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1、</FONT></FONT><FONT size=3>弗庵的七绝<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闻《天龙八部》选入小学课本:“惊闻武侠训儿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教课书成炒作坊<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太学维新沽祭酒<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五经博士信雌黄。”发在中国北社诗词原创论坛后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梅庐引用文章,反对者称,武侠小说作为一种娱乐性为主的通俗文学,其思想境界不高,如被选入教材,难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很多家长和教师也担心,武侠小说里面的打杀场面和言情描写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许多网友欢呼金庸小说的入选。一位网友说,衡量文学作品的高低,标准不是作品的形式和题材,而是文学作品的内容、境界、思想、格调、艺术成就等方面。金庸的小说,气魄宏大,境界宽广,作品采取了通俗文化的形式,但思想内容一点也不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诗作者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原诗并非说金庸要炒作,这与金先生无涉,因为选不选是教育部门的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所言甚是。什么作品入选教科书,的确要慎重。因为他关系到我们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金庸的武侠小说超越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上升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的高度。我们这一代人中没有几个没接受其武侠精神熏陶的。对其作品入选,我认为应大力赞成。侠义文化又何尝不是中华优秀传统的一部分呢?荆轲刺秦今日尤脍炙人口,还被搬上荧屏。这足以证明其存在自然有其合理性的一面,要不然其作品及其影视风靡华人世界呢?</FONT></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2、</FONT></FONT><FONT size=3>《天安门诗抄》是中华诗词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世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年代崛起的先声和标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76</FONT>年的清明节,人们为了纪念<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FONT>日逝世的周总理,成千上万的群众不约而同地涌到天安门广场,或张贴手抄诗歌,或激情朗诵诗歌,或互相传抄,一时堪为诗歌的海洋。纵观这册诗抄,作品几乎少有署名,这是由那个特定年代在政治高压的环境下造成的。虽然她的熊熊火焰被“四人帮”扑灭,但她在诗歌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成为了新时期诗歌复兴的前奏,这对我们今天的网生代诗歌作者仍有巨大的借鉴价值。其思想性、战斗性非常强,其锋芒直指反动势力。其形式也是摇曳多姿,有旧体诗词、自由新诗、曲、歌词、民谣等不同体裁。不论那种都是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虽然有些粗糙,但都是发自作者的内心,是真实的人民的心声。</FONT></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3、</FONT></FONT><FONT size=3>以“大跃进”为时代背景的“新民歌运动”,是以行政手段干预诗歌发展的一次失败的“政治运动”。“新民歌运动”显然是与诗歌发展规律背道而驰的。在领导的指示下,“诗歌乡”、“诗歌县”等样板风涌云起,蔚然大观,不少乡镇县市以此为荣。这一风气在今天仍然广泛存在,然而却少有人去置疑。如我省的黄梅县就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此类牌匾,而县长、书记竟然以此为荣,却不寻思如何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这次运动好景不长,历时一年半后,虽以《红旗歌谣》等民歌集的出版开始收尾,但却把无数的诗外大众卷入了“浮夸风”之中,贻害诗歌界。至今,当代文学史和诗歌界对此还作出严肃的反思和思想上的澄清,相反其流毒至今犹在,今天的文艺部门和一些大小学会仍以政治手段的一套方法管理文艺界和诗歌界。这一问题是值得我们网生代和新世纪的诗人们警惕和深思的。从新中国建立到“文革”爆发前这“十七年”,在诗歌领域可说是政治抒情诗一统江山,今日老干体的流行依然可见其踪影。港澳回归、国庆、党代会、人代会等题材是大家一齐写,试问诸位真的有那么切身的感受吗?毕竟这是政治家的事,我们百姓来作文章,终究隔了一层,所以“假、大、空”流行。热衷于此等题材,倒不如家长里短,就身边的人、事入手符合实际些,感受也深刻些,下笔也有分量些。如今有的诗论者认为郭沫若当对这一现状负责,这显然是谬论,郭沫若连自己儿子都救不了,何论其他?</FONT></P><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北社社员文心君子在诗词原创论坛发的《看“向雷锋同志学习”口号有感(新韵)》:“昔时真肺腑,今日假犹空。 肉食皆难学,斯民岂易从? 孔方量道义,娼妓笑贫穷。 莫叹人心远,英雄寂寞中。”确如梅庐兄所言“对比自然,针砭时弊”,感慨深厚。试看今日九州真学雷锋者有几人?扰扰攘攘,莫不为争名逐利而往,以官场尤其烈矣! <p></FONT><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P><p>
<P>感叹~~~~</P> <P><FONT size=3><FONT size=3>支持中~~~</FONT></FONT></P><P><FONT size=3>纵观古今,读者众有如金庸者,其谁???
</FONT>
<FONT size=3>凡有华人处,必有金庸书。
查先生古今之才,其作品于国人影响当极深远,入选意料之中,早晚之事!</FONT></P><P><FONT size=3>“侠之大者,为国为民。”——</FONT><FONT size=3>中华“侠”文化</FONT></P><P><FONT size=3>总比某些漫画侵袭国人子弟高雅得多吧。。。支持ing~~~</FONT></P><P>久不见,问好大家:)
</P>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