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心 发表于 2007-3-29 20:02:57

这也叫劣根性否?其中也包括了我的!

所以啊,只听得来奉承话,听不得批评话,这不是官员的专利哈,就是小小老百姓也如此,所谓当今诗人,我看也未能脱俗呢。
这是不是也算中国人的一大劣性呢!

[ 本帖最后由 冶心 于 2007-3-29 20:04 编辑 ]

梅庐 发表于 2007-3-29 20:19:01

没有绝对的存在,我想自古以来,这种境况也如此存在的。

冶心 发表于 2007-3-29 21:36:21

原帖由 梅庐 于 2007-3-29 20:19 发表
没有绝对的存在,我想自古以来,这种境况也如此存在的。


哦哦,自古“文人相轻”,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梅庐 发表于 2007-3-29 21:42:09

不合理的不近人情的要逐渐改善,态度不该偏颇也不能过分的“中庸”。诗社之根本在于作品,作品之根本在于生命力,生命力在于近乎现实。不过这只是一点,诗言志,亦言情也。百花齐放,才是的。文人相轻,要不得。希望北社不要出现这种情况。。。

冶心 发表于 2007-3-29 22:02:52

原帖由 梅庐 于 2007-3-29 21:42 发表
不合理的不近人情的要逐渐改善,态度不该偏颇也不能过分的“中庸”。诗社之根本在于作品,作品之根本在于生命力,生命力在于近乎现实。不过这只是一点,诗言志,亦言情也。百花齐放,才是的。文人相轻,要不得。 ...

    既要提倡争论,真理越辩越明嘛,又不能因争论而上升为攻击。关键在于对待不同的批评和意见的态度,大家都包容一些,大胃一些,对待不同的批评和意见的态度宽容一些,也真正的用心用情用理智去思考和分析人家所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即便人家提的问题在你认为还很幼稚,也不要加以讥笑,我想,或许就没有什么口舌之战可打了。何况,大家都是到此中寻乐的,寻不到乐,反倒寻得一身烦恼,何必呢?
    古人有云:“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虽说是尘世间人与人交往的信条,但用于网络,又未尝不可?只要觉得确实不可与言,又何必定要纠缠着打口舌之战呢。
    一点陋见!

梅庐 发表于 2007-3-29 22:05:56

古人有云:“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虽说是尘世间人与人交往的信条,但用于网络,又未尝不可?只要觉得确实不可与言,又何必定要纠缠着打口舌之战呢。
如此才“和谐”,我们就该营造这样的气氛。问好老兄。以后批评就拿我开刀。自认为诗词方面不到之处甚多。^_^

冶心 发表于 2007-3-29 22:21:33

哦,梅社不要客气,彼此彼此呢!

蘭若。綢君 发表于 2007-3-29 22:24:25

梅兄所謂作品在於生命'生命在於現實之語

很令人欣賞

若粗略來分別浪漫與現實主義的話

以李白與杜甫為例

試問~李白浪漫之作,其中不包含現實嗎?他的浪漫是建立在現實之上的
又~~杜甫寫實之作,其中不包含浪漫嗎?他的現實仍蘊含著浪漫的筆觸

總歸而言,現實主義者不表示撇開浪漫不談
浪漫主義者也非完全能離開現實而論
我們以兩位頂尖的詩人來看,就不難發現了。

然而今天生存在現代的我們,所謂的浪漫主義
多數並不是如同李白那般在現實中發揮天才的想像力
我們現代的浪漫寫手,多數仍徘徊在古典意象裡去複製前人遺下的影子

當然,如同梅兄所言,寫實是一個選擇罷了

然而在消長之下,我想是需要有人大聲說

醒醒吧,我們生在這個時代

如果你是真詩人,請如同前人一般用浪漫的筆觸,妝點這不堪的週遭吧

詩社要的不是爭論!

讀者要有質疑的權利,作者要有說明的義務

討論在乎的不是計較於是非對錯
而是在討論中間汲取到的知識、觀念、角度

你要了解作者是用何種角度來切入
以近而使讀者能夠理解作者為何如此運筆、謀篇不是?
然而若在模稜兩可的議題僵持不下時,讀者終該尊重作者創作的權利
這才能使交流能真正討論出東西,而維持好探究的學養風氣。

倘這些交流都無

詩好,好在哪?或許說也不清不楚便鼓起掌了

何異相互吹捧?

