝶之戲,乃有意爲之;“掛輕紈”,則出於無心,似有一師爺為我小鸞斟酌訴狀。有罪無罪,不在有意無意,而在可人與不可人,可人則為好詩,若少女見蝶不撲,則是作態,殊為可厭。予他日夢為蝴蝶,倘得落此扇下,亦為快事。
犯盜:不知新綠誰家樹,怪底清簫何處聲。
此盜甚雅。不知誰家,不知何處,何以言盜?且夫日布流光,風傳清響,東坡居士曰:“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雖欲不盜,亦何可得?神光離合,菱歌縹緲,盜之何益?然則非閨中女兒,百無聊賴,凝眄諦聽者,又何能成就此盜?樹無非鄰家之樹,而曰不知誰家;簫無非隔院之簫,而曰不知何處。想見其院之幽,其巷之曲,其人之靜,吝者雖愛其樹其簫,又焉忍不許之盜?愛新綠,不必知誰家;聼清聲,不必知何處。此蓋詩之所在也。樹無人見則不綠,曲無人聼則不鳴,故此綠、此曲,皆我小鸞之物也,豈盜之於他人哉?錢公詩曰:“收入奚囊不用錢”,其是之謂乎?
犯淫:徵歌愛唱求凰曲,展畫羞看出浴圖。
原作“晚鏡偷窺眉曲曲,春裙親綉鳥雙雙。”今據《隨園詩話》改。竊以爲原作用溫李之典,略涉淺\薄,正所謂學古人而“白日現形”者也。畫眉、綉花,天下裙釵莫不可以為之,小鸞雖係幼女,亦蒙詩書之教,料不至此。小鸞爲人,不好脂粉,粗服亂頭,不掩國色,嘗曰:“雖傾國之貌,何足貴乎?”慈母稱其美貌,尚正色而諫之,豈有背父母而窺鏡之理與?
或曰:“以小鸞之清潔,亦犯淫乎?”予答曰:“自古才女,倘不犯此戒,終為拘拘然一女夫子耳。”然則小鸞乃蟾宮女史,不合與凡人作偶,不可虛擬一俗人作陪,演雙文之故事。詩人者,人之長於情者也,而況少女耶?長於情者,一花一木,皆可以寄託,何必係之一人耶?是故士之情者,不必論出處,不必有君;女之情者,不必論嫁娶,不必有夫。
予謂“徵歌”句所以高出“晚鏡”句者,涉筆墨也,涉筆墨,方是小鸞。“晚鏡”句,女耳;“徵歌”畫出才女。才女雖多情,予謂其情不在世間凡夫,而必在筆墨之間。徵歌甚雅,細聼則為女兒之辭;展畫亦雅,細觀則為女兒之態。歌、畫點“才”,曲、圖點“女”,雙起雙敲。小女兒為最不當讀書之人,今偏讀書,便可入詩。有所思亦此曲,無所思亦此曲,吾但見其撫琴,不能知其心事有無。自溺情中,欣然忘食,樂而忘憂,不知春去,及被人覺,不過撫琴展卷而已,此其小女兒心思細密處與?十四字刻畫,若即若離,活跳出一小女兒。
妄言:自謂前生歡喜地,詭云今坐辯才天。
小鸞,仙子也,實自負得起,非妄言也。然妄言者,古今才人通病也。捕風捉影、指鹿爲馬,皆詩人慣用之伎倆。妄言亡則詩亡。詩人而有妄言之罪者,直以“綺語”作案可矣。
綺語:團香制就夫人字,鏤雪裝成幼婦辭。
綺語一罪,非特佛門不容,作詩亦不可有,是以揚子雲深悔少作。然則葉小鸞之綺語,或為可恕。《說文》曰:“文,錯畫也。”迴文織錦\,錯畫本女子之事,小鸞之綺語,無非女紅之雅者。君子曰:“喪言不文。”小鸞父母具在,其言不敢不文。曹丕言:“奏議宜雅”,又云:“辭賦欲麗”,小鸞纖纖幼婦,不可論列朝政,原不須作奏議,一生徒以辭賦為事,則雖綺何妨?韓昌黎曰:“文以載道。”固知文之非道也。道固須有,文亦不可無。小鸞閨中弱女,本不以聖人之道為業,宜乎其文之綺也。袁子才曰:“凡藥之登上品者,其味必不苦,人參枸杞是也;凡詩之稱絕調者,其詞必不拗,國風、盛唐是也。”子曰:“詩可以興。”言之不文,則將何以興?十五國風,大多思婦綺語,有文無道,聖人採之,則可以載道。是故有文無道尚可,有道無文則不可。
