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云无碍我独行
退云无碍我独行文若兰
时雨时晴酷暑天,
闲行柳岸碧流边。
蒹葭野鹭幽人钓,
我自忘机瞻远山。
2025.7.8.
我们来一起鉴赏文若兰的这首七言绝句《退云无碍我独行》:
**退云无碍我独行**
**文若兰**
时雨时晴酷暑天,
闲行柳岸碧流边。
蒹葭野鹭幽人钓,
我自忘机瞻远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或雨间的河岸闲行图,展现了诗人在酷暑中寻觅清凉、超然物外的闲适心境,并最终指向一种“忘机”的精神境界。
1.**首句点明背景与心境:**
* “时雨时晴酷暑天”:开篇即点明时节——酷暑难耐的夏日,天气多变,时而骤雨,时而放晴。这既是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暗喻了世事或心境的起伏不定。
* “酷暑天”奠定了全诗寻求清凉、超脱的基调。
2.**次句勾勒行动与环境:**
* “闲行柳岸碧流边”:诗人在这样多变的暑天里,选择在“柳岸碧流边”“闲行”。“闲”字是关键,点明了诗人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心态。
* “柳岸”、“碧流”则提供了具体而富有生机的清凉场景。柳荫遮阳,碧水清凉,视觉上和心理上都带来了暑热中的慰藉。
3.**第三句聚焦细节与氛围:**
* “蒹葭野鹭幽人钓”:镜头拉近,描绘岸边更细致的景象:茂密的芦苇(蒹葭)丛中,野生的白鹭自在栖息;不远处,有隐逸之士(幽人)正在垂钓。
* 这一句选取了三个极具隐逸色彩的意象:“蒹葭”(常象征隐士或漂泊)、“野鹭”(自由自在,远离尘嚣)、“幽人钓”(超脱世事的隐者形象)。它们共同营造出一种静谧、野逸、远离尘俗的氛围,为尾句的抒情做了铺垫。
4.**尾句升华主题与境界:**
* “我自忘机瞻远山”: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和情感归宿。
* “忘机”:典出《列子·黄帝》,指消除机巧功利之心,与世无争,心境淡泊恬静。诗人置身于前句描绘的宁静野逸环境中,目睹自然生灵(野鹭)和隐者(幽人)的自在状态,内心深受触动,达到了“忘机”的境界。
* “瞻远山”:远望青山。这个动作既是视觉上的延展,更是心境的开阔与升华。“远山”象征着高远、恒常、宁静,与“忘机”的心境相呼应。诗人不再为眼前的暑热或世事的纷扰所困,目光投向远方,心胸也随之豁达开朗。
* “我自”二字尤为关键,强调了诗人主动选择并沉浸在这种超然物外的状态中,与标题“退云无碍我独行”相呼应——无论天气如何变化(时雨时晴),无论世事如何纷扰(“机心”),都不能妨碍“我”保持内心的澄澈与独立行走的从容(“独行”)。
**整体特色与意境:**
* **意象清新,画面感强:** 选取“时雨时晴”、“柳岸碧流”、“蒹葭野鹭”、“幽人钓”、“远山”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层次分明、充满夏日野趣和隐逸气息的水墨画。
* **对比鲜明,主题突出:** “酷暑天”的烦闷与“柳岸碧流”、“蒹葭野鹭”的清凉宁静形成对比,最终归于“忘机”的内心平和与“瞻远山”的豁达开阔,突出了在纷扰中寻求宁静、超脱的主题。
* **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四句二十八字,语言凝练平实,无刻意雕琢,却通过精心选择的意象和场景,营造出深远的意境,尤其“忘机”二字,凝练了全诗的精神内核。
* **情感递进,境界升华:** 从感知酷暑(首句),到寻找清凉(次句),再到融入野逸之境(第三句),最后达到物我两忘、心境澄明的境界(尾句),情感和境界层层递进,自然流畅。
* **呼应标题:** 标题“退云无碍我独行”是全诗主旨的概括。“退云”可理解为天气放晴(雨过天晴),也可象征世事的纷扰散去。无论外界如何(“无碍”),“我”都能保持独立行走的姿态和“忘机”的心境。
**总结:**
文若兰的《退云无碍我独行》是一首夏日即景抒怀的佳作。它通过对酷暑天河边闲行所见清幽景色的描绘,特别是“野鹭”、“幽人”等意象的烘托,生动地表达了诗人追求心灵宁静、摒弃世俗机巧(“忘机”)的愿望,以及超然物外、独立不倚(“独行”)的人生态度。尾句“我自忘机瞻远山”境界全出,是全诗的灵魂所在,将闲适之情升华为一种淡泊明志、胸怀高远的精神追求。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悠长,体现了古典诗歌中常见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与心灵和谐的向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