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古籍中日期的一些表示方法和异称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15 编辑<P> 若读《资治通鉴》,可发现在每卷开头都可见到如“起屠维赤奋若,尽旃蒙大荒落,凡十七年”等字样,此外其它书籍中尚有“马日”、“齐电”、“既望”等词语,可能有些网友不知是什么意思,其实这是古代年月日的一些纪年法或日期异称。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一些有关资料。<BR> 年:<BR> 1、王公年号纪年法,主要是按王公在位年次纪年,在春秋、秦朝之时使用,如鲁隐公元年、宋穆公七年和秦文公四十七年等都是指公元前722年。<BR> 2、帝王年号纪年法,主是特点是每一帝即位建立一个元号,在位中间可改元。从明清时代起一帝一元,因些可用年号呼其名如朱洪武即指朱元璋,洪武是年号。<BR> 3、干支纪年法,东汉王莽开始使用,用天干(10位)地支(12位)配合。周期较长,农历一直沿用至今。如今年是农历 申年。<BR> 4、岁星纪年法,从战国时期开始使用,主要是根据木星在天体运行的规律纪年。在木星轨道上分十二等分,由西向东取十二个次名。如“岁在星纪”(《国语》)“岁在折木”(《春秋》)等。<BR> 5、太岁纪年法,用假想岁星由东向西,名为“太岁”,十二等分按十二辰。如“太岁在寅”(《汉书》)。<BR> 6、十二肖属纪年法,在少数民族和民间流传使用,用十二辰配十二兽名(子鼠、丑牛……)来使用,如“泰定鼠儿年”(《泰山圣旨碑》)。泰定是年号,鼠儿年指子年,即公元1329年。<BR> 7、公元纪年法,国际通用,以耶稣生年为公元元年。(舶来品)</P>
<P> 详细对应关系如下:</P>
<P> 岁星十二次 :太岁十二辰:(太岁十二辰的别名): 十二肖属<BR> <BR> 星纪 丑 赤奋若 牛<BR> 玄枵 子 困敦 鼠<BR> 诹訾 亥 大渊献 猪<BR> 降娄 戌 阉茂 狗<BR> 大梁 酉 作噩 鸡<BR> 实沈 申 涒滩 猴<BR> 鹑首 未 协洽 羊<BR> 鹑火 午 敦牂 马<BR> 鹑尾 巳 大荒落 蛇<BR> 寿星 辰 执徐 龙<BR> 大火 卯 单阏 兔<BR> 折木 寅 摄提格 虎</P>
<P> 西汉历家给十天干配十个名称,叫“岁阳”,其对应关系如下:</P>
<P> 岁阳 : 天干<BR> <BR> 阏蓬 甲<BR> 旃蒙 乙<BR> 柔兆 丙 <BR> 强圉 丁<BR> 著雍 戊 <BR> 屠维 己<BR> 上章 庚<BR> 重光 辛<BR> 玄黓 壬 <BR> 昭阳 癸</P>
<P> 岁阳与十二辰别名配合是:阏蓬摄提格(甲寅年)、旃蒙单阏(乙卯年)、以此类推。如《资治通鉴卷第一·周纪一》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即表示从戊寅年开始到壬子年结束。具体年份表示如下:<BR><BR>甲子 (阏逢困敦) 乙丑 (旃蒙赤奋若) 丙寅 (柔兆摄提格) 丁卯 (强圉单阏)<BR>戊辰 (箸雍执徐) 已巳 (屠维大荒落) 庚午 (上章敦牂) 辛未 (重光协洽)<BR>壬申 (玄黓涒滩) 癸酉 (昭阳作噩) 申戌 (阏逢阉茂) 乙亥 (旃蒙大渊献)<BR>丙子 (柔兆困敦) 丁丑 (强圉赤奋若) 戌寅 (箸雍摄提格) 己卯 (屠维单阏)<BR>庚辰 (上章执徐) 辛巳 (重光大荒落) 壬午 (玄黓敦牂) 癸未 (昭阳协洽)<BR>甲申 (阏逢君滩) 乙酉 (旃蒙作疆) 丙戌 (柔兆阉茂) 丁亥 (强圉大渊献)<BR>戊子 (箸雍困敦) 己丑 (屠维赤奋若) 庚寅 (上章摄提格) 辛卯 (重光单阏)<BR>壬辰 (玄黓执徐) 癸巳 (昭阳大荒落) 甲午 (阏逢敦戕) 乙未 (旃蒙协洽)<BR>丙申 (柔兆涒滩) 丁酉 (强圉作噩) 戊戌 (箸雍阉茂) 已亥 (屠维大渊献)<BR>庚子 (上章困敦) 辛丑 (重光 赤奋若) 壬寅 (玄黓 摄提格) 癸卯 (昭阳单阏)<BR>甲辰 (阏逢执徐) 乙巳 (旃蒙 大荒落) 丙午 (柔兆 敦牂) 丁未 (强圉协洽)<BR>戊申 (箸雍涒滩) 己酉 (屠维 作噩) 庚戌 (上章阉茂) 辛亥 (重光大渊献)<BR>壬子 (玄黓困敦) 癸丑 (昭阳 赤奋若) 甲寅 (阏逢摄提格) 乙卯 (旃蒙单阏)<BR>丙辰 (柔兆执徐) 丁巳 (强圉 大荒落) 戊午 (箸雍敦牂) 己未 (屠维协洽)<BR>庚申 (上章涒滩) 辛酉 (重光 作噩) 壬戌 (玄黓阉茂) 葵亥 (昭阳大渊献)</P>
