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绿 发表于 2005-6-9 11:58:38

先复制下来慢慢看,真是长见识啊。

梅庐 发表于 2005-6-10 10:47:57

天水绿君辛苦,各位应好好学习哈。问好

无剑 发表于 2005-6-11 21:01:49

集来有关茶的文字:
1、解字方面:“谁为荼苦,其日如荠”《邙风 谷风》
“诧”《尚书》
“苦荼”《尔雅》
“荼叫做瓜芦木”东汉《桐君录》
“酉平县出卢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东晋裴渊《广州记》
“茗,荼芽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园有芳品”《华阳国志*巴志》

“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湿次则寒烟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而升散”         李时珍
2、茶十德:
   1)以散茶郁气2)以茶驱睡气3)以茶养生气
   4)以茶除病气5)以茶利礼仁   6)以茶表敬德
   7)以茶尝滋味8)以茶养身体    9)以茶可雅心
   10)以茶可行道          刘贞亮

3、饮茶讲究

   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差只八分耳            张大复 《梅花草堂笔谈*试茶》

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难窥其体
                                     张源

喜温燥而恶冷湿,喜清凉而恶蒸郁,宜清浊而忌香臭明*王象晋《群芳谱》

烫杯热罐,高冲低斟,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泡茶五诀


青蒂,绿腹,红镶边,三节色      安溪茶道

打字太慢,作罢了:)
                        

梅庐 发表于 2005-6-12 20:18:03

还有功夫茶,最值的讲究

木棱雪丹 发表于 2005-7-17 06:53:36

茶文化 文章列表(点击访问)


[图文]盖碗茶源于何时?(图) (佚名,2005年5月31日,66)
[图文]中国的茶和茶具的搭配 (佚名,2005年3月11日,265)
[图文]中国佛教与茶文化(组图) (佚名,2004年11月29日,554)
[图文]茶之起源与历史典故[组图] (佚名,2004年9月24日,690)
名人与茶 (佚名,2004年3月16日,1048)
咏茶诗词联句 (佚名,2004年1月2日,1397)
沏茶技艺 (佚名,2003年8月14日,646)
做茶一样的男人 (佚名,2003年8月14日,496)
祁门工夫红茶 (佚名,2003年8月4日,404)
十大名茶真假鉴别 (佚名,2003年10月24日,526)
北苑别录 (佚名,2003年8月4日,265)
茶录 (佚名,2003年8月4日,377)
茶经 (佚名,2003年11月2日,1077)
茶谱 (佚名,2003年8月4日,376)
大观茶论 (佚名,2003年8月4日,304)
泡茶用水的选择 (佚名,2003年8月4日,328)
乌龙茶饮法 (佚名,2003年8月4日,361)
茶艺 (佚名,2003年8月4日,391)
用茶 “以制戎狄”之我见 (佚名,2003年8月5日,253)
中国茶道与道家 (佚名,2003年7月25日,460

日本茶道 (佚名,2003年7月25日,482)
各国茶道的比较 (佚名,2003年8月8日,302)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佚名,2003年8月8日,619)
茶道 (佚名,2003年8月8日,277)
茶史 (佚名,2003年7月25日,284)
精美茶具欣赏-精美紫砂工艺 (佚名,2003年7月25日,169)
[图文]古代茶具珍品 (佚名,2003年8月8日,201)
世界四大红茶 (佚名,2003年7月25日,161)
[图文]茶叶 (佚名,2003年7月25日,355)
[图文]中国十大名茶 (佚名,2003年8月8日,251)
[图文]茶具 (佚名,2003年9月5日,869)
龙井茶与虎跑泉的传说 (佚名,2003年7月25日,114)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佚名,2003年7月25日,164)
中国产茶圣地 (佚名,2003年10月24日,145)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 (佚名,2003年7月25日,235)
茶书与茶叶诗词 (佚名,2003年7月25日,138)
中国茶文化 (佚名,2003年12月1日,1184)
春茶、夏茶与秋茶的识别方法 (佚名,2003年7月25日,151)
[图文]《茶经》及其他茶叶著作 (佚名,2003年8月8日,175)
名人与茶 (佚名,2003年7月25日,110)
中国古代茶书典籍简介 (佚名,2003年7月25日,140)
品茶文学选萃 (佚名,2003年7月25日,150)
咏茶佳句 (佚名,2003年12月30日,124)
茶文化------茶联 (佚名,2003年7月23日,99)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17 7:42:52编辑过]

