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云 发表于 2015-1-29 14:30:05

《香葭斠律圖》小稿

《香葭斠律圖》小稿

甲午冬草成於北京倚雲軒

倚云 发表于 2015-1-29 14:35:06

《香葭斠律詞》序
壬午秋自港赴潮,偶與丘老瓊蓀先生之傳花弟子隗芾兄遇。竟夜談詞,遂成傾蓋之交。兄擅倚聲之道,於古樂頗有造詣也。親聽其信口按拍,依字行腔,聲動槐庭,吾敬而學其秘,究其理而時習之。後覆尋味太史公言:“樂者,心之動也;聲者,樂之象也;文彩節奏,聲之飾也”,“故禮主其謙,樂主其盈,禮謙而進,以進為文,樂盈而反,以反為文”之奧義。驀然得窺:倚聲填詞按律之徑,起調畢曲變化之妙,行腔樂句犯調之旨。然,詞之用樂是以古漢語聲、韻、調滲透融會於三樂之中而成詞樂一體焉。復將所得試析美成、白石之詞,不意處處暗合而自喜之。由此填詞,起調畢曲、依字用律可名之為香葭之句,用均按拍,過腔犯調可視之為斠律之詞,合而為集者之名,誦而為倚聲之學,思而可得詞體之三昧矣。集前要言詞之真諦而為之序也。

梅庐 发表于 2015-1-29 23:29:11

觀圖讀序,茅塞頓開矣。

倚云 发表于 2015-2-1 17:24:08

梅庐 发表于 2015-1-29 23:29
觀圖讀序,茅塞頓開矣。

又改了一下,文森先生曾提示如下:
1、斠律==校正依字行腔之樂律也,則老人執筆填詞後,船上有人橫笛(表示清商樂),屋內有人彈琵琶(燕樂),老人側更有一小童斜視字詞吹笙(代表雅樂)和之,則三律同曲(這是在宋代才出現的現象)老人拈鬚得意而唱詞。此暗示斠律。河邊可添蘆葦和初生的荷花(象徵香葭)。
2、保留梅花和蘭花,有花則最好,如梅花開則蘭花是報歲蘭(又名墨蘭,常生於石縫間,花色多呈淡紫褐色,缀有深紫褐色条纹,葉條優美)。那荷花就不必要了。如房內人撫古琴,船上人可換成吹簫。童子案側彈琵琶。這就是以燕樂為主的三律同曲的旋律。

倚云 发表于 2015-2-1 17:25:28

又改了一下:

稿局部一

稿局部二

倚云 发表于 2015-2-1 18:07:32

修改稿局部一

倚云 发表于 2015-2-1 18:11:57

局部二總傳不上來,看博客吧
http://photo.blog.sina.com.cn/photo/1324267271/001rCupxzy6PDG4f13o9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香葭斠律圖》小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