兩舌:對月意添愁喜句,拈花評出短長謠。
李後主詞曰:“春花秋月何時了”,實則花何辜耶,月何辜耶?愚氓眼中,月則何愁何喜,花則何短何長?故知春恨秋悲,皆罪在詩心不死。詩人何嘗不知月之無愁喜,花之無短長耶?能“意”,能“評”,方是詩人。
兩舌者,婦人之痼疾也。小鸞之兩舌,不涉家務事,而涉身外不相干之事,便成詩之善者,雅之極者。
才女饒舌,往往成雅事趣事。某日,《北社》諸編輯聚餐,錢公亦預焉。座中編輯,稱才女者,曰劉青海氏,曰陳嵐氏,曰辛曉娟氏,他者有才高而非女者,曰柳春蕊氏,曰王佺氏,有無才忝列者,筆者也。少焉,三才女作高妙之論,聼之,則論魏晉風度也。或曰:“潘安、衛玠,皆美男子,而吾寧與玠之清羸。”或曰:“未若嵇叔夜之風姿特秀,爽朗清舉。”聞者嘆服,曰:“叔夜有逸氣,自非天下男子所及,吾所以愛其爲人者,非獨愛孤松之獨立,更愛其醉如玉山之將崩也。”柳、王聞之變色,王佺曰:“惜乎,以叔夜之美,唯不喜櫛沐,且不有室家。”錢公曰:“差矣,嵇康娶曹魏宗室。” 予在旁曰:“有一子一女。” 佺曰:“叔夜必深悔之。”予曰:“不然,伉儷之情篤甚,此叔夜何以不君司馬氏也。”錢公指三才女笑曰:“此二三人,竟公然議論男子。”議論男子,本非懿行,而議論今世所無之男子,則是品藻遺風。
惡口:生怕簾開譏燕子,為憐花謝駡東風。
譏燕子,其譏應細于燕子;駡東風,其駡當哀於東風。少女之口齒,伶俐機變,嫵媚婉轉,即受其譏其駡,亦當愛之不暇。詩中亦往往有駡人之言,但使伶俐婉轉如少女,便令人愛。
女兒胸中,多有所怨所恨之事,即讀詩書者亦不能免俗。小鸞所怨所恨,雖亦眼前之事,未必非古人詩中事。較之庸女之怨恨,其情同,而其事不同,便覺新鮮雅致,不似食人間煙火者。
犯貪:經營緗帙成千軸,辛苦鶯花滿一庭。
文士之貪,其能幾何?而況小鸞少女乎?所謂貪者,其必癡也與?小鸞夭年,不過一十七嵗,而有千軸緗帙,一庭鶯花,懷抱中物,奈何辛勞至此? 不過一“癡”字耳。
人死,方見其癡。小鸞在日,室有緗帙,庭有鶯花,未嘗非樂事也。及人去屋空,見其遺物,方知可哀。想一生辛勤,轉頭成空,緗帙不知散落何處,鶯花不知向誰喧嬉,當日竟以此爲樂,豈非大謬哉?小鸞罄盡心血,所為無非無益之事,勞碌一生,竟無人賞之,此非癡耶?美人之癡,可入畫;詩人之癡,可入詩。
犯嗔:怪他道韞敲枯硯,薄彼崔徽撲玉釵。
怪道韞,蓋怪其才高於己也;薄崔徽,蓋薄其畫不如己也。似有盧前之愧、王後之恥。“敲枯硯”,似是無可奈何;“撲玉釵”,則有自負之意。
錢公嘗戲曰:“謝道韞以一‘詠絮’句便稱才女,此才女做得容易。”予聞之,遂輕道韞之才。然則細思道韞之句,知其果為詩才。雪,自天而降者也,“撒鹽空中”,亦自天而降,故是凡筆。道韞之句,不肯寫“降”,而偏寫“因風起”,且於隆冬之中,忽看見暮春之景,便是奇思妙想。有此一句,足可以枯小鸞之硯矣。
吾輩讀古人詩,常恨心中之意為古人道盡。古人才高,往往不肯為後之作者留半分地步,致使吾輩庸才,每落筆,終不出古人窠臼,遂敲枯硯而長嘆。詩文者,所以傳先賢之道也,先賢之道,無非五經之章句,已為古人道盡矣。倘捨此而自出蹊徑,非無知妄作,便是逆天不倫。是故詩文所載之道,斷無新出之理,其所能為者,唯傳道之文也。倘能拾古人餘唾,重為修飾,取賦者之意,敷衍為作比興,使之動人,興人之情,然後傳先賢之道,便已是佳詩。試思以今人中之凡才,倘一味直抒胸臆、自出機杼,又安能與古人相爭耶?
