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2201|回复: 2

[诗话] 新社第一届诗艺研讨讲座:《学诗入门心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31 12: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35 编辑

<P><FONT color=#000000></FONT><br>  根据新社章程草案第17条:“每月举行一次网络诗词曲联研讨会”。叶吟受新社理事会的委托,牵头主办第一届诗艺研讨讲座。因个人水平有限,第一期讲座面向初学者,由叶吟献上学诗入门的一些浅浅心得。先写这个主贴,然后陆续拟写,以跟贴并编入主贴的方式更新。大家有什么质疑和批评的意见敬请直言无忌,有什么不明了的地方和需要进一步咨询与探讨的地方,尽管提出,主持人将一一作答,献上野人之曝。 </P>
<P>              新社第一届诗艺研讨讲座:《学诗入门心得》(主持人:叶吟)      <br>
<P>
<P>  叶吟学诗入门,走出了一条普通的古典文学爱者,通过习练入门的路子。不瞒各位,我所修练的是速成功夫,可名之为“快速入门会写大法”。也确实大有神效,不足一月,即有小成,俨然诗家矣。并非搞笑,踏实而真切。学习过程中,有如下经验、体会和办法,或能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br>
<P>1)、备好入门书籍及工具书。大家精力有限,贵精不贵多,以下七部够用:《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千家诗》《增广贤文》《千字文》《平水韵部》《白香词谱》。以《声韵启蒙》为例(又有韵又讲平仄又可学对联,极好):得熟读和体会每个字、词、句是如何对上的,是如何把字词妥放位置,纳入平仄谱的。手头常备,没事就看看,不要刻意背,揣摩到熟悉就好。不识的字,太僻的人名,典故暂不理会。今人所附解释多是脱了裤子放屁,大可不必理会,光光地揣摩熟凭我们旧有知识就看得懂的原文,就行了。   <br>
<P>2)、《平水韵部》作为工具,是手头必备的。临屏写诗,自然是有一个叫平水韵部的文档,随时可查韵字。写诗一定要对照韵书来写。从古到今,哪怕是名家高手,也基本无人能准确背得所有韵字。定了某韵,那么就一定是眼看着全部韵字来写诗。有初学者对于诗人从不出韵大感神奇,以为他们都是专家,下了苦功,背下了相关韵字,好厉害。我只是心中好笑,大家心照不宣吧!   <br>
<P>3)、多读浅易简短没有学究气的诗词名篇。如《千家诗》《花间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中的一小部分,汉魏南北朝的一些五七言。(理论文章独独强烈推荐一篇:杨载的《诗法家数》)。多揣摩名篇用语和写法,久了自然熟悉其词汇和技巧。不必很多,甚至不必背诵如流,关键在揣摩,得其韵味。强调:从王国维以现代人的眼光,拈出意境二字后,我们就明白,诗词注重感发的韵味,作者必蕴深情于其中,每写一事一物一意一情,必内含兴发感慨而少有议论露骨。内容可以不同,风格可以多样,相同的是:诗是形象思维,诗篇都有意境的营造和情志的感发!   <br>
<P>4)、多写习作;我们初学者从七绝入手最佳。古韵今韵都行,最好用古韵古平仄。从一开始要短一点、浅一点;但一定得正规点:论平仄,备韵书,熟了再丢开。我个人的写法是:意在笔先,随之选取词句。先定题,再围绕题展开想象,一有相关的意思和字句就零碎记在纸上,最后整合成句子。可以画好--11--1的平仄谱,对照填入,随时修改字眼或更换位置。谋篇的基本技法还是老话:起(第一句要有起头的味)承(第二句顺接铺开继续描述)转(第三句层进或转折)合(第四句归结)。   <br>
<P>5)、绝句与十六字令:个人理解,十六字令似绝句,首字即是限韵更是起兴,甚至就是词题。第二句七字是铺开,第三句三个字应有所转折或层进等等,最后一句五字是归结。我们初学者按七绝起承转合的写法来填,不会错。因其字少,必得精练(五七绝亦如是),讲究字少意多,最后一句更应余韵不尽。初学者韵是绝然不能出的,一两处平仄错误调整不过来,倒也不要紧。   <br>