木棱雪丹 发表于 2005-7-17 07:39:01

还有宣传茶文化的PPT一个:
http://geo.gdsyzx.edu.cn/class1geo/tea.ppt

梅庐 发表于 2005-7-17 15:20:33

茶文化,博大精深

木棱雪丹 发表于 2005-7-17 23:22:42

潮州工夫茶与民俗文化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州的民俗风情。潮人的衣食住行无不带着潮州地方文化的浓厚色彩。潮州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诸如受到语言学家青睐的潮州方言,典雅优美的潮州音乐,享誉世界的潮州菜,富有哲理性的潮州工夫茶等等。
  在潮州文化中,潮州工夫茶可以同潮州菜比肩齐名。许多外地人,是在潮州菜桌上见识了潮州工夫茶的。不管是因为口味不合而浅尝辄止,还是津津有味地慢品细呷,这一小盏酽香的热茶,总会给你留下深深的印象。不过,饭桌上的工夫茶,并没有给你潮州工夫茶的全貌。那么,完整的潮州工夫茶是怎样的呢?我们试图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潮州工夫茶与潮州民俗文化的联系,加深对潮州工夫茶和潮州民俗文化的了解,陶冶爱国爱乡的情操。
    工夫茶是潮州人最喜好的饮品。潮州人把茶叶称做“茶米”。一说其名由来是潮州人嗜茶如米,茶与米不可分,茶与米一样为日常必需。由此可见潮州工夫茶在潮州人心目中的地位,只有喝不起茶的人,少有不喝茶的人。并且,潮州人喝茶已形成一套特定的程式,这就是享誉世界的潮州工夫茶。
  (一)潮人饮茶的历史传统
  追溯潮州人饮茶的历史,目前能见到的有关潮州茶事最早的记载,是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刻于潮州金山顶的摩崖石刻知州王汉的《和金城山诗》残句“茶灶香龛平”。宋徽宗政和八年(1188年),潮州八贤之一的张夔在《送举人》中有诗句曰:“银钩健笔挥颜书,燕阑欢伯呼酪奴”。酪奴,是茶的谑号,后一句的意思是酒宴已接近尾声,客人催着上茶。可见,潮州一带在宴席之间必品茶的习俗,在北宋已形成。
  历代骚人墨客的诗文中提及茶事的章句,比比皆是。如宋人杜小山吟道:“寒夜客来茶当酒”;清代诗人郑板桥也道:“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可谓茶香飘飘,香飘四海,人情茶暖,情暖人心。喝一杯潮州功夫茶,享受许多温暖的人情味,令人回味无穷。诗人李曙光曾高声咏唱:“淳朴的乡亲捧起你/捧起对生活的诚挚和热爱/海外的赤子捧起你/捧起对故乡缠绵的眷恋/一杯功夫茶,是一阙古老的歌谣。”一杯浓酽热烫的功夫茶,体现出潮州人热情好客、谦逊礼让的传统礼仪美德。
  在传世的戏文曲本中,则有更多的直接反映潮州茶俗的记载。例如潮剧《荔枝记》第三十四出载:“每月十五供养茶汤,伏事上祖乞人传”。潮剧《苏六娘·苏妈思女责桃花》也云:“我有爹妈无人映,早晚茶汤勿失时。”可见在强调以茶祭祖的同时,透视出潮州人认为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而孝,又是从事亲开始的,潮人把早晚侍奉茶汤看作是孝敬父母的头等大事。
  此外,潮州工夫茶婚聘、待客、家居等,不管什么场合,潮州人都离不开工夫茶了。从宋代以来,特别是到了明代中叶,饮茶之风已遍及潮州各个阶层和各种领域,时至今日,它更成为潮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既不拘泥于清静幽雅的环境,也不排除粗陋喧闹的环境。茶馆雅座,工棚农院;泉石林亭,集市商店;工余酒后,节日宴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工夫茶已成为潮州人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了。
  (二)潮州工夫茶的讲究
  潮州人生活的精髓在于工夫茶,工夫茶的精髓则在于“工夫”二字。“工夫”二字的含义,潮州工夫茶实际上是一种讲究茶叶、水质、火候及冲泡技法的茶艺。冲泡工夫茶,必须配备上乘的茶叶、精致的茶具和好的水好的火,然后是程式讲究的冲泡方法,才能品尝出其韵味。
  翁辉东先生在《潮州茶经——工夫茶》中说:“潮人所嗜,在产区则为武夷、安溪……在品种则为奇种、铁观音。”在所有茶的品种中只有乌龙茶适合潮州工夫茶的烹法,也只有乌龙茶才能冲出正宗地道的工夫茶。因此,潮人独钟乌龙茶,特别是潮州凤凰的单丛、水仙等。
