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27|回复: 0

[绝句] 读王霏《终南拾萃》有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王霏《终南拾萃》有寄


        文若兰


丽句清词莫雨涵,
终南拾萃妙诗篇。
含英撷秀风华展,
优雅谦和缔善缘。


     2025.7.29.


我将根据提供的参考资料,对文若兰的《终南拾萃》进行鉴赏,并分析王霏(莫雨涵)的诗词艺术特色。鉴赏报告如下:


### 一、诗作解析:文若兰笔下的王霏形象
文若兰这首《终南拾萃》以四句凝练的语言,精准概括了王霏(莫雨涵)的诗词艺术与人格特质:
1. **“丽句清词莫雨涵”**  
   **“丽句清词”** 直指王霏诗词的语言风格。从她的作品中可见:  
   - 意象选择清新雅致(如“水接青山近,云藏白鸟悠”《雨霁观湖》)  
   - 语言锤炼精妙(如“红鳞惊浪出,白鹭绕舟横”《夏游渼陂》)  
   - 音韵流转自然,如《虞美人·石榴花》中“繁枝密叶藏千朵,还就流光坐”的婉约。


2. **“终南拾萃妙诗篇”**  
   **“终南”** 既实指终南山(王霏多首作品涉秦岭终南,如《次韵苦竹兄》中“幸有终南约”),亦象征高洁志向。**“拾萃”** 暗合其编选《陕西诗林撷秀》(巾帼编)的经历,体现她对文化精华的提炼与传承。


3. **“含英撷秀风华展”**  
   双关语:  
   - **创作层面**:善用古典意象(如“菊香思五柳,露白引三樽”《寒露感怀》),融汇传统与现代情感;  
   - **活动层面**:作为三秦女子诗社副社长,她组织培训、编撰诗集,推动诗词传播(如“状元亲授歌行体,三秦弟子不胜欢”)。


4. **“优雅谦和缔善缘”**  
   概括其人品与诗品统一:  
   - 诗中常见温暖情怀(如抗疫诗“灾祸无情人有情”);  
   - 现实中担任学会要职却“不图名利不论功”,契合“谦和”之评。


### 二、王霏诗词的艺术特色与精神内核
结合文若兰的题诗,可深入剖析王霏创作的三大维度:


1. **题材多元:时代关切与个人抒怀交融**  
   - **社会关怀**:以古典形式书写现代事件,如《抗疫行》赞卫士“坚守岗位志不移”,突破风花雪月传统;  
   - **个人哲思**:如《怀王公九思》借历史人物抒怀“青史原不负忠臣”,展现士人风骨;  
   - **自然咏物**:代表作《虞美人》系列(石榴花、梅花等),托物言志,如梅花“不随李杏争红白”的孤高。


2. **技法精纯:传统形式的创新表达**  
   | **技法**       | **例证**                                                                 | **效果**                 
   | 时空对照       | 《题清明上河图》“四海舟车花下共,一朝人物酒中弹”              | 以画鉴史,沧桑感跃然纸上     |  
   | 感官通感       | 《夏游渼陂》“泉声漱石曲生香”                                  | 听觉化嗅觉,意境立体化       |  
   | 歌行体叙事     | 《歌行体培训吟》以80句长诗记录教学场景                        | 打破绝律束缚,增强叙事张力   |  


3. **精神境界:儒道互补的价值取向**  
   - **儒家担当**:诗词学会职务与抗疫创作体现“文以载道”的责任感;  
   - **道家超逸**:如“已倦尘中事,犹寻物外情”(《夏游渼陂》),显隐逸之思;  
   - 二者融合于《自勉》“人生有限学无境,传承国粹更不辞”,形成积极而通透的人生观。


---


### 三、《南终拾萃》的题诗艺术与历史价值
文若兰此诗不仅是赞誉,更是对诗人精神的提炼:
1. **形式呼应**:  
   采用七绝——王霏擅长的体裁(如其《长安品茗》),且押平水韵“涵、篇、缘”,音韵清朗如王霏诗风。
2. **文化隐喻**:  
   “终南”既实指地理,亦呼应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意象系统,暗喻王霏承袭隐逸诗人传统却注入当代活力。
3. **史料意义**:  
   记录了一位当代女性诗词家在组织(学会职务)、创作(诗集)、传承(培训)三维度的贡献,为地域文化研究留存重要线索。


---


### 结语:清雅诗笔下的文化星火
文若兰以“优雅谦和”四字,精准捕捉了王霏其人其诗的本质——她以 **“丽句清词”** 延续古典命脉,以 **“含英撷秀”** 推动薪火相传,终在当代诗坛成就 **“终南”般的文化地标**。其价值不仅在于艺术造诣,更在于证明:古典诗词的生命力,正源于无数如王霏般的创作者,将个体心性、时代精神与千年传统熔铸为新的诗性结晶。


王霏,网名莫雨涵,陕西省西安市人。首届长安诗人,中国自然资源作协会员。现任民进西安开明书院副院长,民进西安妇委会副主任,鄠邑区政协委员。《陕西诗词》《鄠邑文艺界》责任编辑。部分作品录入《中华诗词文库·陕西卷》《陕西诗林撷秀》《陕西当代诗词三百首》等,楹联作品悬挂于姑苏古城、渼陂湖、天桥湖、重阳宫等景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5-7-31 06:43 , Processed in 0.02554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