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庐 发表于 2005-6-19 22:49:37

[注意]荆楚茶文化发展项目

荆楚茶文化发展项目
——“张元记茶博物院”建设方案

茶,素有清香、平和、谦逊、平淡的内质,在中国诸多的优良传统里,客来敬茶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的礼节。“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饮茶的妙趣不但在于他独有的色、香、味、形,而在于使人把心放在闲处。涤荡性灵,保持心境中的一点清纯之气,在日常生活中,始能出无穷的清新。茶贵在品,能在品中求得一份清静,抒发一番情怀,愉悦心情,从而让自己在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好好放松一下。从而得到一种很好的享受,体味草中英在杯中的绿尘飞,翠清起,从而使人胸怀舒畅,消遥自在。古代的名人雅士,无不以饮茶品茗为乐,歌茶颂水为快,故自古以来,茶一直和雅有牵连不清的联系。
茶有茶的文化。品茶更注重讲究其深邃的文化内涵,而我们的民族也正是被茶文化浸润了几千年的民族。饮茶的哲学使我们轻松、宁静、自在,洗涤心中的忧虑与尘垢,清除一下俗念,既可在香、清、味、甘中自得其乐,也可共同分享,借一杯清茗作心灵的沟通。在喧嚣繁杂的尘世里,我们需要一杯好茶。长期以来,我们心中“茶”念不移,对光大茶文化有着无限憧憬,于是便有了投资建设茶博物院的想法,期待我们的梦想在各方努力下早日变成现实。
中国茶文化发展概况
一、中国是孕育茶文化的摇篮: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传说神农氏之时,中国就发现了茶,但把饮茶视作一种精神享受,有历史文献记载的当始于西汉,魏晋南北朝时,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无度之风。而茶在社会中各阶层被广泛普及品饮,大致还是在1270年唐代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所以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不可置疑,中国是茶的故乡,是孕育茶文化的真正摇篮。
二、中国是茶叶的主要产区:
中国现有茶园面积110万公顷。茶区分布辽阔,东起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部海岸,西至东经95度的西藏自治区易贡,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榆林,北到北纬37度的山东省荣城县,东西跨经度27度,南北跨纬度19度。共有21个省(区、市)967个县、市生产茶叶。全国分四大茶区:即西南茶区、华南菜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的江南茶区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湖北则属于江南茶区。
三、中国茶文化获得长足发展:
如今,茶叶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饮料,茶业经济跨国、跨行业。与此同时,我国茶叶产销保持稳定发展。由于加强促销和茶文化发展,名优茶产销增加较快,消费群体从过去老年人、机关干部居多发展到广大青年人和城镇居民及部分农村;各地茶叶创名牌意识大大增强;茶馆业也在全国各大城市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成都、杭州、广州、上海、珠海、天津、沈阳等地发展较快,消费方式发展到社会众多的茶馆、茶社、茶楼中,也促进了茶叶的消费;品茶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如白鹤沐浴(洗杯)、观音入宫(落茶)、悬壶高冲(冲茶)、春风拂面(刮泡沫)、关公巡城(倒茶)、韩信点兵(点茶)、鉴赏汤色(看茶)、品啜甘霖(喝茶)等;同时茶饮料发展也较快,成为仅次于碳酸饮料和纯净水的第三大饮料。
湖北茶文化发展情况
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造就湖北茶文化的历史氛围:
