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4023|回复: 9

山東冠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1 23: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冠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春秋系晋国冠氏邑,元升冠州,明改冠县。冠县是清末义和团起义的地点。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晋冀鲁豫革命的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鲁西北的小延安,为国家造就出一大批有影响、有威望的革命干部。
  因春秋时曾在境内设冠氏邑而得名。
  隶属:夏代,位属兖、冀二州接壤地带。商代,为"商畿内地"。西周,初属"三监地",后"三监地"统名为卫,遂属于卫国。春秋时期,属晋国,南部为黄邑(今黄城),西部为冠氏邑。战国时期,初属于晋国,后属魏、赵国。秦代,属东郡、邯郸郡。西汉置馆陶县,属魏郡,治所在今东古城镇,今县境西部属之;又置发干县,据今县境东部,属东  冠县郡。三国时期,属魏国,为冀州阳平郡馆陶、发干县地。西晋,属司州阳平郡,为馆陶、发干县地。十六国时,属后赵、前燕、前秦、北魏等国,先后属司州阳平郡、中州阳平郡、冀州贵乡郡、兖州阳平郡、相州阳平郡,均为馆陶、发干县地。南北朝时期,先为相州阳平郡馆陶、发干县地;西魏大统十二年(546),改相州为司州,遂为司州阳平郡馆陶、发干县地。北齐废发干县。北周大象二年(580),于馆陶置毛州.隋开皇初废阳平郡,馆陶县改属武阳郡,县治北迁至今北馆陶镇。隋开皇六年(586),析馆陶县东部和清渊县南部置冠氏县,因古冠氏邑为名,治今冠城镇,属毛州。大业二年(606)毛州废,属魏州武阳郡。唐武德五年(622),复置毛州,遂再属之;唐贞观元年(627),属河北道魏州魏郡。五代后梁、后唐时期属魏州;后晋时属广晋府;后汉、后周时属大名府。北宋时期,属河北东路大名府;南宋、金时期,属大名府路大名府。元初,属东平路;至元六年(1269),冠氏县升为冠州,直隶中书省。明洪武三年(1370)降州改称冠县,隶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清代,仍隶山东省东昌府。1913年,属山东省济西道;1914年,改属东临道;1927年废道级建制,直隶山东省;1937年,属山东省第六区。当年,建立冠县抗日县政府,1939年鲁西北行政委员会;1940年4月,属鲁西北专署,当年11月,属鲁西区第三专署;1941年7月,属冀鲁豫区第三专署,当年9月,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第十八专署。1943年7月,属冀南区第七专署;1945年6月,属冀鲁豫区第七专署。1945年8月,冠县并入永智县;1945年10月,属冀南第一专署。1945年12月,恢复冠县,仍属冀南第一专署。1949年8月,属平原省聊城专署。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改属山东省聊城专区;
  直至1940年7月,全县境域未变。
  1934年测定,全县面积为725平方公里,其中,“河北18村”约100平方公里。1940年7月,“河北18村”划属清江县,其他境域未变。1943年7月,原冠县的第六、八区(张庄和清水区)划属冠堂边办事处;同年11月,冠堂边办事处撤销,第六区划属武训县,第八区及冠、馆路以北划属永智县。时县域北界为冠堂路和冠馆路,西界至唐寺,东界和南界为原县境,时境域最小。1945年8月,撤销武训县,永智县和冠县合并称永智县,是年12月,恢复冠县称谓。
  县域东界辛集的刘八寨,西界漳卫河东岸的南馆陶和北馆陶,南界、北界未变。1946年3月,南馆陶区、北馆陶区回属馆陶县,县境与1940年前县属河南境域大体相当。
  1956年3月,原堂邑县的柳林区、辛集区和温集区的定远寨、范王庄、黑周3个乡划属冠县,县域扩大。1958年12月,馆陶县全部、莘县的燕店和王奉两公社划归冠县,时县境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52.5公里,面积2127.8平方公里1961年7月,冠县、馆陶县两县分治,原馆陶县地回属馆陶,原莘县燕店、王奉公社回属莘县。1965年3月,馆陶县属漳卫河东岸南馆陶区的张庄、么庄、东古城、乜村和北馆陶区的杨召、万善、肖城、许庄、城关等9个公社再次划归冠县,至今境域未变。1967年,专区改称地区,随之改属聊城地区。1998年3月,聊城地区改为地级聊城市,随之改属聊城市。
  今县境东至史庄乡的岳胡庄,西至东古城镇东馆陶(含漳卫河西岸的秤钩湾、南童庄),东北至元造户乡的大桑树,北至甘官屯乡的连寨,西北至北馆陶镇的大刘庄,西南至斜店乡的班庄,南至梁堂乡的钱辛庄,东南至桑阿镇的潘家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1 23: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文化