<P> <BR> <BR> 其它年概念别称:<BR> 年的前后--昔年、曩岁、旧岁、去岁、上年。明年、来年、来岁。<BR> 年的头尾--年头,年尾、岁尾、周年、经年、经岁、匝岁。<BR> 时间重复--频年、屡年。周年、匝月、弥月。前日、昔日、曩日。</P>
<P>四季异称:<BR>春:芳春、阳中、青阳、艳阳、阳节、阳春、仑灵、昭节、淑节、三春、九春、春节、韵节、青春。<BR>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朱序、长嬴、炎夏、炎节、清夏、朱律、炎序。<BR>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白藏、肖长、素节、凌辰、商节、立秋、三秋、九秋、商秋。<BR>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元英、清冬、岁余、元序、元冬、寒辰、严节、玄英。</P>
<P>月令。<BR>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首春,春王,元月,孟陬,元阳,大簇,青阳,嘉平,正阳,佳月。<BR>二月:仲春,中春,酣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大壮,侠钟,中和,仲阳,阳中。<BR>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辰月,暮月,杪春,桐月,春杪,李月,三春,央月,姑洗、蚕月。<BR>四月:孟夏,初夏,首夏,新夏,槐夏,维夏,梅月,麦月,槐月,乏月,仲月,乾月,阴月,麦侯,余月,麦秋,巳月,中吕,仲吕,清和月,正阳,纯阴,槐序。<BR>五月:仲夏,中夏,超夏,蒲月,皋月,榴月,午月,姤月,雨月,景风,榆月,端月,恶月,郁蒸,鸣蜩,蕤宾,端阳,小刑,天中,蒲节,莒节,艾李、浴兰节,<BR>六月:季夏,暮夏,杪夏,晚夏,三夏,暑月,且月,伏月,梓月,遯月,旦月,季月,荷月,焦月,未月,极暑,溽暑,组暑,天莒,林钟,精阳,林钟,精阳。<BR>七月:孟秋,新秋,首秋,兰秋,早秋,初秋,上秋,肇秋,肖秋,上科,初商,兰月,巧月,瓜月,申月,相月,京月,商月,凉月,冷月,楝月,夷月,申月,霜月,否月,夷则。<BR>八月:仲秋,正秋,大清明,壮月,酉月,桂月,获月,怀月,清月,观月,柘月,竹小春,仲商,南莒,中秋,桂秋,迎寒。<BR>九月:季秋,凉秋,杪秋,穷秋,暮秋,晚秋,玄月,咏月,朽月,菊月,戌月,杪商,无射,暮商,霜序,季商,秀秋,剥月,秋白,秋杪,菊序,三秋,无时,剥序。<BR>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初冬,阳春,小春,檀月,玄英,正阳月。<BR>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畅月,辜月,葭月,龙潜月,黄钟,畅月,阳夏,冬月要,霜天,夏月,鸭月,霜月,枣月。<BR>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苍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寒冬,暮岁,穷年,严月,腊月,冰月,丑月,临月,极月,余月,涂月,除月,栋月,三冬,嘉平,暮节、大吕,穷纪,冬杪,步杪,杪冬,穷节,星回节。</P>
<P>日:<BR>数码纪日法:以一、二、三、等排列。农历前十天加“初”字。如初一、初二、初三……十五、十六等。<BR>干支纪日法:用天干地支相配为六十日,每六十日循环。如甲子日、乙丑日等。<BR>天干纪日法:古代单用天干纪日。如楚辞《哀郢》中“甲之鼂以行”中的“甲”字就是天干纪日法。<BR>韵目纪日法:近代用106韵配合31日。一般用于电报通讯中,也称“韵目代电”。如“马日事变”即指二十一日。具体如下:<BR> 一日:东先董送屋 二日:冬肖肿宋沃 三日:江看讲觉绛 四日:支毫纸阗质 <BR> 五日:微歌尾未物 六日:鱼麻语御月 七日:虞阳囗(上鹿下吴)遇曷 八日:齐庚荠霁黠 <BR> 九日:佳青蟹泰屑 十日:灰蒸贿卦药 十一日:真尤轸队陌 十二日:文侵吻震钖 <BR> 十三日:元覃阮问职 十四日:寒盐旱愿缉 十五日:删咸潸翰合 十六日:铣谏叶 <BR> 十七日:篠霰洽 十八日:巧啸 十九日:皓效 二十日:哿号 二十一日:马箇 <BR> 二十二日:养祃 二十三日:梗漾 二十四日:回敬 二十五日:有径 <BR> 二十六日:寝宥 二十七日:感沁 二十八日:俭勘 二十九:囗(左豆右兼)艳 <BR> 三十日:陷 三十一日:世引<BR> <BR>古代有些日子有特定名称:<BR>初一:朔、月始苏。<BR>初二:既朔、死魄、旁死魄。<BR> 初三:朏(月出)、哉生明。<BR> 初四:既生明<BR> 初八:恒、上弦。<BR> 十四:几望。<BR> 十五:望。<BR> 十六:既望、生魄、哉生魄。<BR> 十七:既生魄。<BR> 二十三:下弦。<BR> 三十或二十九:晦、几朔。</P>
