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2441|回复: 4

[诗话] 关于旧体诗的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 17: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30 编辑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近来关于旧体诗的讨论不少。因为喜爱旧体诗的缘故少不了要关注一下。通过近两年来的边学习边思考有了些心得,自己对理论问题研究学习不多,只能谈些粗浅的看法。<o:p></o:p></P>
<P >首先说明的是,这里所讲的旧体诗是指现代白话自由体新诗歌(以下简称为新体诗)兴起以前,用文言创作的诗词的总称。旧体是古人创造的诗歌形式(因此也叫做古体诗),是相对于新体而言的,旧体与新体一样,都是现实存在的一种诗歌创作形式。<o:p></o:p></P>
<P >还要说明的是,由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中国的传统诗的概念,与西方是有相当差异的(关于这一点此处不便展开来讲)。最高明的翻译家,也很难将中国旧体诗歌的音、意、风、韵用其它语言完全表达出来。这里除了语言方面的差异之外,显然还有一个文化差异的问题。如果承认旧体诗与新体诗存在诗歌艺术的共同性,就不能孤立地来谈现代旧体诗的创作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中国旧体诗的不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新体诗的一种否定或排斥,至少说明二者有不可调和的一面,这些都是很令人深思的。那么,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呢?这可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文学理论上的问题。对二者关系问题的正确认识,对今天旧体诗乃至于新体诗歌的创作都是很有意义的。<o:p></o:p></P>
<P >旧体诗的发展脉络是比较清晰的。诗三百、楚辞以降,歌赋、乐府、韵文、古风,到了唐代格律诗定型了,也达到了一个发展高峰。之后的宋词是诗与曲嫁接的结果,所以当时又称之为“诗余”。讲究格律的词的出现,说明诗人创作不得不面向社会,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后来词人的创作大都并非仅仅是为了谱曲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多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明白了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讨论古体诗的创作和发展问题是十分必要的。诗词的讲究格律,追求音声节奏上的和谐美是一方面,与中国地域广大和文学欣赏与传播的需要也不无关系。统一音律结构也是在统一创作形式和欣赏标准。今天我们推广普通话,文学影视作品中也以普通话为主导,目的也正在于此。<o:p></o:p></P>
<P >诗意是一种纯文学意象凝聚组合所产生出来的美,文学中的泛诗意化创作都可以称之为诗。当代新体诗歌创作的泛抽象化、纯理念化和主体内向化倾向,正是极端泛诗意化创作倾向的具体表现。对于中国旧体诗而言,语言结构的简捷、音韵节奏的明快和风味意蕴的深邃等,更利于诗意凝聚和诗意美的形成。由于中国古代汉语言的特点,加之汉文化绵延不断的特殊性,注定了古体诗创作发展的持续性与渐进性。由此,当今中国古体诗歌创作发展的诸多歧义,或许可以得到一种比较客观的阐释。<o:p></o:p></P>
<P >现在就来讲旧体诗的几个具体问题。<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一、    </FONT>关于旧体诗的形式问题<o:p></o:p></P>
<P ><FONT size=5>在旧体与新体区别上,形式是第一位的,语言是第二位的。由于旧体诗形式上的独立性,加之汉语言较强的发展继承性,决定了它现实存在的合理性,可以与新体诗并存并且独立发展。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我们就没有必要再谈古体诗的创作发展问题了。</FONT></P>
<P >诗歌形式与风格的相对稳定,是不同时代诗歌发展的必然要求。格律诗是指唐人所说的“近体诗”,又称之为“今体诗”,是相对于以前的古体诗而言的。称“近体”说明它有个形成的过程,沈、宋以前格律至少是不明显或不严格的;称“今体”正说明它是当时才形成或成熟的。一千多年过去了,现代人是无须再称什么“近体”或“今体”诗了。词的形成也如此,唐、五代就有,只是到了宋代成熟了。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格律诗的出现是与当时诗歌艺术的发展相一致的。格律诗在唐宋成熟并发展成顶峰,之所以以后再没有出现唐宋一样的高峰,只能说明这种诗体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诗歌发展的需要了。事实上,词的形成本身就是对格律诗体的一种突破与发展。<o:p></o:p></P>
<P >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以来,白话语言的普及和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传统语言、文化的持续否定过程。当今旧体诗歌创作热潮说明其仍然有较强的生命力,自然也就预示着其自身也存在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旧体诗的改革现在不是简单的要不要格律的问题,而是如何创新发展的问题。一切有利于旧体诗创新发展的因素都应当吸收和鼓励,反之都应当摒弃。格律诗是中国旧体诗发展到唐宋时形成的一种诗歌形式,它不代表中国旧体诗歌的全部。格律诗对旧体诗进行了诗歌发展所需要的形式上的格式化和律定,从而为唐诗宋词的高度发展创造了条件。当今古体诗的发展也不仅仅是冲破一些格律的束缚,更重要的是语言运用和意义表达上的发展。如现代语汇的运用、创作手法的创新、韵律的革新等等。不仅格律诗要创新发展,其它旧体诗同样也要创新发展。<o:p></o:p></P>
<P >在旧体诗的创新发展上,语言是第一位的,形式是第二位的。首先是大量现代词汇的运用,使旧体诗更加贴近现代社会生活。其次是形式上的改革,拘泥于唐宋人格律是不可取的。今天人们大多不懂旧体的格律,但并不影响学习欣赏旧体诗。那么就不应该因格律而阻碍人们创作旧体诗。其它形式的旧体诗的成规也要改革,结构、对仗、用典、用韵等等,都要与时俱进地革新。只有这样才能壮大创作学习和阅读欣赏的群众基础,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如果硬要以古人的成规来解释旧体诗的概念,那么旧体诗就只适合古人去写了。<o:p></o:p></P>