  (一)历史渊源
  冠县是黄河下游开发较早的地区,50~6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早在唐虞时代,县境内便有鲧堤,最初当系部落首领鲧受尧派遣用筑堤法治水时所筑。鲧堤又名金堤、太黄堤、古堤,宋代大政治家、大文学家司马光鲧堤诗中有“东郡鲧堤古,向来烟火疏”之句。鲧堤春柳为旧县志所载县内八景之一。可见,冠县地域的历史源远流长。
  (二)历史事件
  冠县,历史上就是灾害频繁之地。旱、涝、碱、风、沙、蝗,曾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一次又一次战争的洗劫,更使这里变成一方苦难的乡土。千百年来,冠县人民在艰难的生活中磨砺出勤劳勇敢的性格,在残酷的压迫下铸成了强烈的革命斗争精神。在漫长的旧社会里,无数场慷慨悲壮的历史剧在这里上演,武装斗争的风暴此起彼。 
  1、黑旗军起义。清乾隆年间桑阿镇朵庄人杨四海、道光年间县人郭浩德均以民间秘密教门形式,广收门徒,发展武装,与清廷分庭抗礼。咸丰十年(1860),县民忍受不住苛捐杂税的盘剥,“聚众抗官闹漕”,天龙八卦土教首、七、里韩村人杨泰“顺天举义”,建起绿、蓝、红、白、黑五大旗军,进行武装起事,驰骋直鲁,震惊朝野。小刘贯庄人宋景诗率领数万人的黑旗军,高举反封建斗争的大旗,浩浩荡荡,所向披靡,连续攻克13座县城,杀死县官,焚毁县署,威震鲁西、直南,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在农民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2、冠县教案。光绪十三年(1887)县内梨园屯(现属河北省威县)村民与外国传教士的“庙堂之争”,即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冠县教案”,点燃了义和团运动的烈火,使冠县成为这一全国著名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发祥地。闫书勤、高元祥、赵三多等率领数万拳民,“麋集蜂涌,刀戟齐举”,焚烧洋人教堂,杀死反动教士,痛击清军,重创西方列强,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壮丽篇章。
  (三)历史人物
  相传,春秋时期孔子著名弟子冉仲弓周游列国曾在此停马打餐而得名初名马站,后谐音为马寨。圣人孔子的弟子冉雍曾在这里讲学并在这里埋骨,死后葬于万善乡王段村,后人在此建有冉子庙;亚圣孟子曾路经烟庄乡前张平村,在此留下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千古名言。为纪念此事,东汉张平子在此筑“晓春亭”。相传为隋大丞相、后自立为皇帝的宇文化及在此活动,在定寨乡任洼村留有化及台。唐代县人路季登及其子路群、路庠、路单和其孙子路岳、路岩一家6人均为进士,并在朝任监察御史、中书令等要职;路岩年三十六居相位,累迁左仆射,受到朝野注目。唐代县人路隋,在相位15年,以鲠言著称于世。《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九》,以4页篇幅为路隋立传,高度评价了他的高尚人格和历史功绩。五代时县人杨颁事后汉为相,以死谏著称于世,后被追封为“弘农王”。宋辽大战,辽国太后肖燕燕曾在此驻马,所筑“歇马城”及点将台至今犹存。曾任金尚书省左司员外郎之职的大文学家元好问金亡后侨寓冠氏县4年,写出了《冠氏赵庄赋杏花四首》等大量诗作,抒发了“荒村此日肠堪断,回首梁园是梦中”的忧民怀国之恩。著名的查拳从这里诞生,一代代查拳名师高徒声扬海内外。明代,县人读书之风尤盛,涌现出来大批人才,在当时县域内仅进士就有15人,在外为官有记载的260余人。明、清之际,冠县籍河间知府钱楷,直隶州知州赵锡浦等人,以不畏权贵、关心民间疾苦、清正廉明而受人称道。清末,这片热土养育了闻名于世的农民领袖宋景诗,“千古圣乞”武训。二十世纪以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里更是人才辈出,俊彩星驰。仅收入1998年版《聊城人物大词典》的人物,中华民国时期64人,其中抗日民主政府县长2人,中共县委书记3人,著名烈士27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356人,其中省部军级29人,地司师级184人,教授及相当教授专业技术职称者31人。冠县不仅为营造人民共和国的大厦贡献了赵健民、王维群、王黎之、王志浩、丹彤、徐运北、焦善民等栋梁之材,也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温俊峰、大学教授王耀华、王英民,乡村诗人丁庆友,著名作家郭保林等一大批科技、专业人才。曾任山东、云南两省和国家航空航天部主要领导的赵健民,是冠县中共党组织的创始人,也是鲁西北党政军的创始人,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人民日报》曾给予专题报道。抗日县长齐南峰、“铁连”连长王德林、民兵英雄耿锡华、钢铁战士孙立民等一大批共产党人及烈火中永生的“62烈士”,为民族的解放、祖国的振兴义无反顾,慷慨献身,更是彪炳千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一批专家、学者、诗人、作家、全国劳模等英才人物,他们及其所从事的事业对全区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模范教师戴修亭,30年民办教师生涯,热血与生命献给了农村教育事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称他为“教育工作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的英名将世代相传,他们的业绩将永垂青史。
  (四)文物古迹
  肖城遗址肖城位于北馆陶城东南2。5公里处。公元1004年(宋景德元年),辽国肖太后率其弟挞览侵澶渊(今濮阳县西南)时筑城于此,用于驻兵屯粮,也称“歇马城”。城为正方形,城墙由土筑而成,由于多年的风吹水冲,城墙高低起伏,每逢雾天远远望去,城墙象无数大大小小的山峰隐现,甚为壮观,故“肖城晓烟”为旧时馆陶县八景之一。现肖城被列为地级文物保护单位。
  武训祠武训是山东堂邑县武家庄人,1838年百货出生,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位奇特伟大的大人物,一生仅靠行乞集资,先后建立了三所义学。清政府旌以“乐善好施”的匾额。1896年武训病逝。1903年,建武训祠。1976年后,柳林镇群众捐资维修。大殿面阔5间,进深3间,歇山式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东西16。30米,南北10。25米。武训祠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1 23: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景名胜

