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559|回复: 4

[绝句] 酒后应制 (七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6 19: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43 编辑

遥见江山半壁连
                         生涯劳苦几时闲
                         王心帝骨终埋土
                         霸业雄基总化烟
                         疾笔狂书值醉后
                         轻风送雨正窗前
                         名流万载身何在
                         杯在怀中便是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6 22: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43 编辑

杯在怀中便是仙
大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7 11: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达观,有大境界,也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7 11: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宋应制词刍议  
刘荣平 光明日报2006-09-01

  唐宋词中有应制一体,不太为人注意。张德瀛《词征》卷五说:“万俟雅言、晁端礼在大晟府时,按月律进词;曾纯甫、张材甫词亦多应制体,它如曹择可有荼蘼应制词、宋退翁有梅花应制词、康伯可有元夕应制词。与唐初沈、宋以诗夸耀者相颉颃焉,风气之宗尚如此。”这里提出了“应制体”的概念,应是对唐宋时代曾长期盛行的应制词的理论概括,但未说明此类词“风气之宗尚”的原因和风格特征,所举应制词人也只是其突出者。通观唐宋词史,李白、温庭筠、柳永、夏竦、王观、周邦彦、万俟咏、晁端礼、邢俊臣、康与之、曾觌、张抡等都有应制词传世,可谓宗尚不绝。
  何谓“应制”?廖道南《殿阁词林记》卷十三说:“凡被命有所述作则谓之应制”。命指帝王之命。汉武帝命文学侍从之臣待诏金马门,应制奏赋,赋遂成“一代之文学”。尔后诗文也入应制之林,彬彬称盛,蔚为大国,多由馆阁儒臣执笔完成。唐初宋之问、沈佺期御前应制赋诗争夺锦袍一事,传为美谈。词由于其体颇卑,馆阁儒臣少有御前作词应制,多由文学侍从之臣甚或布衣词人完成。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三载有人向朝廷进言:师儒之官不得撰乐语之类,以便有余力完成职事,圣旨依允。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载康与之有大才,曾向高宗上《中兴十策》,后专应制为歌词,世人只比作柳永辈。
  应制词兴盛的原因首在于帝王需要娱乐。很多歌词都是因为帝王先要欣赏音乐,才制词与音乐相配,因而应制词较能显示词之音乐属性。释文莹《续湘山野录》载唐太宗酷爱宫词中十小调子,“命近臣十人各探一调,撰一辞”。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相国令狐绹假温庭筠新撰密进之。李白应制词《清平乐》四首,王灼《碧鸡漫志》卷五认为“乃是令白于清平调中制词”。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载王都尉有忆故人词,宋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遂令大晟府再制词。周邦彦承命增损其词,而以王词首句为名,成《烛影摇红》之调。所有这些事例说明,正是因为帝王有娱乐的需要,应制词才大量产生,而这些应制词不失为考察词之音乐属性的范本。如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九载柳永向仁宗进词《醉蓬莱慢》,词中有句“宸游凤辇何处”,与御制真宗挽词暗合,仁宗读后脸色惨然,及读至“太液波翻”,勃然说:“何不言波澄?”乃掷之于地,柳永自此不复进用。可见这个“翻”字给柳永惹下了大祸。焦循《雕菰楼词话》说:“此定用‘翻'字。‘波翻'二字,同是羽音,而一轩一轾,以为俯仰,此柳氏深于音调也。”也许柳永用“翻”字,确出于协律之迫不得已。
  颂升平是应制词长盛不衰的另一重要原因。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说:北宋政和初年海宇晏清,朝野无事,每天讲礼乐庆祥瑞,是颂升平极盛之际。并极推晁端礼一首应制词说:“时天下无问迩遐小大,虽伟男髫女,皆争气唱之。”可见词在颂升平中的传播力度。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载晁端礼于政和癸巳到朝中任职,见禁中嘉莲生,乃赋《并蒂芙蓉》词以进,除大晟府协律郎。并蒂荷花少见,统治者视为祥瑞,通常看作政通人和的吉祥之物。此词开篇云:“太液波澄”,而不像柳永所説“太液波翻”,结果一封官一被黜,究其原因,与帝王的好颂升平的心理有关。
  美风俗是应制词兴盛的又一重要原因。上元、中秋、重九,帝王及皇室成员往往应景赏光,此时多有应制词;做寿、册封也往往命人制词祝贺。限于篇幅,不一一具论。这里只谈谈上元应制词。宋人特重上元佳节,往往张灯结彩,欢闹达旬日,帝王与民同乐,常常倾城出动。这在佚名《宣和遗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周密《武林旧事》中都有详细记载。宋代大多数应制词人都作有上元词,尤以晁端礼、康与之、曾觌、张抡、吴琚为著,可以说上元词是应制词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佚名《宣和遗事》前集载:宣和六年正月十五日夜,有位平民妇女吃了御酒,脸泛红光,恐回去时为夫家盘问,遂袖取金杯,以求作证,结果被侍卫拿住,只得上奏一首《鹧鸪天》词,以求免罚。词中有云:“乞赐金杯作照凭”。教坊大使曹元宠怀疑其夫宿构此词,教她骗取金盏。徽宗降旨令其以《念奴娇》为调,当面作一词,妇人即口占一首,徽宗大悦,赐盏与之。此例说明宋代平民也参与应制词作者之列,只是被动地参与,与御前文人有目的应制不同。
  据统计,今存应制词有数百首之多,事实应远不止此。如陈世崇《随隐漫录》卷二载陈藏一有应制词达百首之多,今其存词不过寥寥数首。这些应制词表现出怎样的风格特征呢?前人及当今学者并未予以总结。
  应制词与应制诗在风格特征方面有共通之处。关于应制诗的风格特征,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二曾总结说:“应制诗非他诗比,自是一家句法,大抵不出于典实富艳尔。”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七《英公应制诗》说:“应制诗无出于典丽富艳”。一曰“典实富艳”,一曰“典丽富艳”,都能确切地说出应制诗的风格特征。至于应制词的风格特征,吴师道《吴礼部诗话·词附》评夏竦应制词《喜迁莺》“富艳精工,诚为绝唱”。其词云:“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瑶阶树,金茎露。玉辇香盘云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富艳精工”确切地指出此词的风格特征,也可以拿来说明其它应制词的风格特征。如万俟咏《明月照高楼慢·中秋应制》、康与之《瑞鹤仙·上元应制》等即是此种风格。但与应制诗无出于“典丽富艳”稍有不同,应制词有时为取悦君王而走向滑稽一途,这可能与诗庄词媚的价值取向有关,但总体上还是不出“富艳精工”的范围。如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三十五载:康与之在翰院时,常重九遇雨,奉诏撰词,曾口占《望江南》一阕,上为之启齿。词云:
  重阳日,四望雨垂垂,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会上水平脐,直浸到东篱。
  茱萸胖,黄菊湿滋滋。落帽孟嘉寻箬笠,休官陶令觅蓑衣,两个一身泥。
  此词通篇用典,结句幽默滑稽,令人捧腹。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7 21: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4:43 编辑

好畅达的诗,,,欣赏。
----个人感觉第七句与颔联意思稍感重复。。。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4-11-26 04:44 , Processed in 0.02451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