今之作者,其必有見雪詠絮之才乎?
犯癡:勉棄珠環收漢玉,戲捐粉盒葬花魂。
“冷月葬花魂”之句,蓋出於此也。“花魂”之所以佳於“詩魂”者,蔡義江先生已備述之矣,小子無從置喙。或仍有疑為“葬詩魂”者,則是見一能詩者便大驚小怪,不知閨閣本來面目也。
黛玉作詩時,尚為世間之人,而其詩有鬼氣。小鸞作詩時,已成月窟孤魂,而其詩竟有人間氣,直是父母膝下一頑皮女兒。雖然,觀此二句,卻欲淚下。少年人之詩,動以淒苦爲詞,實則不必。
夫珠環之璀璨,粉盒之馥鬱,正閨閣之良伴也。小鸞一旦棄之,而甘對漢玉之清輝,花魂之嗚咽,其為詩書所誤耶?不知所謂癡者,必樂在其中,不知其苦也。其幸也耶?其不幸也耶?方內方外,不能互知。
能詩者亦夥矣,小鸞之可愛,不在能詩,在少女之爛漫天性也。以此爛漫天性付之詩中,則更爲可愛。朱顏皓齒,無論置之何所,皆如好花,悅人心目。小鸞即被詩書所誤,而彼青燈黃卷得此紅顏為伴,幸莫大焉。人愛小鸞,以及於愛詩,則是小鸞之功德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24 00: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52 编辑

<FONT color=green><FONT size=5>附錄</FONT></FONT>
<FONT color=blue>“北社”第一次會議紀要</FONT>2004年6月6日(周日)上午9點整,北京大學五院中文系一樓會議室
一、會議主題:
為了“北社”,我們做了些什麼?還將做些什麼?
二、討論內容:
1、“北社”的定位;
2、《北社》內容以及體例的討論;
3、“北社”未來的宣傳工作。
三、與會成員:
我們有幸請到了北大中文系的三位老師:他們是孔慶東老師、韓毓海老師、張沛老師。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檀作文老師。北大法學系傅建平同學,北大博士生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會會長王勇同學,“一耽學堂”唐鼎峰同學,哲學系《學園》主編徐陶同學。北大中文系研究生李若暉、冷霜、萬德凱、李雲雷、張敏傑、張源、季劍青、萬靜、王術臻同學。“北社”成員及“社刊”編輯,柳磬如、劉青海、趙雪沛、王佺、辛曉娟、陳嵐、李晶、詹冬華、王勇、人大中文系彭敏、張一南、唐文吉、任成琦、古尊師、劉占釗、金安輝同學以及“北社”社刊自由撰稿人駱建新先生。
中文系溫儒敏老師、錢志熙老師、劉勇強老師本也很樂意參加本次討論會,但由於特殊原因,不能到會,他們讓我們表達他們的問候:祝願本次討論會圓滿成功,希望《北社》越辦越好,辦出北大研究生的水平,更好地體現北大的精神風貌!中文系盧永璘老師雖遠在日本,但也表達了對這次討論會的殷切關懷。
四、“北社”社長柳春蕊(磬如)同學發言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學長:
六月六日,是個吉祥的日子。這是“北社”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大會,我們非常榮幸地請到了各位師長,歡聚一堂,討論“北社”的前景,我想這將會對“北社”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
