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2278|回复: 4

[诗话] [原创]梨园诗话之十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25 23: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37 编辑

<P >梨园诗话之十三<p></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对于网络诗词作者而言,继承古典诗词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和方式,是为创新作素材准备的。写诗词的关键在于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作者的喜怒哀乐。诗词的本质在于抒情。所谓诗词“能助国家走向振兴,也能促民族趋于衰微……”。(《中华诗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5</FONT>年第<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期《当代诗话-大题小作》)这种观点显然将诗词拨高到政治的层面了,片面地夸大了诗词的功能和作用,实在荒谬之至!不仅对诗词界贻害无穷,而且容易误导了广大的诗词初学者。难怪“政治诗词”类的老干体盛行,这与此种诗理论的支撑是不可分的。对这一歪论,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正确的诗词理论认识,不要被蒙蔽,以免走上诗词创作的误区和不必要的岔道弯路。<p></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就诗词创作来讲,形式上的创新比内容上的创新更为重要。诗词如同绘画一样,她的构图、色彩、线条等外在形式比其表达的思想内容更为人们关注,更值得我们仔细推敲和琢磨。诗词是一门语言艺术,其形式重于内容。当然好的形式是更好地为其思想内容服务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内容也影响形式,但不起主导作用。在诗词创作实践中,不但要学会运用前人的创作经验和表达手法,更要师前人之心,而非前人之迹,在前人的基础上开疆拓土,开辟新的形式,更好地表达前人所未曾表达的内容,以便为现实服务。<p></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诗词格律是历代诗人们在创作实践中逐步得出来的经验总结。她同任何事物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无时不在变化着。在梨园诗话之十二我曾谈到当律害意时,不妨大胆突破“孤平”等某些无足轻重的格律约束。此论一出,虽然得到了不少网络诗友的支持,但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网络诗友极力反对,可谓支持率同反对率几乎各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回贴争论甚为激烈。由此足见任何改革之艰难了,更何况由柳宗元、刘禹锡、王安石、张居正、谭嗣同等诗人们主持或参加进行的改革呢?其最后的流产与我们民族的这种墨守成规的惰性与保守势力的根深蒂固不无关系。<p></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如果不遵守平仄、粘对、押韵等规律,那就不叫格律诗。我并非主张全盘否定格律,只是认为在大体遵循的情况下,在某些方面当束缚过深,不适宜表现我们的思想感情时不妨突破之。而有的网络诗友认为我的观点“有些过分”,实未细察我意。格律可以突破,但不可全部否定。全盘否定格律,也就否定了旧体诗,这种观点是非常有害的;但若全盘肯定格律,这种观点也不足取。对历代诗词家和诗词作者来说,在诗词的创作征途上,“师古”是必经阶段。但如何“师古”,历代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格律保守论”;一种是“格律革新论”。这两种理念代不乏人,不过在中华诗词逐步繁荣和复兴的今天论战尤为激烈。“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纵有时触着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为某家也。”(石涛《画语录》)我们在诗词创作中要学石涛一样,注意吸收古人笔墨中有价值的东西,创作性地融入今日写作中来。要善于“借古开今”,而非“泥古不化”。<p></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一个时代自有一个时代之诗词。今天文学上人们以“七十年代生”、“八十年代生”、“新生代”、“网生代”等来论某一时代出生的作家不无道理。纵观全国大大小小的诗词刊物和网络诗词论坛,充斥着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的仿制品,甚至连语言词汇等也承袭古人。如同今人着古装说古语,却出入现代的都市街头,只会让人嗤之以鼻。我们不可能穿越时空回到盛唐隆宋,我们既然选择了诗词这种艺术形式,就要用其表达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和自我之心声。比如《有的人》的作者臧克家先生就曾说旧体诗“应该反映时代、关怀民生、学古防腐,删繁就简”,诗词创作要求新,臧老主张“三新即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固守陈规,不能新变,何以代雄?”任何艺术都有其个体性和独创性。专学某家诗风或是以某家诗风标榜自己我认为都不可取,诗词创作要向蜜蜂一般不辞辛苦,采百花而后成蜜。意从己出,落笔无痕。哪怕触着某家古人也不避之,毕竟人之思想感情千秋之下一脉相承。艺术贵在独创,诗词的出色也在于与众不同,她最忌讳模仿,更鄙弃雷同,千人一面之诗词有何意义呢?乾隆诗词作品上万,又有几篇流传呢?全民学诗的年代有何尝不是如此?我尊重、推崇能开一代新风的创造性诗人。<p></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FONT>桃源论坛“彼岸诗社”主张“继承古典精神,反映当代生活。”其主持者倡导新国风,即“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所谓新国风,大略如此。”“新国风”这一“新”字好。新与旧,是对立统一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破才有立。