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十四行詩
摘自百度【十四行詩簡述】
十四行诗,又译“商籁体”,为意大利文sonetto,英文Sonnet、法文sonnet的音译。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最初流行于意大利,彼特拉克的创作使其臻于完美,又称“彼特拉克体”,后传到欧洲各国。由两节四行诗和两节三行诗组成,每行11个音节,韵式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CDC,CDC。另一种类型称为“莎士比亚体”(Shakespearean)或“伊丽莎白体”,由三节四行诗和两行对句组成,每行10个音节,韵式为ABAB,CDCD,EFEF,GG。
【十四行詩介紹】
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代之后,这种诗体获得广泛的运用。意大利的诗人彼得拉克成了运用十四行诗体最主要的代表。他一生写了三百七十五首十四行诗,汇集成《抒情诗集》,献给他的情人劳拉。在他笔下的十四行诗,每首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由两段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段三行诗组成,即按四、四、三、三编排。其押韵格式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CDC,CDC。每行诗句十一个章节,通常用抑扬格。
彼得拉克的十四行诗形式整齐,音韵优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人文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他的诗作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为欧洲资产阶级抒情诗的发展开拓了新路。同时代的意大利诗人和后来其他国家的一些诗人,都曾把彼得拉克的诗作,视为十四行诗的典范,竞相仿效。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彼得拉克诗体。
十六世纪初,十四行诗体传到英国,风行一时,到十六世纪末,十四行诗已成了英国最流行的诗歌体裁。产生了锡德尼、斯宾塞等著名的十四行诗人。莎士比亚进一步发展并丰富了这一诗体,一生写下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莎士比亚的诗作,改变了彼得拉克的格式,由三段四行和一副对句组成,即按四、四、四、二编排,其押韵格式为ABAB,CDCD,EFEF,GG。每行诗句有十个抑扬格音节。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比彼得拉克更向前迈进一步,主题更为鲜明丰富,思路曲折多变,起承转合运用自如,常常在最后一副对句中点明题意。后来,弥尔顿、华兹华斯、雪莱、济慈等人也曾写过一些优秀的十四行诗。
【階段詳解】
意大利中世纪的“西西里诗派”诗人雅科波·达·连蒂尼(生年不详,约卒于1246至1250年间),是第一个采用这种诗歌形式,并使之具有严谨的格律的文人作者。十四行诗有固定的格式。它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两节四行诗,后一部分是两节三行诗,共十四行。每行诗句通常是11个音节,抑扬格。每行诗的末尾押脚韵,其排列方式是:ABAB,ABAB,CDE,CDE。它和歌谣、抒情短歌同为当时意大利抒情诗中流行的体裁。
13世纪末,十四行诗体的运用由抒情诗领域扩及叙事诗、教谕诗、政治诗、讽刺诗,押韵格式也逐渐变化为:ABBA,ABBA,CDC,DCD,或ABBA,ABBA,CDC,EDE。
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彼特拉克是这种诗体的主要代表。他一生写了 300多首十四行诗。他断承“西西里诗派”、“温柔的新体诗派”的传统,以浪漫的激情,优美的音韵,丰富多彩的色调,表现人物变化而曲折的感情,注进了新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在艺术上更加完美,成为其他国家诗人后来竞相模仿的重要诗体,对欧洲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意大利体的十四行诗又称彼特拉克体。
