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3:42 编辑
我曾在《论书》和《谈书家不能只会抄诗》两文中谈到书法家文学修养的问题, <BR><BR>其实这在画坛亦是如此。 <BR><BR>我们知道,很多“书家”一辈子只会抄录别人的作品, <BR><BR>自己甚至连落款都不会写出像样的字句,想拽两句,却写得令人笑掉大牙。 <BR><BR>很多“画家”画画得倒是不错, <BR><BR>可是你一看他的题字,再看他的用印,又会令你大跌眼镜。 <BR><BR>像这种画家,大多也都是些文化修养不高的画匠。 <BR><BR>现在的中国画家已经和过去的文人画家大相径庭。 <BR><BR>很多人放着自己的传统领域不去理解、继承和发扬,只在绘画技法上大做文章,将自己放到了一个较低的位置上,所以造成了我们这一代,再也不会出现大师级的艺术大家这样的现状。 <BR><BR>西方绘画经过了写实具象的创作发展过程后,已经最终走到了极致,所以开始向抽象写意的方向发展。 <BR><BR>而中国画本身就是具有一个写意的基础发展本质历程,从意境上本身是很高级的产物。抛开实用绘画领域不谈,仅就艺术领域论,这是和西方绘画思想有着本质的差别。 <BR><BR>西方文化进入后,中国画也大量融入西方绘画的创作元素、手法。 <BR><BR>徐悲鸿是这一领域的大胆开拓和实践者。 <BR><BR>其实中西合壁的创作手法,自古就有人尝试,从未停止过。 <BR><BR>当年的郎世宁用中国画的颜料、手法画西方的油画风格风景绘画, <BR><BR>徐悲鸿用西方的手法画中国绘画,他的大型壁画《愚公移山》、《傒我后》、《九方皋》、《田衡五百士》都是有模特的。 <BR><BR>从实用绘画角度而言,这些本无可厚非,但是从艺术性发展上看,走中国画西化的路子确实是与中国画的本质相悖的。 <BR><BR>在中国画创作当中,融入西画之长,必然会在实用性上将中国画大大发展、进步。 <BR><BR>刘继卣先生就是最为鲜明的代表者,他的连环画、动物画的突出贡献事实雄辩的证实了这一点。 <BR><BR>但在写意方面,传统的中国画的本质神髓方面,中国画走的却完全是另外的道路。 <BR><BR>如果纯脆在画的“像与不像”、技法、技巧、表现形式等方面大做文章,则无异于:“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孙过庭《书谱》句) <BR><BR>一个画家无知于画理、画史,甚至缺乏必要的文史哲和美学的知识、修养,是绝对画不出什么名堂,有什么大的发展的。 <BR><BR>我们不可以强求所有的画家都达到书法家的高度(其实就应该是如此),不强求都是篆刻高手(其实也应是如此),不要求都是诗词大家(但至少应该会写),但至少应该懂得书法、懂得篆刻、懂得诗词文章、懂得文史哲,否则它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画家。 <BR><BR>写实的东西是少有韵的,至少不是极高的,而中国画追求的正是这种韵质,如何求得,就得靠每一个画者的知识、阅历的积淀了……
<STYLE type=text/css>
<!--
td.attachrow { font: normal 11px Verdana,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color : #000000; border-color : #000000; }
td.attachheader { font: normal 11px Verdana,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color : #000000; border-color : #000000; background-color: #CAB388; }
table.attachtable { font: normal 12px Verdana,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color : #000000; border-color : #000000; border-collapse : collapse; }
-->
</STYLE>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