<P>每日时刻的特称或异称:<BR> 日的前后:今日,今朝,明日,翌日,诘朝。前日,曩日,畴昔,昔日。<BR> 晓:昧爽,昧旦,平明,破晓。<BR> 昼:亭午,卓午。<BR> 夜:哺夕,日余,清宵,良宵,变夜,兰夜,宵分,夜分,五夜,午夜,子时,夜半,三更,丙夜,子夜。<BR> 时:鸡鸣,四更,丁夜,寅时,平旦、五更,戌夜,辰时,食时。巳时,上午。午时,日中,正午,未时,日映, 下午。酉时,日入,戌时,黄昏,初更。申夜,亥夜,亥时,人定。</P>
<P>节令:<BR>正月 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春节,鸡日。<BR> 初二:狗日。<BR> 初三:猪日。<BR> 初四:羊日。<BR> 初五:牛日。<BR> 初七:人曰。<BR> 初九:玉皇诞。<BR> 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BR> 二十:天穿日,天饥日。<BR> 二十三:补天穿日。<BR>二月 初一:中和日。<BR> 初二:孟子诞。<BR> 初三:文昌诞。<BR> 十二:百花生日。<BR> 十五:花朝日(同百花生日)<BR>三月 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友朋节。<BR> 初五:禹诞<BR>四月 初八:佛诞(浴佛节)。<BR> 十九日:浣花日,踏青日。<BR>五月 初一:女儿节。<BR> 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端阳(重午)。<BR> 十三:关圣诞<BR>六月 初六:天贶节。<BR> 二十八:火节(吃生)。<BR>七月 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BR> 十五:中元,盂兰节。 <BR>八月 初一:天医节(祭黄帝歧伯)。<BR> 十五:中秋节,仲秋节。<BR>九月 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BR>十月 十五:下元。<BR>十二月 初八:腊日<BR> 二十三:祀灶节(小年)。<BR> 二十九:除日、小除夕,岁除,<BR> 三十:除夕,大除夕,守岁。</P>
<P>(完)</P>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15 编辑
学习,好东西:)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15 编辑
顶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15 编辑
挂起来,大家看:)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15 编辑
<P>有必要了解一些,掌握常用的就行了,其中现代汉语已经不常用的也未必要用.</P>
<P>近日常思写古体诗的一些不合适的表述:</P>
<P>一是公历与传统的农历相混.古体诗中是以传统农历干支纪年月的,不入正月仍是旧年.今人写古体用公历就要注明,更不能以干支纪公历年月.</P>
<P>二是诗题用现代语言,与古体不协.古体诗总体上是文言,诗题也要以文言为妥.提倡现代语汇入古体诗创作,但语言风格一致为好.</P>
<P>三是古人常用\今已不常用或为死语的语汇不宜再用.特别是在设境上古语汇用多了,给人以复古或不真实的感觉,有伤诗意.这方面问题很普遍地存在.</P>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5:15 编辑
先生说得是,我先谨记:)问好!
转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