<P>6)、初学词者宜习小令:小令在五十字以下,由简入繁,由浅渐深,填词之始,可多些民歌风味,缘情写景,缘情拟文为好。以意为先,人在文中,情在文中;用好虚词,达到自然流畅。最忌“温、软、单薄”,堆砌词澡,意象繁杂散乱,而少真情实感。   <br>
<P>7)、初学者如何挑字遣词造句谋篇?冷僻字不用,太古气的用语和典故不用,从身边生活中确有感想的事写起,以意统帅全篇,全诗自然流畅,决不能让现代人读来拗口。戒白开水式的老干部体,戒空喊口号无底气 (宁可不作豪语),更要力戒浮华堆砌却没有一个中心思想串接。字词得与全诗意境或意思相合,如有不合,宁可去掉。   <br>
<P>8)、初学者难在押韵。那么可以从最后一字或最后三字倒着写起。推荐常备《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两个文档在手,实在写不出来,卡壳了,就去查查相应韵部,看看有哪些词汇可以组织。这从短期看,是投机取巧,可欺外行,可以洋洋自得矣。但是我们这个法子用多了,那两本蒙书就成了自已的。所以从长期看,是在反复积累,解题练习,为我所用,笨熟而巧。   <br>
<P>9)、初学者难在平仄。这就要求我们,把眼光进行根本性的转变。要把着眼点,从一般人的“赏析其内容”,转变为“是如何凑字凑句成篇的”。其实平仄完全是念出来的,我们不单单是赏诗的人,更是写诗的人,所以平时读诗,不管是读古诗还是今人网友之诗,一定要养成念或默念的习惯,体会其平仄架构,通篇气韵,最后自然会形成本能。梨花院落溶溶月,在我们的读法中,不单单是那些花呀月呀,而且一定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错落连接。锦江春色来天地,天地这两个字,一定是可以填入在平平仄仄平平仄的最后两个字这样的位置:平仄;玉垒浮云变古今,古今这两个字,一定是可以填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最后两个字的位置:仄平。   <br>
<P>10)、关于行文风格。合旧体,咏新事,善之善者也。平常字,心中思,善之善者也。我个人所喜欢的风格,是文字不故作艰深,造境不过于古气;言之有物,道之有据;然后,也讲究气韵通贯,行文流畅,意与境谐,字与句当。这样的风格我们普通爱好者可亲可近,最重要的,是可学。我就喜欢南北朝民歌、杨柳枝词一类,如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如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对现代人来说更得如此,太古气太隐晦更难共鸣,不如用平常字,写心中思,达意而雅致就好,气韵流畅最佳,万不可有拗口的句式,会写坏手的。到头来,诗的辞句是学了一些,诗的气韵都体味不到了,何苦写诗。 <br>
<P>11)、关于章法。就是谋篇,就是诗的写法:和平时作文一样文从字顺,层次安排妥当。有什么要说的,就写什么。然后写的时候,注意结构,注意先后层次。和平时写文章前面开头、中间铺叙、未尾作结,凤头猪肚虎尾,没什么两样。诗以载道,诗以言情,先要有要荷载的东东在心,然后把它按照某种层次,一层一层不要东拉西扯,且不罗索、也不拗口地表达出来,就成了好诗了。章法可以揣摩千家诗中的律诗,看时,不要被眼花僚乱的词汇所惑,要看到他从第一联到第四联,大体各自写什么,是如何开头、承接、阐述、转折、结论的。   <br>
<P>12)、贴习作不怕丑,相互之间要砸、要收。我几乎写过的每一个字都留着,成长的历程么。评别人的作品不能从自已的水平出发,得站高点儿,人不会下蛋,却会吃蛋。看得出什么就说什么,好就好,不好就不好,不好在哪里,有体会感想就回,不怕说错。同时,对别人的意见,一定要有真正的涵容体会之心,而不是假装的风度。批评者永远是对的,他总之是指出了片面的真理。但得有接纳吸收型的心态,必利于已。 <br>
<P>------------------------------------------------------------------------------------------- <br>