鲁西北地委旧址
  (中共冠县党史陈列馆,查看组图)位于冠县城镇红旗南路X号。共分3个展区10个展厅。第一展区,主要展示冠县早期党的活动和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历史;第二展区,主要展示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历史;第三展区,展示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创新、发展的革命历史。通过这个展览馆,我们可以回眸党的组织在冠县产生、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重温这部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革命史诗,感受当年那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场景,摄取那激昂向上、催人奋进的感召力量。
  冠县,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遗存。这里自古崇文尚武,悲歌壮士俱多,近代更是出将入相,不乏叱咤风云之举。特别是从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的星星之火在这里点燃,至今已走过了80 年的光辉历程。在这块血火交织的大地上,刀光剑影、腥风血雨谱写了民主革命时期的不朽壮歌;在这片广阔而贫瘠的黄土故道,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主旋律凝铸了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前进的灿烂和辉煌。
  革命战争年代,中共冠县党史陈列馆曾是中共鲁西特委、鲁西北地委、冀鲁豫七地委、冀南一地委所在地。在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中,它像鲁西北的一座灯塔,指引着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几届党的地区委员会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万亩梨园
  冠县别称梨乡,因种植历史悠久且全县成片梨园达30万亩而得名,尤以兰沃乡(包括韩路村、张八寨村、邓官屯村、刘屯村、曲屯村)、店子镇(石头村)一带著名。兰沃乡韩路村有一“梨树王”,高8米,粗可二人合抱,树冠占地近百平方米,已有330多年的树龄,年产鸭梨达1500余公斤,树型之高大,树龄之古,产量之丰厚,均为全国第一。百年“红子”树,叶似梨,花似桃,果似山楂,十分罕见。另有“八仙聚”、“卧龙树”亦成景观。春暖时节,“堆雪铺玉三千顷,飞甜流香十万家”。每逢清明佳节,冠县都要举办“梨花节”大型观光活动。
冠县天沐温泉
  五星级度假酒店。度假村位于生态资源丰富的冠县马颊河林场,距聊城市区仅18公里,东往济南98公里,西抵邯郸130公里,交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素有“江北水城生态园林温泉”之美誉,是集温泉养生、商务会议、休闲娱乐、特色美食于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
编辑本段
历史名人

