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初探》第十讲
朋友们好,小僮原本打算今晚为庆祝联会成功开办语音聊天室,将诗经初探的课停一周,用这时间在语聊上给朋友们讲一些少有人知的诗坛秩闻及笑话,活跃一下气氛;但考虑到大家是来听课的,不是来听笑话的。所以,今天的课程依然照旧:
例作赏析
《国风·魏风》[硕 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此诗本意是借农人之口,明言鼠患,暗喻朝廷官吏的横征暴敛,发誓要逃到没有重赋、没有剥削的乐土。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开篇写作手法仍是以物喻人,直接切入主题。情绪激烈,言词愤怒。表达了农人(庶民)对“硕鼠”(官吏,苛政的执行者)的深恶痛绝:
大老鼠呀大老鼠,
不要再吃我仓里的粮米。
三年来的姑息,你已吃得成了积习;
不肯对我怜惜。
我要离你远去,
寻找一片使人快活的土地。
在那快活的土地上呀,
我将长久地安居。
硕鼠:大老鼠。一说田鼠。黍:粘米,谷类。贯:习惯也。逝:一去不回之意。一说通誓。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第二段与开篇之意相近:
大老鼠呀大老鼠,
不要再吃我囤里的麦。
三年来的姑息,你已吃得成了祸害;
不曾对我有过一点恩德的对待。
我要离你远去,
寻找一片使人快活的国度。
在那快活的国度里呀,
我将长久地逍遥自在。
直:同值。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结尾语仍同前两段相似:
大老鼠呀大老鼠,
不要再吃我田里的青苗。(何等的过分呀,稅都收到了青苗上!还让人活吗?)
三年来的姑息,你已吃得成了习惯;
不肯体谅我们的辛劳。
我要离你远去,
寻找一片使人快活的荒郊。(可怜并未逃远,不过在城外的野地里。)
在那快活的田野里呀,
我将不再受你的袭扰,
又何必去长叹哀嚎?
永号:永叹。
此诗大家很熟悉,它的意义我就不再罗嗦了,我只讲一下“硕鼠”的暗喻方式:朋友们都了解“白马非马”这句话吧,初听起来颇有诡辩的味道;实则不然。马是广义上对一种动物种群的统称,白马却带上特殊的属性。
如诗文中出现的赤兔乌睢、追风踏雪,已不再是马本身的称呼了,而是帶上了特殊的属性。即颜色与速度。颜色与诗文主题的情绪相关,速度更是与诗文的气势息息相通。有时,还暗示着与诗文中主要角色的特殊关系。
“硕鼠”亦如此,它不只是一窝大老鼠,农人不会因为鼠害而搬家。即称“硕鼠”,便不再是指老鼠了。百姓再愤怒,也不敢公然漫骂朝廷官吏和国家税收!可是胸中积淀的怒火又无从发泄,在这种情形下,暗喻就变成了当然的选择。
好,今天的诗经初探就讲到这了。下面进入砚边点滴的部分:
《砚边点滴》(三)我所见到的一些病句
今天的砚边点滴,我准备说一说吟友们常犯的诗词语法毛病。诗僮多年来在学会中担当组联理事,并参与来稿初选工作;而且近两年为世界汉诗组织中方理事王卫同志帮忙,参与国内诗稿的筛选。前些日子也曾将其中部分作品帖来聊天室,供大家欣赏过。
正因为这个缘故,我有机会阅读了很多吟友的大作,开了眼界,也经常见到一些病句。对于病句,一般是指出毛病所在,发回令其重写,编缉并不代为捉刀。下面列举几个例子,剖析其病,为朋友们今后的诗词创作引为借鉴:
例1、桑梓天涯正小康。
此句出于一位女吟友对家乡面貌怀古诵今所发出的感慨,是一首七律的尾句(为了节省时间,小僮未将全诗帖来)。下面我来讲这句子毛病何在:桑梓:一般指家乡、父母,此处做家乡讲。天涯:指天边,天尽头。
此句的毛病在于桑梓是一个具体定位词,天涯却是一个很弘观的、没有具体方位的词;两个词出现在同一个句子里,究竟是桑梓修饰天涯呢,还是天涯界定桑梓?微观与弘观并陈,方位混乱。
所以在返稿信上我写道:“桑梓正小康。是也。天涯何意?”
例2、策杖矶头坐晚晴。
此句出自一篇纪游类七律首联第二句,是一位东坡赤壁诗社声名显赫的老先生(所谓:阴沟里翻船。谁吃饭不掉饭粒?哈哈)下面我来详解毛病所在:策杖:人在前,杖在后。人不依赖杖力而前行,人在拖着杖走,一种很健步的样子。
可是,句子后面又有一个“坐”。这就令人不解了,你究竟是走还是在坐?动态矛盾。实际上只须改一个字:策杖矶头爱晚晴。或是扶杖矶头坐晚晴。扶杖:杖在前,人在后。人依杖力而行。坐着也可以“扶杖”。
所以在返稿信上我写道:“久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慕">慕ersonName>先生清仪雅韵,恨未识荆。华章读毕,受益良多。唯其中策杖矶头坐晚晴句,不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解">解ersonName>先生是策杖而行,或沐晚晴而坐?不才愚昧,望先生教我”。(此老若仍健在,也是望百高龄了)
例3、山色空蒙卷翠绸
此句出自一篇西湖纪游七律,一位江淅的吟友所作。朋友们应该看得出来,他是在套用古人的句子。下面我来详解毛病所在:空蒙:看不太真切,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原句“雨亦奇”。清新空灵,很妙!
而这位诗友的“卷翠绸”,山的形态象一匹翠绸在舞动;单独说来虽然也很美,却是目中实景,非常真切!若附于“空蒙”之后便坏了(山西朋友讲话:坏了醋啦!哈哈)
“卷翠绸”自打“空蒙”二字耳光!小僮连返稿信都没写,弃而不取。
例4、雨润柳林踏露行
一篇七绝的首句,诗人是家乡诗词学会的。大约是马虎了,哈哈。句头很美,逻辑不对。阴雨之时,那里还找得到露水?两种自然气象不可能同时并存。
例5、七绝《中秋》
旧岁相携月下游,
今宵重聚庆中秋。
桥边荷盖仍犹在,
踏着银光小径幽。
此诗并无毛病,而是应该落重音的地方用了口语轻音,即:“踏着”的“着”。影响了吟咏时的音韵美。这位吟友原是写散文与新诗的,初学格律诗能写成这个样子很不容易!作品很是清新流畅,只因一个字用得不妥,诗僮都为她婉惜;
便破例越殂代庖,替她将“着”字改为“碎”。踏碎银光小径幽。这就好多了,同时,诗人眼中的月光银晖如玻璃、似水晶,使得诗作更富于想象力了。也因为这一个字的改动,她后来成了我的学生。
以上所选例句,诗僮纯粹就诗论诗,若有开罪吟友之处,尚请海涵。
好,今晚的课就讲到这里了,朋友们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