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詩詞的創新
李白詩詞的創新倚雲
李白在陳子昂之後,決意高舉詩詞創新大旗,一掃六朝頹波決心,於是寫下了“丑女來效顰,還家驚四憐。壽陵失本步,笑殺邯鄲人。”。對那些一味模仿前人不求變化的詩人做出了辛辣的諷刺和尖銳的批評。“東施效頻”與“邯鄲學步”的典故出自《莊子》,流傳頗廣。李白順手借來,以形象的比喻化作武器。模仿古人是必要必然的,從模仿到學習,乃創作的初級階段。一味模仿古人,步齊梁之後塵有如“東施效顰”和“邯鄲學步”。模仿的愈好,愈無價值。創新乃詩詞之靈魂,是藝術的生命。無創新,則無發展;無創新則無前進。然而,創新須在傳統的基礎上,離開了傳統,創新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創新在李白詩中體現尤突出。從內容上看,他不僅繼承了《詩經》中“風”、“雅”之現實主義傳統,而且也吸收了《離騷》及漢、魏、六朝詩歌的長處,一掃前人綺麋浮艷的流弊,開創了壯浪縱恣、言多諷興的一代新風。 對古題樂府的點化奪換,創造了一批無復依傍的即事名篇。從體裁上看,李白勇於創造新詞體,如《憶秦娥》、《菩薩蠻》等。唐朝的格律詩經歷了從發展到成熟的整個過程,人們普遍運用律、絕形式作詩。李白不僅是絕句圣手,而且李白最擅長者莫過於“歌行體”。他的詩,語言變化極為豐富,如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十言、十一言、十二言、十五言相雜的詩都有。這些詩,或抒情寫意,或寫景敘事,長短錯落,緩急有致,如果行云流水,生動地表現了李白豪邁不羈、飄逸自然的個性。李白也堅持形式為內容服務,主張“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創作原則。在他的全部詩中,都能體現這一創作主張。“一曲斐然子,雕蟲喪天真”,追求美是詩歌能得以承傳的重要一環,然而形式美、語言美必須為內容服務,過多的雕飾,就像“棘刺造沐猴”雖裝扮得“楚楚華身”,卻浪費了許多精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