“北社”成立於2002年4月。我曾在中文系組織的“爾雅臺讀書會”,應該說是北社成立的前期準備工作,其後主要是以出刊物的形式,展開“北社”的活動,宣傳我們的主張。現在我們手裏拿到的就是《北社》的第五期。
“北社”是一個團體。它是開放的,不是封閉的;是平易的,不是虛無的。“北社”不分年齡,不分校系,不分南北,不分中西。凡是有志于中國文化、中國民生探索的人,凡是有志于美的文學創作和感受的人,都可以成為“北社”的會員。“北社”是一個展示我們思考的平臺,在這裏我們可以詠懷抱、可以道學問、可以尊德性。
舊體詩文只是“北社”的一個內容,舊體詩文內部傳統及諸多問題的承繼與發揚,固然是“北社”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在我們看來,無論是文言詩文,還是白話文體,只要是美的,只要是能喚起人們內心深處的記憶,能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呈現美和發現美的素材,都是“北社”樂於追求的。在我們看來,文學的意義在於喚起人們心靈的善和美,打動人,感動人,讓人們對此持一份希望和眷戀。“北社”從文學開始,推行美的文學,發掘中國漢語言文學的美,應當說,這是“北社”在當下語境之中的一個切入點,也是“北社”的一個起點!
文學,美的文學是“北社”關注的問題之一。當然,“北社”永遠不止于文學自身。換言之,“北社”是以問題意識為出發點而介入當下實事的,並試圖探索問題的解決方向和方式。比如鄉村文化建設,是不是可以結合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晏陽初、陶行知、梁潄溟的努力,吸收他們鄉村文化建設的成果,走出一條真正意義上的興起一代農村的道路來?比如中國教育問題,包括中小學教育、高校教育和基層社會教育,現代教育與傳統書院,民間教育與官方教育等;比如中國傳統的禮樂問題;比如國家——民族社會制度問題;比如當下社會倫理道德,做人的底線與品位問題;比如當今學風、士風和民風問題,宋代以歐陽修為首的慶曆文人,改革五代和宋初浮弱的風氣,興起有宋一代文風和以天下為己任之士風;比如傳統經學的承繼與開啟以及四部之學的延續問題等等,這些都是“北社”將努力的方向。
回顧上世紀初,問題與主義,民主與科學,舊道德與新道德,文言與白話,新文學運\動,南社的成立等等,這是一段意味深長的歷史,也是一個大師輩出的時代。一百年過去了,在有着光輝五四傳統和北大精神的北京大學,我們希望能接續這種傳統和精神,體現新一代中國士人的文化擔當和歷史使命。
孔子云:“人能弘道”,“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周易》裏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國的事業是一個長久的事業,需要一代、幾代、幾十代人的不懈努力和長期奮鬥!從我們開始,從“北社”開始,在現代語境當中真正地承傳歷史、關注現實,從鋪路工程到文化建設,從民族記憶到中華民族偉大尊重感的復興,我想這都是一個特別的時刻,歷史將會在這裏停留,劃下一道深刻的記憶。
“北社”自成立以來,得到了中文系許多老師和同學的支持,得到許多外校同學和同仁的厚愛,這是非常榮幸的事。今天在這次會上,請各位老師和同學就“北社”外部問題,暢所欲言,展開批評。謝謝大家!
