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1045|回复: 2

[点评赏析] 留取残荷十四年学诗历程得失之检讨10.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 1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留取残荷十四年学诗历程得失之检讨10.1

萨特说,他人即地狱。这句话深刻地揭示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相互沟通的困难。然而隔膜与困难并不能阻挡我们寻求对彼此了解的渴望。事实上,只要真诚并且努力,一定程度的沟通与理解还是可能的。中外丰富而蓬勃发展的文明交通史正说明了这一点。有鉴于此,我希望对十四年学诗历程中之得失作一概要检讨,以期处于不同程度的同道可以有所借鉴与参考。
由于我在十四年学诗历程一文中对个人创作心态以及求变努力都做了详实的总结,所以相关的问题这里不做详述。先说失的一面:
1、自闭,拒绝交流。凡有一定阅历的人都应该承认,交流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即如诸葛亮那样的大才,也还有徐庶一干朋友。只可惜这样的问题在我十几年前那个年纪几乎完全认识不到。那时的我是孤僻、自傲的。孤僻让我不喜开口,也不喜外出旅游或结交狂朋怪侣(本科四年,虽是军校,但假期也不少,但我几乎不出校游玩)。自傲的心态更是要命,在我看来我周围的作者水平都一般平平无奇,除了个别多数人都不如我,和他们交流有什么意义呢?所以那时虽然已经用上QQ(据后来看到的许多诗坛知名人士回忆文章说,那个时期正是他们在QQ上切磋气氛如火如荼之际),但连我最亲近最信任的一位斑竹的QQ都不愿意加,何况其他人。交流的机会一再错过,自己的眼界最终延迟到数年后才稍稍打开。
2、安于一隅,眼界太窄。我最早待的地方叫且听风吟。现在回过头来看,在那时水平或者亦不算差。但因为网站设计的缘故,回帖的方式过于固化,最新即时的动态无法实时显现。这毫无疑问成为作者间交流的壁垒。要命的是,我那时就认准了这一个网站,其他地方根本没有想过要去。因为几乎不和诗友交流,自然也没有人给我推荐外面的论坛如何如何。我就这样在那里蹲了两年。说波澜不惊或者有些夸张,但大体除了和一些诗友因为诗观的不同略有争辩外,对我的帮助并不十分大,转折点在这两年之后,似乎也是因为争论,我实在觉得那里的气息已经不再适合我。我是一个感觉敏锐的人,一种气氛习惯了就不会轻易改变,但如果真的变了我也不再留恋,何况那里除了那个给我无限包容的斑竹姐姐(以及此外的一两人),并没有多少我的知心朋友。我最终选择了离开,找到的地方在历程一文也提到过,包括:秀庐、天涯、光明顶、清韵等论坛。通过这样的游历,渐渐认识了人们口中的高手,比如种桃(他起初也的确给我提了一些中肯的意见)。但影响特别大的大概还得算碰壁斋主,他大概算网络中的一个传奇人物,我上网十余年了,真正在网上也就和他打了一回照面,那还是在今年的前不久,我把个人的五绝全部贴了去菊斋,他做了回复,当时看得我还有点激动。他的作品和评论在网上都是超卓的,这样的水准当然让完全没有见过世面的我看得一愣一愣的。我才知道山外有山。人,应该有所敬畏的。不过因为诗教传统的中断,很多人似乎并不明白这一点(甚或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竟是一个问题)。
3、几乎没有阅读,如果我有悔恨的话,这几乎算是最大的一个。没有阅读,这听起来有点假。但没有高价值的课外阅读,那确实是我那数年中最大的“亮斑”了。其实平时也读,都是些什么呢?记得最多的是武侠,其中卧龙生的读了最多。有收获吗?除了把两眼看得发昏的我送上床铺之外,意义似乎不大。学校并不是无书,有图书馆的,就算是军校,如果去找也一定能翻出很多有营养对口味似乎自己的社科书来。然而,我完全没有意识应该去那么做。除了写诗,在我看来,那几年的世界近乎荒芜。比起现在的想象无穷来,那时我的大脑也许更近于沙漠或者梦泽。这样的懊恨,在视力日益变差的后来,得到了不断的放大和加强。可是,我知道这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我无从回避。这种荒芜的景况在毕业后略有加强。因为那时突然发现,自己不再是学生了。自己不再可以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因为你已经被嵌进了一部宏大的国家机器,而你是只可以选择的螺钉之一。当然真正称得上涉猎广泛还是在近几年。算是做到了文史哲的书都约略看看。这一点,对于开阔自己的诗境起了极大的作用。这也让我知道,身外的世界犹如银河,远比我们看见的或者想象的要大,要辽阔。比如最近看到的唐玉虬诗,其独造之境何减浣花,然知其者何其少也。
世事渐更,知道时光的可惜,略略开始用功,性情和学习方式也渐渐发生着变化。学诗的景况终于在毕业数年后缓缓有了些新的气象。现在便概要说说得的一面:
