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晚
发表于 2005-7-21 11:31:58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梅庐</I>在2005-7-21 2:31:23的发言:</B><BR>
<P>烟雨楼台先生说的极是。诗作及作品都欣赏,梅庐即兴有感作:</P>
<P>喜待千山风</P>
<P>夜雨朝明人未迟,清风来此候佳时。阴凉才适千山客,虚惊包涵五老诗。<BR>远岫云烟接白鹭,池荷露珠映黄鹂。如今美景多不得,美到人来勿相疑。</P>
<P>乙酉年六月十四</P></DIV>
<P>我来敲梅庐社长一砖头,估计别人没这胆量,太岁头上动土?
<P>喜待千山风</P>
<P>夜雨朝明人未迟,清风来此候佳时。---直奔主题,好。</P>
<P>阴凉才适千山客,虚惊包涵五老诗。--上句佳,以气候带人物情怀,与首句衔接自然,虚惊包涵,怎么理解?惊,出律。<BR>远岫云烟接白鹭,池荷露珠映黄鹂。--远景跳至近景,顺当。珠,出律。(接,古韵是入声,用今韵也可以。)</P>
<P>如今美景多不得,美到人来勿相疑。--尾句大好,由前面的景色舒展开来,引人回味。</P>
<P>整诗以情为主线,融情入景,以景带情,脉络清晰,是一首不错的七律,欣赏。</P>
梅庐
发表于 2005-7-21 23:07:52
<P>敲的好,是“虚静”,笔误也。</P>
<P>颈联指出的是。此联岀句尾三仄严格的说应该避免,杜甫诗中多有此格,如“仄平仄”亦是。对句可以改为“芰荷珠露映黄鹂”</P>
<P>应该严格的,谢谢烟雨兄</P>
梅庐
发表于 2005-7-21 23:09:47
<P>喜待千山风</P>
<P>夜雨朝明人未迟,清风来此候佳时。阴凉才适千山客,虚静包涵五老诗。<BR>远岫云烟追白鹭,芰荷珠露映黄鹂。如今美景多不得,美到人来勿相疑。</P>
<P>乙酉年六月十四</P>
枫林晚
发表于 2005-7-21 23:32:04
呵呵,我这里也掺乎几句。提到尾三仄,在唐诗里的确不鲜见,如:山人不惜醉,唯畏绿尊虚。王勃的《郊兴》;池含冻雨气,山映火云光。 李峤的《五月奉教作》,但是盛唐和晚唐时期的诗歌作品就很少见了。尾句ZPZ则不同,是一种特殊的句式,可以救,用ZPP的的句式,也就我们所说的拗救,拗救句在唐诗里就很多了,如:峰攒入云树,崖喷落江泉。宋之问的《下桂江龙目滩》; 危巢畏风急,绕树觉星稀。李峤的《鹊》。
枫叶如丹
发表于 2005-7-21 23:38:18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烟雨楼台</I>在2005-7-21 23:32:04的发言:</B><BR>呵呵,我这里也掺乎几句。提到尾三仄,在唐诗里的确不鲜见,如:山人不惜醉,唯畏绿尊虚。王勃的《郊兴》;池含冻雨气,山映火云光。 李峤的《五月奉教作》,但是盛唐和晚唐时期的诗歌作品就很少见了。尾句ZPZ则不同,是一种特殊的句式,可以救,用ZPP的的句式,也就我们所说的拗救,拗救句在唐诗里就很多了,如:峰攒入云树,崖喷落江泉。宋之问的《下桂江龙目滩》; 危巢畏风急,绕树觉星稀。李峤的《鹊》。</DIV>
<br> 烟雨楼台兄看来内功深厚,得好好学习。
梅庐
发表于 2005-7-21 23:40:28
<P>仄平仄 已经作为一种定格,不必救的。我的认识 :)</P>
枫林晚
发表于 2005-7-22 00:17:51
<P>汗~~,再探讨。</P>
<P>在我认为,仄平仄,要分什么情况,五言句PZZPZ,根本就不需要救,但是如果属于PPZPZZ和七言句的仄仄平平仄平仄这样典型的句式就另当别论,需要救,才合律。</P>
<P>呵呵,也是个人意见。</P>
梅庐
发表于 2005-7-22 02:16:54
<P>“七言句的仄仄平平仄平仄这样典型的句式就另当别论,需要救,才合律”,呵呵,是这样,看来我们在称谓上有误会,梅庐的意思是在唐宋的律诗中,这种拗句几乎和常规句型一样常见;因此也可以认为不是拗句,而是一种特定的平仄格式。只是这样拗救的句子,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是平声,这个是本质的问题。</P>
枫林晚
发表于 2005-7-22 03:16:12
呵呵,是这样的,看来我对梅庐社长的意思理解偏颇,改正改正。
梅庐
发表于 2005-7-22 03:19:09
是在下表达太侧重于那边……惭愧,夜间读网也是快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