湖北简称鄂,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处长江中游,境内长江横跨东西,沿江两岸美丽富饶的土地孕育了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100万年以前这里就有古猿人栖息,5000年前神农炎帝诞生于湖北,春秋战国时期鬻熊及后代所创建的荆楚古国曾占据整个中国南方达800年之久,由此形成的荆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北产茶区极富自身特点,长江三峡的神农架原始森林等名山名水众多,以“茶圣”湖北天门市人陆羽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也十分丰富,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成书于8世纪60~70年代,距今1270余年,这部书为历史上和现代的茶人所推崇,提出了一整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茶经》中多处涉及到湖北茶叶,也充分证实了湖北茶叶的悠久历史,为本省出产各类名优茶叶,提供了先天的环境条件。
武汉在清道光年间,茶馆繁盛、生意兴隆。资料记载,武汉三镇的茶馆到宣统元年(公元1909)有411家,其中汉口250家,武昌133家,汉阳28家,到了1918年,仅汉口就有696家。10年后,增至1117家,并在1933年创历史最高记录1373家。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时局动荡,导致武汉茶馆骤减到250家。解放后,茶馆革故鼎新,重新崛起,1995年,在册茶楼、茶坊等有近500家,其文化韵味、茶艺传播、服务功能均表现出不同与往的时代色彩,茶文化得到了发展。但在茶道经营中同样存有鱼目混杂现象,有些茶馆践踏茶文化严重,败坏茶馆形象,影响茶经济发展,致使本地知名茶馆缺失。
二、优越的条件、政府的扶持促进了湖北茶文化的有力发展:
湖北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格局中,处于承东联西,南北交流的结合部,具有特别的重要地位。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长江和京广铁路穿贯其中,社会经济发展的优越条件和具有特色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湖北历史上和当代发展茶叶生产与贸易提供了客观的有利条件。
2003年省委2号文件,关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要建设六大优势农产品和十大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茶叶被列为十大地方特色农产品之一,省内各地区也正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制定湖北省地方特色产品茶叶优势区域产业带规划布局,今后,从上到下将会更加重视茶叶这一产业,我省茶叶产业及茶文化也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发展荆楚茶文化的必要性
一、茶的健康功能性普及传播:
世界茶叶消费格局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湖北人们的饮茶方式也由传统型向多样化和有益健康发展的方向发展。袋泡茶、速溶茶、是茶饮料、香味茶、去咖啡碱茶、有机茶、药茶等等已在九头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茶叶消费领域在不断扩大,其消费方式也日益多样化。茶叶可解渴、提神、健身,作为健康饮料的茶叶声誉日增,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经形成饮茶热。茶文化市场方兴未艾,茶叶需求也不断增加。
二、茶的文化感染力与日俱增:
自从隋唐时期饮茶习惯遍及全国之后,茶叶便成为和平的使者,开始向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外传播——“茶马贸易”,为祖国民族团结和国家友好往来作出积极贡献。同时,随着我国与邻国文化交流的加强,饮茶习惯相继传到日本、朝鲜及阿拉伯国家,对此后日本茶道的形成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茶也是文化含量很高的一种饮料。自古以来,人们通过品茗陶冶个人性情,从而达到一种平静和谐的心灵境界。在品茶的同时,广大群众也深谙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博大精深;从而激发了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感情,增强荆楚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协调了人际关系,改良了社会风气,也安定了社会秩序。