1、扩大视野。如前所述,早期的出走其实是被迫的。但视野之门就这样徐徐打开。在我越来越感喟命运难以琢磨时,我亦越来越感谢命运给我带来各种我或情愿或不情愿的改变。放宽心态,改变其实常常会是另一个视角下的好事。我后来写道:忽念油衫收竹簖,鱼龙从此入江湖。领略到新境之美的我,开始拂动自己并不阔大的尾巴,徐徐向江湖的更深处潜游。
2、持续评论。评论的努力实际上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做了。最初是在且听里做了一个十家选评,现在看来颇为稚嫩,但毕竟是一个尝试。其中,月影轩主是还活跃在当下论坛的一位。后来又作毛润之和鲁迅的旧体评析。由于评论的兴趣得到延续和保留,所以后来才有网人七绝五百首的编选(初稿还有评论,后来感觉太费时间,便改为只选不评,未来或会将其扩展为网人七绝千首选),其后对城市诗词以及网人五绝也做了一些评论编选工作。这样的工作,说来也大大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使我进入最了解网诗创作生态的那一行列,为自己明晰未来创作方向以及总结自己甚至今人创作得失奠定基础。
3、扩大交游圈子。因为工作以及性情的关系,虽然我上网并不算太晚,但陆续和诗词作者有交流却迟至2008年前后,而这时已是诗词论坛活跃期的尾声了。不过说到对自己的创作或者眼界的提升格外有帮助的,除却09年前后诗三百的众多好手(包括晚成、军持等),大概就数这些年结识的几位重要作者了,包括:龙帝天、独孤食肉兽以及嘘堂等等。我和龙都是江右人氏,但原先的创作思路却有很大的分别。我重力重情,他重理重克制,我的七绝路子相对杂些,而他的七绝八成以上都是典型宋人的路子,这当然和他特别推崇胜臞楼主有关。虽然我和他的诗观存在诸多分歧,后来我还是深度介入并吸收了他的一些创作思路,从而赋予了自己的创作若干新的面貌。兽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在城市审美方面。他认为,七绝对于反映碎片化的城市有明显的优势。所谓碎片化,其实是庞大复杂的城市的一种拆解方式。和他的交流有力推动了我在城市方面的创作。当然他的火车词以及部分用语对我也有极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在“遭遇”碰壁斋主之后,兽便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位网络作者了。和嘘堂的交流也推动着我进一步走近实验体,一方面了解他们的用心,另一方面也看到他们身上存在的诸多缺陷,或者说有待完善的不足。当然这期间,实际上还有个别人对于我的创作有重大影响,只是未到时候,且按下不说了。
4、与前辈的接触。由于性情的冷淡,这十多年来自己一直习惯于只和网络上熟悉的作者交流,近年来因为一些特殊的机缘,渐渐和魏新河、星汉、蔡淑萍、段晓华、马斗全、熊盛元、刘梦芙等前辈有些交流。感触最深的有三点,其一是了解了老辈的求学和学诗历程,对潜藏在他们诗词背后的诸多不平、激愤、胆识以及担当都有了更深刻的同情之理解;其二是见识了老辈对诗词创作态度的谨严,其中与刘梦芙先生的交流最多,感触亦最深,刘先生对于拙作的批评真可谓是字斟句酌,锱铢必较,后来才得知,孔凡章老在世时就是这样指导门下弟子诗词创作的。薪火相传,果然一丝不苟。其三是老辈多有诸体皆工者,这一点在年轻一代中并不多见。通过这样的交流与请益,促使我对于网络这一工具于作者的利与弊做更深入的思索。大概也是担心我耽溺于网络风习中,梦芙先生曾把钱钟书先生的一句名言转赠给我: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我深谢先生的好意,明白亦将坚持,耐住寂寞,沉潜诗心,力求弘大。事实上,通过交流我亦认为,如果可以将老辈的谨严与年轻一辈的锐气做某种程度的结合,厚植性情,稳正开拓,那么开一代诗坛之新局也并不可遥不可及的。
以上便是对个人十四年学诗历程得失的粗略检讨,因视野与经验所限,所言未必悉数可靠妥帖,倘有不厌生冷、幸而垂顾者,还望审而宥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9 08: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殘荷兄是很認真的一位詩人。拜讀學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2 15: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经验总结,经历宝贵,拜读学习,问候残荷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4-11-23 22:46 , Processed in 0.02487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