論不一定便是爭論
您將它想得太邪惡了
如此說,歷來詩話也是爭論麼?
還是我們後來者都在讀著前人所爭論之下的產物?
即便是,也是在各有所據、各有所悟的立場下
而不是以兩個字"爭論"就以偏概全了
何須如此去看待??
在我們欲貼上"爭論"的標籤時
何妨不問問自已,我們因此吸收到了什麼?
倘事事都以"爭論"看待,那麼自然是毫無所獲的

文人相輕

這本是一刀兩面的,換句話說,便叫"疑義相與析"不是?
爭論是不分青紅皂白而言,然而理論是各有所據而言
我想是理論還是爭論,在探討時很容易分辨的

然而光陰是容易蹉跎的

尋歡作樂是一個選擇
仿古自憐是一個選擇
面對現實自然也該是一個選擇

保留這個選擇
在膩了尋歡作樂時
自然會有用的

我不希望日後重翻我的作品時

發現都是種臆想與妄想而已
毫不存在於生命生活之間。。
果真是蹉跎光陰了

埋首為雕鏤片語隻字
竟是為寫這不真不實的東西?
那麼不如無作

可以養神養致

那麼不是更像一名"詩人"?

[ 本帖最后由 蘭若。綢君 于 2007-3-30 00:07 编辑 ]

劣手 发表于 2007-3-29 23:24:11

冶心兄~可能有些言语与观念上~我们彼此容易造成磨擦与误解
只是有些事物~于碰到时有的人无甚感觉~有的人感受甚深
有个问题可能是非常刺激性与排斥性的
举个例子
国父 孙中山先生~在于我这边台湾~以往已列入近年来一代伟人
确实祂有非比的表现、眼光与心胸~可是近年台湾人们指着祂什么?~说祂是中国人~不应列入历史课本中教育下一代~还有孙文学说~三民主义这些书与课程于高中~专科~大学都已经被排斥递除
这是现实的例子~而周遭的人呢~还有学术界的文人学者呢~一味的阿臾奉承当权一起排斥与批判
好一点的就为了自己的饭碗而姑息养奸~有的甚至口是心非~在去中国化的教育中~也主张不应该读中国地理文物与历史~现今却是把全国统一使用的语言~国语~说是北京话是中国清朝时的官话~台湾的国语是全人民习惯使用的各种语言~有北京话~闵南语~客家话~及原住民语等都列入国语~其中客家话~闵南语~原住民的几族语言~都无文字~好笑的是~事实上他们指的北京话非国语也~这是有得考的~清朝的官话大分外城语与内城语~语词用法上略有不同~内城话乃官话也~通行官场~雅俗有别~而外城话再经一转~才是现在使用的普通话~也是我们的国语

试问~当今文人学者在做什么?~不是风花雪月~游戏寻欢~争奇斗艳~沽名钓誉之事~说难听点还包括了混淆是非~篡国造乱~中饱私囊等事~而自古文人雅士~在书中所说~在诗里所谈的更是什么?~除了教人修身养性之外~还有爱国爱民~与许多发世人未醒之警~当然应时应景的风情不可免~也不能去~这是人生享受生活的基础条件~但应强调的并非只徒型式而已~真有心胸之文一见便知~至于伪文造语~明者知之~终考不过五十年光景~

在看您这首五律时~是有同感~但也想借此提醒一下~别被现状的流行与风情洪流冲昏了头~刘备一生志在复国~却也差点迷失在吴国宫中花下~

虽然我说的事都是台湾自身的事~但就事论事~其实这状况在世界各地都屡见不鲜~说我大惊小怪却是~只要不沉迷~应当有所警觉~尤其是我们大伙儿~看古圣贤的事迹与言论~学着诗文与前人风范~更不应当堕落于空泛的现况

维诗维情~有真情者应当之~情情爱爱是正确的~但过则伤~应有听说过淫而不邪之论吧~此诗经中文皆是~

景秀 发表于 2007-3-30 21:07:14

海内人何在?诗成岂为名?
闲将风月写,翻作性情评。
但吐三时闷,休矜一字精。
适心皆上品,大道我先行。
这一手很实际.文以载道是后来御用文人或失落文人提出来的,诗歌最初的目的是愉悦,然后是表现,然后是交流,水平高的可以拓展时空.
就好比小手艺人,一开始就想打遍天下,很难.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五律二首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