  张问陶,清代大诗人、著名书画家。[2]
  武训,千古圣丐。
  宋景诗,清末农民起义领袖。
  沙延孝,回族,梁堂乡申阎村人。抗日英烈。
  常振芳,回族,武术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1 23: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張問陶詩摘

  【芦沟】
  芦沟南望尽尘埃,木脱霜寒大漠开。 天海诗情驴背得,关山秋色雨中来。
  【过黄州】
  清舲一叶独归舟,寒侵春衣夜水幽。我似横江西去鹤,月明如梦过黄州。
  【醉后口占】
  锦衣玉带雪中眠,醉后诗魂欲上天。十二万年无此乐,大呼前辈李青莲。
  【嘉定舟中】
  凌云西岸古嘉州,江水潺潺绕郭流,绿影一堆漂不去,推船三面看乌尤。
  平羌江水绿迢遥,梦冷峨眉雪未消。爱看汉嘉山万叠,一山奇处一停桡。
  【出栈(二首选一)】
  马嘶人语乱斜阳,漠漠连阡水稻香。送险亭边一回首,万蜂飞舞下陈仓。 
  【论诗十二绝句(选一)】
  跃跃诗情在眼前,聚如风雨散如烟。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
  【斑竹塘车中】
  翕翕红梅一树春,斑斑林竹万枝新。车中妇美村婆看,笔底花浓醉墨匀。
  理学传应无我辈,香奁诗好继风人。但教弄玉随萧史,未厌年年踏软尘。
  【得内子病中札】
  同检红梅玉镜前,如何小别便经年?飞鸿呼偶音常苦,栖凤将雏瘦可怜。
  梦远枕偏云叶髻,寄愁买贵雁头笺。开缄泪涴销魂句,药饵香浓手自煎。
  【咏怀旧游十首(选一)】
  秦栈萦纡鸟道长,三年三度过陈仓。诗因虎豹驱除险,身为峰峦接应忙。
  雁响夜凄函谷雨,柳枝秋老灞桥霜。美人名士英雄墓,一概累累古道旁。
  【读桃花扇传奇偶题十绝句(选二)】
  竟指秦淮作战场,美人扇上写兴亡。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
  一声檀板当悲歌,笔墨工于阅历多。几点桃花儿女泪,洒来红遍旧山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1 23: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搜羅到:
元好问纪念馆: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山西忻州人。元好问是金元时期中国北方首屈一指的诗人、文学家、史学家,其诗词创作成就,可与同时代的南宋陆游相当。1234年,蒙古兵攻克汴京,金亡。时任金尚书省左司都事员外郎的元好问一家l0口(包括其好友之子,后来成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被俘监押在聊城,被冠氏县令赵天锡救出,并为其在冠县安了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1 23: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冠县旅游资源丰富。一是历史文化资源。孔子的弟子冉子曾长期在此游学,并葬在这里,建有冉子庙。这里曾是辽宋战争的主战场,辽国屯兵的肖城历经千年,至今保存较好。元代大诗人元好问曾在此长期生活,留下许多美好诗篇。千古奇丐武训,行乞办学,矢志不移,建有武训祠和义学第一处。清代起义军领袖宋景诗,在这里揭竿而起,反清抗虐。此外还有晓春亭、清真寺、白佛头寺、寒露寺等文化遗存。二是自然生态资源。冠县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省生态建设试点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2.7%;鸭梨生产面积达3万亩,被誉为“鸭梨之乡”,有马颊河度假村、万亩梨园、新优果品生产基地(田马园),以及百里黄河故道林海、全国毛白杨研究基地等自然生态资源。三是红色旅游资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冠县涌现出了赵健民、徐运北等一大批革命家,被誉为“鲁西小延安”、“干部母县”,留下了鲁西北地委旧址、六十二烈士墓、血水井以及刘邓大军南下时的冀鲁豫边区高干会议旧址秤钩弯等文化资源。

