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13236|回复: 3

诗词韵律手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 17: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词韵律手册·自序(有删节)

??“韵”的本义是和谐的声音,“韵律”是使声音和谐的律,包括声调和押韵等方面的规则。格律诗词与古风的最大区别是,格律诗词有完整严密的韵律。可以说,格律诗词的声韵美是以其韵律为保障的,即使不吟唱,格律诗词的诵读也有音乐性。如果一首格律诗词和一首古风有相同的意境美和对仗美,那格律诗词的整体美很容易超过古风,因为格律诗词的声韵美是古风很难达到的。
??格律诗的鼎盛时期过后,诗律在流传中发生了一些变化,因而传统诗律可分为古典诗律和近代诗律两种。前者指唐宋时期的诗律,后者指近代形成的诗律。古典诗律与近代诗律有所不同:一,古典诗律比近代诗律略微宽松一些,如在古典诗律中,“三仄尾”“失粘”不是当然的禁忌,更没有“孤仄”这样的禁忌。二,古典诗律有丰富的变格,如允许连用五个仄声字,甚至可以用“平仄平仄平”去对“仄平仄平仄”。本书所说的诗律指以唐律为主的古典诗律。
??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诗律学仍然未成熟。现在,不少人写书喜欢抄袭,这容易造成以讹传讹,谬论被抄来抄去,最后成了“真理”。例如,认为“平平仄平仄”的第一字不能换成仄声,认为上句是“仄仄仄仄仄”,下句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在同一问题上,许多书论调相同,容易给人以“诗律学已经成熟”的假象。更何况有的书也存在前后矛盾之处。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先是说:“唐以后的诗在格律上完全和唐诗一样。”
(中华书局1999年第3版1518页)后来又说:“宋代以后,失粘和失对成为大忌,更没有人犯这些规则了。”(1528页)既然失粘和失对成为大忌是宋代以后的事,又怎能不加前提地说“唐以后的诗在格律上完全和唐诗一样”呢?
??诗律应当以什么为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当认识到,诗律不能照搬古人的论述,即使唐人的专文专著也不能完全相信。例如《文笔式·文病》
(旧题魏文帝著):“傍纽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有‘月’字,更不得安‘鱼’‘元’‘阮’‘愿’等之字。此即双声,双声即犯傍纽。”(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87页)如果我们以此为准,那格律就太苛刻了。傍纽诗常见,就连唐·王兢在《诗髓脑》中也不得不承认:“但须知之,不必须避。”(全唐五代诗格汇考119页)我们判断一种格式是否符合传统格律,必须在古诗中寻找相应的例子,例子具有普遍性便是合律,不具普遍性便是不合律。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诗词格律》和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格律学中的经典,本书则针对其中的二十余个可议之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外,在统计古诗后,本书还提出了一些新论点,如唐诗中存在“入上代平”,力图把古人写诗的实际情况呈现给大家。
??学习古声重点是掌握古入今平字,难点则是入声之外的古今平仄异读字。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中说:“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中华书局2000年4月版第9页)这恐怕是太绝对了。翻开本书的《声韵检索》部分,入声之外的古今平仄异读字俯拾即是。现在,人们在这类字上频频出错。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读诗常识》认为白居易的“曾到尚书墓上来”和罗隐的“狂忆判身入酒船”的第三字都是仄声,这便是没有注意到它们是这类字。天津人民出版社的《诗词曲格律纲要》指出了这两处错误,现补充考证如下:
??在唐诗中,“尚书”作为官名时“尚”几乎都读平声,例如:
送陕州王司马建赴任
白居易
陕州司马去何如,养静资贫两有馀。
公事闲忙同少尹,料钱多少敌书。
只携美酒为行伴,唯作新诗趁下车。
自有铁牛无咏者,料君投刃必应虚。
漫成三首·三
李商隐
雾夕咏芙蕖,何郎得意初。
此时谁最赏,沈范两书。
??“判”在唐诗中也有平声读音,例如:
曲江对酒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春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
酬舒三员外见赠长句
白居易
自请假来多少日,五旬光景似须臾。
到老为狂客,不分当春作病夫。
杨柳花飘新白雪,樱桃子缀小红珠。
头风不敢多多饮,能酌三分相劝无。
??书无完书,《诗词曲格律纲要》虽是继《汉语诗律学》后的又一经典,但本身也存在不当之处,如认为“慷”古读上声,毛泽东的“天翻地覆慨而慷”是根据今天的实际语音押韵的。(见2000年版54页)实际上“慷”古代也有平声读音,在《集韵》中为“丘冈切”,例如:
次四兄韵效李义山雪
晃冲之
莫冬一丈长安雪,壮士临风独慨
门巷岂无骑马客,江湖犹有捕鱼郎。
夜平蔡贼兵轻敌,晓入梁园赋擅场。
载酒欲寻谁与饮,江梅头白自悲伤。
??以前人们学习古声要面对一个大问题——古声难查。多数工具书不收古声,《辞源》等虽收古声,但价格太高,翻检不便,让诗词爱好者人手一部也不现实。何况有的字去查常见的工具书也难以得出正确结论。如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源》《王力古汉语字典》《佩文诗韵》中,芦苇的“苇”字都是只有仄声,但古代确实有平声的读音,在《类篇》中为于非切,例如:
题光福上方塔
顾在镕
苍岛孤生白浪中,倚天高塔势翻空。
烟凝远岫列寒翠,霜染疏林堕碎红。
汀沼或栖彭泽雁,楼台深贮洞庭风。
六时金磬落何处,偏傍芦惊钓翁。
??再如“思”字,有的工具书认为它作名词时读仄声,作动词时读平声,有的工具书认为它无论作名词还是作动词,都有平声仄声两种读音。在《汉语诗律学》中,王力先生说:“‘思’字动词当以用平声为正例,名词当以用仄声为正例;凡动词用仄声,或名词用平声者,都该认为例外。例外晚唐以后才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40页)王力的话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动词读仄声者不是到晚唐以后才有,如:
春夜别友人二首·一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赋得雨后花
元稹
红芳怜静色,深与雨相宜。
馀滴下纤蕊,残珠堕细枝。
浣花江上,啼粉镜中窥。
念此低回久,风光幸一吹。
??可见,古声中,“思”在作动词时有平声仄声两种读音。本书称这类字为“同义平仄两读字”。新声中也存在此类字。如在2005年版《新华字典》中,“垭”有“yā”“yà”两音;在2005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中,“阽”有“diàn”“yán”两音;在1979年版《辞源》中,“石嵬”有“lěi”“wéi”“wěi”三音。这类字的存在可以给写诗带来便利,因为在使用其部分或全部意义时,我们无论需要平声字还是需要仄声字,都可以用它们。有人认为写诗应遵守《佩文诗韵》,笔者不以为然。《佩文诗韵》是清代的产物,是为科举服务的,它既不合中古音,又不合普通话。我们写诗不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没有必要束缚在《佩文诗韵》上。

