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 [原创]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0:08 编辑<P>听鸟啼笼不自由,其音未改似温柔。飞来寒蝶犹空去,扬落霜尘亦转浮。</P>
<P>一刻光阴射酸眼,几曾花絮醉高楼。当时月色已迷失,回望云归天尽头。</P>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0:08 编辑
无剑兄诗似在刻意追求一种空灵之味吧?有种特别的韵味,欣赏了。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0:08 编辑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无剑</I>在2005-10-18 13:04:18的发言:</B><BR>
<P>听鸟啼笼不自由,其音未改似温柔。飞来寒蝶犹空去,扬落霜尘亦转浮。</P>
<P>一刻光阴射酸眼,几曾花絮醉高楼。当时月色已迷失,回望云归天尽头。</P></DIV>
<P>
<P>身如笼鸟, 不改其心. 光阴催逼, 恨事多惊扰;醉卧不明, 叹尘世浮躁.回首遥看. 不觉身心迷失也.</P>
<P>比而起,兴而结.接之事烦尘攘,慨之心酸醉恨.颈联出句"一刻光阴射酸眼"第五六字互易成拗,虽可不究.然七言句最重腰字, 所谓"护腰守足"似不宜多变.此非坊间格律教材所能明了, 乃律理之旨也.:</P>
<P>"射酸眼"三字乃一句之"腹节+字脚",构成"仄平仄", 乃古风或古律体之特征,律诗成熟后多不为律者所取.</P>
<P>但也有一种特例,那就是一般在仄起平收七律的颔联,也多在"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型中, 第五字和第十二字可平仄互换,那样构成的"仄平仄,平仄平"两个相对应的古风式三字尾才被律家接受,其道理参见偶在<古风>关于平仄宽严的讲义中.这种句法"后人称为"丁卯句法", 仄起平收七律的第二联使用了这种句法就称为"丁卯体" .源自唐许浑.</P>
<P>对无剑这样的高手, 偶是要鸡蛋蛋里挑点肉骨骨滴. 哈哈~~~~闹着玩儿吧.</P>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0:08 编辑
<P>欣赏无剑先生好诗。</P>
<P>从无以先生这里学到好东东了。</P>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0:08 编辑
<P>细看原作及评受益非浅。</P>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0:08 编辑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无以为名</I>在2005-10-18 17:02:11的发言:</B><BR><BR>
<P>
<P>身如笼鸟, 不改其心. 光阴催逼, 恨事多惊扰;醉卧不明, 叹尘世浮躁.回首遥看. 不觉身心迷失也.</P>
<P>比而起,兴而结.接之事烦尘攘,慨之心酸醉恨.颈联出句"一刻光阴射酸眼"第五六字互易成拗,虽可不究.然七言句最重腰字, 所谓"护腰守足"似不宜多变.此非坊间格律教材所能明了, 乃律理之旨也.:</P>
<P>"射酸眼"三字乃一句之"腹节+字脚",构成"仄平仄", 乃古风或古律体之特征,律诗成熟后多不为律者所取.</P>
<P>但也有一种特例,那就是一般在仄起平收七律的颔联,也多在"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型中, 第五字和第十二字可平仄互换,那样构成的"仄平仄,平仄平"两个相对应的古风式三字尾才被律家接受,其道理参见偶在<古风>关于平仄宽严的讲义中.这种句法"后人称为"丁卯句法", 仄起平收七律的第二联使用了这种句法就称为"丁卯体" .源自唐许浑.</P>
<P>对无剑这样的高手, 偶是要鸡蛋蛋里挑点肉骨骨滴. 哈哈~~~~闹着玩儿吧.</P><BR><BR><BR></DIV>
<P>
<P>无名兄对格律诗歌研究颇深。这手是违拗补救的多了。原先我有时候刻意用“仄平仄”呢,以为读着口感上更舒服些。西西。谢谢老兄。多多指教</P>
<P>深谢。</P>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0:08 编辑
<STRONG>光阴<BR></STRONG>
<P>听鸟啼笼不自由,其音未改似温柔。---以[似]字来转似乎欠味<BR>飞来寒蝶犹空去,扬落霜尘亦转浮。---总感觉接得与笼中鸟的关系不大,有点为对偶而对偶<BR>一刻光阴射酸眼,几曾花絮醉高楼。----[一]字音律上觉得欠沉思<BR>当时月色已迷失,回望云归天尽头。----一个[归字]欠回味<BR>浅见,问好!</P>
本帖最后由 樱林花主 于 2015-10-6 10:08 编辑
<P>学习!</P>
<P>先品无剑弟弟的诗,再体会无以为名先生和阿里帮先生的评,</P>
<P>进益不少啊!</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