十四行诗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繁荣兴盛。诗人梅迪契、米开朗琪罗、博亚尔多、塔索等,都是优秀的十四行诗作者。其后,它又成为“马里诺诗派”、“阿卡迪亚诗派”喜爱的体裁。早期浪漫主义诗人破除传统的框框,追求自由不拘的诗歌形式,十四行诗一度被冷落,但19世纪下半叶又得到复兴,卡尔杜齐、邓南遮等均留下了佳作。20世纪继续流行于诗歌创作。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学的影响下,十四行诗传入法、英、德、西诸国,并适应各国语言的特点,产生了不同的变体。马罗首先把它移植到法国。“里昂派”诗人拉贝,“七星诗派”诗人龙萨、杜倍雷的作品,使十四行诗成为16世纪法国的重要诗歌形式。
16世纪初叶,萨里、华埃特把十四行诗介绍到英国。诗的格式演变为三节四行诗和一副对句,押韵的方式是ABAB,CDCD,EFEF,GG。在这种类型之外又产生了其他变体。16世纪末,十四行诗成为英国最流行的诗体之一,产生了像锡德尼、 斯宾塞这样著名的十四行诗人。 莎士比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诗体。他的十四行诗体(又称伊丽莎白体),也由三节四行诗和一副对句组成,以形象生动、结构巧妙、音乐性强、起承转合自如为特色,常常在最后一副对句中概括内容,点明主题,表达出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和情怀。以后,弥尔顿、华兹华斯、雪莱、济慈等也以写作优秀的十四行诗享有声誉。
十四行诗传入德国较晚。 奥皮茨在 《德国诗论》(1624)里最先倡导十四行诗,制定诗歌格律的规则,对德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作用。歌德和浪漫派诗人对这一形式也很重视。
Sonnet在汉语中早期被音译成商籁体,后来被意译的“十四行诗”代替,但新的译法有不准确的对方。首先,sonnets通常是十四行,但也有变体,如莎士比亚的154首sonnets中的第99首是15行,而第126首只有12行。另外,“十四行诗”的称谓也没有涵括sonnets的其它特点。这或许也反映了用汉语翻译一个外来诗歌体裁时面临的处境与取舍吧。Sonnet这个词可追溯到拉丁文sonus(声音),于是跟英语单词sound和song的词根son有近亲关系。它直接从意大利语sonetto演化而来,也与中世纪法国南部普罗旺斯语(Provencal)中的sonet (短歌) 有关。简单地说,sonnet是指一种抒情短诗,一般来说有14行,每一行有特定的韵律,而行与行之间有固定的押韵格式。
【主要代表】
意大利
意大利十四行诗分为两段,先八后六。前八句韵牌是 a-b-b-a,a-b-b-a。后六句有两种,c-d-e-c-d-e,或者 c-d-c-c-d-c。第九句不止改韵牌,很多时候题目或感觉也不一样。
意大利十四行诗的规则由 Guittone d'Arezzo (1235年 - 1294年)所建,他自己写了将近300首。最著名的早期十四行诗人是 Francesco Petrarca (1304年 - 1374年)。别的意大利诗人也写了一些十四行诗,如 Dante Alighieri (1265年 - 1321年) 和 Guido Cavalcanti (~1250年 - 1300年)。
英国
详见: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意大利十四行诗传入英国之后,结构改变。英国类分为3段四句加最后两句。最后的两句通常与前面的大不相同,比意大利类第九句改变更厉害。一般英国十四行诗的韵牌是 a-b-a-b, c-d-c-d, e-f-e-f, g-g, 或者 a-b-a-b, b-c-b-c, c-d-c-d, e-e。
现代
白话文时兴之后,十四行诗变得很少见,但是19世纪和20世纪还是有人写,如法国的 Arthur Rimbaud 和 Stéphane Mallarmé。现在还有专门发表十四行诗的网站。
中國
代表性的诗人为冯至、白马
内蒙古剧作家、诗人白马〔马世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创作了一百多首中国十四行诗,并于1997年由远方出版社出版了十四行诗集《爱的纪念碑》。作者将这一泊来诗体与中国传统诗歌审美观念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种适合中国普通读者欣赏习惯的十四行诗样式。其诗为三段式,押韵格式为:abba,abba,cdc.dcd。其风格特点是语言自然朴实,节奏清晰流畅,富于感性、悟性、情趣和哲理,适合各层面的读者阅读欣赏。 白马十四行诗节选:
爱的礼物
一支古老的意大利情歌
经过彼特拉克大师吟唱
带着乡土和野草的芬芳
悠然登上了诗的雅座
文艺复兴的亚得里亚海波
又使这隽永迷人的绝唱
荡起轻盈美丽的双浆
飞向世界的各个角落
一支歌填上了诸家新词
也填补了一片片心灵的荒芜
一种调融入了百般情思
也融化了千万个心灵的孤独
这温馨甜蜜的十四行诗
是上苍赐予人间的爱的礼物
水车之歌
我是河边的一架水车
经年累月地不停旋转
把清清的河水引入良田
日夜唱着一支热情的歌
河水突然改道抛弃了我
从此 我在风中盲目地空转
在雨里绝望地哀叹
热情的歌变成了悲凉的歌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河水又回到我的身旁