以下为本书的前几页,可点击后按图片的实际大小阅读:

简介

目录第1页

目录第2页

自序第1页

自序第2页

自序第3页

自序第4页

诗律第1页

诗律第2页

诗律第3页

诗律第4页

诗律第5页

诗律第6页

诗律第7页

诗律第8页

诗律第9页

诗律第10页

诗律第11页

诗律第12页

诗律第13页

诗律第14页

诗律第15页

诗律第16页

诗律第17页

诗律第18页

诗律第19页

诗律第20页

诗律第21页

诗律第22页

诗律第23页

诗律第24页

诗律第25页

诗律第26页

诗律第27页

诗律第28页

诗律第29页

诗律第30页

诗律第31页

联系方式cu@cu165.com

[ 本帖最后由 泥裳雨衣 于 2007-4-4 16:17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 17: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诗词入门书籍。谢谢推荐。欢迎并问好新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 11: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4 11: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读格律书时应该考虑一个问题——古人的格律作者是如何知道的。如果是代代相传而来,那难免走样;如果是东拼西凑而来,那容易以讹传讹;如果是出于作者的主观臆断,那就更不可信了。只有从古诗中考证出来的格律,才符合古人写诗的实际情况,才是正宗的格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4-11-21 17:04 , Processed in 0.02553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