<P><FONT color=#ff0033>13、《体会诗歌“赋形”的本能技法--兼谈诗的本质、学诗之四维》 </FONT>
<P><FONT color=#ff0033>                         本条以及全部需用资料的链接,请看第一个回贴.</FONT></P>
<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31 14:23:5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1 12: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35 编辑

<P>新诗一首:《感觉》,作者顾城:</P>
<P>   天是灰色的<BR>   路是灰色的<BR>   楼是灰色的<BR>   雨是灰色的</P>
<P>   在一片死灰之中<BR>   走过两个孩子<BR>   一个鲜红<BR>   一个淡绿</P>
<P>以下一段,摘自《美学是什么》:</P>
<P>   “诗意就在常见的语言素材不常见的精心“赋形”中诞生了。诗歌的分行排列和意向组合,这些形式手段超越了日常语言的平庸琐屑,把想象力提升到另一个境界,这就是艺术的神奇之处。顾城的诗《感觉》又是一例,极其简约的语言素材,经由诗人别具匠心的安排,连日常语言中令人厌烦的重复也变得富有意蕴了。”</P>
<P><FONT color=#ff00ff>推出本贴主讲:</FONT></P>
<P>    <FONT color=#ff0033 size=4>《体会诗歌“赋形”的本能技法--兼谈诗的本质、学诗之四维》</FONT></P>
<P><FONT color=#ff0033 size=3>一、从赋形谈起</FONT></P>
<P>   诗是感性。诗是作者一瞬间的感觉,诗是作者心灵与外物在感性直觉层面上的激荡生发和水乳交融。</P>
<P>   诗是赋形。诗须形象化。无论怎么大叫:我十分孤独,我万分孤独,我十二万分地孤独!都不成其为诗,充其量是热情的口号罢了。吾观风雨,吾揽江山,尔后舞之咏之,这是直达,还不算技法;那么我们作为坐在书桌和电脑面前的诗歌训练,从技巧方面来说,诗的主题必然通过描情写物的具体形象来表述。诗歌与艺术上的模仿论与表现论,都绕不开“赋形”二字。待我们在基础训练上熟习了这种思维方式,再来面对广阔的自然世界与社会生活,真正有所感伤时,就将写出名句名篇。</P>
<P>   诗是结构,是语言材料的线条组织,是思维活动的时间过程(一维单向性)。具体到格律诗,就是前人总结的“起承转合”(并非不可打破,然而这是最优的和最基础的)。是的,据说,“语言是人类的家园”,人不象动物一样,仅仅是直接生活在这个物质世界上的。人还生活在“语言”和“概念”之中,这是人类的悲哀,人比动物“隔”了一层!那么,作为诗的语言的结构和组织,平面变线条,顾城先生的这首诗很直观,同时还暗合古人总结的“逆挽法”,“以哀景写乐”,铺以暗淡,归于希望。叶吟谨以个人练笔习作举上一例:《次韵咏梅》“冰魂玉魄森森月,铁骨苍枝烈烈风。待得春光来普照,柔情还与百花同”。一二句是起笔,承接铺叙,第三句转折,第四句结以意外之意。总之三四句绝不可重复前两句的内容,平行并列也不好,是为寡淡之作,要不就是意外反转,要不就是意思更上一层,强力推进!</P>
<P><FONT color=#ff0066>二、学诗之四维、诗之本质</FONT></P>
<P>    学诗之四维:意境、格律、辞汇、章法。用时空四维来比喻,意境就是时间轴,其余三者为长宽高的空间形式轴。事件是时间在空间中运动的过程,诗篇就是意境在格律、辞汇、章法三大形式中赋得的终极产品。</P>
<P>1、意境。诗之本质:意境。反过来讲也行:意境一节,关键是掌握诗之本质:兴味感发。但得有这个眼光和心理,读诗、写诗,必大得诗味。对于我们初习诗的人来说,如何形成这种体味的本能?进而自已也能学会营造多种意境?在境界的营造这一方面,唯一推荐一本书:叶嘉莹所著《唐宋词十七讲》,可以助我们得诗之本质,得诗人的心灵。其余的书,都差得远,不必看了。在《新社典藏》一栏,我贴出了网上能搜到的前四讲。</P>
