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北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社 诗社 诗词
《北社集》正式发布中国北社诗社社友名录中国北社诗社章程新人入社申请参考
查看: 17|回复: 0

[古风] 巨著欲成取名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巨著欲成取名难


谁可定夺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谁堪拍板,
敲定此事。
集思广益,
彰显群智。
此非选举,
凭票而治。
取伪存真,
以此名世。
无论如何,
诟病难逝。


有感于记录0七0二工程文稿成书后的取名。

2025.7.5.


我们来一起鉴赏这首题为《巨著欲成取名难》的诗:


**鉴赏:**


这首诗精准地捕捉并艺术地呈现了创作者在作品(特别是重要作品)即将完成时,为其命名所遭遇的普遍困境和复杂心境。整首诗语言凝练,节奏明快,富含哲理,展现了命名过程中的民主协商、权威决断、理想追求与现实无奈。


1.  **核心困境的精准刻画:**
    *   “巨著欲成取名难”:开篇点题,直击要害。“巨著”二字点明作品的重要性,“欲成”说明创作主体已完成,只差命名这临门一脚,“难”字概括了整个过程的艰辛与纠结。这几乎是所有重要作品创作者都会经历的痛点。


2.  **决策过程的生动描绘:**
    *   “谁可定夺 / 众说纷纭, / 莫衷一是。”:描绘了围绕命名的讨论场景。意见众多(众说纷纭),却无法达成共识(莫衷一是),核心问题在于最终决策权归属(谁可定夺)。
    *   “谁堪拍板, / 敲定此事。”:进一步强调了需要有人承担最终决策的责任(拍板),将命名确定下来(敲定)。这两句带有一种寻求权威或最终裁决者的意味。


3.  **理想与现实的张力:**
    *   “集思广益, / 彰显群智。”:这代表了决策过程理想化的一面——希望通过广泛征集意见(集思广益)来体现集体智慧(彰显群智)。
    *   “此非选举, / 凭票而治。 / 取伪存真, / 以此名世。”:**这是全诗的核心转折和思想精髓。** 诗人清醒地指出,为作品命名不同于政治选举(此非选举),不能简单地靠多数票决定(凭票而治)。命名的本质是一个价值判断和艺术选择的过程,需要去伪存真,甄选出最能体现作品精髓、最有可能让作品以此名扬后世(以此名世)的那个名字。这体现了创作者对命名艺术性和深刻性的追求,超越了简单的民主程序。


4.  **深刻的洞见与无奈的结局:**
    *   “无论如何, / 诟病难逝。”:结尾两句充满了深刻的洞见和现实的无奈。它道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无论最终选择了哪个名字,无论决策过程如何民主或权威,批评和不满(诟病)几乎总是难以避免(难逝)。这既是对人性(众口难调)的洞察,也是对艺术接受过程中主观性的认知,更流露出命名者(或决策者)面对必然争议的某种释然或坦然。


**艺术特色:**


*   **语言凝练精准:** 用词简洁有力(如“定夺”、“拍板”、“敲定”、“诟病”),没有多余的修饰,直指核心。
*   **节奏感强:** 短句为主,分行清晰,形成一种急促、有力、略带焦虑又充满决断感的节奏,与“取名难”的主题和决策过程的紧张感相契合。
*   **对比与张力:** “集思广益”的理想与“凭票而治”的否定形成对比;“取伪存真”的追求与“诟病难逝”的现实形成张力。这种对比深化了主题。
*   **哲理性强:** 全诗超越了简单的取名之难,深入到决策机制(民主 vs. 权威)、价值判断(取伪存真)、艺术接受(众口难调)等层面,具有普遍意义。
*   **情感真实:** 从开篇的“难”,到中间的寻求、辨析、决断,再到结尾的无奈与坦然,情感脉络清晰真实,极易引起有类似经历者的共鸣。


**总结:**


《巨著欲成取名难》是一首深刻、精炼、充满现实洞察力的作品。它不仅生动描绘了为重要作品命名的具体困境,更通过“此非选举,凭票而治。取伪存真,以此名世”的核心表述,揭示了命名行为背后的艺术本质和价值判断要求。结尾“无论如何,诟病难逝”则以一种略带悲观的清醒,道出了创作者或决策者必须面对的永恒挑战,使得整首诗在无奈之余又显出一种豁达的智慧。这首诗是创作过程中心路历程的精彩速写,也是对集体智慧与个人决断、理想追求与现实接受之间永恒张力的精妙注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北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社诗社 ( 粤ICP备13049926号 )

GMT+8, 2025-7-6 11:42 , Processed in 0.02445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