  有了好茶,就得有精致的茶具。潮州工夫茶在茶具上足以体现出一个“精”字。茶壶有两种,一种潮人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的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另一种叫“盖瓯”。前者一直是潮州工夫茶的主角,后者则随着凤凰茶的崛起而崛起。因为凤凰茶大都条索长直,要纳入冲罐的樱桃小口颇不容易;茶事完毕以后,已泡开的茶叶在罐中又抱成一团,要倒出只能用手指往外抠。在这方面,它确实不如大肚能容、笑口常开、茶叶能出入自由的盖瓯。但如《潮州茶经》所言,盖瓯“因瓯口阔,不能留香”,又不能像冲罐那样可在外面“淋罐”追热,因而冲泡效果较逊色。现今,普通家庭用的是盖瓯。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而是否“三山齐”也是茶壶质量的标志。“三山齐”指的是茶壶去盖覆壶,流口、壶咀、提柄上缘皆平成一直线。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大就不“工夫”了。工夫茶杯的选择也有个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不薄则不能起香,不洁则不能衬色”(翁著《潮州茶经》)。现行的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称为“白果杯”或“白玉令”,可谓物美名更美。
  茶洗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工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怀;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水瓶与水钵作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一般的多见素瓷青花,置于茶床上,盖上朱红的木盖,舀水时用的是椰子壳做的,椰瓢当茶未煮,主人启盖舀水时,“工夫茶”之工夫已经不饮而使人信服矣。
   “砂桃”,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制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至于用钢锅,铝锅来煮水冲茶的,虽然也无不可,可是金属的东西,用以煮水冲茶毕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此外,往时煮水的工具还有红泥小火炉和羽扇。
  以上,虽然还不够陆羽所规定的二十四式茶具的规格,但也已经洋洋大观了。如果还要再说些,那么二十四件也不为多,例如装茶叶的锡罐,就以潮汕造的为最上品。还有茶巾,专门以净涤茶具。茶几,用以摆设茶具。
  茶具大体齐全,好茶叶也已具备,这只是有了冲工夫茶的物质,还不算工夫。“工夫”二字,要在水、火、冲工三者中求之。
  水、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茶经》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那个时候还没有自来水,陆羽自然没有加以论列,自来水不宜于煮茶,这已经是一个常识。有的潮人工夫茶爱好者为了能把名茶的香味发挥得淋漓尽致,特地到凤凰山上取甘冽的泉水。清末时抗日护台将领、爱国诗人丘逢甲内渡后寄籍潮州所写《潮州春思》诗六首中的一首写道:“小砂壶瀹(音跃,烹煮的意思。——引者)新鹪觜,来试湖山处女泉”。它是写春日烹品潮州工夫茶的。这里提到了茶叶用鹪觜(即鸟嘴)茶,水用西湖山的处女泉。至今,常有嗜者聚友于处女泉边烹品工夫茶。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潮人中年纪较大的人另有一种说法,就是冲好茶要用韩江江心的水,其他地方的水都差得多。
  煮茶要诀,“水常先求,火亦不后”。苏东坡诗云:“活水仍须活火烹”。活火,就是炭有焰,其势生猛之谓也。潮州人煮茶用的叫做“绞积炭”,“绞积”是一种很坚硕的树木,烧成炭后,绝无烟臭,敲之有声,碎之莹黑,是最上乘的燃料。甚至有用乌榄核作炭的,火焰浅蓝,焰活火匀,如此核炭,更是珍贵特别。余者如松炭、杂炭、柴草等,就连进炉的资格都没有了。
  茶叶、茶具、水、火之后就是冲工了。如果烹茶没有工夫,那也不能叫做工夫茶。所以工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冲茶之法。大约有八个过程:
  1、治器。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好比打太极拳中的“太极起势”,是一个预备阶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这“候水”、“淋杯”都是初试工夫。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砂挑中就有声飕飕作响,当它的声音突然将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应立即将砂挑提起,淋罐淋怀,再将砂挑置炉上。这时就是第二件事开始了。
  2、纳茶。打开茶叶,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茶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工夫就完成了。所以要这样做,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味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满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匀,茶味逐渐发挥。纳茶,每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舒展开来,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进水也冲不进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没有味道。纳茶是冲工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神明变幻,由此起矣。