拥着碧浪 携着春风
使我飞旋的车翼盈满欢畅
我的歌 也更加委婉生动
因为悲凉生出的热情在流淌
梦的山谷
我不想告诉你我的过去
我怕我记忆的阴霾
在你的心空聚成云霭
化作一道阻隔的风雨
我不想深入你的领域
我怕你心灵的蓓蕾一旦绽开
就会经不住霜打日晒
变成一朵枯萎的秋菊
我不想再走捷近的路
捷近的路上没有色彩
但愿你是我望不尽的迷途
我是你听不绝的天籁
我俩在相互迷恋的梦的山谷
永不走近 也永不离开
感 谢
我爱你 爱得这样古怪
像爱窗帷上一缕晨曦
像爱树荫里一只黄鹂
唯恐失去 不能表白
我爱你 只能这样去爱
像朝阳爱抚土地
像春雨爱抚种子
播撒光露 收获雾霭
可是我依然真诚地感谢
感谢你把我沉睡的爱唤醒
回想起那些没有爱的岁月
活着和死了有什么不同
我爱你就是这样执着 真切
即使永无所获也一往深情
生活的新歌
是你 把我从潦倒中扶起
在我阴冷的心房投以光热
使我衰萎的青春萌出绿色
我怎能轻意把你忘记
是你 给我以人生的启迪
同时交给我一支生活的新歌
使我悲哀的生命充满欢乐
我爱你怎能只为自己
爱 应当是追求中的愉快
而不是获得后的满足
是两朵并蒂莲对开
而不是两根葡萄藤互缚
是真诚的理解 信赖 崇拜
是孕育在对方幸福中的幸福
想你之二
我想你 用我求索的本能
像生物对空气的需要
像海洋把陆地拥抱
像地球围绕太阳运行
我想你 用我不渝的忠诚
像教徒对着圣像祈祷
像学者在真理面前拜倒
像战士为了正义而斗争
想你 使我变得聪明 勤奋
一改久日养成的慵懒恶习
想你 使我变得勇敢 自信
激励我去开拓新路 创造奇迹
这就是爱 爱的召唤 爱的指引
它胜过金钱与权位复合的威力
你与诗
仰望夜空 我寻觅你的慧眼
月光里流出诗的意境
星河中闪现诗的精灵
我心头荡起诗的波澜
伏案笔耕 我捕捉诗的灵感
字垄里走出你的倩影
句行间浮现你的芳容
我脑畔传来你的笑言
我辨不清哪些是你哪些是诗
你与诗已合为一个整体
诗中有你 你中有诗
似水乳交融不可分离
诗美化了你 你美化了诗
两者形成了完美的统一
项链之一
我的一首首诗像一颗颗珍珠
闪烁着圣洁的光彩
寄托着忠贞的情怀
一首就是一件爱的信物
我天天制作这诗的珍珠
任凭劳累 毫不倦怠
衣食起居也置之度外
一颗就是一个爱的纪录
我一边制作一边细心查看
是否混入了不协调的色质
我一边制作一边回头检验
是否还留有未发现的瑕疵
我一边制作一边掐指计算
做到多少颗是你归来的日子
项链之二
我的朋友呵 你可清楚
这诗的珍珠是由哪些材料组成
又经过了怎样的提炼和加工
请听我对你细细讲述
你的真善美是其中的基本元素
我用火一般炽烈的爱情
将它们与我的心血相熔
然后一并装入艺术的珠模
假如我不曾见到你
就不会燃起爱的火焰
假如我不曾爱上你
那些原料也就无须提炼
假如世界上没有你
就没有这珍珠般精美的诗篇
项链之三
我每天制作一颗诗的珍珠
每颗都那样纯洁亮丽
每颗又各自独具一体
一颗比一颗令人爱慕
我要制作一百颗这样的珍珠
再用我对你连绵不断的相思
搓成一根纤细柔韧的金丝
把它们按顺序穿到一处
这将是一串盖世无双的项链
古今的奇珍异宝只配做它的附庸
即使用一百块耀眼的金牌我也不换
除非是你那善良美丽的心灵
待到那花儿盛开的春天
我要亲手把它挂上你的脖颈
你的美
我总想把你比作月亮
可月亮怎能够与你媲美
它的美在外而不在内
你的美却从内到外都一样
我又想把你比作太阳
可太阳哪里有你的殷惠
它总是把人晒得皮肤发黑
而你却使人心灵深处迸发力量
我最好还是运用写真的笔
忠实地记下你的丹心和娇颜
凡间万物均随日月交替生生息息
而你的美将随我的诗篇昼夜流传
因为地球是个不停旋转的圆体
这边日落那边却是人们阅读的白天
纪念碑
我在为你建造一座纪念碑
它不是用青铜或白石
也不是用钢铁或水泥
而是用我一行行诗的精髓
我在为你建造一座美的丰碑
它不是筑在广场或宫宇
也不是筑在名山或圣地
而是筑在千百万人的心扉
物体的纪念碑虽然坚固
终将因宇宙的斗转星移而被转移
心灵的纪念碑似乎虚无
却要因人类的前承后继而被承继
只要地球上还繁衍生物
我的诗就将载着你的美长存于世
十四行诗在16世纪中叶从意大利传入英法等国以后,逐渐在多国流行,成为跨越众多国家及语种的诗体。早在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已在《诗的音节的研究》及《律诗的研究》里推崇它,将其译为“商籁体”。后期新月派诗人将其转借与创造,徐志摩认为,转借十四行诗,正是“我们钩寻中国语言的柔韧性,乃至探检语体文的浑成、密致及别一种单纯的‘文字的音乐’的可能的较为方便的一条路。后期新月派诗人在十四行诗中找到了中西诗歌诗体形式上的契合点,从而为新诗形式创造提供了新的经验。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2:15 编辑
社长果然厉害,祝福,安好!
兰苓 发表于 2013-4-18 14: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社长果然厉害,祝福,安好!
見笑了,從你處得知,百度來參考學習。
歡迎到北社來,祝開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