马颊河度假村
马颊河度假村简介:马颊河度假村位于马颊河东岸,济邯铁路及329省道北侧,东至东昌府、西至冠县城、南至莘县、北至临清均20公里。 度假村里丛林环抱,绿草如茵,松杨叠翠,浓荫蔽日,流水回环,小桥曲折。 碧水清波,让钓客怡然自乐。 欧式木屋,供情侣一度温馨。以“游森林牧场,洗天然泉水,住木屋别墅,吃绿色食品”为宗旨的生态旅游项目,使游人可以逃离滚滚红尘,避开城市喧嚣,到此来尽情享受自然。
古墓葬:位于东阿县鱼山西麓,坐东朝西。建于魏太和七年(233)。曹植墓依山营穴,封土为冢。南临鱼山八景之一的“星落陨石”,北傍曹植读书之地羊茂平台。墓顶悬崖峭壁,灌木葱郁。1700余年来,古墓沧桑

古墓葬
,历经磨难。据记载,早年:“兆茔崩沦,茂响英声,远而不绝。”隋建《曹植墓神道碑铭》载:北齐皇建年间,曹植的第十一世孙曹永洛奏请孝昭帝恩准,在鱼山“复兴灵庙”、“雕镂真容”。又据《东阿县志古迹志》载:“元时以王为东阿城隍,后令宫钦改正其讹,别祠王于邑城。其后城迁祠废。明隆庆间,县令田乐建祠于墓下,有屋三楹,未设庙貌”。因经年久远,古建筑均已湮没不彰,目前只剩几幢古碑。古碑中隋开皇十三年(593)所立的神道碑甚为珍贵。该碑高2.57米,宽1.03米,厚0.21米。碑顶呈半圆形,石料较粗,为灰白色岩石质,有额无题字,但龛中,粗镂造像,因年代久远,造像面容已毁,只剩残迹。额背浅雕盘龙,尚清晰可辨。碑文22行,每行42字、43字不等,共931字,漫漶脱落57字,现存874字。此碑早年曾湮没在大清河(今黄河)中,到清代始捞出,还置于墓前,并建碑楼保护。另外还有2方石刻也较为珍贵。其一是明传碑,字迹剥蚀严重,仅能辨认碑冠“魏陈思王传碑”6个小篆体大字标题。另一方是大明弘治八年山东按察司洽阳九皋子用章草狂书的一首七律诗,诗曰:“人才三国数谁良,子建于曹独有光。七步诗成名盖世,千年冢陷骨闻香。鱼山西麓斜阳老,胶水东阿衰草荒。今日我来寻掩处,精灵安妥花傍徨。”墓前现还存有清代题诗碑和民国时期墓碑一幢,保存良好。