<P><BR>2、格律。格律学之有余。最后也是形成本能。还是前面说过的:读诗一定要念,要体会其平仄架构。一句入口,心里同时就有平仄的体验。这在最初,是先后发生,故意分析出来的;到最后,是同时发生,分不清是内容还是格律。揣摩主贴第1点所提到的七种资料,可以过基础关,以后但得用这种办法多看多读,就好了。如果不用这种办法,背一万首诗也是门外之人,体会不到味道。这在一些研究学者,就是这样子。 </P>
<P>3、辞汇。不单单是积累辞汇的量,而且是积累辞汇可以填入的位置和相互的位置关系,还有对仗。前人法数俱在,与时俱进,灵活应用之,就是大成。至于雄改一代之风,开一代之体,非我们所能为,甚至也不是这一代两代所能为。诗有定法,很难创新,初学,但得整旧如旧就好了。这在很多人都有一定基础,但是得来太艰难了,而且还不够。最好的办法还是读别人的诗时,以及几种启蒙韵书时,把眼光改改,不要看什么志意,就看辞汇的组织编排。其中又涉及韵脚组词和平仄位置。<BR>  <BR>4、章法。前面及主贴已涉及很多了,再作罗嗦:章法就是谋篇,就是层次结构是否得法。无非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之类。忌东拉西扯,不成段落。好诗血脉贯通,如珠串连,又有轻重腾挪的功夫。我们初学,不妨如写作文一般,老老实实安排妥当平稳。诗初稿成,反复自我体味和检查:文辞是否顺畅,是否表达准确。拗口是大忌。练字宜选取最传神的。凡此,一念就知。 </P>
<P><FONT color=#ff0033>三、总结:古诗形式的本质性及其它</FONT></P>
<P>  内行人和外行人的区别就是一个感知气味;一个诗外赏析。请允许我们从形式上、也就是古诗的气韵去理解:什么叫入门?入门就是得其味,获得感觉,就象下棋有了感觉。哪怕我水平低,可是我也入其中,得其味了,成为圈子中的人。如何算获得了感觉呢?我们,要把眼光从欣赏的眼光,变成写出来、凑成篇的眼光。这是一个根本观念和关注点的转换。换过来了,就会自动自发,时间一久,必有积累。再加上一些取巧的路子,根本不需要太多时间就能入门会写,写得象模象样。同时,我们读诗看诗的眼光也就有了不同,能感味其气韵了。</P>
<P>  我们为什么要当内行、要当圈内人、要得诗之本质,而不当外行、不必注重诗的知识,甚至不当研究学者呢?因为诗是用来玩的。据说艺术都是玩,此不假。要玩就玩出味来,对于那种诗人最幽微、最隐约、最深情的心灵、感情、品格的意境,我们,一要能体味别人和别人的诗篇中所表达出来的;二要自已能生养这种诗心诗情;三还要能传达给别人。简言之:欣赏、内涵、创作。其实三者又是一回事。古诗有完美的形式,千载而下移不动。这个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就是一种美。不得其味,没有感受,只是诗立意好不好,内容如何,有个啥用?不用写古诗了,写杂文去。</P>
<P>    叶吟所讲,面向初学者,方家可以不信。对于初学者,有个浅入和效率的问题,如何不蔓不枝,最有效率地迅速抓得诗之本质与形式,并快速入门会写?再次开列资料清单,不深不浅,不多不少,正好就是最好:</P>
<P>    意境:《唐宋词十七讲》<BR>    格律与辞汇:《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花间集》《千字文》《增广贤文》<BR>    章法:《千家诗》《诗法家数》</P>
<P>    以上资料,可以互用。比如千家诗中的七律,不唯最适合于体味章法,也适合于感味格律与辞汇的组织。已经全部发“新社典藏”栏目中,链接如下:</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5 11: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35 编辑

很精彩啊,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4-11-21 18:45 , Processed in 0.03604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