三、茶文化的经济推动力不容忽视:
到2002年,我省茶园面积达到185万亩,其中投产茶园140万亩,茶叶产量134.4万担,农业产值12.2亿元,出口创汇239万美元.面积和产量在全国的位次由1996年的第7位上升到第4位,茶叶产值仅次于浙江、福建位居第三位。茶叶已经成为我省经济作物中的骨干品种和丘陵山区的支柱产业。
同时,与茶相关的茶文化产业——茶食、茶具、根雕、陶器、字画、茶事活动等等,一一随着茶叶的普及及茶文化的广泛传播而形成了一条茶文化产业链,带动了一系列茶文化经济的发展。
四、茶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举足轻重: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而在我省这样一个地域悠久、历史弥足的地区,更应充分利用茶文化科学、道德、审美、礼仪等范畴的丰富内涵,借助茶文化所特有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功能,作用于湖北人的精神和心理层面,引导湖北人民的精神消费,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调节他们的情感和心理,促进全省人民人格、意志、品格的完善,形成积极、健康、包容、宽容的心态,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
当前茶文化市场运作方式
现今,茶文化市场表现形式多以茶艺馆为依托形式存在。普遍规模偏小,经营单一,存在资源浪费严重。在武汉,大型茶文化系统项目一直还是空白。
茶艺馆主要体现“艺”,即茶艺文化的观赏性和操作性。茶艺师可现场传授茶艺给顾客;茶艺馆以品茗为主,并推广富有艺术情趣的饮茶方式。顾客可自点茶叶,可由茶艺员按特定程序提供沏泡等全套服务,顾客还可当场学习泡茶、品茗、鉴赏程序等知识。茶艺馆还有茶艺表演队,定期举办品茗艺术表演。
同时,茶艺馆还是一个小型的文化交流中心,为人们休息会友、洽谈公事、独坐沉思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环境。在茶艺馆,茶叶和茶具均为精品,并分有各种类型和档次,供客户选购。
在经营内容上,茶艺馆也有拓展延伸,有茶糖小吃、点心、听戏、下棋、茶艺学习、茶宴馆读书、上网等增值服务,并兼营茶叶、茶食、根雕、陶器、字画销售。
发展荆楚茶文化的项目构想
一、项目名称:
张元记茶博物院
二、项目选址:
按照本项目自身的文化特性,适宜选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发展。 依据考察、分析,汉阳区文化圣地古琴台集聚知音文化底蕴,2000多年前的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韵事”,这里拥有丰富的音乐文化、绚丽的书画文化、引人入胜的人文地理文化。为此,本项目选址古琴台月湖东菜园地块建设发展,一定会使荆楚茶文化、琴台知音文化和楚文化相互融合,在丰富中得到发展,同时可以促进本地旅游事业的进步。
三、项目定位:
定位决定品位,定位决定方向。发展本项目的初衷就是在荆楚大地弘扬光大中华茶文化,并作出正确定位:
——文化性:本项目将始终致力于茶文化研究、茶文化传播、茶文化教育和茶文化服务等。利用该基地成立茶文化研究会、设立茶文化鉴展厅、开办茶文化培训、举办茶文化演艺、建设陆羽纪念广场等,使它永远充满醇厚的文化气息;
——公益性:本项目将视社会使命为己任,积极为大众开展茶文化公益服务,比如举办茶文化公益论坛、茶文化免费鉴赏、普及饮茶保健知识等;
——旅游性:本项目将按照文化公园的理念建设,它的发展必将成为月湖新的独特旅游资源,让广大市民和旅游者喜添一处休闲和旅游胜地;
——经济性:本项目将利用自身集聚优势和品牌影响,进行茶业商业化和产业化运作,建设种茶研究实验中心、茶叶国际贸易和交流中心、茶交易中心,开办茶宴馆等,更好地发展湖北和武汉茶业,为当地创造经济价值。
四、项目规划:
本项目计划投资3-5亿元人民币,规划用地250亩,主要建设项目有茶贸易中心、茶交易中心、茶品种展示中心、茶文化展览厅、陆羽纪念广场、三圣堂、三葵亭、紫纱壶景、茶道馆、茶艺表演厅、茶艺培育中心、议事会议大厅、商务接待厅等十余项,还将修建与其历史环境相协调的亭台、长廊、走廊、小花池、园林、草坪、雕塑小品等。初步规划如下图所示:
●国际茶贸易中心、茶交易中心、茶品种展示中心建设思想:推动茶叶商业化和产业化运作,繁荣当地茶经济。