五、孔慶東、韓毓海、檀作文老師發言(整理稿)
1、孔慶東老師:
《北社》每期我都看,我注意到“北社”這群“詩人”並不是另類,而是普通的人,這就讓我放心了,這說明他們並沒有被邊緣化。這就是磬如同學在這期編後所提倡的“平實、簡易、樸素的美,提倡平民化、日常化的文學,從日常生活當中發現美、發現美的自然和美的人性。”還說“詩是可以感發人心中的‘仁’的,‘仁’並不是高不可攀,它寓於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仁”的提法,很好。我們的孔子就是提倡“仁”的,從人與人的關係出發,從仁愛出發,看待這個世界。
至於“北社”定位,我認為不要過早明確下來,先保持一個朦朧的樣子,複雜化的東西利於今後的成長。提倡風格多樣化,詩體多樣化,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比如政治、性靈、道德等等。還可以展開關於舊體詩文創作和批評的討論會。有些思想或感情只能用舊體詩來表現,也就是用舊體詩文來書寫,它才有那個味道。
孔老師還談到,“五四”傳統中的反封建任務,現在看來,已不是很重要了,不需要矯枉過正,不過,對待傳統,依舊要有批判的精神,批判使得傳統更為精粹化。所以,今後我們在繼承傳統的同時,還要懷有批判的精神。另外,像打著復古的旗號,其實也是在革命,精神是中國傳統的精神。
他還從魯迅的文章切入,說:“魯迅的雜文寫得好,是因為他的學問做得好,寫別的體裁也寫得好。”最後他談到,“北社”應保持一種自然的發展趨勢,先樹立好自己的形象,慢慢擴大,適當地作一些宣傳,不宜過大,不要迫使人家來瞭解自己。“北社”的詩好,“北社”的人好,我希望《北社》辦成一個真性情、真文章、真風雅的刊物。
2、韓毓海老師:
和其他文明相比,說到中國文化是一個很怪異的文化,它偏偏能在衰落的時候又重新復興起來,這在其他國家或地區是少有的。所以,我看“北社”確實有一種復古或是復興中國文化這一重大使命和責任的傾向,不知道我的理解正不正確?其實,從現代以來我們對傳統學科,基本是釆取割裂的方式,割成幾個板塊,語言和文學分開了,這是相當意義上忽視或漠視了原有學科(四部之學)的優點,而現在把語言和文學分開,在很大意義上,也可說是在分割傳統。
“北社”,正如磬如所說,它不僅是一個文學的社團,更是一個關注當下問題為切入點的一個思想社團,我想這應該是“北社”今後努力的方向,而不是風花雪月、兒女情長、小資性情、個人閒情而已。否則,“北社”就不是“北社”了,用任何一個“某某詩社”或“某某詩詞”就可以了。韓老師就體例談到,雜誌的普及性和提高性,幾個“詩人、詞人”在裏面欣賞是不行的,這樣的刊物,對照五四前後,是辦不長久的。另外,一定要普及,比如說可以出增刊,可以加入白話體的討論等等。宣傳,是不是可以在李雲雷辦的“文學左岸”上介紹一下?
3、檀作文老師:
北大不能關起門來做老大,《北社》亦是如此。網絡的優勢可以利用,立志北大,但不能限於北大。盡可能寬鬆一些,定位低一點。
4、孔老師對檀老師的回應:
“北社”在北大成立,學院派和學術基礎就是它的生下來所具有的天然特點,適當的“小資情調”,無可厚非。我主張多一些“學人的詩”,要區別於當下所謂的“網絡詩人”,當然,網絡和民間詩體創作有它們的長處,總之,風格可以多樣。
六、《北社》編輯辛曉娟發言稿——北社與舊詩網絡創作
北社是一個開放的社團,無論在哪個學校,哪個系,只要對中國古典文學有着相當的愛好,和一定的創作功底,都是可以吸納的。
前一階段,北社的創作主要以舊體詩歌以及古典文賦的寫作為主。這次的一個議題,正是要適當的拓展其領域,在此,我重點從古詩文的創作出發,談一下校園網絡對古詩文創作的促進作用。