1951年6月,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该墓进行了清理发掘。墓室砖结构,墓壁采用三横一竖砌法。墓壁及顶部均抹一层厚约0.5厘米的石灰面。平面呈“中”字形,由外甬道、前室、后室3部分组成。甬通与前室、前室与后室之间各有1道门。墓全长11.40米,前室最宽为4.35米。甬道长2.20米,宽1.47米,高2.24米,券顶、甬道口用砖平砌封堵。外门道深1.45米,宽0.20米,高1.41米,作为顺砖墙缝横砌封门墙之用。前室呈方形,边长4.35米,高4.80米,大跨度拱券顶。后门道深1.20米,宽1.65米,高1.96米,位于前室后壁偏北部,券顶,两壁中部偏西处砌有宽0.20米、高1.67米的凹槽,亦砌入顺砖错缝横砌的封门墙。后室长2.20米,宽1.78米,高3.31米,券顶坍塌,无后壁。棺木放置于前室中部,已腐朽,从廊迹上观察,应为单棺。棺内铺垫3层,下层为厚约3厘米的木炭灰。中层为豆粒大的朱砂,上层为剪成日、月、星形的云母片。尸体安置在云母片上,已腐朽,仅存部分骨骼。随葬器物共有陶、铜、石器等132件,除玛瑙坠珠和3件玉璜放置于道封门墙内侧外,余均放置于棺木两侧。1977年3月,文物考古工作者又在该墓室前门道高约3米处的墓壁发现一刻铭砖。该砖为墓砖,3面刻有铭文,曰:“太和七年三月一日壬戌朔十五日丙午兖州刺史侯昶遣士朱周等二百人作毕陈王陵各赐休二百日别督郎中王纳主者司徒从掾位张顺”。“太和”为魏明帝曹睿的年号,“陈王”为曹植生前最后封爵。墓葬发掘后,甬道、外门道和主墓室由于长期暴露,1978年9月28日,4.35米见方的主墓室及2.2米长的墓道自然坍塌。为保护国家珍贵历史文化遗产,1981年,山东省文物局拨专款修建了墓基围墙,翻修了隋碑楼。1986年,国家又拨专款对曹植墓进行维修,使濒于毁弃的曹植墓,恢复其历史本来面目。1993年,东阿县人民政府对曹植墓周围环境进行了拆迁改造,建起了1.2万多平方米的陵园,修建了陵门,改修了隋碑楼,增建了曹植纪念馆等。1996年11月由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西北地委旧址
鲁西北地委旧址:位于冠县城镇红旗南路X号。共分3个展区10个展厅。第一展区,主要展示冠县早期党的活动和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历史;第二展区,主要展示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历史;第三展区,展示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创新、发展的革命历史。通过这个展览馆,我们可以回眸党的组织在冠县产生、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重温这部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革命史诗,感受当年那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场景,摄取那激昂向上、催人奋进的感召力量。

冠县,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遗存。这里自古崇文尚武,悲歌壮士俱多,近代更是出将入相,不乏叱咤风云之举。特别是从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的星星之火在这里点燃,至今已走过了80  年的光辉历程。在这块血火交织的大地 上,刀光剑影、腥风血雨谱写了民主革命时期的不朽壮歌;在这片广阔而贫瘠的黄土故道,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主旋律凝铸了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前进的灿烂和辉煌。

革命战争年代,中共冠县党史陈列馆曾是中共鲁西特委、鲁西北地委、冀鲁豫七地委、冀南一地委所在地。在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中,它像鲁西北的一座灯塔,指引着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几届党的地区委员会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百里故道:冠县是全国最大的毛白杨繁育基地,五大林场绵延分布着12万亩伟岸的白杨林。沟渠路旁,白杨耸立,总长度达l万公里。可以毫无夸张地说:白杨林,给冠县以和风、细雨、更充足的氧气和更碧蓝的天空,白场林,是冠县的骄傲,是一道壮观的风景。