●陆羽纪念广场建设思想:纪念“茶圣”陆羽,挖掘茶文化历史,弘扬光大茶文化。
●茶文化展览厅建设思想:展出从神农氏开始至今的茶文化。
●茶道馆建设思想:茶道馆意即茶艺馆,以品茶为主,配有琴、棋、书、画等。
●茶宴馆建设思想:以茶品种烹炒调制的菜肴,来显示茶博物馆的一大特色。
●茶艺培育中心建设思想:培育茶员,茶艺人员,茶艺表演队,培养初级、中级、高级茶艺师,来弥补武汉茶艺人员的缺乏。
●茶艺表演厅建设思想:以表演茶艺为主,曲、艺、杂、弹配备编钟、古筝、古琴等。
●议事会议厅建设思想:以茶韵为依托,建设高规格、多级别的会议厅,供各界人士议事之用。
●商务接待厅建设思想:以茶德为鉴,供商务人士在此接洽业务。
●三圣堂建设思想:为纪念和谒拜“茶神”神农氏、“茶祖”吴理真、“茶圣”陆羽三圣所建立的神圣的厅堂。
●三癸厅建设思想:纪念颜真卿、释皎然、陆羽好友的真情。历史记载,三癸亭以颜真卿出资金,陆羽设计并施工建亭留念,那年正好是癸年癸月癸日,便命名为“三癸亭”,后也称为“三绝亭”。
●莲花池建设思想:圣洁的莲花,能显示出庭院的别致、庄严、神圣的高雅。
●长廊及壁画建设思想:长廊高贵和典雅,加上历代名画、茶知识图片都由现在湖北著名书画家来完成,显示他的一绝。
●紫砂壶景建设思想:紫砂壶照景,显示出“一壶清茶煮历史,一席静谈出宇宙”,来表现茶的传承。
●小桥流水建设思想:站在桥上,能把整个庭院尽收眼底,感觉庭院幽静、完美的结合。
●草坪建设思想:“无我茶会”就是大家携带简便茶具,自备茶叶与热水,席地围成一圈。人人泡人,人人奉茶,人人喝茶的茶会,增添与中外茶友们交流的一片空间。
●走廊、庭院、树木、花鸟、绿化、小品等的建设思想:体现清、静、和、闲、寂、敬、甘、雅之福址。
五、项目前景:
随着该项目的建设落成,凸显三大“贡献”:
——将大大提升古琴台和月湖的旅游功能,带动旅游市场的繁荣,预计此地游客增加三成以上;
——将有效促进武汉茶经济的发展,形成华中真正的茶贸易中心,为武汉经济发展贡献价值,预计茶年贸易额过亿元;
——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茶文化传播中心,有利于弘扬茶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培育。
项目发展方式
基于该项目意义深远、规模宏大,发展本项目的建设思路是:
“政府支持,民间投资”。
——“政府支持”:是指政府应重视荆楚茶文化的研究和发展,真正纳入我市文化建设范畴,将月湖东菜园250亩地规划为茶文化建设用地,并以出租用地方式支持该项目的发展。
——“民间投资”:是指该项目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进一步明确项目定位,完善项目规划,并完全由民营资本或外资来建设经营,实现政府和企业双赢的局面,既弥补了我市茶文化项目的空白,又可以带动我市茶经济的发展,对其他产业经济的发展形成补充。

具而言之,以茶抒情,以茶阐理,以茶施礼,以茶颂德,以茶审美,以茶怡情,以茶教伦……均为以茶为主体的一种教化方式,一种陶冶育化的意识形态。从哲学角度看,文化的功能是“化人”,即变化人,陶冶人。按这个意义上讲,茶文化就是“茶化人”,它具有教化功效,但不含任何政治目的,化为寻求一份清欢,一片净土,一个更为洁净的晴空,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
现代生活中常有茶文化“搭台”,茶经济“唱戏”或茶经济“搭台”,茶文化“唱戏”的茶事活动,这些都是可用的形式,有利于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为此,茶文化、茶事活动将在社会经济各方面起到它应有的、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




单位:福建省福鼎市名茶新技术研究所
注册品牌:张元记茶号
项目投资地:湖北省武汉市
联 络 人:张丽萍 鲁鸣皋
联系电话:027-62161044   1355453048813707220128
E---mail:580815@163.com

梅庐 发表于 2005-6-29 15:15:02

发扬茶文化,余味绵绵长

白衣卿相 发表于 2005-6-29 23:34:50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50 编辑

嘿嘿,偶茶喝的少,茶诗都出不来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注意]荆楚茶文化发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