一、網絡的出現實際上促進了舊詩創作的繁榮
1、校園的帶頭作用。
首先以北大未名和水木清華BBS的詩歌版為例。本人曾經在未名詩歌版做過兩年的斑竹,那裏創作的風氣相當濃烈,幾乎每天都有十篇左右的舊詩原創發表。比較活躍的作者,前前後後也有數十人之多。因此,校園網的舊詩創作無疑是有很大潛力的。原因在於,大學校園,尤其北大有着嚴肅文學創作的傳統,即使在文學最匱乏的時期,他們仍然結社酬唱,用詩篇抒寫著自己的心靈和理想,從而被後來尊稱為“白衣飄飄的年代”。我們可以這樣說,校園文學的支援是中國當代網絡文學繁榮發展的主要條件。
其次,從硬體上講,校園網尤其是以清華北大為先的校園網絡,當初是遠遠快於大眾網絡的建設的,北大清華學生成為了中國最早的線民之一,當然也很大程度上成為了網絡文學的第一批作者和讀者,網絡的快捷性、廣泛性、廉價性、時代性,很受大學生這樣的年輕作者的喜愛(他們有的是時間上網,卻沒有足夠的金錢和名聲來出版自己的舊體詩集,何況當時舊體詩其他途徑的發表,是相當困難的),所以選擇這樣一種新興的方式,作為自己的詩歌創作的載體,這也是自然而然的。
2、網絡舊詩的集體活躍
對比公眾網的情況,綜合考察各大網站的文學專欄,可以發現近年來公眾網的舊詩創作也處於一個比較活躍的狀況。國內主要的文學站點,以天涯、榕樹下、新浪文學版為例,其專有板塊上的詩詞作品無不成千上萬,聚集了一批較有人氣的作家和較為廣泛的讀者。
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
(1)時間條件
在網上,工作學習的時間與娛樂時間的界限是模糊不清的,這種模糊恰好帶來了網絡文學的創作時間。詩歌創作耗時相對較短,閱讀方便,這樣的文學樣式為忙碌的現代人青睞是有道理的。
(2)精神條件
網絡吻合了現代人追求成名的心理和對特意事物的追求(對自我的認定)由於格律詩寫作者較少,創作週期相對較短,成名相對容易(對比小說和傳統出版模式而言)而且依傍古典情思,吻合了當今線民的小資情節和懷古情節,這已成為一種特異的時尚。
(3)讀者群
網絡帶來的平民化傾向為舊體詩提供了廣大的讀者,舊體詩的讀者本來就不少,但由於分佈於全國各地和各個階層,造成了讀者間,讀者與作者間無法及時溝通交流。網絡在啟動舊體詩作者的同時也啟動、集中並擴大了舊體詩的讀者群,這對作者的創作來說是極大的鼓勵。
總之,網絡尤其是校園網,是舊詩創作的一塊值得重視的場地,是我們吸收更多優秀校園作者,擴大舊詩影響力的重要途徑。而網路對於我們在校學生而言,又是最快捷、便利、廉價、流行和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之一。然而如今,我們對網絡尤其校園網路這塊領域的重視還是不夠的,這是我們北社應該注意的一點。
二、學院詩社(包括北社)和江湖詩社(大多數的網絡舊體詩社)的一些聯繫和對比
1、學院詩社的帶頭作用
校園網尤其北大清華的論壇滙聚了第一批網絡舊體詩人。這些作者文化素質較高,以來自大學校園的師生居多,他們上網的時間較少,作品相對集中,寫作上注重格律平仄,務求合規合式。這些作者多從高校的BBS接觸網絡,興起時間較長,地域上多半是本校同學,彼此容易聲氣相通,常有聚會講述。因此,結社酬唱也就成了一件比較自然的事情。最早興起的舊詩社團為清華大學96年建立的“靜安詩社”,就是因水木清華詩歌版的原因而建立的,是一個先有網絡論壇,再有實體社團的例子,這和我們如今的“北社”是不同的,我們先有實體社團,而網絡論壇還在建設當中。二者情況不同,彼此互有經驗與不足,應該相互學習。