百里黄河故道,便是苍茫葱郁的白杨林海。这里,草干沙软,林密风柔,空气清新,沁人肺腑。林海四季风光好,淡妆浓抹总相宜。
62烈士墓:故道林带中段西侧,田庄村头,有一座高大的圆形水泥墓,墓中安葬着六十二位抗日烈士的遗骨,这便是著名的“六十二烈士墓”。烈士墓常年有绿树芳草环护,故道林涛相伴。墓前高耸的青灰色碑亭上已苔痕斑斑,如泣如诉的碑文,记录着一段悲壮惨烈的往事。

1940年春节前后,当时驻邯郸、临清、冠县、馆陶、邱县、曲周、威县的侵华日军及伪军共5000多人,对我鲁西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我抗日先遣纵队一团三营十连在营教导员孙树声、连长王德林的率领下,转战数日,伤亡过半,终未能突出重围,最后退到卫河西赵官寨一座土楼上,坚守抗敌。日军久攻不下,纵火焚楼。英雄们宁死不屈,纷纷高呼口号,跳入火中,壮烈殉国。

事后,当地百姓收敛烈士遗骨62具,合葬于此。半个世纪以来,每年清明时节,杨柳吐絮,梨花盛开,四乡百姓纷纷来此,祭奠英灵。

元好问
清真古寺:位于冠县旧城西街路南,是全县诸清真寺中较早、较大的一座。该寺始建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今已近600年,中间几经重修,方成现状。全寺占地14亩,建有大殿30间,讲堂、对厅、水房等28间。大殿宏伟壮观,古朴肃穆,整体结构严谨,布局精巧,兼有楹联匾额,砖雕石刻点缀其间,更显出这座伊斯兰信徒礼拜之所的庄严、肃静、神秘与古老。

元好问纪念馆: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山西忻州人。元好问是金元时期中国北方首屈一指的诗人、文学家、史学家,其诗词创作成就,可与同时代的南宋陆游相当。1234年,蒙古兵攻克汴京,金亡。时任金尚书省左司都事员外郎的元好问一家l0口(包括其好友之子,后来成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被俘监押在聊城,被冠氏县令赵天锡救出,并为其在冠县安了家。

赵天锡,冠氏保义里人(今无考)。在金、宋、蒙混战之际,他和被百姓视为“女王”、“指麾千军如臂使指”的姐姐起兵保境安民,后归顺元朝,任左副元帅、大名府路兵马都总管,行军千户兼冠氏令。他虽为武将,但十分爱惜人才,热心救助人才。元好问在他的救助下,在冠氏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危难的4年,他在冠氏所作的百余首诗词,大多是他作品中最优秀的篇章。

纪念馆展有元好问画像、生平介绍、在冠县活动情况以及他和赵天锡的交往始末,还展有名家书写的元好问在冠所创作的诗词文章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6 09: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1:40 编辑

冠县天沐温泉度假村,很有名气,济南很多人到这里来度假,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6 09: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1:40 编辑

晚谒(冠县)冉子墓
斜阳一片落孤坟,松是身躯月是魂。长辑贤才何忍去,愿随夜色听高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09: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如歌66 发表于 2012-10-26 09:14
冠县天沐温泉度假村,很有名气,济南很多人到这里来度假,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還真沒去過。馬頰河度假村倒是曾去過一次。
是,現在各地搞溫泉度假的甚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09: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如歌66 发表于 2012-10-26 09:15
晚谒(冠县)冉子墓
斜阳一片落孤坟,松是身躯月是魂。长辑贤才何忍去,愿随夜色听高论。

松是身軀月是魂……好句。此絕絕味甚濃,憑弔之意味蘊藉而深長。
冠縣,我留詩詞不多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4-11-21 19:00 , Processed in 0.0285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