<P >二、关于旧体诗的语言问题<o:p></o:p></P>
<P >旧体诗并非是古词语用的越多越高古和深邃,要知道古人的词语都是当时的“现代词语”。我们没有必要步古人的后尘做复古主义者。现代词汇在旧体诗创作中的运用是时代的要求。今天的人写旧体只能是旧体形式的现代诗,而不是旧体形式的古代诗。由于现实主义体裁的创作需要,旧体诗中不得不运用现代词汇。这从大量成功的当代现实主义旧体诗作品中都可以找到证明。而在状景抒情类的旧体诗创作中,显然还充斥着大量的古代词语,现代人的情感在古意茫茫中遮遮掩掩、改头换面。这种一心与古为邻不食现实烟火的创作,正如书法上的临摹,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今天人们阅读古人的作品由于语言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而不得不借助于一些注释,那么我们也希望现代人阅读现代人的旧体诗作最好不要再看那么多的注释。<o:p></o:p></P>
<P >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旧体与文言在美感表达上存在不可分割性的一面。这也许正是许多旧体诗人之所以坚持古人创作标准和形式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国学功力较深的人总是少数,而且又多是专门的研究工作者。广大读者对旧体诗的诗意美、意境美的审美意识,会随着社会生活和文化结构的不断变化而发展着。人们往往批评那些直白风格的旧体诗创作的淡薄无味,事实上直白与淡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直白是旧体创作的手法之一,而淡薄是诗意提炼上的不成功或不可取。直白的手法大量使用浅显易懂的语汇,有利于诗意的传达。浅显的语汇如能凝聚不尽的诗意美,是诗歌创作的高水平和高层次。元白的创作风格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创作成就和艺术地位。<o:p></o:p></P>
<P >汉语言发展的连续性,决定了我们学习创作旧体诗的可能性。现代汉语中所保留的大量的古代汉语语汇,同时也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语汇。现代旧体诗创作在语言运用上的原则应该是:不用冷僻的古字(词)和典故等;尽量多用现代词语;把握古今语法的不同与融合,力争减少歧义、准确表达。古人在旧体诗创作上的所谓“诗家语”,其实就是旧体诗发展所形成的一种特殊语法形式,它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现代旧体诗的创作发展就是要大量创造新的“诗家语”。<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三、    </FONT>关于旧体诗的创作与发展问题<o:p></o:p></P>
<P >这个问题实际上前面也已经涉及到许多了,现在只是从宏观上做一些思考。当今旧体诗的创作呈现出一种繁忙而不是繁荣的景象。一方面,诗刊、网坛很多,不同年龄和阶层的作者都有,创作上显示出广泛的社会和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墨守成规的古人作品的翻板之作、故弄风雅的无病呻吟之作占很大比重,些小的个人情感和艳词莺语也常常出没其间。大凡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有着一个或几个紧贴现实的创作主题,由此才能真正反映社会和时代,进而产生不朽的作品,诗歌也不例外。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看到了相当一部分旧体诗作者的成功之作。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汉语文言长期以来为上层社会所把持,古代文学也多是上流社会所占有的精神食粮。由此形成的所谓雅与俗的对立,在当今旧体诗创作中仍然存在。片面追求所谓的高古,其实只能是厚古的自酌自饮和没有时代共鸣的痛苦呻吟。<o:p></o:p></P>
<P >旧体诗可以翻写为新体诗,但却失去了许多意境、节奏和韵律上的美;新体诗也可以用旧体的形式来写,但由于形式结构的限制,内容和意义不能完全得到表达。我们是否能从二者的差别中体会到旧体诗存在的价值和创作发展的意义呢?旧体诗的现代化创作,是一个时代的现实命题。严守古人的成规、手法和语言,而能够游刃有余地表现现代人的生活与情感,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o:p></o:p></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总之,旧体诗形式上的自由突破是不可避免的,在语言运用上的灵活和创新也是符合发展要求的。事实上古人的所谓诗体的概念不仅是指诗的语言组合形式,更主要是诗的风格和内容方面的特点,如“西昆体”、“长庆体”等等,对旧体的理解应当更加宽泛。凡具有古汉语特色的诗歌创作都可以视为旧体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面涕下。”这是一千多年前的一首旧体诗,用格律的标准看,无律也无韵却又有律、有韵。今日读之,其情其感却如在目前。这就是真正旧体诗的魅力所在。对此,我们可以做何感想呢?<o:p></o: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 23: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心得颇深,肯花那么多时间去归纳总结,可见执着。其中不少观点与看法也颇有见地。给论坛增添了活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3 18: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30 编辑

很细致,拜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5 22: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30 编辑

<P>其实也写了点儿诗话之类的东西,觉得只言片语,了无高旨宏论.</P>
<P>这是去年写的一篇文章,有些观点与时下的同道们是相悖的.</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6 20: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30 编辑

<P>只言片语</P>
<P>或许以 话 定之故</P>[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4-11-21 19:11 , Processed in 0.0261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