無論建立的情況如何,這些社團社員總得來說有較深的功底,為舊詩的活躍提供了最根本的文學支援。這些社團的部分社員進入公眾網乃至出版界是很自然的現象。一些作者也被大型的文學網站聘請為顧問、名譽斑竹,並主持一些評獎活動。所以,在舊體詩創作活躍的趨勢中,校園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並與公眾網互相滲透、配合。
2、公眾網的社團與讀者群。
公眾網的詩社多半為網友自發建立,普遍的沒有經費來源,但一定有一個或者多個相對穩定的論壇(這是我們應該借鑒的)。其組織內部管理相當鬆散。公眾網社團多數成員創作中不太講求格律平仄,寫作較隨意。寫作時間長的作者也能做到基本上合式。基本上現在活躍於網路間的作者都屬於這一類。
北社應該與校園網(如北大未名詩歌版,南京小百合,水木清華詩歌版)的作者進行更多的接觸,對公眾網的一些社團(如光明頂社團,清韻詩社)等也可適當的進行一些交流。
3、網絡創作的一些不足
網絡創作中也存在種種缺點,比如嘗試的人多,但寫作隨意,精品較少等等。其中的一些對我們北社也有警示的意義。
(1)網絡創作社區化。
一般作者由於上網的習慣和喜好,會經常去某些站點,作品發表了,也就將自身固定到這個站點中去。這是很有益的一點,容易形成結社以及創作的規模。網絡舊體詩歌作品中唱和步韻之作居多便是其表現。
這種現象同時也有其弊病,就是水平略高的作者容易滋長驕傲的習氣。而且彼此之間熟悉之後,褒揚批評之間就不能再持公允的態度。若是管理者不能謹慎對待,反而容易形成先來者的小圈子,抵觸後來的作者。這是我們北社要謹慎的。
(2)作者的年輕化、不穩定化。
網絡詩歌創作的主力是那些就讀於高校的年輕學生們,年齡基本上固定在18-24歲之間,也就是本科生與研究生的一般年齡段。其他年齡層的作者相對較少。另一方面而言,網絡詩人年輕化帶來的弊端對北社的未來發展有着警鐘的意義。網絡尤其是校園網往往面臨這樣一個怪圈,一旦作者離開了校園,上網的時間基本上就無法保障,而寫作的興致也就慢慢消磨,逐漸從舊詩的領域中淡出了。
這是一個社團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如何在離開校園之後保持創作熱情和水平,後來的社員們又如何從老社員那裏吸取相當的經驗,這一點有待大家共同努力。
總之,舊詩有其本身的獨特要求。舊詩發展中最大的困難就是舊詩不是隨手就可以寫來的,它要求很多,比如平仄、對仗上的基礎。而這些基礎沒有幾年的時間,是很難有成就的。舊詩的光大,也許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而我們“北社”在其中應該起到或者最終能夠起到什麼樣的作用,還望諸位進一步探討。
七、自由討論
社會學系02博士生王勇談到復興中國文化應該復興到哪個地方?這是一個時空的概念,還是一個邏輯概念?西方大哲解決一個問題有他們的宗教背景,而一個沒有宗教的社會何以可能?就這個問題,王勇展開他的論述。他認為中國就是沒有宗教的社會,但它依然很長久。中國重視人與人的關係世界和意義世界,而不是人與神的關係,嚴復將“社會學”譯為“群子”,也是這個道理。
孔慶東老師也認同王勇的看法,他說:“中國人雖然沒有宗教,但中國人具有‘敬畏’之心。這是很可貴的。”
中文系02級博士生劉青海對檀作文老師的回應:我們必須立足於北大。檀老師談到詩的風格和內容問題,當然有許多不足,但也有我們的客觀情況,其一,由於我們是組稿,都是通過認識的人來做的,由於詩稿不多,而可篩選的詩就更少了;其二,就是我們的選詩標準,我們注重詩歌藝術性原則,無論是從創作還是從批評上,都有一些體驗,至少有一定的鑒別力。有些詩內容反映現實時事,但藝術性基本格律都不符,這叫我們怎麼辦?