  3、候汤。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这就是指用这样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
  4、冲茶。当水二沸,就可以提挑冲茶了。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提挑后走了七步,揭开茶壶盖,将滚汤环壶日,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如用盖瓯,只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可同样忌直冲壶心)。提挑宜高,所谓“高冲低洒”是也。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挥发,由于茶精迅速挥发,单宁则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才不会有涩滞。至于走七步再冲,目的在于使滚水稍凉一点,以免破坏维他命C也。
  5、刮沫。冲水一定要满,茶壶是否“三山齐”,水平面如何,这时要见功效了,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决不溢出(冲水过猛过多,溢出壶面是另一回事),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
  6、淋罐。盖好壶盖,再以滚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淋罐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7、烫杯。潮州土话说是“烧盅热罐”,乃是冲工夫茶中的工夫要点。有一位喝茶专家,此老走遍东西南北,到处总结喝茶的经验,在他喝了工夫茶后说,工夫茶的特点就是一个“热”宇。从煮汤到冲茶、饮茶都离不开这一个字,这可谓得其三味矣。
  烫怀,在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淋杯时要注意,开水要直冲杯心。烫杯完了,添冷水于砂挑中,复置炉上,回身“洗杯”。洗杯最富有艺术形态的动作,老手者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杯,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不会洗杯的人,一碰到杯便会给烫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说到“姿态美妙”了。杯洗完了,把杯中、盘中之水倾倒到茶洗里去,这时,茶壶外面的水份也刚刚好被蒸发完了,正是茶熟之时。老手于此,丝毫不差,便可洒茶敬客了。
  8、洒茶。几经数度工夫,最后一手就是洒茶。洒茶也有四字诀:低、快、匀、尽。“低”就是前面说过的,“高冲低洒”的“低洒”。洒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极不尊敬。“快”也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匀”是洒茶时必须像车轮转动一样,杯杯轮流洒匀,不可洒了一杯才洒一怀,因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浓。“匀”字是很重要的。“尽”就是不要让茶水留在壶中。第一冲还可以留一点,二、三冲切切不可。洒完以后,还要把茶壶倒过来,覆放在茶垫上,使壶里之水份完全滴出,这是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就不会苦涩。
  洒茶既毕,乘热而饮,林缘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齐到,一啜而尽,三味杯底。据说是“味云腴,餐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神明变幻,工夫茶之三昧于此尽得矣。
  “温杯烫罐”、 “引龙入宫”、 “高山流水”、 “春风拂面”、 “里应外合”、 “关公巡城”、 “韩信点兵”……都是潮人在长期的饮茶历史中总结出来的,并成为了潮州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潮州工夫茶与民俗文化
  潮州工夫茶的所有环节,从选茶、选水到烹茶到品茶,既有一定的科学性,而又无一不体现潮州的民俗文化,体现潮州工夫茶“和、敬、精、乐”的精神。