余入彼岸,就是看重这一点。另外就是喜其批判精神。余之诗词诗话发于此论坛,每被社友批之,余不以为疵,反甚喜。其何故也?诗词若无批判之精神,安能望其进步也?<p></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7、</FONT>  </FONT><FONT size=3>三月风论坛竹风诗韵版主阿二回贴梨园诗话之十二道:“读过楚兄诸多作品,格律上是严谨的,有主帖想法,正说明有见的。”我写诗词用平水韵已成习惯,但并不等于我完全认同平水韵。相反,早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1</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月我在《九州诗词》第<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期卷首语中就大力主张“本刊以“双百”为指针;以繁荣诗词创作交流,培养新人,推动中华诗词在新世纪全面复兴为宗旨;以不薄名人爱新人,不论资排辈。唯质取稿为原则。以抒人间正气,歌时代强音为主。所发作品讲求立意新颖、思想健康、语言流畅、感情真挚。提倡用现代口语、新词、外来语入诗。诗词创作要遵循平仄韵律,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为“诗词改革”推波助澜,为简化诗词创作难度,扩大诗词创作队伍,使中华诗词能早日飞入寻常百姓家,本刊主张平仄严守,押韵放宽。凡按现代汉语读音相近的字均可入韵。我们力争使本刊创办成为一个具有“五性”,即时代性、开创性、青年性、多样性、艺术性,能够吸引大众参与的独具一格的雅俗共赏的诗刊。”这是我主张押韵改革的先导。<p></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8、</FONT>  </FONT><FONT size=3>平水韵形成于十三世纪中叶。金朝的王文郁在前人韵书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并身体力行地刊行推广了《平水新刊韵略》一书,这部韵书只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6</FONT>个韵目。不久,平水人刘渊在北方刊行《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7</FONT>个韵目。由于两书都与“平水”有某种联系,后人就称为“平水韵”。这两部原书早已失传,但其资料保存在了《佩文诗韵》中,自此“平水韵”通行至今,其缺陷越来越明显,显然不适应诗词创作自身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古今语言语音变化之大,任何今人都会认同。但是在诗韵上主张改革的或保守的可说是势均力敌。中华诗词学会主张音韵改革,并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4</FONT>年第<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FONT>期公布了《中华诗韵(十四韵)》,我认为是非常及时的,她将同《诗韵新编》等书一样对诗词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p></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9、</FONT>  </FONT><FONT size=3>关于旧体诗的诗体,同诗韵一样我也主张创新。鼓励诗人们努力在传统的河床上进行创新,以期涌现出新的诗体来,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一部诗歌史,从诗体而言,就是一部诗体发展史。远古的《弹歌》是二言体,《卿云歌》是三言体,《诗经》是四言体为主,汉乐府是五言体,到唐代出现了近体诗,七言诗盛行,词盛于两宋,曲繁荣于元,白话新诗滥觞于五四时期。古人尚且不断创造出新的诗体,为什么今日网生代的我们就不可以呢?自然,新诗体的出现不等于旧诗体的消亡,她们是共存共荣共发展的关系,只有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才是诗词发展的源泉。<p></p></FONT></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6 00: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37 编辑

林兄诗话,颇有见地,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6 07: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梨园诗话之十三

诗话理论以后请发到  诗此理论版面 转移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0 08: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37 编辑

“纵观全国大大小小的诗词刊物和网络诗词论坛,充斥着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的仿制品,甚至连语言词汇等也承袭古人。如同今人着古装说古语,却出入现代的都市街头”------极是,只懂发扬,不去光大,今人就不能有超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4 10: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37 编辑

<P>他們只是想做一個夢而已..</P>
<P>他們更希望成為昔之某人,而不是今之自已</P>
<P>刻畫在你心中的他無論是哪一人,如此情況下又怎麼能認識本我?</P>
<P>而在心迷目眩的狀態下話說性靈</P>
<P>我只疑問</P>
<P>是他人之性靈?還是本然之性靈?</P>
<P>何謂性靈?</P>
<P>我想這個問題有待詩者們細細琢磨</P>
<P>若是毫無自我領會、突破之下,那麼性靈之說則是照本宣科罷。</P>
<P>性靈若是不假修飾而言,那麼荒野村夫皆成大家了。</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4-11-21 19:26 , Processed in 0.0353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