中文系02級博士生李雲雷說他的“左岸文學”可以把《北社》的封面和目錄貼在網頁上。02級博士生張敏傑認為刊物的體例應該更清晰一些,“述學”與“通論”有什麼區別?“文苑”是不是太大,“賦”是不是“古文辭”?這些問題,以後可以更進一步完善。
中文系01級博士生李若暉認為“復古”是當下興起的一個時髦詞。不過,我們也要警惕它的滯後性和空疏,這一點,我相信在磬如同學的倡導下,“北社”是可以克服的,也可以做得更好。他還說到,寫舊體詩應該把它定位在一種漢語的言說方式,建立一種新的現代漢語的言說方式,使古代優秀的語言傳統和深邃的思想能延續下去。這恐怕是“北社”以後最重要的任務之一,當然也是我們北大人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法律系01級碩士生傅建平,從法律角度談到,法律是社會秩序的一個載體,文學是其內部秩序的載體,並從二者的源流和意義等方面展開了論述。
哲學系《學園》主編02級碩士生徐陶就《學園》的宣傳經驗說起,給《北社》以後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參照。
“一耽學堂”的唐鼎峰同學從傳統經學和小學讀經兩方面,談到“一耽學堂”知行合一的傳統理念,他認為“北社”倡導的“北社精神”非常好,很有意義。
中文系03級博士生季劍青說:“以前和柳春蕊住一宿舍,從‘爾雅臺讀書會’到‘北社’的成立,再到《北社》前幾期出刊,這些我十分瞭解。由於人員不夠,前幾期全是他一個人在做,而且堅持走到現在,辦下來,實在不容易!”然後,他談到兩個大問題:一是南、北問題:“五四”時期,北大的中文和東南大學的風格不一樣,北大是研究,而東南大學主張創作和研究統一。一百年過去了,在今天的北大,我看到這種重創作經驗的社團在這裏創始,可以說是填補空白!另外,研究文學,尤其是研究古典文學,不懂一些創作,看來是不夠的;二是復古與傳統:我們一般談到復古,可以說它的負面影響談得多,我認為問題不一定那麼簡單。也可以這麼說,復古是對時代困境的另一種形式的回應,它的立足點在現實問題上的,只是用傳統的思路和方式而已。剛才孔老師談到對“革命”的理解,我想對“復古”的理解亦當如是。要說一點期待的話,我覺得在當前這個大背景下,“北社”應該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發揮更大的作用。
《北社》編輯03級博士生丁楹接着韓老師有關通俗和普及問題說起,我們可以仿照三、四十年代增加副刊和通俗報。另外,他還從金庸和金庸小說現象加以證明。
中文系03博士生班長黃斌談到對《北社》文章的看法,他認為用古體寫現代情感,如何解決?是不是可以包容一些。比如民間的文學樣式,比如短小的雜文等等,這些都可以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中文系01級博士生萬德凱認為,《北社》的詩寫得不錯,但血性不夠,多是兒女之情。他認為德性首先應該是血性,“血性”就是真性情,而不是假道學,不是假名士,既包括一己之性情,也包括萬古之性情,《北社》要發展得更好,應當重視後來,至少不應該忽略。
“北社”社員中文系02級碩士生陳嵐就復古與創新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
“北社”社長中文系03級博士生談到編輯的體例時說:“這個體例,基本上以二、三十年代《學衡》雜誌為參照的,當然,時代變了,‘變法宜矣’。不過,前面的‘通論’和‘述學’鑒於稿源不夠,我們纔選取上個世紀的著名學人的文章。‘通論’是一個宏觀上的敍述表述,而‘述學’則注重專門。在取用上,這兩塊欄目我們是以‘北社宗旨’和‘北社精神’為標準的。‘文苑’中的‘某某詩(詞)選’,一方面是考慮到我們創作時的學習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緣於我們對近代詩史書寫的論述,晚清民國時期很有成就的詩人,包括當時北大一批學者詩人,卻少為人知。因此,梳理這一段閃耀在中國詩歌史上的最後一道光芒的詩人群體,也是我們的責任。上面老師和同學的發言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們盡力去完善它,將它辦得好些。”
《北社》編輯中文系03級博士生王佺就宣傳問題,談到 “北社”的遠期戰略目標,第一步應該是在北京高校(主要是北大、清華、人大、北師大)廣招社員,將有志之士,有志于中國文化和中國問題的學人吸納過來;第二步可以考慮在其他高校設立“北社”的分社,這樣一來,目前的許多困難,就會方便解決。這些應該都是“北社”今後的長遠任務。                                             
整理人:柳春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22 13: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52 编辑

我觉得不错,希望大家能仔细看看,很多能借鉴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2 13: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52 编辑

<>是不错,呵呵,当学习</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9 15: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52 编辑

<P>古意茫茫然</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9 18: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52 编辑

整个的布局值得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8 14: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52 编辑

<P>不错。</P><P>我们可以借鉴一下。但要又我们自己的风格。</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5-1-18 15:49 , Processed in 0.0437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