  潮州工夫茶道思想的核心是一个“和”字,这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如:工夫茶的冲罐有单杯至四杯等规格。一般是:三人用二杯壶,四人用三杯壶,五人以上用四杯壶。这样,当每一轮茶洒罢,总有一位座客要轮空。因此在斟完首轮茶之后,小辈必敬长辈,主人要让客人,便成为不成文的品茶规范。其后,则主客互让、长幼互让,谦让之声不绝于耳,和融气氛充溢茶座,“和敬”的精神得到最充分又非常自然的体现。
  “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跳跃的茶壶,平面回环往复的茶壶,无不服务于茶汤浓淡均匀,没有“厚此薄彼”,没有“尊卑贵贱”。这是一种对生命升华的深味,也是一种对“人情不如佳茗好,相逢处处一种香”的人性美之追求。
  而潮州民间广泛流传的传说典故,也能体现潮州工夫茶和潮州民俗文化在高度上的圆满融合。比如一个传说:阿福年幼,就读于私塾。他的继母为了除去不是亲生的儿子,每日三餐都炒饭给阿福吃。干饭本身就难消化,何况用大量的猪油煎炒!不久,阿福果然出现了严重的消化不良症,日渐黄瘦。私塾的老师发现后,向阿福问话,得知了实情,便吩咐阿福每天上课前先到老师房中喝几杯浓浓的工夫茶。工夫茶消壅除积的功效在阿福身上得到了发挥,于是,阿福逐渐恢复了健康,而且越来越壮。在传说中,工夫茶成了转危为吉的元勋,成了善举的象征。
  有关潮州工夫茶的礼俗主要有: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先客后主,司炉最末”。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部就班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强宾压主,响杯檫盘”——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喝茶皱眉,表示弃嫌”——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皱眉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头过脚惜(音同),二过茶叶”——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以前的茶叶都要用足揉软而作,里面有杂质(脚油)不宜喝饮,但现在大都用揉茶机代替了。虽然这样,但这一句话还是保留了下来,而且这种不喝头冲茶的习俗也没有改变。本地有“头过脚惜(音同),二过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新客换茶”——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暗下逐客令”——本地群众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
  “无茶色”——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未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以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
  “茶三酒四佚佗(谐音,意谓游玩)二”——本地人习惯于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四)潮州工夫茶的发展前景
  工夫茶既是可登大雅之堂的饮茶艺术,又是跳出了狭隘的文人圈、扎根于大众沃壤的民俗。雅中有俗,俗中有雅,雅俗共赏,大雅而大俗,这正是它的魅力与生命力之所在。人们从它身上即可寻求理趣,更可得到愉悦与怡乐。“一好皇帝个阿爸,二好烧茶嘴边哈……”从这种质朴得有点粗鲁的民谚所映射出来的,正是一种为潮人所认可的“茶中有乐,乐在茶中”的观念,正是潮人与工夫茶的不解缘,正是潮州民俗文化的赤裸裸的体现。
  潮州工夫茶在青少年人心中的地位远不如中老年人,但普遍都认为潮州工夫茶作为潮州文化的精华,在将来发展空间广大。
  但要进一步发展潮州工夫茶,首先要加大对潮州茶文化的宣传力度,使人们认识到潮州工夫茶的高雅情趣和丰富文化内涵,为此应给予民间茶室某些经营上的优惠政策。其次,要进一步提高茶叶生产的质量,打击以次充优、假冒品牌的不法行为,使人们能真正领略潮州茶的独特风味,从而使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最后,大力推动茶叶生产者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道路,使潮州工夫茶及其品牌茶叶进一步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
【参考资料】
《潮州工夫茶》(潮汕俗文化丛书 林伦伦主编 陈香白著 汕头大学出版社)
《潮汕文化大观》(林伦伦吴勤生主编)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讨论]欢迎各位朋友贡献关于茶的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